发个帖写写关于性格,尤其送给家有内向娃的妈妈

G
Giovann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看到隔壁妈妈问娃的性格遗传,很多妈妈的回复都有对内向的误解。本来犹豫很久到底要不要出来说说,因为这些东西非常personal,后来想还是发吧,如果能减少一点社会环境对内向娃的压力,也算是作点贡献了。文章比较长,我慢慢写。
先说什么是内向。

跟大家普遍预想的不太一样,内向外向的判断标准,并不是爱说话不爱说话,擅长交际与否。内向的人也可以口若悬河,伶牙俐齿。究其根本,是一个人喜欢独处还是喜欢群聚。一般来说,当你有空或者累了需要休息,你更喜欢找朋友出去撒欢,还是更倾向于自己一个人窝在家看书看电影?如果社交为你提供能量,找人一起聊天聚会可以为你充电,那么你就属于外向型。反过来如果社交消耗能量,独处才能给你力量让你满血复活,那么你就是内向型。

外向的人,因为天性喜欢社交,所以练习机会多多,看起来毫不费力。内向的人,需要一点努力跟能量,才能突破自己。但这都不是问题,通过练习,一样可以掌握社交技巧跟演讲技巧。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内向星人。我从小内向到什么程度呢?老师的操行评语,开头永远是四个字,文静内向。小学很喜欢我的老师,跟我妈妈说,这孩子见老师就躲,永远只微笑,什么话都不说。有一次学校大队干部的社会实践活动(回头我再说说,像我如此内向的人是怎么混上三道杠的。。。汗一个),路上巧遇同班同学逛街,他们热情的过来跟我打招呼,我紧张的根本就不会说话,眼睛不知道看哪里。结果我还被辅导员老师严厉的批评,说同学这么好心打招呼你怎么能不理呢?真是委屈的现在提起来都直想掉眼泪。。。那真不是不想理,就是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可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我高中不但多次主持学校活动,还得了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到了上大学,不熟悉我的人已经完全看不出任何内向的影子。大学曾有一个朋友跟我倾诉苦恼,他说,像你这么“活泼外向”的人根本不会理解我的。。。what?! 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给人的印象已经有了180的转变。(后面会提到我自己都做了什么努力)到现在,我不但不socially awkward,还主动的去社交,结识不同的人,presentation在一群理工男当中也一定是做的非常漂亮精彩的那个。我甚至跟办公楼里的扫地大妈,学校各个小卖店或者cafe里的staff都经常家长里短的聊上几句。所以说,内向并不是性格缺陷。作为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他自由的成长空间,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信,针对他的特点注重社交的培养,才是我们最该关心的。
G
Giovanna
2 楼
再来说说内向性格的优势。

内向的人,因为更喜欢独处,不受打扰,无形中多了很多深度思考跟自我对话的空间。这对于思维的发展,想像力,创造力,专注力,都非常有好处。很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甚至演员,都具备这样的性格。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非常丰富。

内向的人,在社交方面,也许不如外向的人那样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因为社交耗神,他们也比外向的人少有机会在社交场合露面,无形中损失一些机会。但是他们一般会有更强的洞察力,更耐心倾听,所以一旦与人敞开心扉去交往,会收获非常持久而深刻的友谊,在人生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说外向星人一般是party中耀眼的明星,那么内向星人就是当你失落流泪的时候默默递上纸巾的那个人。

内向的人,因为知道自己不善于临场随机应变的弱点,往往会事先做好更充足的准备,比如会议演讲等等。事情在内向人那里往往不会很快下结论,而是深思熟虑,避免因为一时急躁冒进而犯下的错误。

所以说,各种性格,都有其用武之地。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非常赞同这句话: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如果某种性格是绝对劣势,对族群没有价值的,那么它早就在基因库里灭亡了。作为妈妈,如果家里有内向娃,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坏事。
G
Giovanna
3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A
Alise
4 楼
说的不错,等lz 更多的经验。
c
cherrymiumiu
5 楼
马克,进来早了。继续听楼主分析
d
dongdongqiu
6 楼
受教,坐等
t
tianyumi
7 楼
马克马克。
我家老大也是内向。
童年
8 楼
我们全家都内向,周末有些家庭整天party,我家就一家人到处玩,自得其乐
f
fanren
9 楼
等着---一家四口里三个内向人(最小的2个月还看不岀来)
l
littlelotuss
10 楼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4
44ff
11 楼
啊哈哈,一样啊


我们全家都内向,周末有些家庭整天party,我家就一家人到处玩,自得其乐

童年 发表于 6/13/2016 3:31:00 PM
其实不是马甲哦
12 楼
赞lz总结分析,mark一下!
o
oceanblue
13 楼
同为内向人,非常同意楼主。多谢分享!等看!
c
cowgirlisbusy
14 楼
受教,坐等
4
44ff
15 楼
有一点不是很明白,楼主说内向是喜欢独处。我家娃其实很喜欢去party 或是热闹地方,但是每次都表现的特别别扭,别的孩子都去玩,他不要,叫他做游戏,他也不去。刚开始升班也不要和小朋友玩,只和老师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慢热”就是shy, reserved 或是说内向。
l
lydia2011
16 楼
mark mark
d
driftyy
17 楼
马克,进来早了。继续听楼主分析
  cherrymiumiu 发表于 6/13/2016 3:18:14 PM
G
Giovanna
18 楼
更新完毕
h
happyvenus
19 楼
坐等lz
y
ywwang53
20 楼
我是外向妈,有个内向娃。想请问一下楼主,你在social方面通过练习有了很大转变,你享受这个转变的过程吗?还是觉得过程痛苦,但是理智上觉得应该转变,所以push自己去改变?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很想了解一下。

