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这篇文章还是诸多感慨啊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再見,朱利安尼!
曹長青
  
今天(12月31日)午夜12點,在紐約的“時代廣場”,將一如既往舉行迎接新年的計秒落球狂歡。與往年唯一不同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的市長交接儀式將在廣場上同時舉行﹕任職兩屆共8年的紐約第107屆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將卸職,由布隆柏格(Michael Bloomberg)接任。但是紐約人迎接新市長的興奮,顯然低於對舊市長離任的悵然。《紐約時報》評論說,如果不是由於任期限制而無法再連任,以朱利安尼目前的巨大聲望,如果他再競選,無論對手是誰,他都一定獲得壓倒性勝利……

然而在去年這個時候,朱利安尼的聲望卻降到了他擔任市長以來的最低點﹕民眾支持率只剩32%,主要是由於他的離婚風波。曾是電視台主持人和演員的妻子公開發佈記者會譴責他;由於被查出患前列腺癌,他情緒不穩,對記者說話失控;他和病中一直照顧他的情人一起散步的照片被遍撒各種小報……在紐約這個左派媒體佔主導地位的大都市,一個共和黨籍的右翼市長本來就被媒體的放大鏡左右挑剔,出了花邊新聞,就更難免成為被修理的絕佳對象。

911事件的突然發生,轟塌了作為紐約象徵的世貿大廈,但隨後的滾滾濃煙和紐約人民在悲情中的奮鬥卻把紐約市長的聲望推到了110層世貿大廈的頂端。朱利安尼面對危機所表現出的領導能力,勇氣和個人氣質受到美國媒體的一致高度評價,以至《時代》周刊饋贈本年度“風雲人物”的媒體最高榮譽。這本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周刊說,朱利安尼的聲望“月蝕”了以前紐約市最偉大的市長拉瓜迪亞(La Guardia曾領導紐約人渡過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紐約拉瓜迪亞機場以他命名)。

政治人物的個人氣質和領導能力往往在遇到危機時才被檢驗出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面對納粹絕不屈服的堅毅,凝聚了英國以及整個自由世界的領導力量,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之一。

丘吉爾是朱利安尼最推崇的政治家,八年前競選紐約市長時,他就以丘吉爾的模式,引丘吉爾的格言。這次911災難突然降臨,這位曾被媒體稱為“酷吏”的紐約市長更表現出丘吉爾式的精神、氣質、能力——

在世貿大廈被撞毀、兩城市遭襲擊、全國處於高度恐慌的危機時刻,作為美國三軍統帥的布希總統(正在南方巡視)竟不敢飛回首都坐陣指揮。剛卸任不久前總統克林頓,事發時全部心思就是找寶貝女兒;其實雀爾喜當時在距離世貿大廈12條街以外的安全地方。

朱利安尼卻是在第一時間趕到世貿大廈現場。據《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故事介紹,在第二座世貿大廈被撞擊時,朱利安尼不僅已經趕到現場,而且建起了營救中心,親自坐陣指揮。而從第一座大廈被撞擊到第二座大廈被撞之間的時間只有18分鐘!

這個“指揮中心”距世貿大廈近在咫尺。當第一座大廈倒塌時,朱利安尼的指揮中心的大廈也被灰燼覆蓋,門窗通道全被從大廈飛來的瓦礫碎片堵住。朱利安尼等人試圖從樓底地下室出去,結果那裡的通道也被堵住。最後經過營救才脫險。

布希總統不僅不敢飛回華盛頓,而且也沒有在危機突發、全國驚恐的第一時間發表全國電視直播講話,而是在南方一個隱蔽的地方製作了講話錄音交媒體發表。

而朱利安尼卻在媒體剛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出現在現場直播的螢幕上,以鎮靜的神態安撫紐約人民,用堅定口吻表示抵抗恐怖主義的信念、更用肺腑之音表達紐約市政府將盡全力營救失蹤人員的決心……這個形象、這份安慰、這線希望、這種信念是危難中的人們最需要的。在悠閑瀟灑的日子裡我們更願意挑剔領導者和普通人同樣的缺陷,在危難臨頭之際,我們更尋求領袖和百姓的不同素質。

《時代》周刊說,911當天朱利安尼連續工作了16個小時後於次日淩晨才落腳到距世貿大廈廢墟很近的一個朋友的公寓裡,為了一旦出現危急情況好就近趕去處理。“他臨睡前把滿是泥土的靴子放在床邊,以便出現緊急狀況時能夠一腳蹬上。還把電視整夜開著,以便知道最新情況。”在危急時刻朱利安尼依賴的不是FBI、CIA等政府情報機構,而是CNN等電視媒體。就像波斯灣戰爭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長所說,如果他得到消息說伊拉克發射了一枚飛彈,他會馬上打開電視看CNN,瞭解它落到哪裡,而不是等中情局官員的匯報。

