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说说陈冲再说说章子怡

w
waer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中央四套的华人世界栏目最近播放的对陈冲的采访,看玩之后颇有感慨。 可能向我这样生于70年代末的人还是知道陈冲的,对于她的经历还是有所耳闻,老实说我一点都不fan 她,但是也没有什么恶感,最后一次看到她的表演是在红玫瑰白玫瑰,还有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她导演的那部令我瞠目结舌的天浴。 首先对于不是很了解她的看帖者一个关于陈冲的介绍, 陈冲 英文名:Joan Chen  出生地:中国上海 国籍:美国 目前职业:演员 导演 制片人 作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20:04:47编辑过]

 

🔥 最新回帖

w
waer
330 楼
以下是引用mamalin在2009-9-30 19:07:00的发言:

    
    
    

这个就说的不地道了,zzy还没做啥?都找了个那么老和丑的白男了,按照世俗说法是崇洋终极表现了都,那个男的除了有钱外还有啥呢?真心看着也木有,花花公子一个,你说zzy拍的那些个电影吧,不也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嘛,不是农村的就是所谓武侠的,反正大多数第一看也可以理解成是在丑化中国人。

成冲那个年代确实流行出国,而且她家庭背景好像就是高知那种,那种家庭出身的对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很难有好感的,有能力出国的尽量出国。再说了,人家嫁的是美ji华人,生出来的那也是海外华人不是混血儿泥,西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19:10:12编辑过]

    

这位mm,注意俺说话的时间,这可是个老帖子,那个时候zzy还没和这个罗圈腿好上呢,哈哈。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嘛,发帖子的时候陈冲退孩子的事件也还没被挖掘出来呢。
y
yanda9726
329 楼
以下是引用Brown453在2009-9-30 23:17:00的发言:

    
    
     没呀,入籍新加坡宣誓的时候,还是这个lg
    
奥这么说来这两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啊
据说巩俐没跟老谋子分手的时候就怀了后来这个LG的孩子
还去做了人流
不知她现在不生孩子是不想生还是生不了
感觉她结婚有些赌气因素在里面
据说英美烟草老公是高级打工仔
不算大富豪
巩俐阿姨有些屈就
B
Brown453
328 楼
以下是引用yanda9726在2009-9-30 22:44:00的发言:
 
巩俐阿姨到底跟那个英美烟草LG离婚了没啊

没呀,入籍新加坡宣誓的时候,还是这个lg
m
mamalin
327 楼
以下是引用daka在2009-9-30 22:50:00的发言:

    
    
    

看来你对小章的关注度简直远远超过对巩俐呀。
    

gongli又不是我这代的,知道她有两个就很不错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0 23:21:00编辑过]
d
daka
326 楼
以下是引用mamalin在2009-9-30 19:37:00的发言:

    
    
    

西西,只看过星版zzy的暴料,“佩服”死了,gongli只知道两男人,偶8龄赶不上年龄阿。
    


看来你对小章的关注度简直远远超过对巩俐呀。

 

🛋️ 沙发板凳

w
waer
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毕业的陈冲,1979年因主演影片《小花》,而成为中国影坛新崛起的一颗新星。1981年赴美留学,开始了她艰辛的异国之旅。进入90年代,有着探索精神的她已在美国影坛崭露头角。
以上为转载,在采访中陈冲没有提到为什么当初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到美国来,我个人认为她比较崇洋,认为有到美国的机会比在国内做明星强,对于她说的还一直热爱电影事业我不敢苟同,因为她1981年到美国,前几年无戏可演,她一度差点为了保持身份去考联航的空姐。既然你热爱电影事业,国内的观众又那么喜欢你,为什么你宁愿做航空公司的空姐也不愿意回去演电影?
×××××××××××××××××××××
还有我对她下崇洋的结论是因为她加入了美国国籍,如果这一点还不算崇洋的话,我无话可说,但也请某些人不要把到美国来留学也一棍子打死,说这也是崇洋。我的根据是加入美国国籍就算,中国人都不愿意做了,不是崇洋是什么?也请注意,我没有把这个崇洋和卖国,无耻等联系起来,比较中性,请不要激动,也不需要骂人。
我不是很赞同某些跟贴人的观点,我也愿意看到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我说的大家都要认同,但是请注意语气,不要咄咄逼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20:09:47编辑过]
w
waer
上世纪70年代末,陈冲凭一部电影《小花》问鼎中国影坛最高荣誉,随后她急流勇退赴美深造。
在美国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陈冲开始涉足好莱坞,一部《纸天使》的舞台剧使她赢得一些关注的目光,但真正的机会却始终没有垂青。与此同时,她生命中的第一段爱情完结了。 在失恋的阴影中,陈冲不堪重负。而这种心态使她与一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人最终走进了婚姻,这个人就是柳青,当时好莱坞的身段教练。与柳青结婚以后,陈冲的生活似乎时来运转。业务性工作逐渐增多,柳青在充当保护者的同时也成了她的经纪人。
1986年,陈冲参演《大班》。因为大量的裸露镜头,影片播出后,观众对陈冲的指责不绝于耳,《大班》被评为年度最大烂片。
《大班》惟一给陈冲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她的表演得到了贝托鲁齐的认可。在不久开拍的《末代皇帝》中,陈冲轻而易举得到女主角婉容的角色。
《末代皇帝》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成为当年的最佳影片。陈冲也因此在欧美广为人知,然而与此同时,她与柳青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1991年除夕,陈冲认识了美国的心脏科医生彼得。几个月后,他成为了陈冲的老公。婚后,在彼得的小心呵护下,陈冲的事业蒸蒸日上。
两年以后,陈冲的两个女儿相继出世。这新增加的母亲角色,使陈冲终于完美地演绎了舞台外的人生。
对自己现在的家庭,陈冲很满意:“彼得知道维护我的利益,把夫妻‘同甘苦、共命运’做到顶级。在生活中,他不仅是我的玩伴、兄长、父亲,更是我的儿子、情人。彼德永远把我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当然,与彼德的婚姻维系13年不变,还应感谢我的两个女儿,是她们教会我母爱和责任感。”
转载自usa侨报
c
centromere1900
等着你贴章子怡的呢
棉花糖球
顶一下,等着看评论。
w
waer
对于章子怡出演艺妓回忆录,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我看过这部电影,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但是也没有觉得她有什么丢咱们中国人的举动,我没有看到所谓裸露的和日本男人XX的镜头。何况好莱坞没有选中任何日本的演员来出演,只有说明任何一个日本女演员都没有能力来出演,现如今好莱坞对于全世界的影响不用我多说,任何一个女演员能被好莱坞的大牌导演和制作人选中,估计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何况没有任何侮辱华人的情节。
w
waer
-不会再与陈冲合作
  5年前因在陈冲执导的电影《天浴》中有出色的表现,李小璐以末满16岁的小小年纪便勇夺法国水城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3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别看《天浴》为李小璐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她却被当年的“裸戏风波”困扰多年。昨天,在谈到“陈冲阿姨”时,李小璐出乎记者意料地说:“她骗了我,我不会和她再合作了。”
  据李小璐讲:1997年,14岁的李小璐被陈冲选中,当上了她执导的处女作《天浴》的女主角,“陈冲阿姨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也是一个好演员、好导演,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她在美国呆了很多年,拍了很多西方的电影,思想已非常西方化了,包括拍电影的手法已经非常接近好莱坞了。她认为每部片子都有暴露镜头是很正常的。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坚决不能出卖自己的人格。因为这事我在片场罢拍与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我是未成年少女,合约里写着不能有暴露镜头,见我如此坚决,她只好把本子作了修改。我最不愿意的是上映的影片里有洗澡镜头、床上戏和裸戏,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后期制作时在美国补拍的,用的是替身。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我自己呢。我感到受到了伤害与欺骗。尽管这部戏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荣誉,但却不是我的最爱。”
  《天浴》取得成功后,陈冲再接再厉筹拍《万人情妇》时,曾再邀李小璐与梁家辉做搭档,李小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邀请。
以上为转载
表扬小路同学,但是陈冲做的挺龌龊的。
如果有人有点恋幼女情节的话,那部电影你可不要错过。
疏影暗香
好贴子, MM再配几张图吧. 看图说话.
w
waer
我说陈冲很崇洋,加入美国国籍,和美籍华人结婚。至于章子怡崇不崇洋,现在还很难下结论,最起码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证据。
每次她在电影中出现永远是一成不变的ZIYI ZHANG,而不像陈冲那样,一来就不是陈冲了,而是JOAN CHEN。
章子怡两次在美国很有知名度的金球和奥斯卡颁奖,都费了老美们一番口舌来说她的名字,她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女演员来颁奖的,如果取了个英文名字,谁知道她是中国人啊。起码这一点她是值得表扬的。
w
waer


吓死人不偿命啊。
w
waer

w
waer
天浴剧照
w
waer
可怜的李小路,我试着Google这部电影,基本都是和色情电影放在一起,ie还死掉一次。
w
waer
陈冲就说到这里吧,反正我是不会给她什么正面的评价,
说说章子怡,她在美国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当然还不算什么巨星的地步。
lg的一个同学很fan她,一直在学中文,说是哪天碰见章子怡要用中文和她说话,他把章子怡的名字发的很标准,因为子在英语里很难发,他还说希望能到中国去,找一个这样的老婆。呵呵。
我们说在中国长的比她好看的很多啊,那位同志一脸的不可思议,他说章子怡跟仙女一样好看。
b
bass
去年看过陈冲的一部片子‘面子’,挺有意思的
g
gogobear
陈冲,好几次TNT放的那种特别烂的ACTIONMOVIE里居然有她的侧影
对她实在没什么好印象
小侬
一直不明白,陈冲在好莱坞到底多有名啊?
c
coucou
我还觉得天浴不错呢,不应该算情色电影吧。
听说过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发生在秀秀身上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
f
fallingleaves
以下是引用coucou在2006-4-25 14:46:00的发言:

我还觉得天浴不错呢,不应该算情色电影吧。
听说过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发生在秀秀身上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

同意MM的观点.
那个年代的事你们不能理解不奇怪, 因为你们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了.
陈冲的片子精品的在我看来就两部: 一个是红玫瑰白玫瑰,另一个就是天浴.
g
ginger211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5 16:03:00的发言:


同意MM的观点.
那个年代的事你们不能理解不奇怪, 因为你们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了.
陈冲的片子精品的在我看来就两部: 一个是红玫瑰白玫瑰,另一个就是天浴.
我也非常非常同意mm的观点。秀秀的故事不是很有可能发生,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过。我不是当事人,但有这样的当事人亲属。“天浴“里的人性之恶,男权之恶不用夸张也不必夸张。我只恨那样荒谬残忍的政治运动,被台湾人利用的这样处心积虑,不是相煎何急,而是恶意倾扎,连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
另外我在看天浴的时候,对所有裸露镜头都有说不出的悲哀,那裸露不能让人产生任何刺激,只能对自己也身为女人觉得悲愤。真是应了老舍先生的话:“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
w
winniechy
以下是引用bass在2006-4-25 10:16:00的发言:

去年看过陈冲的一部片子‘面子’,挺有意思的
陈在这部片子演得很好。片子虽然是小制作,但很有深度,推荐看。library有。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5 9:19:00的发言:

我说陈冲很崇洋,加入美国国籍,和美籍华人结婚。至于章子怡崇不崇洋,现在还很难下结论,最起码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证据。
每次她在电影中出现永远是一成不变的ZIYI ZHANG,而不像陈冲那样,一来就不是陈冲了,而是JOAN CHEN。
章子怡两次在美国很有知名度的金球和奥斯卡颁奖,都费了老美们一番口舌来说她的名字,她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女演员来颁奖的,如果取了个英文名字,谁知道她是中国人啊。起码这一点她是值得表扬的。
章子怡本来就是以ziyi zhang这个名字为大家认识的,她的第一部我的父亲母亲,已经进入国际电影界了,接下来卧虎藏龙,实在没必要多一个英文名了,反而会让国外的观众confusing吧
至于陈冲,她刚到美国时,估计也没认识她,取个入乡随俗的英文名,也是可以理解的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5 16:03:00的发言:


同意MM的观点.
那个年代的事你们不能理解不奇怪, 因为你们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了.
陈冲的片子精品的在我看来就两部: 一个是红玫瑰白玫瑰,另一个就是天浴.
还没看过电影,小说写得非常棒,看完有种让人流不出眼泪来的悲凉
有空要看一下电影
S
Spaghetti
非常不喜欢天浴这部电影,倒没注意是陈冲导演的。
本来就不喜欢刘小璐,看完更讨厌她
e
essences
以下是引用ginger211在2006-4-25 17:51:00的发言:

我也非常非常同意mm的观点。秀秀的故事不是很有可能发生,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过。我不是当事人,但有这样的当事人亲属。“天浴“里的人性之恶,男权之恶不用夸张也不必夸张。我只恨那样荒谬残忍的政治运动,被台湾人利用的这样处心积虑,不是相煎何急,而是恶意倾扎,连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

另外我在看天浴的时候,对所有裸露镜头都有说不出的悲哀,那裸露不能让人产生任何刺激,只能对自己也身为女人觉得悲愤。真是应了老舍先生的话:“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

完全同意。
天浴不是一部情色片。里面的裸露镜头是为情节服务的。而且并不过分。看完以后令人压抑的是因此而被渲染的故事内在的力量和悲伤。我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
说陈冲崇美就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年代初的风气就是如此。全社会包括当时的女演员都认为出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年的如日中天的龚雪等人不也是嫁到美国的吗?相比而言,陈冲并不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才出国的,而是赴美留学。她的文化素质要比同辈的女演员高一些,出国应该是她希望挑战自己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加崇美。
横向比起来,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只不过后者赶上了好的时代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会而已。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5 22:4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
天浴不是一部情色片。里面的裸露镜头是为情节服务的。而且并不过分。看完以后令人压抑的是因此而被渲染的故事内在的力量和悲伤。我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
说陈冲崇美就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年代初的风气就是如此。全社会包括当时的女演员都认为出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年的如日中天的龚雪等人不也是嫁到美国的吗?相比而言,陈冲并不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才出国的,而是赴美留学。她的文化素质要比同辈的女演员高一些,出国应该是她希望挑战自己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加崇美。
横向比起来,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只不过后者赶上了好的时代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会而已。
想到电视剧般红楼梦里面的好几个女演员,后来也都相继出了国,记得陈晓旭在艺术人生里说自己当时也是盲目赶了这个风潮,去了德国,后来发现不适合自己,所以选择回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水母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5 22:4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
天浴不是一部情色片。里面的裸露镜头是为情节服务的。而且并不过分。看完以后令人压抑的是因此而被渲染的故事内在的力量和悲伤。我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
说陈冲崇美就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年代初的风气就是如此。全社会包括当时的女演员都认为出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年的如日中天的龚雪等人不也是嫁到美国的吗?相比而言,陈冲并不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才出国的,而是赴美留学。她的文化素质要比同辈的女演员高一些,出国应该是她希望挑战自己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加崇美。
横向比起来,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只不过后者赶上了好的时代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会而已。
这句话很同意。陈冲和章子怡的差异体现了中国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差异。
不过不觉得“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
水母
然而即使在今时今日,亚裔演员在好莱坞仍然没有多少机会。艺妓回忆录这种能让亚裔演员挑大梁的影片不知多少年才能有一部。
亚洲女性无非是性感符号或者打女,亚洲男星则只有功夫一条路。即使是土生土长的Lucy Liu也没得到过多少有发挥的角色,小章要想在好莱坞有进一步的发展绝非易事。好在小章头脑清醒,知道事业的根基还是在中国
x
xiaowukong
以下是引用水母在2006-4-25 23:57:00的发言:
然而即使在今时今日,亚裔演员在好莱坞仍然没有多少机会。艺妓回忆录这种能让亚裔演员挑大梁的影片不知多少年才能有一部。 亚洲女性无非是性感符号或者打女,亚洲男星则只有功夫一条路。即使是土生土长的Lucy Liu也没得到过多少有发挥的角色,小章要想在好莱坞有进一步的发展绝非易事。好在小章头脑清醒,知道事业的根基还是在中国 章子怡聪明的很, 她非常清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她火就火在演了卧虎藏龙、英雄、艺伎这样的“东方”电影, 美国对于东方的认识就是这么些, 象你所说的"男星就是走功夫一条路"。

如果小章跟陈冲或者lucy liu他们一样, 目标就是在好莱坞电影演些亚裔的角色, 肯定红不起来。 毕竟这样的角色太不主流了, 再有才也没有用, 像陈冲。
f
fallingleaves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5 18:44:00的发言:

还没看过电影,小说写得非常棒,看完有种让人流不出眼泪来的悲凉

有空要看一下电影

一定要看! 那种人性之恶啊!!!
w
waer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6 2:22:00的发言:

一定要看! 那种人性之恶啊!!!
这是能拿奖的原因啊,大家都喜欢看丑陋的中国人。
w
waer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5 16:03:00的发言:


同意MM的观点.
那个年代的事你们不能理解不奇怪, 因为你们了解到的东西太少了.
陈冲的片子精品的在我看来就两部: 一个是红玫瑰白玫瑰,另一个就是天浴.

我不是说我不理解,虽然我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还是对那段历史有所耳闻的,书和电视都看了不少,我相信这种事情绝对生有可能发生的。 我所不理解的是有必要用那么多裸露的镜头?一个十六岁的女孩?一个天真的以为出卖肉体就能回城的女孩,让我感觉是她完全是哗众取宠,为了裸露而裸露。
我没有说这部电影的情色电影,我的观点是它包含很多情色,很多链接也是和情色电影放在一起。
w
waer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5 22:4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
天浴不是一部情色片。里面的裸露镜头是为情节服务的。而且并不过分。看完以后令人压抑的是因此而被渲染的故事内在的力量和悲伤。我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
说陈冲崇美就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年代初的风气就是如此。全社会包括当时的女演员都认为出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年的如日中天的龚雪等人不也是嫁到美国的吗?相比而言,陈冲并不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才出国的,而是赴美留学。她的文化素质要比同辈的女演员高一些,出国应该是她希望挑战自己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加崇美。
横向比起来,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只不过后者赶上了好的时代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会而已。
你不能说那个时候都崇洋就说陈冲不崇洋,只能说那个时候都很崇洋,陈冲不是例外,我的观点来源用她宁愿在美国做空姐也不愿意回去,还假惺惺说热爱电影事业,在美国演电影才是电影事业?在中国就不是?何况最后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w
waer
发了一大堆回复,不是针对任何人,完全是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大家可以有不同观点,我仍保持我的观点。
m
mimimimimi
poor asian actors.......
f
fallingleaves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6 9:17:00的发言:

这是能拿奖的原因啊,大家都喜欢看丑陋的中国人。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只要表现中国人的丑陋就能拿奖, 也太低估了评委和观众的智力.
真正的下乡生活也许要比你听说的要骇人听闻的多. 秀秀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想回家而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的那种寂寞与痛苦谁又能体会呢? 她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倒霉的例子, 只是她遇上了光占便宜不给办事的无良之人. 当时有多少年轻的姑娘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是干部推荐的,不是考试录取) 或招工离开农村而向干部出卖自己的身体, 你们知道么? 这其中就有成了的, 也有像秀秀一样倒霉的.
这种极端的丑陋为什么不可以表现? 实在没有觉得片中有过分的裸露, 陈冲能拍出这么震撼的严肃的片子,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本来在这以前她就是一小资呢. 期待着她有更好的作品.

b
bodysoul
陈冲得家庭背景就是很西方化得,她得外婆是她得外语启蒙老师,她得英语不知道比普通得大陆女星好多少.我在上外得两个同学都说看到过他们老师和陈得合影,是真得不用打扮就很漂亮得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上镜头了不好看.崇洋媚外是近代中国得"传统"从成冲,张瑜(拍庐山恋得)到杨兰出国,(这个我要8g一下,有些人传当初杨是因为和中共高层得公子有染,后来被送到美国壁风头,读得书更本不是正视学位,是不是真得?)到后来得巩俐,zzy获奖接戏,媒体和大众都在以这个女星是不是受到世界认可来认可她们.
c
copycat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5 22:4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
天浴不是一部情色片。里面的裸露镜头是为情节服务的。而且并不过分。看完以后令人压抑的是因此而被渲染的故事内在的力量和悲伤。我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
说陈冲崇美就要看怎么说了。八十年代初的风气就是如此。全社会包括当时的女演员都认为出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年的如日中天的龚雪等人不也是嫁到美国的吗?相比而言,陈冲并不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才出国的,而是赴美留学。她的文化素质要比同辈的女演员高一些,出国应该是她希望挑战自己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加崇美。
横向比起来,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只不过后者赶上了好的时代因此有了更好的机会而已。
完全同意,只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选择而已,mm分析得真好
s
springmode
天浴拍的很好, 看过之后也很压抑, 以至于不想再看了.
f
fallingleaves
以下是引用springmode在2006-4-26 16:54:00的发言:
天浴拍的很好, 看过之后也很压抑, 以至于不想再看了.
我在国内看过VCD, 在这里从图书馆又借了一次. 不仅不想再看了, 更希望这种可怕的事永远都不要再发生.
f
fransquita
八十年代崇洋?好似现在不崇洋一样。高官和有钱人把子女拼命往外送,诸位也不是出来留学么?自己都要做随波逐流的事情,何必去批评人家随波逐流?
要夸ziyi是吧?讲到底还不是ziyi获得了美国人的认可。崇洋?好笑
b
brendazhu
LZ 的论点我非常不同意。
陈冲拍什么片子也罢,想当空姐也罢,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从没听说她为了出头,坐在谁的大腿上了,还是上夜店泡富家公子哥了。
陈冲的父母都是学英文的,而她本人的英文讲的非常地道,几乎没有口音,我在不同场合都听过,而章子仪苦练了半天,上 oscar 发奖,一个 Michael Miller 这么简单的名字都可以讲得口音十足,也服了她了。
如果说到美国就是崇洋,那不知我们这么一大飘人留在美国又算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官,陈冲觉得当时的环境不适合她,到美国来从头发展,我觉得佩服她都来不及。留在中国发展就叫爱国了,那有本事不要穿 Armani 的衣服,永远穿旗袍啊,也不要拍老外的电影。
还有拍什么电影。天浴这样一部美丽的震撼的片子,竟被 LZ 说得那么不堪,前面有好几个人也说过了,我就不多嘴了。可笑得是,有 XX 的镜头就是肮脏吗? 这个是人性。
陈冲这个人非常低调,非常真实,我喜欢她。
六神无主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6 14:56:00的发言: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只要表现中国人的丑陋就能拿奖, 也太低估了评委和观众的智力.
真正的下乡生活也许要比你听说的要骇人听闻的多. 秀秀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想回家而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的那种寂寞与痛苦谁又能体会呢? 她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倒霉的例子, 只是她遇上了光占便宜不给办事的无良之人. 当时有多少年轻的姑娘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是干部推荐的,不是考试录取) 或招工离开农村而向干部出卖自己的身体, 你们知道么? 这其中就有成了的, 也有像秀秀一样倒霉的.
这种极端的丑陋为什么不可以表现? 实在没有觉得片中有过分的裸露, 陈冲能拍出这么震撼的严肃的片子,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本来在这以前她就是一小资呢. 期待着她有更好的作品.


完全同意。我也喜欢这部影片,非常震撼和发人深省,老金对秀秀的爱情也很让人动容。前段时间看了陈冲两部比较新的片子:向日葵和面子,表演都很到位,我觉得不管她是不是崇洋媚外,至少作为一个演员,她还是非常尽职和优秀的。
w
waer
以下是引用fransquita在2006-4-26 18:02:00的发言:

八十年代崇洋?好似现在不崇洋一样。高官和有钱人把子女拼命往外送,诸位也不是出来留学么?自己都要做随波逐流的事情,何必去批评人家随波逐流?
要夸ziyi是吧?讲到底还不是ziyi获得了美国人的认可。崇洋?好笑
到美国来学习就是崇洋?你这个评语下的不合适吧,我是在美国学习,但是我不崇洋,因为我不认为美国有多好,我不会因为留在这里去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做的事,还口口声声说我是因为热爱科学。 说章子怡,我的结论是现在下结论还早,但目前为止,她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但是受到美国的认可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希望她不仅收到美国认可,还要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不光是演员,任何行业都是这样,我希望中国的很多行业都能这样。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6 19:21:00的发言:

到美国来学习就是崇洋?你这个评语下的不合适吧,我是在美国学习,但是我不崇洋,因为我不认为美国有多好,我不会因为留在这里去做自己根本不愿意做的事,还口口声声说我是因为热爱科学。 说章子怡,我的结论是现在下结论还早,但目前为止,她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但是受到美国的认可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希望她不仅收到美国认可,还要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不光是演员,任何行业都是这样,我希望中国的很多行业都能这样。


陈冲为了留在美国,想去考空姐,也是一种等待中的生活妥协,人很难那么幸运,既做自己喜欢事,同时做这个事情又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何况电影业是一个很看机遇的行业。好莱坞是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每个电影人向往的学习之处,现在的陈冲活跃于华语影坛,导演华语电影,不能一个崇洋,就抹煞了她对华语电影的付出。
至于章子怡,人是很红,不过她的演技,还是很需要提高的。
l
longvacation
时代不一样,怎么好比?

人要生活,当然可以去考空姐求生存

80年代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太不相同了吧。

崇洋,最求自己的理想,很正常

天裕,是有一些暴露镜头

但电影本身排的挺感人的

小路和她翻脸和电影好坏没有关系。
x
xben
当年我看天欲的时候,也非常非常的难受。但是,我觉得还是拍的不错的,我只是非常不能忍受这么直白的表现形式。可是有时丑陋就是丑陋,不这么表现,真的是达不到这个效果。
x
xben
唉,不理解为什么非要把他们比在一起呢?作为一个留学生,我觉得陈冲是非常值得人敬重的,我们都看到了,她能作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很不容易的。每个人处得的环境不一样不好比较。张致意人生的路还长,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挺顺利的,看不出来她的个性里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起她的演技近年虽然有长进,却决不是最好的。
J
Juliayin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6 9:33:00的发言:

你不能说那个时候都崇洋就说陈冲不崇洋,只能说那个时候都很崇洋,陈冲不是例外,我的观点来源用她宁愿在美国做空姐也不愿意回去,还假惺惺说热爱电影事业,在美国演电影才是电影事业?在中国就不是?何况最后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也许象她这样有才的导演,当时在中国是受到排挤的.
J
Juliayin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6 14:56:00的发言: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只要表现中国人的丑陋就能拿奖, 也太低估了评委和观众的智力.
真正的下乡生活也许要比你听说的要骇人听闻的多. 秀秀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想回家而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的那种寂寞与痛苦谁又能体会呢? 她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倒霉的例子, 只是她遇上了光占便宜不给办事的无良之人. 当时有多少年轻的姑娘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是干部推荐的,不是考试录取) 或招工离开农村而向干部出卖自己的身体, 你们知道么? 这其中就有成了的, 也有像秀秀一样倒霉的.
这种极端的丑陋为什么不可以表现? 实在没有觉得片中有过分的裸露, 陈冲能拍出这么震撼的严肃的片子,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本来在这以前她就是一小资呢. 期待着她有更好的作品.