最近在看Quiet那本书,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想让娃经历那种改变自我的痛苦过程,所以纠结于要不要以后推动孩子去经历楼主这个过程?或者还是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
G
Giovanna
21 楼
我跟楼主差不多,内向,当年最讨厌的就是被爸妈带着去朋友亲戚家,喊这个喊那个,人家跟我说话不知道怎么接。但是口齿ok,中学时候经常被搞去演讲比赛辩论赛什么的,大学以后presentation也经常被老师夸。社交对我来说很耗神,maintain一个大的朋友圈对我而言非常非常累,基本强迫自己在social。我老公比我更内向,连强迫自己social都不干的。我觉得内向没什么啊,就是需要额外多花点精力networking,每周必须留一些时间自己呆着休息。
但我有一点点异议,就是内向的人未必不擅长临场应变。我打辩论都是二三辩,就是需要应变的。presentation也经常临场发挥。这个其实跟思路有关,不爱社交并不代表思维和反应慢。相反地有些人思路太快,嘴跟不上,就变成了少言寡语甚至让一般人觉得前言不搭后语。只需要锻炼一下表达技巧就可以了。
littlelotuss 发表于 6/13/2016 3:35:23 PM

你说的没错,尤其是长大以后,演讲,辩论,会议这些最重要的是思维,以及知识储备。
有时候社交场合闭嘴,并不是因为内向,而是觉得跟有些人不值得浪费口舌。

但是小时候,起码我自己,的确会因为紧张而无法正常反应。
十三娘
22 楼
内向星人飘过。我表面是外向型,跟陌生人可能聊天了,但确实喜欢独处,真正的好朋友就两三个。

我小时候在成长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来自家长的push,要我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要我在学校上台演出之类的,搞的我现在有点人群恐惧了。
十三娘
23 楼
有一点不是很明白,楼主说内向是喜欢独处。我家娃其实很喜欢去party 或是热闹地方,但是每次都表现的特别别扭,别的孩子都去玩,他不要,叫他做游戏,他也不去。刚开始升班也不要和小朋友玩,只和老师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慢热”就是shy, reserved 或是说内向。
44ff 发表于 6/13/2016 4:21:26 PM
我家的一样,一般要观察半个小时才开始加入,我们就让自己观察不强迫,过半个小时就自己开始玩了。当然这样参与的时间就少一些,但下次有party还是会很兴奋地想要参加。然后最近发现shy这个问题已经好一些了。
G
Giovanna
24 楼
我是在大学之前很痛苦。高中有抑郁倾向。但那时候不是因为别人推,而是自己推,我当时因为性格很自卑。肯定也是社会压力有关系,比如初中班主任跟我妈妈说,这孩子什么都好,要是再外向活泼一点就完美了。而我会抓住这一点点不完美无法原谅自己。这也是我写文章的初衷。我觉得社会对内向性格的人很不友好,哪怕根本对生活各方面都没有影响,也要被当作“缺点”要求改变。
但是大学以后读了很多心理学想明白了,知道那部分是可以改变的,那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那部分我应该怎么努力,就释然了。另外我想社会压力小了很多也许也是一个因素。职业关系,现在身边类似个性的人应该比例更高,所以没有那么大压力。
我觉得掌握一定的社会技巧是必要的,否则迟早也会因此痛苦。

我是外向妈,有个内向娃。想请问一下楼主,你在social方面通过练习有了很大转变,你享受这个转变的过程吗?还是觉得过程痛苦,但是理智上觉得应该转变,所以push自己去改变?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很想了解一下。

最近在看Quiet那本书,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想让娃经历那种改变自我的痛苦过程,所以纠结于要不要以后推动孩子去经历楼主这个过程?或者还是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

ywwang53 发表于 6/13/2016 4:40:22 PM
G
Giovanna
25 楼
有一点不是很明白,楼主说内向是喜欢独处。我家娃其实很喜欢去party 或是热闹地方,但是每次都表现的特别别扭,别的孩子都去玩,他不要,叫他做游戏,他也不去。刚开始升班也不要和小朋友玩,只和老师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慢热”就是shy, reserved 或是说内向。
44ff 发表于 6/13/2016 4:21:26 PM

这个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尤其小娃。不论内向外向,人都是群居动物,都不可避免的爱热闹,跟对同伴产生好奇心。
我的经验是,外向的娃在家比较坐不住,到处跑,爬上爬下,四处搭讪卖萌——对,说的就是我家老二。:)
而内向娃喜欢自己翻书,画画,过家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她们也都喜欢热闹。
童年
26 楼

我是在大学之前很痛苦。高中有抑郁倾向。但那时候不是因为别人推,而是自己推,我当时因为性格很自卑。肯定也是社会压力有关系,比如初中班主任跟我妈妈说,这孩子什么都好,要是再外向活泼一点就完美了。

但是大学以后读了很多心理学想明白了,知道那部分是可以改变的,那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那部分我应该怎么努力,就释然了。另外我想社会压力小了很多也许也是一个因素。职业关系,现在身边类似个性的人应该比例更高,所以没有那么大压力。

我觉得掌握一定的社会技巧是必要的,否则迟早也会因此痛苦。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4:47:59 PM

同意最后一句,性格无谓好坏,但具体表现不能影响社交,有不足还是要多锻炼。我小时候被我父母推过,感觉总体还是有利的,我没有什么阴影,就是后来不推了就没那么“外向活跃”了
G
Giovanna
27 楼
嗯,我觉得社交技巧就是武器,平时你用不用看自己,但是必要的时候你没有,就很痛苦。所以花精力去搜集兵器还是有必要的。:)


同意最后一句,性格无谓好坏,但具体表现不能影响社交,有不足还是要多锻炼。我小时候被我父母推过,感觉总体还是有利的,我没有什么阴影,就是后来不推了就没那么“外向活跃”了

童年 发表于 6/13/2016 4:57:00 PM
美女丢丢
28 楼
lz写的很好。我其实是喜欢内向的人,我觉得内向的人说话比较有内容。不是水龙头,哗啦啦,没什么东西。
s
sweetkisskiss
29 楼
lz加油!写得真好
谢谢分享
c
crystalyysu
30 楼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
我喜欢跟别人呆一起,但是一帮人的时候我往往是比较安静那个,不怎么说话,就听别人说。
最放得开的时候就是跟一两个好朋友一起的时候,人一多就不怎么说话了。不喜欢draw attention.

