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圣之夜,年轻人治愈了所有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1日 12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90910 阅读
21 评论
冰川思想库

在这一刻,他们不是在新闻标题抽象定义的“80后”“90后”“00后”,他们就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他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撰文丨青柳

这几天,上海及国内好几个城市的夜晚人山人海亦幻亦真,在10月31晚达到高潮。无人机拍的视频简直不能更壮观,路上的行人密密麻麻,这种盛大的场面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

随后现场的视频开始流出,创意之丰富、网络梗之密集,直接让这个万圣节被称为了“万梗节”。不少人都笑到流眼泪,那种欢快的氛围都要溢出屏幕。

可以预想的是,今年的万圣之夜(又或许可以称为“万梗之夜”),将会以一种非常意外的方式定格在文化史上。相信在多少年之后,这几个夜晚依然会被反复提及,并被赋予种种意象和解读。

01

在每年的万圣节到来之际,几乎总免不了一种势如洪钟又声嘶力竭地指责:“这是洋节,这是文化入侵!”

确实,今年的上海万圣节确实像文化入侵,不过是反向的。

在这里能看到安陵容坐着花车出场,旁边配着一个泡发的宝娟;三步五步,就能遇到一个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有“那英”和“王菲”在那合唱《相约98》;有“关晓彤”那首著名鬼畜《你叉叉》;还有面容憔悴的“乙方”,一脸不悦的“陶华碧”,甚至还有“李佳琦”,身上那件映着“哪里贵了”的T恤,实在是让人绷不住了……

图/网络

文字都是苍白的,实在无法描述现场的精彩。那种对神态的捕捉,与人物灵魂深处的共鸣,真的是太过动人,一个短短几秒的视频,就可以吸引人来回看上十几遍。

再说,国外万圣节只热闹一夜,上海万圣节从10月29日起,足足热闹了三夜。

我想对洋节指控最热情的人,这时候都找不到词了,“这这这……像什么样子!”确实,“文化入侵”这种说辞,在这种盛大、热烈与释放面前太苍白了,它找不到合适的论据,这满街满巷的热搜梗,是什么呢?

不夸张地说,原本的万圣节在这一刻已经消失了,想想那个万圣节必不可少的意象——南瓜,在现场哪儿还看得到?取而代之的,是这一刻上海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重新创造,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一场目前甚至难以定义的狂欢。

图/网络

其实这也很正常,在这种狂欢面前,任何沉重且扫兴的说辞都会显得木讷且迟钝,人们只是单纯的释放,又和那些宏大词汇有什么干系呢?

我也想到了明清之际张岱写的一篇《西湖七月半》,他说在“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什么呢?“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那一幅热闹景象,和最近几晚的上海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但“七月半”是什么呢,是道教的中元节,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是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的传统节日。但“七月半”那天出现在西湖畔的人,谁还记得,或者说谁还在乎这些呢?

这就是狂欢,它本身就是意义,不再需要牵扯其他。

02

上海的“万梗之夜”,毫不夸张地说,甚至更像一场“文艺复兴”。

肯定会有人说,这有点夸张。但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发现,是串联,是将君士坦丁堡那些深埋的希腊罗马文献,重新置入视野,进入一种新的体系再评估。

这场发生在上海的盛大PARTY,也有这种特征。在这,你能看到“A股”,也能看到“鲁迅”;能看到影视作品,也能看到新闻事件。所有这些原本彼此绝缘的意象,彼此跨度可以超过上百年,在这一刻进入同一片时空,组成了拼盘,构成了对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整体扫描。

图/网络

相信在未来,当还有人想理解今天年轻人的想法,10月31日前后的这几个上海之夜可以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样本。所有的要素都全了,所有的要去也都同框了。

这种同框是有意义的,它是一次年轻人对自我的定义。年轻人不是只关注娱乐,他们有态度,也有思考。在这一刻,他们不是在新闻标题抽象定义的“80后”“90后”“00后”,他们就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他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这不就是文艺复兴么?这一切,都是为了发现“人”。