同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了解那段历史.
现在很多涉及文革的作品都被禁,不能深层刨洗,很多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只能轻轻带过.
我们要记得历史才不会让那样的悲剧发生.
棉花糖球
没看过天浴,都插不上嘴啊……回头补课去!
混啊混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5 9:19:00的发言:

我说陈冲很崇洋,加入美国国籍,和美籍华人结婚。至于章子怡崇不崇洋,现在还很难下结论,最起码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证据。
每次她在电影中出现永远是一成不变的ZIYI ZHANG,而不像陈冲那样,一来就不是陈冲了,而是JOAN CHEN。
章子怡两次在美国很有知名度的金球和奥斯卡颁奖,都费了老美们一番口舌来说她的名字,她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女演员来颁奖的,如果取了个英文名字,谁知道她是中国人啊。起码这一点她是值得表扬的。

不是这么简单的啦~那个时候中国的演员比现在要难打入的多~因为那时美国根本不要中国市场~或者是中国市场一点没有开发
整个中国还处于基本封闭的状态~陈冲那时经历的痛苦和磨难,章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如果那时“小花”能到美国来上演,我敢保证陈冲绝不会改名字
f
fallingleaves
以下是引用六神无主在2006-4-26 18:17:00的发言:

完全同意。我也喜欢这部影片,非常震撼和发人深省,老金对秀秀的爱情也很让人动容。前段时间看了陈冲两部比较新的片子:向日葵和面子,表演都很到位,我觉得不管她是不是崇洋媚外,至少作为一个演员,她还是非常尽职和优秀的。

MM能不能告诉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两部片子? 英文名字叫什么, 希望能看到啊.谢谢了先!
u
understandme
以下是引用waer在2006-4-24 21:02:00的发言:
 -不会再与陈冲合作

  5年前因在陈冲执导的电影《天浴》中有出色的表现,李小璐以末满16岁的小小年纪便勇夺法国水城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3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别看《天浴》为李小璐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她却被当年的“裸戏风波”困扰多年。昨天,在谈到“陈冲阿姨”时,李小璐出乎记者意料地说:“她骗了我,我不会和她再合作了。”
  据李小璐讲:1997年,14岁的李小璐被陈冲选中,当上了她执导的处女作《天浴》的女主角,“陈冲阿姨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也是一个好演员、好导演,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她在美国呆了很多年,拍了很多西方的电影,思想已非常西方化了,包括拍电影的手法已经非常接近好莱坞了。她认为每部片子都有暴露镜头是很正常的。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坚决不能出卖自己的人格。因为这事我在片场罢拍与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我是未成年少女,合约里写着不能有暴露镜头,见我如此坚决,她只好把本子作了修改。我最不愿意的是上映的影片里有洗澡镜头、床上戏和裸戏,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后期制作时在美国补拍的,用的是替身。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我自己呢。我感到受到了伤害与欺骗。尽管这部戏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荣誉,但却不是我的最爱。”
  《天浴》取得成功后,陈冲再接再厉筹拍《万人情妇》时,曾再邀李小璐与梁家辉做搭档,李小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邀请。
以上为转载
表扬小路同学,但是陈冲做的挺龌龊的。
如果有人有点恋幼女情节的话,那部电影你可不要错过。
如果这个是真的话,只能说陈冲很不地道,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没有原则和道义的人。
b
bunnytail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6 14:56:00的发言: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只要表现中国人的丑陋就能拿奖, 也太低估了评委和观众的智力.
真正的下乡生活也许要比你听说的要骇人听闻的多. 秀秀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想回家而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的那种寂寞与痛苦谁又能体会呢? 她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倒霉的例子, 只是她遇上了光占便宜不给办事的无良之人. 当时有多少年轻的姑娘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是干部推荐的,不是考试录取) 或招工离开农村而向干部出卖自己的身体, 你们知道么? 这其中就有成了的, 也有像秀秀一样倒霉的.
这种极端的丑陋为什么不可以表现? 实在没有觉得片中有过分的裸露, 陈冲能拍出这么震撼的严肃的片子,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本来在这以前她就是一小资呢. 期待着她有更好的作品.



同意!天浴是个好片子,陈冲是个好导演!!
人性的丑陋是“人类”的共性。刻画在不同环境中,人性的“善”与“恶”,是导演们永远不会放弃的。陈冲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哪个民族没有悲剧,哪个民族没有最深的伤痛。揭开在这些丑陋的伤疤的人,是真正的勇者。让人们直面历史,而不是回避之,否则就亵渎了那些在历史中受尽苦难的灵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7 13:07:29编辑过]
b
buzhidao2000
以下是引用fallingleaves在2006-4-26 14:56:00的发言: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如果只要表现中国人的丑陋就能拿奖, 也太低估了评委和观众的智力.
真正的下乡生活也许要比你听说的要骇人听闻的多. 秀秀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想回家而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她的那种寂寞与痛苦谁又能体会呢? 她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倒霉的例子, 只是她遇上了光占便宜不给办事的无良之人. 当时有多少年轻的姑娘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是干部推荐的,不是考试录取) 或招工离开农村而向干部出卖自己的身体, 你们知道么? 这其中就有成了的, 也有像秀秀一样倒霉的.
这种极端的丑陋为什么不可以表现? 实在没有觉得片中有过分的裸露, 陈冲能拍出这么震撼的严肃的片子,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本来在这以前她就是一小资呢. 期待着她有更好的作品.



关于陈冲人品问题,我不参与讨论。但关于这部电影,我要说,拍得确实不好。陈冲和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是好朋友,这部《天浴》还有最近陈一直想搞的《扶桑》都是出自与她们俩个人的策划中。

当年这部片子在海外走红,我是很向往一看的。但是看了后,以我当年的阅历都觉得这部片子拍得不够真诚。所谓人性,不能用一种肤浅夸张的姿态来反映,就算想说的是人性的丑陋面,但为了渲染丑陋而故做悲惨。

上山下乡,女知青献身,绝不是什么罕有的事。但是如何表现?电影里夸张到,秀秀刚打完胎,两个医生端着一盆子血满脸鄙夷的走出屋子,一个隔壁病房的男知青就窜了进去。请问,看到这样的情节,让人不觉得假?导演可以安排秀秀在打胎后也受到侮辱,但是情节需要合理过度。在那个年代,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男知青窜到病房里耍流氓,而且是急吼吼的,没有任何过度的,医生一手血刚出来,他就窜进去。我看不出这和反映人性有什么关系,我只觉得虚假。

惨烈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用如何的方式展示?我看过云南上山下乡的文学报告,其中悲惨又何止一二,但悲惨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象陈冲她们这种一味讨巧骗眼泪的做法,只会削弱悲剧的力量。电影中有些细节是不错,但不少地方因为情节上的硬伤,让人觉得突兀。陈冲她们可能已经意识到性场面对人的冲击感,花了很多心思表现这些场面,可惜,因为整体缺乏深度,情节没有真诚,而落人话柄,成了情色的靶子。

总之,我发现这些旅美的艺术家在设计国内题材时,过于着急想要批判,而失之真实失之力量。比如另有一部《喜福会》,虽然情节还算娓娓动人,但是很小家子气,为了表达女性悲剧而故意渲染,好多细节都啼笑皆非,逃难的人群个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

严歌苓的文字是好的,小说越写越偏,她的《扶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出来却是一个很边缘很狭窄的东西。和陈冲一样。也许离开了创作的人群,而又没有真正能做到世界人,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7 16:11:56编辑过]
u
understandme
以下是引用buzhidao2000在2006-4-27 16:05:00的发言:


关于陈冲人品问题,我不参与讨论。但关于这部电影,我要说,拍得确实不好。陈冲和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是好朋友,这部《天浴》还有最近陈一直想搞的《扶桑》都是出自与她们俩个人的策划中。

当年这部片子在海外走红,我是很向往一看的。但是看了后,以我当年的阅历都觉得这部片子拍得不够真诚。所谓人性,不能用一种肤浅夸张的姿态来反映,就算想说的是人性的丑陋面,但为了渲染丑陋而故做悲惨。

上山下乡,女知青献身,绝不是什么罕有的事。但是如何表现?电影里夸张到,秀秀刚打完胎,两个医生端着一盆子血满脸鄙夷的走出屋子,一个隔壁病房的男知青就窜了进去。请问,看到这样的情节,让人不觉得假?导演可以安排秀秀在打胎后也受到侮辱,但是情节需要合理过度。在那个年代,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男知青窜到病房里耍流氓,而且是急吼吼的,没有任何过度的,医生一手血刚出来,他就窜进去。我看不出这和反映人性有什么关系,我只觉得虚假。

惨烈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用如何的方式展示?我看过云南上山下乡的文学报告,其中悲惨又何止一二,但悲惨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象陈冲她们这种一味讨巧骗眼泪的做法,只会削弱悲剧的力量。电影中有些细节是不错,但不少地方因为情节上的硬伤,让人觉得突兀。陈冲她们可能已经意识到性场面对人的冲击感,花了很多心思表现这些场面,可惜,因为整体缺乏深度,情节没有真诚,而落人话柄,成了情色的靶子。

总之,我发现这些旅美的艺术家在设计国内题材时,过于着急想要批判,而失之真实失之力量。比如另有一部《喜福会》,虽然情节还算娓娓动人,但是很小家子气,为了表达女性悲剧而故意渲染,好多细节都啼笑皆非,逃难的人群个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

严歌苓的文字是好的,小说越写越偏,她的《扶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出来却是一个很边缘很狭窄的东西。和陈冲一样。也许离开了创作的人群,而又没有真正能做到世界人,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吧。

说的很好,我当时看了,就觉得故事是个好故事,似乎也想说明一些什么深层的东西,但是看了心里觉得有种恶心得感觉。活着里面同样有很多文革的东西有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是就不让人觉得恶心,有很多事情让人信服,让人觉得那样的年代,人会变成那样。这个片子有些实在太过头了。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buzhidao2000在2006-4-27 16:05:00的发言:



严歌苓的文字是好的,小说越写越偏,她的《扶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出来却是一个很边缘很狭窄的东西。和陈冲一样。也许离开了创作的人群,而又没有真正能做到世界人,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吧。




扶桑是一部关于女性和移民的小说,写19世纪中国移民的加州淘金和生活的状况,写旧金山唐人街当时的面貌,华人历史里面,一段这个年龄的我不太熟知的段落。里面有兽性和人性的混杂交战,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人口贩子,当然是中国人,把中国沿海城市10几岁的少女贩卖到唐人街中国妓院,中国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当作观赏品摆在路边,吸引白种人好奇的目光,更有甚,白人,男人和女人,坐在租来的中国人家的阳台上,拿着望远镜,看着下面大广场上来自两大帮派的几十个中国人械斗,仿佛回到了古罗马的斗兽场,这些丑陋歧视侮辱,不堪入目,让我觉得恶心,也给我震撼。而我最喜欢结尾那场刑场上的婚礼,一个女人,为了远离一段不可能的爱情,钻进和另一个男人也是本应属于她的婚姻里,把婚姻当成绝缘爱情的安全地带,一种很特别的对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诠释。小说里,作者使用的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给人恍惚恍然之感,作者驾驭的很不错。