我们家老大也一样,自己呆着觉得无聊,还是喜欢跟朋友一起。
但是一堆人一起的时候,他往往是最安静的那个,各种观察各种听人家说。
只有在跟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才会特别疯。
扶苏
31 楼
看过一些关于性格的书。LZ说的很好。introvert和extrovert,关键在于如何获取能量。Introvert的人,需要一个人安静来获取能量。跟别人互动失去能量。而extrovert正好相反,跟人互动获取能量,而一个人安静失去能量。

这也就是,有的人必须要跟人接触,比如每天跟朋友通电话,走入人群。一个人在家会闷出病。而有的人,一直跟人在一起,会会觉得累,需要休息,耗神。必须要有一个人静一静的空间。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16种性格分类。外向型,内向型各8种。每种人都有其长处,擅长之事,无所谓好与坏。
N
Night_Cat
32 楼
写的真好,赞lz。

我也是很内向的人,但我外在的表现是这样的:公众讲话很擅长,工作上开会的时候很爱发言,一群人聚会我往往是话多的那个,如果对方能说我就听着,如果对方不能说我就会很能说,有精力的时候经常organize各种聚会,去聚会什么的都很have fun,是个典型的人来疯。但是我跟人在一起是耗费精力的,所以需要放松的话必须独处。我的优点是说话做事前会深思熟虑,经常审视自己的作为,需要公众讲话前会做很充分的准备。我很喜欢自己的性格

我女儿两岁多,明显是跟我一样的内向性格,慢热,对变化敏感,不愿意跟人说你好再见谢谢,只是微笑,或者让我帮她说,但也是个人来疯,也喜欢被人关注。我完全不觉得这样的性格不好,也不担心她将来长大后的性格,但我知道需要用自己的经历帮助她克服一些障碍,着重培养一些社交能力,将来像我一样hav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我想想我自己是怎么克服了对改变现状的恐惧,是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变化虽然当时觉得特别抗拒,过后看看都是让生活变得更好。我是怎么克服了不爱跟人说话的性格,是因为我从小就是公认的好孩子,大家都愿意听我说话愿意跟我玩,幼儿园里上台给大家讲故事老师总是选我,因为我又乖讲得又好。所以我觉得对我女儿在这个阶段,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她多多的爱和鼓励,让她知道大家都爱她,培养她的自信,不断鼓励她跟人讲话,但是不会给她压力,耐心等她渡过这个不爱开口的phase。相信她一旦开口,收到好的反馈,就会形成正面循环。多培养她的爱好和创造力,让她将来讲故事做游戏都是一把好手,不怕没有表现的机会
b
bericade
33 楼
谢谢楼主分享 说的非常好
a
aipple
34 楼
写得真好。我和楼上一个mm有点像,也是内向,但有自信有表现欲。我儿子也是这样。我记得很清楚,幼儿园的时候,我妈妈让我去别人家拿回一个东西,我站在门口压力有多大。我似乎想很多、担心很多事,比如别人不高兴我要回去啊什么的。不过我在幼儿园也是过得很好的。不是头头但也不是跟班。也有玩的不错的小朋友。然后数学能力最好,帮助老师找缺少了哪个数字的椅子的都是我。后来上学我也是大队长、团支书。不过主要是因为学习好。把工作做完而已。心里还是有点羡慕所谓组织能力强的那些人的。我不像你们那么有意识地跟别人学习,可能身边也缺少一个我敬佩的榜样。

看了mm的帖子,我对怎么教育儿子更有数了。一是顺其自然,他有长项、又不被给过多压力,自然会自信。二是引导他有意识地去跟别人学习、跳出框框、练习社交的技巧。谢谢~~
G
Giovanna
35 楼
其实我理解哈,内向外向并不是binary的,而是一个连续谱。大多数人都是处于二者之间,偏向某一侧的程度不一样。
另外我觉得跟环境也有关系,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自己长时间一个人对着电脑,所以业余时间很需要跟人相处。我想假如自己从事销售啊服务业或者医生之类的,需要不停的见人跟说话,恐怕就不一样了。:)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
我喜欢跟别人呆一起,但是一帮人的时候我往往是比较安静那个,不怎么说话,就听别人说。
最放得开的时候就是跟一两个好朋友一起的时候,人一多就不怎么说话了。不喜欢draw attention.
我们家老大也一样,自己呆着觉得无聊,还是喜欢跟朋友一起。
但是一堆人一起的时候,他往往是最安静的那个,各种观察各种听人家说。
只有在跟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才会特别疯。

crystalyysu 发表于 6/13/2016 5:34:00 PM
G
Giovanna
36 楼
对。看过mm其他回帖,这方面应该很有研究,悟性很好。


看过一些关于性格的书。LZ说的很好。introvert和extrovert,关键在于如何获取能量。Introvert的人,需要一个人安静来获取能量。跟别人互动失去能量。而extrovert正好相反,跟人互动获取能量,而一个人安静失去能量。
这也就是,有的人必须要跟人接触,比如每天跟朋友通电话,走入人群。一个人在家会闷出病。而有的人,一直跟人在一起,会会觉得累,需要休息,耗神。必须要有一个人静一静的空间。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16种性格分类。外向型,内向型各8种。每种人都有其长处,擅长之事,无所谓好与坏。

扶苏 发表于 6/13/2016 5:36:00 PM
w
wooyeah1104
37 楼
Thanks for sharing, very helpful.
G
Giovanna
38 楼
谢谢mm分享!你的成长经历就是我所希望能给我内向的女儿创造的,没有太多外在压力跟期待,顺其自然,创造正面的经历去激发孩子交流表达的意愿。