在911的善後處理過程中,只要打開電視,總會看到朱利安尼的身影,在廢墟現場、在記者發佈會、在遇難的警察和消防隊員的追悼儀式上。據《時代》周刊發表的數字,迄今為止,朱利安尼參加了近200場遇難人員的悼念儀式。而據福克斯電視12月初的報道,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第一夫人希拉莉,總共才參加過兩場遇難者追悼會,而且還在會上引起一片唏噓、起哄聲。

911事件距今110天,朱利安尼差不多等於平均每天參加兩場追悼儀式,他的一位朋友說,“前列腺癌使朱利安尼正視了死亡,911事件使他面對了永恆。”巨大的個人和生存環境的突變,淨化和升華了他對人生,生命和生活的理解。911一個月後一架剛起飛的客機在礁石路(Rockaway)墜毀,在處理完現場事宜後他第三次趕去那裡參加葬禮。雖然當時他已疲倦至極,連眼睛都幾乎睜不開,助手也勸他取消,但他仍執意前往。他說,市長必須到場講幾句話,表達哀思和安慰。

《時代》周刊描述說,“每次朱利安尼講話,幾百萬人就感覺好一點,因為他的話裡充滿了悲痛和堅毅,鼓舞著紐約人民,進而激勵整個美國。”連來訪的法國總統席哈克都感嘆說,“魯迪(朱利安尼的暱稱)就像礁石”(Rudy the Rock)。

朱利安尼在911後第一次入睡之前,還看了一會兒他推崇的政治領袖丘吉爾的傳記,他最喜歡的是丘吉爾這句名言﹕我能給予的只有鮮血、苦幹、眼淚和汗水(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丘吉爾傳》的作者詹金斯(Jenkins)說,“朱利安尼的成功正是1940年夏天丘吉爾的成功,那就是他們能夠創造出一種信念﹕我們最後一定會贏!”

●輝煌頂點下的巨大底座

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等於把朱利安尼推向了迄今為止聲望的頂點。但這份輝煌有著巨大的底座。在朱利安尼擔任市長的這8年中,紐約這個被人稱為“天堂和地獄”的世界大都市,地獄的成份縮小了,天堂的部份則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今年57歲的朱利安尼出生在一個很特別的家庭,有5個舅舅、叔叔是警察、消防隊員,父親因搶劫坐過一年半牢。1988年,擔任紐約檢察長、以嚴厲打擊犯罪著稱的朱利安尼首次競選紐約市長,結果敗給了丁勤時(David Dinkins)。但遺憾的是,紐約市在首位黑人市長的管理下,可謂一塌糊塗。《時代》周刊描述說,當時失業率和犯罪率像火箭般飛升;一百多萬人領取救濟金(紐約人口七百多萬);幾乎所有公共場所都被顏料塗鴉;汽車被盜被撬是常事,很多車窗上都寫著﹕No Radio(裡面沒有收音機設備。意指不要撬車)。紐約成了一個無法管理的城市。

當時的民調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紐約人說,如果有條件,他們想搬離紐約。《財富》雜志評選的500家大公司,也在陸續搬遷到其他州。媒體哀嘆說,這個別號“大蘋果”的紐約,已經成為一隻正在腐爛的蘋果。

1993年,朱利安尼第二次競選紐約市長。盡管左派媒體(包括《紐約時報》)仍然發社論支持丁勤時,但朱利安尼順利當選,因為紐約人民實在厭倦了那個軟弱、毫無效率、官僚氣十足的丁勤時政府。連左派媒體都不得不承認,丁勤時繼承了紐約官場的傳統﹕光說不做。

朱利安尼上任後誓言,要在紐約的每一個區(五個區),每一條街道和毒品販賣、搶劫、凶殺、強奸、偷盜等所有類型的犯罪進行不妥協的戰鬥!他直率地對紐約居民說,如果你們要一個好好先生,那你們去找丁勤時。言外之意,不管人們怎樣評價他,他也要大刀闊斧改變紐約,制止這只大蘋果繼續腐爛。

他不像丁勤時那樣把大量時間花在和少數族裔的所謂領袖們無休止的商討上,而是首先加強紐約市警察局。他破格提拔偵探克瑞克(Bernard Kerik)擔任紐約市警察總監,這位和朱利安尼理念一致的警察總管說﹕“沒人相信他有慈悲心……有人認為他令人討厭、傲慢,簡直像動物。但你們知道嗎,他能把紐約的事情做好。在把事情做好的同時,他更有巨大的慈悲心。老好先生解決不了紐約的問題。在朱利安尼的世界裡,沒有灰色地帶,只有好和壞,對和錯。這就是朱利安尼。”

朱利安尼堅持原則,在對與錯之間不做任何調和。例如,911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王子捐給紐約一千萬美元。但後來這位王子把911和美國的中東政策掛鉤,大談“如果”“但是”。朱利安尼馬上決定退回支票。他說,這種“如果、但是”不僅“使問題更糟”,而且“正是問題的一部份”。