这些,不知道参与的人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在模仿任何他们记忆中的事物,在这场模仿中,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重现这些事物,他们夺回了对客观世界的主动,他们感受到了自己。

这大概也是他们快乐的原因,做自己,永远是最快乐的。

03

在不少留言里,能看到很多类似的评论,“想流泪”,“想哭是怎么回事”。这大概就是喜极而泣,所有的狂欢,都有深沉的一面。

这些年轻人,他们平时真的是“太难了”。他们的扮装就是线索,你分明能看到“乙方”“程序员”“学建筑”,这大概就是他们日常的身份。他们是社畜、是打工人、是996,他们在公共舆论里的叙事,总带着某种悲情与苦闷。

图/网络

但这一刻,他们终于释放了,他们用自己非同一般的创意,震惊了所有人。原来他们的头脑里不是一片灰色与枯寂,一个特殊的夜晚,就如春雨过境,所有的灵动、自如、舒展,在这一刻重新迸发。

这大概是有些人看了之后想流泪的原因。他们看到了一种活力的回归。包裹在正装之下,在行色匆匆之际,其实还是有一腔难以浇灭的热烈,他们在等待某个时机。

图/网络

显然,年轻人的这种快乐不会只属于自己。屏幕前每一位,哪怕早已腰酸背痛,早早地喝上了枸杞、洗脚上床睡觉,他们依然会被感动。这是属于生命的力量,也是内心的温暖,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种振奋与美好。

这样的夜晚不知道会不会再来,人们当然有一种美好的期待。但无论未来如何,2023年万圣节这几个晚上的景观终究有了被铭记的价值,它会成为记忆里一场难以落幕的典礼,标记出当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某个刻度。

仁可
1 楼
从个体的,充满创意的表达,用文艺复兴这个词不为过
三本正经
2 楼
压抑久了,借机讽刺社会,算是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的一种回归吧,跟文艺不搭边的。
吃素的狼
3 楼
呵呵,受够了欺负剥削又不敢吱声,借此机会指桑骂槐,出一口鸟气。 治愈,治愈什么了?明天还是外甥打灯笼 - 照旧。
蓝靛厂
4 楼
上会玩
蓝靛厂
5 楼
沪会玩
d
direstrait
6 楼
上海还是中国大陆的天花板。
M
Maui2021
7 楼
上海确实是中国文明的天花板。
分享_快乐66
8 楼
别出心裁!这边风景独好!哈哈哈哈
D
Deepspace_01
9 楼
这次突围过洋节了。再过个圣诞试试?
M
Maori
10 楼
C
Chieftop519
11 楼
上海历史上十里洋行,买办文化早已深入骨髓
m
meldyhk
12 楼
看总加速师会不会取缔
退
退齋
13 楼
敢不敢 头顶 一笼包子?
洋知青
14 楼
Chieftop519 发表评论于 2023-11-01 06:26:00 上海历史上十里洋行,买办文化早已深入骨髓 ========================== 什么文化都强于共产加封建这种垃圾!
w
webrainman
15 楼
希望明年不会取缔。
四国迷
16 楼
申欢节
g
gege59866
17 楼
热闹!新奇!亮眼!中西!古今!超棒!
走遍北美的小猫
18 楼
伤就是伤,痛就是痛。打吗啡能缓解疼痛,但是能治愈什么呢?吸毒能产生幻觉,你真的治愈什么呢?意淫能产生不切实际的兴奋,但也会造成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抑郁。真实环境和真实生活的状态决定是否伤痛,只有环境和生活的改变才有“治愈”的可能。或者跟横路靖二一样,在精神病院里被切了脑垂体,就彻底“治愈”。
树没皮怎办
19 楼
很好奇,警察把穿大白衣服的带走后,会以什么罪名处罚或起诉他们? "故意穿大白衣服丑化大白抗疫英雄“? 那穿消防员costum的 是否也丑化了消防员?
量子纠结
20 楼
最后的狂欢,明年再搞,就以伤害猪圈国猪畜感情罪行政拘役。
亘古未见的笔名
21 楼
老李薨了,才让过万圣节,让年青人有一个发泄的渠道,省得去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