写的真好,赞lz。
我也是很内向的人,但我外在的表现是这样的:公众讲话很擅长,工作上开会的时候很爱发言,一群人聚会我往往是话多的那个,如果对方能说我就听着,如果对方不能说我就会很能说,有精力的时候经常organize各种聚会,去聚会什么的都很have fun,是个典型的人来疯。但是我跟人在一起是耗费精力的,所以需要放松的话必须独处。我的优点是说话做事前会深思熟虑,经常审视自己的作为,需要公众讲话前会做很充分的准备。我很喜欢自己的性格
我女儿两岁多,明显是跟我一样的内向性格,慢热,对变化敏感,不愿意跟人说你好再见谢谢,只是微笑,或者让我帮她说,但也是个人来疯,也喜欢被人关注。我完全不觉得这样的性格不好,也不担心她将来长大后的性格,但我知道需要用自己的经历帮助她克服一些障碍,着重培养一些社交能力,将来像我一样hav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我想想我自己是怎么克服了对改变现状的恐惧,是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变化虽然当时觉得特别抗拒,过后看看都是让生活变得更好。我是怎么克服了不爱跟人说话的性格,是因为我从小就是公认的好孩子,大家都愿意听我说话愿意跟我玩,幼儿园里上台给大家讲故事老师总是选我,因为我又乖讲得又好。所以我觉得对我女儿在这个阶段,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她多多的爱和鼓励,让她知道大家都爱她,培养她的自信,不断鼓励她跟人讲话,但是不会给她压力,耐心等她渡过这个不爱开口的phase。相信她一旦开口,收到好的反馈,就会形成正面循环。多培养她的爱好和创造力,让她将来讲故事做游戏都是一把好手,不怕没有表现的机会

Night_Cat 发表于 6/13/2016 5:45:00 PM
G
Giovanna
39 楼
谢谢分享!你的经历也提醒了我一件事,其实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总会被欣赏,总有适合他的舞台闪亮。当然这个长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不同,比如假设我在美国长大,也许我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我从小体育方面就很一般,再加上个性害羞不主动,基本不太可能成为什么leader,更别提很多后来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强调自家内向娃的英文。我希望她能用先发优势,在同龄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才能更自信的去开口交流,因此得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内向娃如果语言有短腿,社交就是难上加难。


写得真好。我和楼上一个mm有点像,也是内向,但有自信有表现欲。我儿子也是这样。我记得很清楚,幼儿园的时候,我妈妈让我去别人家拿回一个东西,我站在门口压力有多大。我似乎想很多、担心很多事,比如别人不高兴我要回去啊什么的。不过我在幼儿园也是过得很好的。不是头头但也不是跟班。也有玩的不错的小朋友。然后数学能力最好,帮助老师找缺少了哪个数字的椅子的都是我。后来上学我也是大队长、团支书。不过主要是因为学习好。把工作做完而已。心里还是有点羡慕所谓组织能力强的那些人的。我不像你们那么有意识地跟别人学习,可能身边也缺少一个我敬佩的榜样。
看了mm的帖子,我对怎么教育儿子更有数了。一是顺其自然,他有长项、又不被给过多压力,自然会自信。二是引导他有意识地去跟别人学习、跳出框框、练习社交的技巧。谢谢~~

aipple 发表于 6/13/2016 6:12:00 PM
2
200lbs
40 楼
楼主说的很赞。我一直想做出改变,但动力不足,现在有了动力想给娃做个好的引导,希望能得到些具体的例子指导,因为身边没有榜样。初次见面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和人攀谈。我想看例子作用很大。如果能收集些“模板”,在实践中不停应用,会有很大的收获。我曾经发帖询问过如何跟活动中碰到的家长搭话,楼主能不能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b
blackplains
41 楼
写的真好
o
ostrakon
42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2:58:37 PM
写得好!mark学习了。communication is key
G
Giovanna
43 楼
在美国,最多的就是这类讲how to的书😂 这本是我根据你的需要搜到的,叫How to Talk to Anyone: 92 Little Tricks for Big Success in Relationships,应该可以回答你的大部分问题。:)
具体到跟其他家长搭讪,说说我的体会。首先,不是任何家长都愿意去结交新朋友,也不是任意随机两个人都能气场相合。所以万一不成功别气馁,别轻易自我否定,问题未必出在你身上。有了这个底气,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我一般喜欢跟另一个妈妈肩并肩一起观察娃活动的时候,切入一句评论,越具体越有针对性越好,让对方有得说。比如,你家娃动作协调性真不错!几岁了?一般对方都会开心的回应几句,开始介绍自家娃从小上房揭瓦的光辉事迹。再比如,你家娃真有礼貌,懂得分享!我家孩子上来一阵就倔强得厉害,怎么说都不肯。于是话题就打开了,因为说起娃的头疼之处,谁家都有共鸣。如果对方也愿意多聊,你就可以找时机介绍自己I'm xxx, by the way. 双方认识一下。切记要水到渠成,不要勉强生硬。对方爱答不理,咱也不要太上赶子。

楼主说的很赞。我一直想做出改变,但动力不足,现在有了动力想给娃做个好的引导,希望能得到些具体的例子指导,因为身边没有榜样。初次见面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和人攀谈。我想看例子作用很大。如果能收集些“模板”,在实践中不停应用,会有很大的收获。我曾经发帖询问过如何跟活动中碰到的家长搭话,楼主能不能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200lbs 发表于 6/13/2016 8:03:00 PM
h
heka
44 楼
楼主分享的很好,内向外向无所谓好坏,只要自己享受接纳就好。我和楼里有个MM 差不多,更享受安静独处的时刻,很难会自己主动去组织party活动,但是也不排斥群体场所,积极参与,大学也参加过辩论队,在台上表演或者PRESENTATION 也比较享受,曾经做过两年技术培训工程师,对着上百人的技术培训大课也不发怵,心里沉稳。感觉两岁女儿也是偏内向的性格,慢热,对环境变化敏感,看了楼主的文章,对培养娃的性格发展也有点数张了。和娃爸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只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内向娃在社交场所上SOCIAL也可以自如,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准专业和工作,一样是如鱼得水。虽然可能不会特别踊跃表现自我,但仍然有成为LEADER 的机会,我曾经经历的领导就有不特别擅长SOCIAL 的,感觉这样的领导很令人信赖
小米南瓜
45 楼
分享得太好啦,我已经也需要学习!谢谢楼主!!!
2
200lbs
46 楼
在美国,最多的就是这类讲how to的书😂 这本是我根据你的需要搜到的,叫How to Talk to Anyone: 92 Little Tricks for Big Success in Relationships,应该可以回答你的大部分问题。:)
具体到跟其他家长搭讪,说说我的体会。首先,不是任何家长都愿意去结交新朋友,也不是任意随机两个人都能气场相合。所以万一不成功别气馁,别轻易自我否定,问题未必出在你身上。有了这个底气,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我一般喜欢跟另一个妈妈肩并肩一起观察娃活动的时候,切入一句评论,越具体越有针对性越好,让对方有得说。比如,你家娃动作协调性真不错!几岁了?一般对方都会开心的回应几句,开始介绍自家娃从小上房揭瓦的光辉事迹。再比如,你家娃真有礼貌,懂得分享!我家孩子上来一阵就倔强得厉害,怎么说都不肯。于是话题就打开了,因为说起娃的头疼之处,谁家都有共鸣。如果对方也愿意多聊,你就可以找时机介绍自己I'm xxx, by the way. 双方认识一下。切记要水到渠成,不要勉强生硬。对方爱答不理,咱也不要太上赶子。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9:24:13 PM
多谢楼主MM!
n
nrwzd
47 楼
写得太棒了 好文章
mark
毒黓
48 楼
谢谢lz的分享。