朱利安尼的果敢、強悍、苦幹,給紐約帶來了驚人的變化。住在紐約的人,都會感受到這個被稱為不可管理的城市,遠比以前安全了,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了。即使紐約以外的人,也可以從12月27日《華盛頓時報》引用的統計數字上讀出這種變化——在朱利安尼任市長的這8年中,紐約的凶殺率下降了70%,強奸率下降了40%,搶劫率下降了68%。汽車被盜率少了74%,槍擊受害者減少了71%。過去6年,紐約都被FBI連續評為美國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朱利安尼上任後,還提出“打破窗戶”(Broken Windows,意指小事也要重視)的理論。即對那些妨礙社區生活的小型騷擾行為,諸如無證街頭攤販、出租車亂收費、街頭塗鴉、42街的色情生意等,也要嚴格管理。

出租車收費被嚴格規範,街頭無證攤販遭取締,即使那些街頭賣畫者也被要求申請執照,不可隨便擺攤,影響交通。對投訴出租車亂收費的外國居住者,紐約市府通過特殊法案,如果願來紐約出庭作證,紐約出飛機票。此舉鼓勵了投訴者來紐約出庭作證,不僅使那些違規司機受到懲罰,同時迫使開出租車者更認真守法,禮貌對待乘客。朱利安尼還做出決定,任何色情場所必須離開學校200米之外,並進行嚴格管理。結果42街那些銷售色情錄像帶的店鋪很多倒閉、或因租金昂貴而搬離;一些大型娛樂公司進入42街後,相當改變了那裡的人文景觀。

《時代》周刊感嘆說,低犯罪率帶來的是紐約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現在人們夜晚走在42街的“時代廣場”,不再感到恐懼,而是家庭般的友好。

紐約是個“三多”城市﹕移民多,黑人多,窮人多。因而領取福利救濟的人自然多。丁勤時任市長時,曾高達每七個紐約人就有一個靠福利金生活。

作為共和黨籍市長,朱利安尼相當堅持傳統價值和理念,那就是追求小政府、大社會,減稅,削減福利,充分市場經濟和自由競爭。

美國的兩黨在這方面理念不同。左翼民主黨更多強調“平等”,通過增稅再分配給窮人來均貧富,實現社會平等(發展到極點就是共產主義的大鍋飯,最後大家一起受窮)。而共和黨更多強調“自由”,即通過自由競爭、來使人們有更多創造、競爭和發財至富的機會。它注重機會均等,而不是財富均等。如果說民主黨的方案是“分魚”(把有產者的魚通過徵稅強行拿來再分給窮人),那麽共和黨的方案是迫使窮人動手釣魚,而不是躺在福利救濟的沙灘上,永遠不勞而獲,吃(佔)別人釣來的魚。

在美國這個注重機會均等、自由而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除了特殊原因所致,當窮人絕不是光榮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準備一輩子吃福利救濟、就想不勞而獲的人,實際上就是寄生蟲。而民主黨的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就是鼓勵寄生和繁殖,結果就像有人所說,民主黨熱愛窮人,結果製造出更多窮人。

在朱利安尼大刀闊斧削減福利的政策下,紐約市領取福利救濟的人,比丁勤時政府時少了70萬人(佔三分之二)!

但朱利安尼是溫和的共和黨人,或者說他相當體現布希總統強調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因為他不僅不反對移民,而且強調紐約的價值在於多元,在於來自全世界各種膚色、各個種族、各種背景的人在這個大熔爐裡共存和貢獻。他在幾天前的卸職演說中引述美國先賢林肯的話說,各種移民進入美國,不在於財富多少,而在於是否認同美國的價值。僅在過去兩年裡,朱利安尼政府就幫助培訓了25萬名原來領取福利救濟的人獲得一定技術,找到了工作。

丁勤時卸任時,給紐約市留下的是23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朱利安尼今晚卸職時,將給紐約留下10億美元的財政盈餘。《時代》周刊說,紐約市過去8年的經濟成長,等於過去的30到35年!

卸職後的朱利安尼馬上有很多好事在等著他﹕明年2月,他將被英國女皇授予“爵士”頭銜。他不再是朱利安尼市長,大概會被稱為“朱利安尼爵士”;他與美國一家出版社簽了三百萬美元預付版稅的著書合同;他的演講費確定為六位數字;他將帶領主要助手,開辦一家諮詢公司,他還是“boss”(老板)……。

他不可能競選紐約州長,因為他不會與同是共和黨籍的現任州長帕塔基打選戰;他可能幾年後與克林頓夫人希拉莉爭奪紐約州的聯邦參議員,完成那“不可能的任務”。但《時代》周刊預測說,朱利安尼的前景最可能是當美國總統。如果布希總統競選第二任時錢尼因身體原因不能搭擋,那麽布希會選擇在整個美國都聲望如日中天的朱利安尼做副總統。到布希兩屆任滿時,如果上帝保佑,朱利安尼競選成功,他就將是2008年的美國總統!

那時再見,魯迪……

2001年12月31日於紐約(載多維網)

2001-12-31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轉載請指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