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的人穷,赶上各种动荡变革,所受的三观教育跟现实反差巨大,缺乏安全感,彻底迷茫的一代,这所有的一切养成了他们的这种共性,这是社会问题。 我个人觉得,脱离时代背景的批评老一代,取悦玻璃心的一代,这种丧心病狂的挣钱方式非常无耻。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2014-05-04 22:50
那个时代的人穷,赶上各种动荡变革,所受的三观教育跟现实反差巨大,缺乏安全感,彻底迷茫的一代,这所有的一切养成了他们的这种共性,这是社会问题。 我个人觉得,脱离时代背景的批评老一代,取悦玻璃心的一代,这种丧心病狂的挣钱方式非常无耻。 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5/4/2014 8:33:28 AM
那个时代的人穷,赶上各种动荡变革,所受的三观教育跟现实反差巨大,缺乏安全感,彻底迷茫的一代,这所有的一切养成了他们的这种共性,这是社会问题。我个人觉得,脱离时代背景的批评老一代,取悦玻璃心的一代,这种丧心病狂的挣钱方式非常无耻。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5/4/2014 8:33:28 AM
那个时代的人穷,赶上各种动荡变革,所受的三观教育跟现实反差巨大,缺乏安全感,彻底迷茫的一代,这所有的一切养成了他们的这种共性,这是社会问题。 我个人觉得,脱离时代背景的批评老一代,取悦玻璃心的一代,这种丧心病狂的挣钱方式非常无耻。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2014-05-04 12:09 PM
没有时代是完美的, 问题是时代造成的难道就批评不得? 父母也不是神,不用供在神坛上。 我还觉父母那辈子的人,工作国家包分配, 住房, 福利单位统统包了, 虽然日子没有那么富足, 其实比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压力小多了 weee21 发表于 5/4/2014 11:55:12 AM
我外婆就这样。挺典型的。 我婆婆也是努力地做着“牺牲者”,只不过她没拿这个要挟我们。 yasshi 发表于 5/4/2014 7:58:11 AM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就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毛病一样。也许我们老了,年轻一辈也看我们不顺眼。 互相容忍,保持独立,deal with这些毛病就行了。不需要妖魔化上一辈人。她说的有些地方是对的,有些地方太极端,太妖魔化了。 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挨过饿。年轻时候常常好几顿吃不上饭,有那种创伤感觉的人,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 比如我带一些叔叔阿姨去旅游住旅馆,他们把免费的洗发水护发素都拿走。我开始觉得很shock,后来站在他们立场理解,他们生长环境就是那种物质极端缺乏,形成了一看见免费东西,使劲拿走的习惯。 这个开始你觉得有点不decent,但是理解之后就宽容一下,其实也没什么。上一辈人,包括父母既不是神,也不是罪人妖魔,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俺们把父母都当成有毛病的普通人看,其实才是真正成熟,不是吗? Gilda 发表于 5/4/2014 12:11:33 PM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就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毛病一样。也许我们老了,年轻一辈也看我们不顺眼。互相容忍,保持独立,deal with这些毛病就行了。不需要妖魔化上一辈人。她说的有些地方是对的,有些地方太极端,太妖魔化了。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挨过饿。年轻时候常常好几顿吃不上饭,有那种创伤感觉的人,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比如我带一些叔叔阿姨去旅游住旅馆,他们把免费的洗发水护发素都拿走。我开始觉得很shock,后来站在他们立场理解,他们生长环境就是那种物质极端缺乏,形成了一看见免费东西,使劲拿走的习惯。这个开始你觉得有点不decent,但是理解之后就宽容一下,其实也没什么。上一辈人,包括父母既不是神,也不是罪人妖魔,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俺们把父母都当成有毛病的普通人看,其实才是真正成熟,不是吗?Gilda 发表于 5/4/2014 12:11:33 PM
这怎么是不decent? 免费的肥皂, 浴液带走不是很正常? 只要客人使用了, 走了之后旅馆还不是拿去recycle给下一班客人换新的,不带走其实是浪费还破环环境。 weee21 发表于 5/4/2014 4:15:44 PM
我曾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片段,原本就是吐槽一下,谁知引来了大量的转发和评论。很多朋友都说,他们的父母简直就和文中的一模一样,连说话用词都如出一辙。这才知道,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在少数。难怪家庭伦理剧总是不缺市场,因为剧情还真没夸张多少。
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父母:退休金多得花不完,但总是节衣缩食,吃剩菜、穿旧衣,还不许你买好衣服给他。如果你买了,他们一定会挑出一堆毛病,不停的数落你,让你彻底打消再买东西孝敬他们的想法。但如果你不买,他们又会到处宣传,儿女不孝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上门来两手空空,连件好衣服都穿不上。
还有这样的父母:提着大包小包突然出现在你家门口,如果你说:“哎呀,怎么不打个电话给我让我去接啊,我开车很近的。”他们就会作出一副烈士的样子说:“不用,我提得动,不拖累你。”
以及这样的场景:父母来你家做客,不经你同意就整理你的衣柜、帮你做饭、洗碗、拖地。如果你说:“放那儿吧,让我来,你们休息一下。”他们就会义愤填膺的拒绝:“不用不用,我们都是辛苦一辈子的人,天生劳碌命!等做完再休息。”但如果你真的让他们做,自己到沙发上去了,他们又会抱怨:“唉,命苦啊,别人家父母都跟着儿女享福去了,我这老了老了还不能闲着,操一辈子的心呐!”