学到这一句,学会与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
r
realsimple
49 楼
mark 谢谢lz分享
b
bjandas
50 楼
谢谢分享!你的经历也提醒了我一件事,其实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总会被欣赏,总有适合他的舞台闪亮。当然这个长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不同,比如假设我在美国长大,也许我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我从小体育方面就很一般,再加上个性害羞不主动,基本不太可能成为什么leader,更别提很多后来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强调自家内向娃的英文。我希望她能用先发优势,在同龄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才能更自信的去开口交流,因此得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内向娃如果语言有短腿,社交就是难上加难。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6:43:59 PM
我去一些图书馆了什么大点娃的活动,明显有的娃就是Harry Potter 里面Hermonie的样子,老师问个什么问题都她回答了,别的孩子没啥机会。如果孩子不是能抢能主动表现那种,真不好说在这种环境下面能得到很多attention和表现机会。反正我是打算K开始就给娃送私立去,一方面各种drama,theater类的课很多,能多培养在人前的表现和public speaking的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ratio低,每个孩子都有点机会。我自己是国内公校里面混大的,觉得一个班里能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是invisible的。这种大环境对这样的孩子作用不太积极。当然在公校能露出锋芒积极抢机会的孩子肯定更比那些在私校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更厉害一些。
l
lz3456
51 楼
谢谢楼主和其它姐妹的耐心分享。请教一下,怎么样克服对于public speaking的恐惧感。
b
bjandas
52 楼
谢谢楼主和其它姐妹的耐心分享。请教一下,怎么样克服对于public speaking的恐惧感。
lz3456 发表于 6/13/2016 10:32:09 PM
我记得大壮小美妈有个帖子写怎么鼓励大壮多在人前说话social的文章可以找找看。
k
karenia
53 楼
不错
G
Giovanna
54 楼
我去一些图书馆了什么大点娃的活动,明显有的娃就是Harry Potter 里面Hermonie的样子,老师问个什么问题都她回答了,别的孩子没啥机会。如果孩子不是能抢能主动表现那种,真不好说在这种环境下面能得到很多attention和表现机会。反正我是打算K开始就给娃送私立去,一方面各种drama,theater类的课很多,能多培养在人前的表现和public speaking的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ratio低,每个孩子都有点机会。我自己是国内公校里面混大的,觉得一个班里能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是invisible的。这种大环境对这样的孩子作用不太积极。当然在公校能露出锋芒积极抢机会的孩子肯定更比那些在私校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更厉害一些。

bjandas 发表于 6/13/2016 10:22:42 PM

这边的学校什么情况我不了解哈,不过前几天看有妈妈发帖说,很多课上的提问儿子都会,但是老师偏偏不叫他。我猜老师是不是也有控制一下课堂,不能让同一个人一直抢答呢?不过确实这边更鼓励aggressive的风格,让娃参加theater类表演也是很好的锻炼。

另外,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大比例的人就是invisible的,这个也是迟早面对的,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将来我娃很乐于扮演幕后角色,做安静的执行者,不爱表现,那也顺其自然。好在美国这类活动很多,我的感觉是小朋友如果愿意,家长也支持,总是可以上台表现的。
M
Mia8
55 楼
Mark, 好文。谢谢楼主。
G
Giovanna
56 楼
谢谢楼主和其它姐妹的耐心分享。请教一下,怎么样克服对于public speaking的恐惧感。
lz3456 发表于 6/13/2016 10:32:09 PM
看多大的孩子吧。学龄前的娃,只要能正常开口跟大人交流,应付日常就可以了。大一些的娃,我个人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练习再练习,不断的rehearsal,直到有信心为止。这种紧张跟恐惧其实很正常,对大人来讲,面临重要的场合发言也一样会紧张。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啊。
b
bjandas
57 楼

这边的学校什么情况我不了解哈,不过前几天看有妈妈发帖说,很多问题儿子都会但是老师偏偏不叫他。我猜老师是不是也有控制一下课堂,不能让同一个人一直抢答呢?不过确实这边更鼓励aggressive的风格,让娃参加theater类表演也是很好的锻炼。

另外,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大比例的人就是invisible的,这个也是迟早面对的,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将来我娃很乐于扮演幕后角色,做安静的执行者,不爱表现,那也顺其自然。好在美国这类活动很多,我的感觉是小朋友如果愿意,家长也支持,总是可以上台表现的。
我倒是觉得好多学校老师没问题,但是好点的学区,推妈推爸多的地方,那确实aggressive的娃更多。自己就不是那么aggressive,不知道怎么教娃这些。要是娃天生就不喜欢去抢去争,又不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十里挑一我都没指望),光靠技巧也不一定有用,别人也会技巧的呀!我们这些技术移民多多少少都是当年左邻右舍里的出名的聪明孩子,内向不内向都能出头的。但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敢说就能复制在娃身上。
举个例子说这边有家学校中印小孩子很多,summer camp里的辩论班特别热门早早订光了。看得出来家长都很注重培养孩子人前说话的能力。我倒是不担心娃做个follower,但是有些鼓励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我老公一个女同事,很牛的大学(没记错的话MIT)和他讲过自己中学时候一下子非常热爱数学是因为得了一个什么参赛的奖励。她以为很不得了,其实后来回顾起来应该每个参与的人都有这个奖励。但是她当时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得了这个奖然后就熊心勃勃的发奋图强的好好学数学。所以要是在一个学校的环境里invisible,没有太多鼓励的话我会比较担心孩子的。
l
leavee
58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2:58:37 PM