没有要求文学一定要描述主流,有时边缘的故事,被我们遗忘的角落,也许能带更大的震撼,启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对过去对现在对自我,有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7 19:06:41编辑过]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understandme在2006-4-27 17:05:00的发言:

说的很好,我当时看了,就觉得故事是个好故事,似乎也想说明一些什么深层的东西,但是看了心里觉得有种恶心得感觉。活着里面同样有很多文革的东西有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是就不让人觉得恶心,有很多事情让人信服,让人觉得那样的年代,人会变成那样。这个片子有些实在太过头了。
是不同的丑恶面吧
b
buzhidao2000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7 19:05:00的发言:



扶桑是一部关于女性和移民的小说,写19世纪中国移民的加州淘金和生活的状况,写旧金山唐人街当时的面貌,华人历史里面,一段这个年龄的我不太熟知的段落。里面有兽性和人性的混杂交战,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人口贩子,当然是中国人,把中国沿海城市10几岁的少女贩卖到唐人街中国妓院,中国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当作观赏品摆在路边,吸引白种人好奇的目光,更有甚,白人,男人和女人,坐在租来的中国人家的阳台上,拿着望远镜,看着下面大广场上来自两大帮派的几十个中国人械斗,仿佛回到了古罗马的斗兽场,这些丑陋歧视侮辱,不堪入目,让我觉得恶心,也给我震撼。而我最喜欢结尾那场刑场上的婚礼,一个女人,为了远离一段不可能的爱情,钻进和另一个男人也是本应属于她的婚姻里,把婚姻当成绝缘爱情的安全地带,一种很特别的对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诠释。小说里,作者使用的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给人恍惚恍然之感,作者驾驭的很不错。

没有要求文学一定要描述主流,有时边缘的故事,被我们遗忘的角落,也许能带更大的震撼,启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对过去对现在对自我,有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



严歌苓写了那么多年,最后却是越写越窄,越写越边缘。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让作家(注意,无性别之分)自己觉得鼓舞的事情。你看文中的婚礼觉得感动,那样的感动和晋江上小说给广大女读者们带来的感动一样,一切为情所困,是女人为情所感的典型。
女性小说作为一个女作家的起步方式是讨好的,可是不能若干年后还是如此写法。边缘写作,一样如此。
h
handle
以下是引用buzhidao2000在2006-4-27 16:05:00的发言:


关于陈冲人品问题,我不参与讨论。但关于这部电影,我要说,拍得确实不好。陈冲和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是好朋友,这部《天浴》还有最近陈一直想搞的《扶桑》都是出自与她们俩个人的策划中。

当年这部片子在海外走红,我是很向往一看的。但是看了后,以我当年的阅历都觉得这部片子拍得不够真诚。所谓人性,不能用一种肤浅夸张的姿态来反映,就算想说的是人性的丑陋面,但为了渲染丑陋而故做悲惨。

上山下乡,女知青献身,绝不是什么罕有的事。但是如何表现?电影里夸张到,秀秀刚打完胎,两个医生端着一盆子血满脸鄙夷的走出屋子,一个隔壁病房的男知青就窜了进去。请问,看到这样的情节,让人不觉得假?导演可以安排秀秀在打胎后也受到侮辱,但是情节需要合理过度。在那个年代,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男知青窜到病房里耍流氓,而且是急吼吼的,没有任何过度的,医生一手血刚出来,他就窜进去。我看不出这和反映人性有什么关系,我只觉得虚假。

惨烈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用如何的方式展示?我看过云南上山下乡的文学报告,其中悲惨又何止一二,但悲惨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象陈冲她们这种一味讨巧骗眼泪的做法,只会削弱悲剧的力量。电影中有些细节是不错,但不少地方因为情节上的硬伤,让人觉得突兀。陈冲她们可能已经意识到性场面对人的冲击感,花了很多心思表现这些场面,可惜,因为整体缺乏深度,情节没有真诚,而落人话柄,成了情色的靶子。

总之,我发现这些旅美的艺术家在设计国内题材时,过于着急想要批判,而失之真实失之力量。比如另有一部《喜福会》,虽然情节还算娓娓动人,但是很小家子气,为了表达女性悲剧而故意渲染,好多细节都啼笑皆非,逃难的人群个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

严歌苓的文字是好的,小说越写越偏,她的《扶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出来却是一个很边缘很狭窄的东西。和陈冲一样。也许离开了创作的人群,而又没有真正能做到世界人,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吧。


妹妹,我们看法一样啊。我不觉的《天浴》是个好片子。虽然艺术是要高于生活,但这种为了营造一种悲情的气氛,大量堆砌一些不真实的东西算什么呢?还不如拍个片儿,讲女演员为成名而“献身”不同导演和富豪的故事呢,什么为还赌债、作连第三者都算不上的第n者,被正室掌掴媒体曝光等情节,再香艳些,SM狂的富豪或导演,TMD什么刺激眼球搁什么,什么刺激人性导什么呢,最后再来个阮玲玉式的人言可畏的自杀。这至少还真实些呢,只不过是综合浓缩了很多人的故事经历到一个人身上。
文革最悲哀的事不是SM或群奸小姑娘,而是人性的复杂和无底的黑暗。很多人初衷是好的,但为什么个人的想法,到了群体里、社会里就不手控制,反倒人人受这个群体的控制,走向最不想去的方向?为了派系不同,子揭发父,夫妻反目,放大镜下看人的一举一动。无边的想象力、无尽的对自己和他人内心的窥探、猜忌、没有底线的对“敌人”的惩罚。一个社会再清洗,一些基本原则还是要有的,但在文革中,伦理纲常都不见了。儿子掌掴父亲(参见满头陈的故事),揭发污蔑父亲(老舍可怜啊!)。文革有很多与性无关的更耸闻的事,为什么不拍呢?我实在看不出拍这么一个过分夸大的猥亵少女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想说人性本恶还是男人本恶?(剧中只有那个称不上“男人”的男人是好的,剩下的都睁着色眯眯的眼从女主角身上摸一把,有的甚至都没露正脸。)
章子怡和姚明的成功真是机遇造人。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了,商机好,国际社会不能忽视也不能诋毁,两个人应运而出。章子怡也是,被骂了这么多年,演技也没进步,没法和陈冲、巩丽比。小章勤学英语,努力有成绩,有目共睹。
天涯有个牛人关于小章的帖子。这人是逮谁黑谁,堪称”毒舌“典范。不过关于草原文化和海洋文化那段还是挺有意思的。(第2个link里的。)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free&idArticle=456618&flag=1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free&idArticle=456624&flag=1
h
happycat1900
我觉得陈冲和严不错,至少他们揭露的是一种文化想象,可以引起人的反思。像活着,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都不错,这些电影揭示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人的思索。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

我受不了的是张艺谋的一些揭露中国丑恶文化的电影。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感觉它们纯粹是为了获奖而把中国旧社会的畸形文化演给外国人看,满足外国人的偷窥心理,看这些电影,我感觉像外国人在偷窥中国太监器官小脚女人的脚,让人很不舒服。 记得有一期time封面是一个小脚女人,当时看了很难受。而且,当时和巩俐配戏的都是些萎缩的丑男,看了几眼,觉得很恶心,看不下去。我觉得封建文化已成了过去,我们可以记住,但没必要专门暴给外国人看。但文革,移民,农村的落后,这些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不平等,揭露出来,引起警鸣,还有些进步意义。总之,第五代导演历史凝重感太重,演员和导演大多以暴露中国的黑暗面而成名,每个人感受不同。 我是不反对他们这样做,但感情上难以接受。

直到卧虎藏龙的出现,李安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好的一面, 让他们看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武侠人士的宽广胸怀。很为李安骄傲。章子怡不管说是幸运,还是生在了好时代,至少她的电影展示的是中国好的东西,积极的东西。 她让外国人知道, 原来现在的中国并不是愚昧,落后,人吃人。而且,像百灵,刘玉玲之类的外国人吹捧为美女,我总是不可理解。章子怡虽然不是大美女,但至少站在中国人角度觉得她也是个漂亮女孩,而外国人认为她是个美女,心理上可以接受。我挺为章子怡和李安骄傲的,他们让人知道原来中国电影可以不用自暴其丑的讨好外国人,原来中国女演员也可以在好莱坞当堂堂正正的主角。 章子怡现在在国际影响力挺大,她自己也常说想为中国电影做贡献,能通过她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积极的一面,挺好的。

陈冲和章子怡三年前演得茉莉花这几天在国内公映,改编于苏童的小说,听说陈冲演得很棒,章子怡也有很大突破,演了三代女人的故事。还有刘烨陆毅帅哥加盟。不知道会不会在美国公映? 我这里算是先做个广告。


b
buzhidao2000
以下是引用happycat1900在2006-4-27 21:48:00的发言:

我觉得陈冲和严不错,至少他们揭露的是一种文化想象,可以引起人的反思。像活着,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都不错,这些电影揭示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人的思索。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