如果你让他们买些好吃的好穿的,他们会愤怒的指责:“我省吃俭用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要钱干什么?今后这钱不都是你的?你以为我是为了我自己啊?我没穿过一件好衣服,一双布鞋穿五年都舍不得丢,还不是……”
如果你夸她:“妈你今天气色真好,越来越年轻了。”她会板着脸说:“哼!好什么好,都是快死的人了。”如果你说:“那只小狗真可爱!”她会说:“那个谁谁谁被狗咬了得狂犬病死了。”如果你说:“三文鱼真好吃。”她会说:“上次电视报道了,三文鱼里都有寄生虫,吃了全长到脑子里,把脑浆吃完了,脑壳都空了,一打开全是虫子,还在动呢。”……
这样的父母,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情感逆转”型父母,他们的反应总是和人类应有的正常情感相悖。和这样的父母相处,你会觉得自己的情感被漠视、被扭曲,被活生生的反转过来压回体内,胸口难受,似乎要窒息。
无论任何环境,他们都有能力把氛围搞成压抑的,扭曲的,痛苦的。因为自己对获得爱和美好已经绝望,一旦看到别人心中升起爱、兴趣和有希望的感觉,就会冲上去扼杀,把美好的气氛逆转成阴暗,绝望,死亡的气息,一起拖进坟墓。
我当初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到大,逢年过节或者家人生日,我妈就总会弄点事出来和我爸吵架,或者打骂我。然后就哭诉:“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辛辛苦苦连过年都不能休息,你们这些畜生还这么对我,我真是命苦啊!”所以我一度很讨厌过年过节,因为每次都是别人家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我家冷清萧条,哭叫打闹。
按照武志红老师的分析,这样的人内心有着巨大的恐惧和不安,自我价值感很低,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配、不值得,所以也无法忍受别人快乐幸福。于是看到别人有一丝丝的幸福苗头,就会立刻扑上去把它掐灭。因为自己无法安心享受幸福,所以一定要弄点事情出来证明自己不幸,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看你看,我果然就是命不好啊!”
萨提亚课程上一位同学分享的例子:我妈从来就无法忍受别人夸她。小时候有朋友对她说:“你真幸福,女儿长得漂亮,成绩又好,什么都不用你操心。你老公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又会挣钱。你看你命多好。”这时候我妈会突然出离愤怒:“我命好?那你是不知道!我女儿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跟个傻子一样!我老公又懒又脏,家里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累死累活还要挑三拣四!我自己都动了三次大手术了,几次差一点儿死掉!我命好?你们要凭良心说话!”