感谢分享
G
Giovanna
59 楼
我理解你说的是两件事情哈,怎么培养aggressive作风,以及怎么得到学校系统的鼓励。这俩也许相关,但未必是因果关系。因为我觉得,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受到应得的嘉奖鼓励,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课业上,除了课堂发言,起码还有考试,project,做presentation,也都是表现的机会。我觉得aggressive的作风,在辩论,面试,商业谈判等场合最占优势,这种一次性的机会,错过那个moment就失不再来。但是娃的实力,可以慢慢展现给老师同学,并不会因此被隐形。不过我没有这边成长的经验,也许是我太乐观。


我倒是觉得好多学校老师没问题,但是好点的学区,推妈推爸多的地方,那确实aggressive的娃更多。自己就不是那么aggressive,不知道怎么教娃这些。要是娃天生就不喜欢去抢去争,又不是百里挑一的聪明(十里挑一我都没指望),光靠技巧也不一定有用,别人也会技巧的呀!我们这些技术移民多多少少都是当年左邻右舍里的出名的聪明孩子,内向不内向都能出头的。但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敢说就能复制在娃身上。
举个例子说这边有家学校中印小孩子很多,summer camp里的辩论班特别热门早早订光了。看得出来家长都很注重培养孩子人前说话的能力。我倒是不担心娃做个follower,但是有些鼓励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我老公一个女同事,很牛的大学(没记错的话MIT)和他讲过自己中学时候一下子非常热爱数学是因为得了一个什么参赛的奖励。她以为很不得了,其实后来回顾起来应该每个参与的人都有这个奖励。但是她当时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得了这个奖然后就熊心勃勃的发奋图强的好好学数学。所以要是在一个学校的环境里invisible,没有太多鼓励的话我会比较担心孩子的。

bjandas 发表于 6/13/2016 11:05:00 PM
y
yaxin30
60 楼
嗯,我觉得社交技巧就是武器,平时你用不用看自己,但是必要的时候你没有,就很痛苦。所以花精力去搜集兵器还是有必要的。:)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5:00:55 PM
LZ,谢谢你的分享!我也很内向,在国内时没觉得是问题;但自从来了美国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就更内向了,都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了。也翻看了一些心理学书籍,近来也是在慢慢学纳悦自己而不是不断地给自己加压责备自己。情况有些改善,但是社交场合还是紧张,尤其不知道该如何small talk。我有时都觉得自己一跟人交谈,脑子就一片空白。然后看着人家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真是觉得amazing,希望自己哪天要有人家一半的反应,我就满足了。请问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搜集这些社交所需的兵器的?
b
bjandas
61 楼
我理解你说的是两件事情哈,怎么培养aggressive作风,以及怎么得到学校系统的鼓励。这俩也许相关,但未必是因果关系。因为我觉得,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受到应得的嘉奖鼓励,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课业上,除了课堂发言,起码还有考试,project,做presentation,也都是表现的机会。我觉得aggressive的作风,在辩论,面试,商业谈判等场合最占优势,这种一次性的机会,错过那个moment就失不再来。但是娃的实力,可以慢慢展现给老师同学,并不会因此被隐形。不过我没有这边成长的经验,也许是我太乐观。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提私校也是因为我老公在这边读的书,在不太好的学区,老师就有很多没耐心也不怎么鼓励孩子的。不过我们这边没什么好学区,私校很多,收费高的低的都有,所以基本也是只有私校一条路了。
我说的确实和你的帖子偏了方向了,不过我也有朋友在MD那边觉得公校压力好大。我有提到过clarksville那边的学区房,我朋友住Elicott City一听就头大,说EC那边竞争的已经蛮厉害了。

aggressive倒不是专指那种抢答问题什么的,是说那种什么事都要争第一做的最好。自己的娃如果没那么优秀就有可能总在这些牛娃的阴影下生存,我是有点担心对孩子不是那么细心的老师就把资质平平的娃忽略了。不过有些东西是靠时间积累的,比如游泳吧,即使普通娃只要有毅力长期坚持也可以做的很好,所以普通人也有闪光的机会的。
theater什么的我们这边有drama school可以带孩子去打打酱油什么的,对于孩子的表现能力说不定有帮助。我大学室友有参加学校话剧团,我听她讲她们的训练还是很让人开眼界的。
o
oregonrain2001
62 楼
Lz 写的非常好。我的经历非常像。小时候除了两个最好的朋友,和谁说话脸都红。后来老师安排我做班长,(因为我成绩好)。赶鸭子上架,结果几年下来就在全校面前即兴演讲也不怕了。
现在的工作public speaking是日常工作。同事都说我是他们见过最外向的人了。和谁都能聊。
不过如果我累了,就和家人说,请不要理我。我一个人,就缓过来了。
这样很好,我出来没有觉得孤独过。
f
flyingcloud
63 楼
Mark mark
小肥核
64 楼
学习了,楼主文笔很好,所以说内向的人能表达好的关键,首先得是腹有诗书
S
Susanbabybaby
65 楼
赞!小时候在家里我爸妈当学生,跟我一遍遍演练怎么喊起立坐下,哈哈哈哈
v
viviflying
66 楼
mark……
b
bjandas
67 楼
对了有个地方我觉得值得提醒一下。我以前想鼓励孩子大胆外向一点会和很多陌生人打招呼搭话,也会鼓励孩子和陌生人说hello goodbye之类的。后来从孩子安全角度考虑不这么做了,美国社会太复杂,孩子小的时候我不想给她一个印象人人都友善都是朋友一样,我怕她太小还不能分清什么social环境安全的时候被坏人利用。另外我发现美国妈妈也不这么做,基本还是只跟熟人多说话,和陌生人搭话比如在 playground多数也是有点距离感的。当然我主动和人搭话的时候热情chatty的也不少。但是综合利弊我还是决定在娃小的时候与外面陌生人保持礼貌和距离作为对孩子的保护。这个LZ可以参考一下。
o
onionthree
68 楼
对了有个地方我觉得值得提醒一下。我以前想鼓励孩子大胆外向一点会和很多陌生人打招呼搭话,也会鼓励孩子和陌生人说hello goodbye之类的。后来从孩子安全角度考虑不这么做了,美国社会太复杂,孩子小的时候我不想给她一个印象人人都友善都是朋友一样,我怕她太小还不能分清什么social环境安全的时候被坏人利用。另外我发现美国妈妈也不这么做,基本还是只跟熟人多说话,和陌生人搭话比如在 playground多数也是有点距离感的。当然我主动和人搭话的时候热情chatty的也不少。但是综合利弊我还是决定在娃小的时候与外面陌生人保持礼貌和距离作为对孩子的保护。这个LZ可以参考一下。