我受不了的是张艺谋的一些揭露中国丑恶文化的电影。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感觉它们纯粹是为了获奖而把中国旧社会的畸形文化演给外国人看,满足外国人的偷窥心理,看这些电影,我感觉像外国人在偷窥中国太监器官小脚女人的脚,让人很不舒服。 记得有一期time封面是一个小脚女人,当时看了很难受。而且,当时和巩俐配戏的都是些萎缩的丑男,看了几眼,觉得很恶心,看不下去。我觉得封建文化已成了过去,我们可以记住,但没必要专门暴给外国人看。但文革,移民,农村的落后,这些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不平等,揭露出来,引起警鸣,还有些进步意义。总之,第五代导演历史凝重感太重,演员和导演大多以暴露中国的黑暗面而成名,每个人感受不同。 我是不反对他们这样做,但感情上难以接受。

直到卧虎藏龙的出现,李安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好的一面, 让他们看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武侠人士的宽广胸怀。很为李安骄傲。章子怡不管说是幸运,还是生在了好时代,至少她的电影展示的是中国好的东西,积极的东西。 她让外国人知道, 原来现在的中国并不是愚昧,落后,人吃人。而且,像百灵,刘玉玲之类的外国人吹捧为美女,我总是不可理解。章子怡虽然不是大美女,但至少站在中国人角度觉得她也是个漂亮女孩,而外国人认为她是个美女,心理上可以接受。我挺为章子怡和李安骄傲的,他们让人知道原来中国电影可以不用自暴其丑的讨好外国人,原来中国女演员也可以在好莱坞当堂堂正正的主角。 章子怡现在在国际影响力挺大,她自己也常说想为中国电影做贡献,能通过她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积极的一面,挺好的。

陈冲和章子怡三年前演得茉莉花这几天在国内公映,改编于苏童的小说,听说陈冲演得很棒,章子怡也有很大突破,演了三代女人的故事。还有刘烨陆毅帅哥加盟。不知道会不会在美国公映? 我这里算是先做个广告。



这部电影早就该上映了,看过的人都叫好,可惜却拖了这么久。苏童的小说我很喜欢,而这部电影的立意非常好。贴几张。


r
rosemary
实在看不出天浴那个电影有什么好,看完除了恶心没别的感觉。唯一一个保护小姑娘,对她好的男人的男人还是因为性无能。让这个电影得奖的那些奖都是别有用心。
陈冲的英语说的还叫好?去看看她演的电影就知道了,她还说自己的英语是标准洛杉矶口音呢
m
mimimimimi
茉莉花开这样日本的海报把zzy弄得很好看。。。有点惊艳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buzhidao2000在2006-4-27 20:19:00的发言:


严歌苓写了那么多年,最后却是越写越窄,越写越边缘。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让作家(注意,无性别之分)自己觉得鼓舞的事情。你看文中的婚礼觉得感动,那样的感动和晋江上小说给广大女读者们带来的感动一样,一切为情所困,是女人为情所感的典型。
女性小说作为一个女作家的起步方式是讨好的,可是不能若干年后还是如此写法。边缘写作,一样如此。
扶桑不是严歌苓新近的作品,从创作出版时间来讲,95年出版的扶桑,属于她中期的写作,而且92年起,严歌苓已经开始为了小说里那段特殊的历史,进行准备。扶桑之后,相继有《人寰》、《无出路咖啡馆》、《第九个寡妇》等几个长篇,其背景、内容、题材都大不相近,里面有边缘人的经历,也有引发大众共鸣的故事,所以,从扶桑的内容描写的一个特殊人群,就说明严歌苓的创作最后越写越偏越窄,有点不太明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0:02:59编辑过]
e
essences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5 18:44:00的发言:

还没看过电影,小说写得非常棒,看完有种让人流不出眼泪来的悲凉

有空要看一下电影

一定要看! 那种人性之恶啊!!!

补课看了天浴,拍得不错,超出我的想象,草原的画面很美,李小璐演得很到位,还有齐豫的天籁~~~~
对里面那些丑陋嘴脸的恶心和震惊,在看小说时已经经历够了,免疫了吧
觉得老金的形象比小说里写得要美一些,喜欢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7 22:42:00的发言: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同意~~~
电影活着和原著比起来,那股冲击力和震撼,削弱了很多。从改编的角度讲,天浴改编的更好。
所以对张艺谋的电影实在爱不上,连活着这么一个有力量的剧本,都被他拍成这样,更别提后面那些不知道怎么创作出来的英雄十面埋伏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连个故事都讲不好
h
handle
我倒觉得电影好些。小说有些过分,余华这个家伙心地不好的说。实际上从小说可以看作者,王小波是最善良的。张艺谋留了几条人命,结尾也光明了很多。打个比方,我爱读《红楼梦》,但《金瓶梅》一遍就够了。同样都有淫欲情节,都有万事皆空的消极思想,但红楼梦诗意的多,黛玉的形象是那么美好,这么不干净的贾府里,这么消沉的人世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喜爱留恋。记得以前上过的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赏析》里,老师说小说家和诗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小说家看阴暗面,例如就把宝钗说成是阴谋家;诗人就理想化,说宝钗也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我就觉得宝钗是个很好的姑娘,尤其喜欢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嘻嘻,看来我有诗人的气质,赶紧跑先
q
qwert12
以下是引用水母在2006-4-25 23:50:00的发言:

这句话很同意。陈冲和章子怡的差异体现了中国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差异。

不过不觉得“陈冲要比子仪在同辈的明星中更出色”
Agree. I think chen is more talented.
x
xiaowukong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7 23:09:00的发言:


同意~~~

电影活着和原著比起来,那股冲击力和震撼,削弱了很多。从改编的角度讲,天浴改编的更好。

所以对张艺谋的电影实在爱不上,连活着这么一个有力量的剧本,都被他拍成这样,更别提后面那些不知道怎么创作出来的英雄十面埋伏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连个故事都讲不好
不愧是搞美术出身的。。。。他近年的片子简直就是没有情节的活动画册
q
qwert12
以下是引用rosemary在2006-4-27 22:09:00的发言:

实在看不出天浴那个电影有什么好,看完除了恶心没别的感觉。唯一一个保护小姑娘,对她好的男人的男人还是因为性无能。让这个电影得奖的那些奖都是别有用心。
陈冲的英语说的还叫好?去看看她演的电影就知道了,她还说自己的英语是标准洛杉矶口音呢
Chen's English sounds very native to me. I don't see a lot of Chinese speak better English than her.
疏影暗香
以下是引用棉花糖球在2006-4-27 1:44:00的发言:
没看过天浴,都插不上嘴啊……回头补课去!
haha...跟我想说的话一模一样啊.
e
elly
以下是引用handle在2006-4-27 23:51:00的发言:
我倒觉得电影好些。小说有些过分,余华这个家伙心地不好的说。实际上从小说可以看作者,王小波是最善良的。张艺谋留了几条人命,结尾也光明了很多。打个比方,我爱读《红楼梦》,但《金瓶梅》一遍就够了。同样都有淫欲情节,都有万事皆空的消极思想,但红楼梦诗意的多,黛玉的形象是那么美好,这么不干净的贾府里,这么消沉的人世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喜爱留恋。记得以前上过的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赏析》里,老师说小说家和诗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小说家看阴暗面,例如就把宝钗说成是阴谋家;诗人就理想化,说宝钗也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我就觉得宝钗是个很好的姑娘,尤其喜欢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嘻嘻,看来我有诗人的气质,赶紧跑先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u
understandme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7 22:42:00的发言: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可能个人的感觉不同吧。我看了活着之后,会新潮起伏,会想,为什么人会如此,命运会如此,是比较正面的,引人向上的思考。看完了天浴,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让人觉得没有希望。可能我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而且总觉得陈那样的拍法,只是说我自己的感觉如此了,有为了震撼感而吸引眼球,但是底子里面想说的东西却很NEGATIVE,似乎与利益相关更多。
b
buttercup
以下是引用混啊混在2006-4-27 2:20:00的发言:

不是这么简单的啦~那个时候中国的演员比现在要难打入的多~因为那时美国根本不要中国市场~或者是中国市场一点没有开发 整个中国还处于基本封闭的状态~陈冲那时经历的痛苦和磨难,章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如果那时“小花”能到美国来上演,我敢保证陈冲绝不会改名字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6 20:08:00的发言:

陈冲为了留在美国,想去考空姐,也是一种等待中的生活妥协,人很难那么幸运,既做自己喜欢事,同时做这个事情又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何况电影业是一个很看机遇的行业。好莱坞是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每个电影人向往的学习之处,现在的陈冲活跃于华语影坛,导演华语电影,不能一个崇洋,就抹煞了她对华语电影的付出。 至于章子怡,人是很红,不过她的演技,还是很需要提高的。 agree with these posts i didn't see the movie 天浴, so i can't comment on it
b
bunnytail
以下是引用understandme在2006-4-28 11:1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7 22:42:00的发言: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可能个人的感觉不同吧。我看了活着之后,会新潮起伏,会想,为什么人会如此,命运会如此,是比较正面的,引人向上的思考。看完了天浴,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让人觉得没有希望。可能我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而且总觉得陈那样的拍法,只是说我自己的感觉如此了,有为了震撼感而吸引眼球,但是底子里面想说的东西却很NEGATIVE,似乎与利益相关更多。 真是一样水养百样人啊,呵呵,我的感觉恰恰和mm相反呢。我先看了“活着”的小说,看完以后觉得从脚底板里渗到心头一股子凉意。是啊,活着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那么渺小,根本无从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好人也罢,坏人也罢,富贵也好,贫穷也好,有时候人也只是想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个日子罢了,为什么也那么难呢? 呵呵,酸一把,当初看“活着”的时候,正面对人生中的一些聚散离合,所以感慨万千。后来看了电影,拍得太温和了,多了温情,就削弱了那种人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时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再后来看“天浴”,也是“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但同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一直以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或者是部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太多的时候,不管你如何努力去争取,命运却总是给予冷冷的笑。 “天浴”也告诉我们,你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一错再错。 写到这里,忽然想,其实“活着”和“天浴”也有点殊途同归:面对一次一次折磨他的命运,福贵默默无求得继续“活着”。而秀秀的对抗,是用“死”来完成“回家”的渴望,还自己一个清白。 呵呵,一时有感,又胡言乱语了。感觉这样的讨论还蛮有启发的
b
brendazhu
以下是引用qwert12在2006-4-28 2:03:00的发言:

Chen's English sounds very native to me.  I don't see a lot of Chinese speak  better English than her.   exactly    
b
brendazhu
以下是引用bunnytail在2006-4-28 12:2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understandme在2006-4-28 11:1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7 22:42:00的发言: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可能个人的感觉不同吧。我看了活着之后,会新潮起伏,会想,为什么人会如此,命运会如此,是比较正面的,引人向上的思考。看完了天浴,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让人觉得没有希望。可能我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而且总觉得陈那样的拍法,只是说我自己的感觉如此了,有为了震撼感而吸引眼球,但是底子里面想说的东西却很NEGATIVE,似乎与利益相关更多。 真是一样水养百样人啊,呵呵,我的感觉恰恰和mm相反呢。我先看了“活着”的小说,看完以后觉得从脚底板里渗到心头一股子凉意。是啊,活着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那么渺小,根本无从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好人也罢,坏人也罢,富贵也好,贫穷也好,有时候人也只是想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个日子罢了,为什么也那么难呢? 呵呵,酸一把,当初看“活着”的时候,正面对人生中的一些聚散离合,所以感慨万千。后来看了电影,拍得太温和了,多了温情,就削弱了那种人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时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再后来看“天浴”,也是“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但同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一直以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或者是部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太多的时候,不管你如何努力去争取,命运却总是给予冷冷的笑。 “天浴”也告诉我们,你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一错再错。 写到这里,忽然想,其实“活着”和“天浴”也有点殊途同归:面对一次一次折磨他的命运,福贵默默无求得继续“活着”。而秀秀的对抗,是用“死”来完成“回家”的渴望,还自己一个清白。 呵呵,一时有感,又胡言乱语了。感觉这样的讨论还蛮有启发的 这个mm 的评论说得好。活着我是先看的小说又看的电影。看的时候都是一个感觉,这里面好象没有大坏人,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是故事的发展,却是那么悲剧,这个死了,那个哑了,看得时候眼泪在肚子里憋着,悄悄地会浮上眼眶    没有坏人,有的是命运的残酷,其实也不是命运,是那个时代,那个制度的丑恶,让一家人的无奈和悲凉就那么真真实实地发生着。故事温吞,但是无形之中,已经从一开始就打动了人。 而天浴的表现手法则不同。陈冲用一种美丽的景色和人性去核丑恶做对比,用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和情节的冲突让我震撼。我也有同感,看完想忘记,但是怎么也不能忘记。 所以两个片子我都喜欢。但是都不能有勇气再看了。   
d
datrickykid
以下是引用elly在2006-4-28 2:35:00的发言: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余华 co-wrote the screenplay...  If he were not happy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storyline, he wouldn't have left his name in the credits.  I remember reading somewhere him saying that he thought it's very interesting looking at the story from the other point of view...  
c
coucou
以下是引用handle在2006-4-27 23:51:00的发言:
我倒觉得电影好些。小说有些过分,余华这个家伙心地不好的说。实际上从小说可以看作者,王小波是最善良的。张艺谋留了几条人命,结尾也光明了很多。打个比方,我爱读《红楼梦》,但《金瓶梅》一遍就够了。同样都有淫欲情节,都有万事皆空的消极思想,但红楼梦诗意的多,黛玉的形象是那么美好,这么不干净的贾府里,这么消沉的人世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喜爱留恋。记得以前上过的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赏析》里,老师说小说家和诗人的世界凼遣灰谎摹P∷导铱匆醢得妫缇桶驯︻嗡党墒且跄奔遥皇司屠硐牖当︻我彩且桓隹砂呐⒆印N揖途醯帽︻问歉龊芎玫墓媚铮绕湎不端叭问俏耷橐捕恕薄N蠢次矣惺说钠剩辖襞芟萚em35] 这个从何说起。虽然余华的作品里揭露的大都是人性,社会,或者命运的丑恶面,这只是他的写作风格。正是因为他同情这些被丑恶面伤害的弱者,才能写得出这么震撼的作品。比如活着,许三观买血记,兄弟等等。。。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elly在2006-4-28 2:35:00的发言: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记得活着的电影里,把书里葛优的儿子在学校给校长献血而死的情节,改成了学校墙倒塌的意外而死,一个小孩子的单纯善良和热血,被一个不顾人死活的畸形年代所利用,把原来一个特殊年代才有可能的发生,变成了一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这样的改变,和原著相差太远了。
f
faramita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8 14:5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lly在2006-4-28 2:35:00的发言: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记得活着的电影里,把书里葛优的儿子在学校给校长献血而死的情节,改成了学校墙倒塌的意外而死,一个小孩子的单纯善良和热血,被一个不顾人死活的畸形年代所利用,把原来一个特殊年代才有可能的发生,变成了一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这样的改变,和原著相差太远了。 人说就是因为张比较人道地留了活口,留了点希望,才拿得到奖
l
lilyppbb
以下是引用datrickykid在2006-4-28 13: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lly在2006-4-28 2:35:00的发言: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余华 co-wrote the screenplay...  If he were not happy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storyline, he wouldn't have left his name in the credits.  I remember reading somewhere him saying that he thought it's very interesting looking at the story from the other point of view...   余华是co-writer,他对剧本的满意,并不等于剧本一定和原著无差,而且剧本不是他一个人写的。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是没错的,但是小说原来的角度更好些,还是现在剧本的角度更好些,是待观众们来评定的。 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间,也会有差,写出来的小说,和改编成的电影剧本,是两件作品,所以无论剧本是不是余华个人满意的,从原著改编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电影是没有拍出小说的原味。
c
coucou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6-4-28 15:0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datrickykid在2006-4-28 13:4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lly在2006-4-28 2:35:00的发言:

余华是非常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有悲剧情怀,怎末能说是心地不好!他的新作兄弟,夫妻爱,兄弟爱,母子爱,父子爱的温馨之外的那种悲惨,格外催人落泪。他对悲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张艺谋留了人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其实连主题都给变了。 余华 co-wrote the screenplay...  If he were not happy about the changes in the storyline, he wouldn't have left his name in the credits.  I remember reading somewhere him saying that he thought it's very interesting looking at the story from the other point of view...   余华是co-writer,他对剧本的满意,并不等于剧本一定和原著无差,而且剧本不是他一个人写的。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是没错的,但是小说原来的角度更好些,还是现在剧本的角度更好些,是待观众们来评定的。 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间,也会有差,写出来的小说,和改编成的电影剧本,是两件作品,所以无论剧本是不是余华个人满意的,从原著改编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电影是没有拍出小说的原味。 电影没有小说惨,这是好事儿;不是那个观众都能承受得了那惨径儿。太惨了,恐怕不让上映。中国的大部分人还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感受和我们这辈人肯定大不一样。不过,即便这样,还是被禁了。  
u
understandme
以下是引用bunnytail在2006-4-28 12:2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understandme在2006-4-28 11:1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essences在2006-4-27 22:42:00的发言:
以文革为背景的作品,无论是讲亲情,友情,师生情,性,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丑陋而已。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是从性的角度出发,就要被称为烂片,不堪呢?更何况《天浴》里的故事是有背景,有生活基础的。不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另外,我倒是觉得电影《活着》的表现力度很不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比起小说《活着》来,那种悲凉和无奈都要差得多。大概是导演顾虑太多了吧。 可能个人的感觉不同吧。我看了活着之后,会新潮起伏,会想,为什么人会如此,命运会如此,是比较正面的,引人向上的思考。看完了天浴,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让人觉得没有希望。可能我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而且总觉得陈那样的拍法,只是说我自己的感觉如此了,有为了震撼感而吸引眼球,但是底子里面想说的东西却很NEGATIVE,似乎与利益相关更多。 真是一样水养百样人啊,呵呵,我的感觉恰恰和mm相反呢。我先看了“活着”的小说,看完以后觉得从脚底板里渗到心头一股子凉意。是啊,活着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人那么渺小,根本无从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好人也罢,坏人也罢,富贵也好,贫穷也好,有时候人也只是想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过个日子罢了,为什么也那么难呢? 呵呵,酸一把,当初看“活着”的时候,正面对人生中的一些聚散离合,所以感慨万千。后来看了电影,拍得太温和了,多了温情,就削弱了那种人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时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再后来看“天浴”,也是“会想赶紧忘掉这个故事才好,因为太悲哀”,但同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一直以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或者是部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太多的时候,不管你如何努力去争取,命运却总是给予冷冷的笑。 “天浴”也告诉我们,你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一错再错。 写到这里,忽然想,其实“活着”和“天浴”也有点殊途同归:面对一次一次折磨他的命运,福贵默默无求得继续“活着”。而秀秀的对抗,是用“死”来完成“回家”的渴望,还自己一个清白。 呵呵,一时有感,又胡言乱语了。感觉这样的讨论还蛮有启发的 我是这么觉得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多尖刻多深刻都好,最后还是要给看客观众们留一点希望,留一点正面的东西才好。我喜欢看了一个东西,可以体会到人生无常,但是还是人生有希望的那种感觉,生命值得好好活下去。绝对悲剧完全丑恶的东西,让人看了生趣全无,我很讨厌自己会陷入的那种情绪坑,因此也不喜欢那种电影。小说可能还好一点,毕竟是纸面的东西,没有视觉上冲击那么强烈。 而天与一片,可能我听了看了其他的评论,主观上就觉得他有为吸引眼球而夸大的东西,心理上总有些不喜欢,而活着,我就觉得好象很真诚似的。也只是我自己的感觉,人的感觉有时候是没有原因的。
x
xzhuzhu
是捧zzy的吧 她除了发狠,还能演出什么? 她和陈冲不能比的,她一路都有人捧,而且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再停在共产党和文革上,她容易多了。如果凭她自己的力量,凭她空洞的演技,凭她苦练还说成那样的英文,她能做什么?陈都是凭自己,就算作空姐也是凭自己,拿绿卡也是凭自己。这样叫可耻,那么多人混在美国为什么,哈哈,笑死了。
b
buzhidao2000
以下是引用xzhuzhu在2006-4-28 17:56:00的发言:
是捧zzy的吧 她除了发狠,还能演出什么? 她和陈冲不能比的,她一路都有人捧,而且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再停在共产党和文革上,她容易多了。如果凭她自己的力量,凭她空洞的演技,凭她苦练还说成那样的英文,她能做什么?陈都是凭自己,就算作空姐也是凭自己,拿绿卡也是凭自己。这样叫可耻,那么多人混在美国为什么,哈哈,笑死了。 瞧你这话说的,空洞的演技?凭她苦练还说成那样的英文?拜托,踩人也要讲点道理。
x
xzhuzhu
我就说的是道理啊,难道您看不懂么?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18:29:00编辑过]
q
qqshao
以下是引用xzhuzhu在2006-4-28 17:56:00的发言:
是捧zzy的吧 她除了发狠,还能演出什么? 她和陈冲不能比的,她一路都有人捧,而且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不再停在共产党和文革上,她容易多了。如果凭她自己的力量,凭她空洞的演技,凭她苦练还说成那样的英文,她能做什么?陈都是凭自己,就算作空姐也是凭自己,拿绿卡也是凭自己。这样叫可耻,那么多人混在美国为什么,哈哈,笑死了。 捧zzy,怎么了/ 不可否认,现在的整个环境和机会比80年代初要好很多。她走到这一步,怎么就不是凭她自己的力量?? 她演技是不够成熟,英文是不够好,怎么了?人家好歹没拍啥辱华角色呀 多少留学生从初中开始天天学英语,来美国都1、2年了,说的有她好??
t
turningleaf
以下是引用buzhidao2000在2006-4-27 16:05:00的发言:

关于陈冲人品问题,我不参与讨论。但关于这部电影,我要说,拍得确实不好。陈冲和旅美女作家严歌苓是好朋友,这部《天浴》还有最近陈一直想搞的《扶桑》都是出自与她们俩个人的策划中。
当年这部片子在海外走红,我是很向往一看的。但是看了后,以我当年的阅历都觉得这部片子拍得不够真诚。所谓人性,不能用一种肤浅夸张的姿态来反映,就算想说的是人性的丑陋面,但为了渲染丑陋而故做悲惨。
上山下乡,女知青献身,绝不是什么罕有的事。但是如何表现?电影里夸张到,秀秀刚打完胎,两个医生端着一盆子血满脸鄙夷的走出屋子,一个隔壁病房的男知青就窜了进去。请问,看到这样的情节,让人不觉得假?导演可以安排秀秀在打胎后也受到侮辱,但是情节需要合理过度。在那个年代,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男知青窜到病房里耍流氓,而且是急吼吼的,没有任何过度的,医生一手血刚出来,他就窜进去。我看不出这和反映人性有什么关系,我只觉得虚假。
惨烈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用如何的方式展示?我看过云南上山下乡的文学报告,其中悲惨又何止一二,但悲惨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象陈冲她们这种一味讨巧骗眼泪的做法,只会削弱悲剧的力量。电影中有些细节是不错,但不少地方因为情节上的硬伤,让人觉得突兀。陈冲她们可能已经意识到性场面对人的冲击感,花了很多心思表现这些场面,可惜,因为整体缺乏深度,情节没有真诚,而落人话柄,成了情色的靶子。
总之,我发现这些旅美的艺术家在设计国内题材时,过于着急想要批判,而失之真实失之力量。比如另有一部《喜福会》,虽然情节还算娓娓动人,但是很小家子气,为了表达女性悲剧而故意渲染,好多细节都啼笑皆非,逃难的人群个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
严歌苓的文字是好的,小说越写越偏,她的《扶桑》花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出来却是一个很边缘很狭窄的东西。和陈冲一样。也许离开了创作的人群,而又没有真正能做到世界人,就是这样的尴尬境地吧。
  握手,说得好!
S
SHLVR
There is no comparison between Chen Chong and Zhang Ziyi-They live in different times. There were virtually no good Chinese films back in the 80s. The Chinese movie industry was just at its infancy back then. It's very understandable that most people, for as long as they can, want to come to US to pursue their dreams because 20 years ago China was very different than what it is now. I read Chen's autobiography before and have been following her for long time. She's so talented and truely loves acting. No one can deny that. Just look at the actors from her time. Who's still acting? (only one is Liu XiaoChing. And she's a better business woman than an actor) Who can be a writer, a director and an actor all in one? Time tells. I felt sorry for Chen that she seems to grow up in a wrong era. What she had to endure to survive in Hollywood is not something most of us can do or even imagine. Zhang certainly doesn't have to go through all that. Lucky her! Chen would have been much more successful if she were born 20 years later.
t
turningleaf
以下是引用handle在2006-4-27 23:51:00的发言:
我倒觉得电影好些。小说有些过分,余华这个家伙心地不好的说。实际上从小说可以看作者,王小波是最善良的。张艺谋留了几条人命,结尾也光明了很多。打个比方,我爱读《红楼梦》,但《金瓶梅》一遍就够了。同样都有淫欲情节,都有万事皆空的消极思想,但红楼梦诗意的多,黛玉的形象是那么美好,这么不干净的贾府里,这么消沉的人世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我喜爱留恋。记得以前上过的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小说赏析》里,老师说小说家和诗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小说家看阴暗面,例如就把宝钗说成是阴谋家;诗人就理想化,说宝钗也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我就觉得宝钗是个很好的姑娘,尤其喜欢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嘻嘻,看来我有诗人的气质,赶紧跑先 握手,说得好~~~
h
handle
这么多妹妹来发表意见,真是热贴。 大家都来讨论,方方面面的观点会让人受益良多。 余华的才华有目共睹,但才华和厚道与否是两个独立事件。作者写小说很象上帝造人,操纵戏中人生死离合,大权在握。对戏中人来说,命运如何一来是自身性格决定,二来是作者的突发事件决定。有的戏中人老实厚道,可作者偏偏要她/他来生癌或出车祸,带动主角的命运发展;有的主角性格偏激,戏中却有贵人容忍提拔,所有能导致悲剧的偶发事件均不出现,一生倒也平安无事,有爱人相伴,朋友欣赏,颐养天年。实际上人生亦如此。但无论人生多悲多不公平,生活中总有友谊亲情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所以我们都在这人情冷暖中努力地活着。余华的小说中过分夸大了突发事件的悲剧感,这家人就象中了咒语,个个不得好死,而且死法花样百出。在这悲剧中,没有友情、没有朋友的鼓励帮助作用,看不到希望,可真正的生活不是这么全灰的。即使在文革中,大家也有娱乐、有亲情。这么马不停蹄的悲伤,谁都受不了。文革就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祸一样,中间也有快乐,否则我们的父母那辈怎么抗过来啊?譬如我们自己这代,虽没有什么人祸,但初来世间时,哪里修炼了玲珑心肝,面对委屈困难都手足无措、当成天大的事,那种揪心之痛、彷徨之苦不比小说里的久经世事的老姜们的苦闷差。什么阶段都有坎儿、都有想不开的时候,但人世中的温暖始终是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余华的小说给我的印象却是活着是件麻木的事情,单纯的活着,没有意义。就象前面一位妹妹说的,一江水养百样人。每个人看法观点都不同。可能余华另有深意,只是我资质愚笨,只能领悟这么多了。 电影中张艺谋给了富贵一个爱好,吼秦腔。(我在音乐之声版发过一个关于民歌的帖子,里面讲过陕西的秦腔。)有爱好的人一般都会对生命多一份留恋,在苦恼中多一点欣慰。富贵被国民党的兵拉走打仗,也有朋友之情。后来跟着共产党的部队和在大队的时候也是很高兴的吼秦腔,那种在兴趣中的怡然自得流露出对生命的喜爱。人物的命运有悲也有喜悦、但人生却温和多了、最后还有留下来了孩子,新生命总是有新希望。这样才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普通人的活法。 当然那种集中火力来悲剧的东西给人第一印象很震撼,但我只能看一遍,经不起嚼头。
G
GABA
我觉得<天浴>拍的挺好的呀, 看了这个贴才知道是陈冲拍的. 为什么说不真实呢? 我在国内读研的时侯有个大师姐就是做过知青的. 她说这种事当时太多了. 没有做过知青的人不可能体会当时那种绝望的心情. 好好的突然给放到农村, 干很重的农活, 还得防着周围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但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完全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当然知道知青后来可以回城了, 但当时一去好几年, 没有任何承诺什么时侯可以回去, 没有高考.招工, 推荐上大学是仅有的出路. 那个女孩是傻了些, 但当时这种悲剧有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