其实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完全有能力外出旅游、购物,但母亲总是会把自己弄成苦行僧一般,然后到处抱怨自己命苦。她会把自己弄成烈士,一个为家庭为家人付出了全部的道德楷模,却不允许家人对她的付出作出回报。如果你想帮她分担,她反而会异常愤怒,因为你破坏了她“烈士”的身份。她必须要维持自己“牺牲者”的地位,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辛苦、付出、劳累来要挟家人,让家人内疚,从而取得控制权和话语权。
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人, 这牺牲绝不是无条件的。这种牺牲在心理层面给了她重大的好处:一、她做了牺牲,她就占了道德的制高点。她可以告诉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她是好人。而好人是用来被尊重的,是有话语权的。二、我全是为了你,潜台词是:“你还不如何如何?”可以让别人内疚,给了她控制别人的筹码。三、牺牲者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我都为你活了,你为什么不能为我活?”所以,无论如何干涉别人的人生,她都理直气壮。
这样的爱,好友彭彭称之为“剖腹藏珠”式的爱,折射出父母这样的信念:一、我是爱你的,我关心你,体贴你,你一定要看到并认可。二、我折腾自己,辛苦自己,你必须接受,因为我折腾是为了你。也就是说,你必须欣然地看着我折腾自己,辛苦自己。三、我折腾辛苦是为了你,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愿接受我给你提供的一切,不管你是否想要。
这样的父母,往往用“自虐”的方式来表达爱。而他们的子女,因为不愿看见父母受苦,会拼了命地要把父母从自我折磨、过度牺牲的怪圈里拉出来。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拉不出来后,孩子的心被内疚占据,于是跳进父母挖的坑里跟父母受一样的苦,往往会以“自残”甚至“自毁”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和反抗。
我曾经试着在母亲抱怨的时候,用积极倾听来对她进行疗愈,结果越倾听就越来劲,最后演变成痛陈革命家史、控诉不幸婚姻,从中午一直哭诉到晚上,最后我落荒而逃……
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取悦母亲,最后才明白,为了维护“牺牲者”的身份,无论我怎么做,都不可能让她满意。所以我接受这个现实,放弃让她高兴的想法。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父母,在你没有能力对他们进行疗愈的时候,划清界限是很重要的。坚决拒绝情感勒索,保持自己心的独立。一个人只有内心的杯子里斟满了水,才有多余的给予他人。
原文地址:http://www.bnmuru.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3
我婆婆也是努力地做着“牺牲者”,只不过她没拿这个要挟我们。
我个人觉得,脱离时代背景的批评老一代,取悦玻璃心的一代,这种丧心病狂的挣钱方式非常无耻。
只能说,面对现实,不要妄想把这种类型的父母从过度牺牲的怪圈里救赎出来。不要太把他们的话当真,适当保持点距离,过好自己的日子尽量少受影响。
一样一样的
我家也是我姥姥特别喜欢“牺牲”
我婆婆也是一股这个劲头
人是不坏,但是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那就是悲剧
所謂分久必合⋯⋯
没有时代是完美的, 问题是时代造成的难道就批评不得? 父母也不是神,不用供在神坛上。
我还觉父母那辈子的人,工作国家包分配, 住房, 福利单位统统包了, 虽然日子没有那么富足, 其实比我们这一代人承受的压力小多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就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毛病一样。也许我们老了,年轻一辈也看我们不顺眼。
互相容忍,保持独立,deal with这些毛病就行了。不需要妖魔化上一辈人。她说的有些地方是对的,有些地方太极端,太妖魔化了。
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挨过饿。年轻时候常常好几顿吃不上饭,有那种创伤感觉的人,肯定是没有安全感的。
比如我带一些叔叔阿姨去旅游住旅馆,他们把免费的洗发水护发素都拿走。我开始觉得很shock,后来站在他们立场理解,他们生长环境就是那种物质极端缺乏,形成了一看见免费东西,使劲拿走的习惯。
这个开始你觉得有点不decent,但是理解之后就宽容一下,其实也没什么。上一辈人,包括父母既不是神,也不是罪人妖魔,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俺们把父母都当成有毛病的普通人看,其实才是真正成熟,不是吗?
同意妹妹的论点。这个世界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对上一代人的情感和行为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经历来解读他们。
我一个关系很铁的男生娶了个老婆,就是这样的“牺牲者”。就他们两个还能凑合着过。结果海归北京之后她全家都拿自己当牺牲者。他终于忍无可忍离婚了。我当时还奇怪,怎么有了孩子还离婚。
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互相容忍,保持独立性”这些正是最难做到的,特别是对这些“牺牲者”心态的父母来说,他们要求的是无条件服从,把自己的意志完全强加给子女,所以才会变成toxic parents。这也正是一楼帖子里为什么会告诫子女要自己认清现象背后的本质,自己抽离这种恶性循环。
恩,同意。 不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太大了,我父母挺好的,我跟你想法一样,但我真不确定如果我父母不是这样,我会怎样。
拿洗发水还好吧,那些本来就在住宿费上的,我不拿是觉得没必要。 但我们买护肤品化妆品什么的不是也喜欢拿小样吗,性质也差不多。
这怎么是不decent? 免费的肥皂, 浴液带走不是很正常? 只要客人使用了, 走了之后旅馆还不是拿去recycle给下一班客人换新的,不带走其实是浪费还破环环境。
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着这样的父母,真的真的很辛苦,甚至痛苦。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7.2
同意。旅馆的洗发水如果整瓶用不完我一般就会带走,否则旅馆应该就会扔了吧,我单纯觉得挺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