bjandas 发表于 6/14/2016 1:48:02 AM
娃小的时候可以教育他们在父母大人在场的情况下和陌生人打招呼。在playground里的美国妈妈,不会让娃跟每个人打招呼,不过如果两个娃刚好看到对方了,一般家长还是会让小娃打声招呼,或者聊两句。
h
happy_boba
69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2:58:37 PM 谢谢分享,羡慕lz爸爸的培养方式。
甜彻心扉
70 楼
怎样收集社交兵器呢?多看书,多观察,多总结?
c
cindybb
71 楼
楼主写得很好,谢谢分享!后面的讨论也让我获益匪浅!
y
yangliuxia
72 楼
多谢分享
s
sweetcoffee
73 楼
好贴收藏,谢谢楼主
a
amanemisa
74 楼
有意义的帖子,赞分享!
B
Bookworms
75 楼
家有内向娃一枚,好费心。谢谢LZ的分享
c
cocojj
76 楼
我觉得有些孩子内向, 不爱和他人交流的情况可能不是天生的, 也可能是受环境影响导致自卑, 比如被周围小朋友欺负, 还有家庭原因或者个人原因怕被笑话, 避免和其它人交流, 这些肯定是可以通过外界诱导加以改善。 最简单如果在某个学校老受欺负, 换个学校就可能改变精神面貌, 总之家长多观察, 不要轻易放弃。还有有些在意外貌的小女孩, 打扮的美美的也会不一样。
l
ledia170
77 楼
我就是内向性格,就是说独处才是我补充能量唯一方式和最大放松,但我从小就能言善辩也没有社交障碍,父母也没有专门培养,和争强好胜有关,不觉得内向是不懂得或者不敢表达,我是超喜欢辩论抬杠的,曾经因为爱上课发言,改变了我的人生,具体说就是我上课特别爱和老师抬杠或者问问题,所以老师一般喜欢我,其中一个老师是很优秀的,区里什么经常有人观摩她的课,她很开心我的互动,最后在我中考失常分数不够去自己报的理想重点中学时,老师把我放到另一个我没报分数够的市重点,从而改变我的人生。
p
placebo15
78 楼
先马克马克
躲猫猫
79 楼
楼主写得很好,谢谢分享!ps,我在隔壁贴里只不过猜测是不是因为早去daycare,并没有肯定是这个原因,楼主你科普就科普,没必要说别人好笑吧
c
caling
80 楼
mark Mark Mark
a
arila166
81 楼
mark,谢谢楼主分享,家有内向娃
五月鸢尾
82 楼
马克
l
liyakerr
83 楼
赞👍
l
lala_2009
84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2:58:37 PM

Nice post thanks for sharing
x
xmei17
85 楼
谢谢楼主分享。家同有内向娃,正在思索中
d
drwilliamhunt
86 楼
瞎扯没用的,每个人成长经历不一样,太多外因,爹妈**的话也就废了
j
jezzii
87 楼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有时候喜欢独处,有时候特别想出去撒欢…
s
scplm
88 楼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by Susan Cain。

https://www.amazon.com/Quiet-Power-Introverts-World-Talking/dp/0307352153

Her 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susan_cain_the_power_of_introverts?language=en

对理解内向的人,自己,夫妻,同事,孩子,都很有帮助。里面有一章,专门讲孩子的教育。
c
cavity05
89 楼
谢谢分享!
h
happyforever21
90 楼
Mark!!!!!!
h
hawk
91 楼
多谢大家分享。我很早以前也看过一篇关于外向内向的分析。观点认为不要看人们在社交场合的外在表现,区分内向外向主要是看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内向者通过自己思考、阅读、分析等来认识理解事务,而外向者是通过和人交往,听取别人观点等等。所以这样看来,内向者是更有主见的。我挺赞同这个说法。
d
dancingyan
92 楼
以我自己的经历,就是顺其自然过来的。从小内向娃,但一路班干部过来。我只能说,我不enjoy全校面前讲话,主持,可是在那个位子上了,不得不做,而且不得不做好。 到现在我也不喜欢人多,一到party就基本只想找个角落静静。但这不影响该在全体同事面前演讲啊,什么的。而且我敢说,算是能讲得比较好的。内向不代表能力有问题。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吧
i
ilovemouse
93 楼
楼主写的真好。introvert 有很多优势的。
n
newnewsummer
94 楼
谢谢楼主和其它姐妹的耐心分享。请教一下,怎么样克服对于public speaking的恐惧感。
lz3456 发表于 6/13/2016 10:32:09 PM

同求,我儿子性格外向但是他非常害怕public speaking,以前一直以为外向的人都是大胆敢说敢现的,慢慢发觉人是很多面的。我儿子小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内向宅男因为在外面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上台表演之类的。后来慢慢发觉,他只有通过和朋友玩party反正一定要有其他人再一起是最开心有能量的,一个人很就难受的不行。慢慢意识到也许他是外向但谨慎胆小的个性,呵呵,所以人真的是很有意思,每个人都很unique
多多乖宝宝
95 楼
Mark mark
X
Xfmjj88
96 楼
好帖一定要mark!
l
lymhelen
97 楼
最后说说如何引导跟培养内向娃。

