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贝森特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讨论美中贸易纠纷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2月22日 8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22644 阅读
7 评论
VOA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星期五(2月21日)彼此表达了对对方政策的不满。两国政府表示,贝森特告诉北京要采取更多措施遏制芬太尼走私并重新平衡其经济,同时听取了何立峰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新关税的关切。

美国财政部在关于这次视频通话的简报中表示,两国的最高经济官员同意今后继续保持沟通。美中是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

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贝森特部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禁毒努力、经济失衡和不公平政策表示严重关切,并强调本届行政当局致力于采取保护美国经济、美国工人和国家安全的贸易与经济政策。”

此前,中国媒体报道称,何立峰在通话中向贝森特表达了对美国关税和对中国贸易限制的关切。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简报,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一致同意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持沟通。

简报指出,双方均认同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更多关税

中美两国正寻求管理两国的关系,双方正处于重启贸易战的边缘。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月初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理由是中国未能遏制芬太尼贩运。

北京对此作出反击,针对一些美国进口商品--包括能源和农用设备--加征最高15%的定向关税,并对包括谷歌(Google)在内的几家公司发布了可能面临制裁的通知。

特朗普还计划对所有向美国进口商品征税的国家进一步加征报复性的关税,这一举措可能会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在选举期间,特朗普曾警告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

特朗普本周早些时候表示,他预计中国主席习近平将访问美国,但未给出具体的访问时间表。

贝森特星期四表示,他将告诉中国同行,中国需要重新平衡其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增长,而非投资和出口。

“他们在压制消费者,以支持工商界,”贝森特对彭博电视(Bloomberg Television)表示。

类似争论

美国在2024年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2954亿美元,低于2018年特朗普开始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时的4182亿美元峰值。

但去年的逆差比2023年增加了163亿美元,因为中国出口商纷纷赶在新一轮特朗普关税生效前加大出口。

贝森特之前的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近年来多次与何立峰会面,并提出过类似的对由国家主导的中国经济政策的抱怨。

她在去年访问中国期间曾主张,这些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威胁到美国和其他市场经济体的企业生存,这一警告发出后不久,时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半导体和太阳能产品的大幅加税。

何立峰和其他中国官员从未接受美国提出的产能过剩的说法,他们争辩说,中国的电动汽车和其他关键产业只是更具竞争力而已。

奇奇怪怪001
1 楼
川普及其团队就任一个月以来的种种言行,归纳起来,形成这样的结论: 一、川普要成为普习金那样的伟人,而这需要他们的帮助。 二、川普心中的未来地球是这样的:亚洲和非洲是中共的,欧洲是俄罗斯的,剩下的是美国的。
蓝靛厂
2 楼
楼下小伙儿不要乱点鸳鸯谱
令胡冲
3 楼
政治是不讲事实的。中国从来不跟川普强调美国高科技军工禁运导致贸易失衡这一事实。显然,中国情愿买美国粮油原材料也不想放开高科技关税壁垒。中国宁愿自己发展高科技的战略也许是正确的,事实证明。
F
FollowNature
4 楼
的确应该好好谈谈。和气生财。 川普要的是贸易平衡,关税平等。中国补贴退税出口的政策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改革。当然,中国需要高科技制造,不会因为受到制裁而停止。好好谈一下,或许可以促进和平统一进程。
百家争鸣2012
5 楼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2025-02-22 03:27:00的确应该好好谈谈。和气生财。 川普要的是贸易平衡,关税平等。中国补贴退税出口的政策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改革。当然,中国需要高科技制造,不会因为受到制裁而停止。好好谈一下,或许可以促进和平统一进程。 ----------------------------------------------------------- 中国商品物廉价美,爱买不买。如果美国要求平衡,就是缘木求鱼,因为中国要买的商品,美国禁止出口。中国要卖的一些商品(如能源车等)美国不给卖。大家就没有什么好谈。
s
smart321
6 楼
川普是最忍受不了贸易逆差的,所以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很正常,川普嚷嚷半天真正加税的只有中国,对所有国家钢铝产品加税最后受害的也是中国,中国经济受重创是很难避免的
D
Dwclys
7 楼
川普高举轻放,最终会把台 积 电从台湾连根拔起,瘫痪台湾,然后一脚踢给大陆换取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