还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我很幸遇,爸爸很早就重视我的社交培养。上学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跟我一对一的练习,角色扮演,怎么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这些对于外向娃也许很简单很自然,但是内向娃就需要很多演练克服障碍。再比如,爸爸带我去买东西,会鼓励我跟营业员说我要什么,自己出面处理事情。所以到了上学的年纪,我反而因为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而被老师选中做班长。。。一旦赶鸭子上架,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很多事情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比如班会,那我就得站上去主持啊,紧张到不行,所以就得提前很久准备,每天晚上魔症一样的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练到怎么说都不会错为止。

虽然这种正式场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而蒙混过关,但最困扰内向星人的,是同学之间的社交。我在中学期间非常讨厌自己的个性,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轻松打成一片,那么阳光快乐没心没肺,自己却“想太多”,“慢半拍”。记得当时很喜欢活泼俏皮的黄蓉,所以我遇事就会想,如果换成是黄蓉,她会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自己尝试去说去做。现在想想,这就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的雏形吧。选择一个role model对于孩子而言,效果比说教更好。一个面具,戴久了,慢慢的会内化成你的一部分,哪怕不是真的自发的行为,起码因此掌握了一些技巧。

等我真正打开心结,接纳自己,是大学以后。很幸运我有个室友,她是外向个性,但同时非常非常喜欢观察不同类型的人。顺便一提,我后来注重做presentation,注重讲述技巧,也都是从她开始的。擅长交际的她主动跟年纪第一名的学霸合作,要来了他一个实验项目的slides帮着通宵修改,有时候也打电话讨论交流。从那时候我注意到她对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对细节完美的追求。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看到这些还是很有触动的。言归正传,当我跟她讲述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想改变的决心,她就很严肃的告诉我说,内向跟外向都有其优势,同时鼓励我去选修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叫做人格心理学。我权当她是在安慰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了课。人生从此改变。上课的第一节,老师就教会了我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悦纳”自己,跟自己和解。拧巴的人生不会快乐。同理,如果父母总是期望孩子成为他本来不是的那个模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包括神经科学,事实越来越清楚:性格这个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倾向性,你不可能完全改变。不是说你锻炼一下,多接触人,就会改变你的本质(至于说去早daycare的孩子更外向,那就更好笑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体里的各种化学物质水平不一样。人的很多行为其实也不过是大脑内部电信号跟化学信号的傀儡。改变的方法,只有让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多保留在大脑中,用正面的经历激发出正向情绪,才能越来越好。

怎么提供正面的社交经历呢?总结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

(1)榜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榜样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不善交际,也不要急,总有几个好朋友可以聊天吧,大人之间的交往是个好机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交情境。虽然我小时候不爱说话,可是印象中我妈妈办公室里总有阿姨过来找她聊天,爸爸更是走到哪里跟人聊到哪里,出租车司机,市场卖菜大爷。。。所以在我眼里这是很正常很轻松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不能办得到,起码脑子里有具体的例子。如果真的要聊,也知道从哪里开始。也知道被人冷眼不屑或者话不投机是交流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处处受欢迎,所以不会因此玻璃心影响自己心情。同时也知道该保护怎么自己的隐私,不要和盘托出,避免被坏人利用。等大一点,父母自己的榜样已经不够用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模仿其他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老师,书中虚构的人物等等。不论是谁,只要有优点跟好方法,都可以学来用。

(2)适当的轻推。跟鼓励任何事情一样,对娃push的程度,最好是他一踮脚就够得到的那个高度。比如怕狗的娃,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娃,走到再往前一步他就害怕的那个点停下,给他时间去观察适应,等到他舒服放松的时候,鼓励他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而已。社交方面也是一样。比如我家内向的3岁娃前几天在playground玩吹泡泡,然后另一个小朋友过来想一起玩,我女儿好心给她,结果她玩起来没完没了。我女儿很委屈的看着我,想让我帮她要回来。我就带着她走过去,对两个小姑娘一起说,xxx你是不是想要回来你的泡泡?那你可不可以问yyy,“may I have my bubbles back, please?" 她就在我身边嘟囔着重复了一句。后来小姑娘还给了她,她很开心。这次成功,下次她不敢自己去提什么要求,就可以提起来那次的经验,你是不是自己要回来了?再试试看。我也会跟她走过去,但是不开口。切忌因为娃内向,社交场合大人包办代替,不给娃练习的机会。

(3)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很多场合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来源,其实是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一个任务。很多内向娃,不愿意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就是自我评估认为“我不行”,从而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所以提前多次排练,准备,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就非常重要。当他完成了一个挑战,信心大增,才更愿意去接受下一个挑战。

(4)鼓励孩子接受自己的天性。但同时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不满意生活的某一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改变,不必固步自封。指出他性格中的优势,尊重他不受打扰的个人空间。但是到了社交场合,也不能以“内向”为理由任由孩子不做出努力跟尝试。社交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当成一个机会,当你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经历,有用的信息,甚至结识到真挚的朋友的时候,这种reward就会激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同时努力本身就是个增加自信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做到了以前认为不容易的事情,拓宽了自己的技能,他也会因此更快乐,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

Giovanna 发表于 6/13/2016 2:58:37 PM

mm 写得真好!看得好感动,尤其是写要接纳自己那一点。我自己就是个活得特别拧巴的人,现在也想改变,试着接触一些心理学的东西,请问有没有什么入门的好书或者资料推荐阿?
n
newnewsummer
98 楼
多谢大家分享。我很早以前也看过一篇关于外向内向的分析。观点认为不要看人们在社交场合的外在表现,区分内向外向主要是看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内向者通过自己思考、阅读、分析等来认识理解事务,而外向者是通过和人交往,听取别人观点等等。所以这样看来,内向者是更有主见的。我挺赞同这个说法。
hawk 发表于 6/14/2016 10:51:48 AM

agreed
m
maomaogou
99 楼
全家都内向
H
Happyapple123
100 楼
Thanks for sharing its a goo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