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再进一步? 中国拟发行网证

今日头条
Toutiao
  返回列表
218 阅读
0 评论
RFA

山西省长治市一家网吧

中国拟推行网络身份证,缓解过多个人信息被互联网运营商存取和利用的担忧,但专家警告这将让中国政府拥有跨平台追踪同一人身份的能力,形同更进一步的网络监控。

7月26日起至8月25日,中国公安部和网信办向大众征询发行网证和网号的意见。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网证意指网络身份证,民众可持有效法定身份证件“自愿”申领。个人使用需要核验用户真实信息的互联网平台时,就能透过上述国家签发的身份和号码进行注册,“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的公民个人信息”。

专门负责为政府和互联网运营商提供身份认证服务的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在其官网写道,民众可以透过应用程序开通网证,浙江、福建、山东、内蒙和广东等8个省份也设有总计552个受理站点。

尽管此举看似能保障个人信息不被过度暴露,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政府能在不同平台追踪到同一个人的身分。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中国网络专家雷凯瑞(Dakota Cary)表示:“假设小王向政府申请了网证,然后去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平台注册。这些公司看到有关小王的数据可能变少,因为小王采用的是网证号码,但政府很可能收集到小王使用了哪些平台的信息。”

雷凯瑞还表示,“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和《国家情报法》,中国政府可以要求(上述)公司帮助政府收集个人数据。因此,我们不知道政府(发行网证后)能否自动查看网民的活动内容。但我们知道,政府应能看到网民使用了哪些帐户和这些帐户的创建地点。至于政府能否看到网民的活动内容,取决于他们与公司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强迫公司提供这些信息。”

习近平上任以来就重申“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先共同实行微博实名制,接着该年年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要求有限度的网络实名,即服务提供商在“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身份信息;自此中国网络用户进入实名制时代。

实名制除了便于监管个人,同时赋予网络平台搜集消费者讯息和购物倾向的个人讯息。 2023年,CNN独家报道发现购物应用程序“拼多多”能监视手机用户的一举一动,包括阅读短信、改变设定和检查通知,而且一旦下载安装后极难移除。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电信与法学荣誉教授泰勒(Richard Taylor)以书面形式回覆本台采访时表示,网证和网号是“基于市场、隐私和安全考量的理性选择”,既保护个人信息,也支持数据本地化(data localization)。但争议点在于执行层面,有鉴于中国“数字化”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这意味着必须以符合安全法和中共政策为基础,“维护社会和谐”。

泰勒写道,“我不认为(发行网证和网号)会赋予北京当局更多权力,但会是一个新工具。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将是不民主的社会控制。但按中国的标准,为了整体社会利益,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本台查阅中国网民的态度时发现,有的对发行网证及网号相当肯定,认为能管理“网络法外之地”,遏制身份盗用和“企业抓取个人信息”;但也有许多人强烈反对,认为有违互联网的开发初衷和网路自由精神,恐成为当局监管、惩戒甚至禁封言论的工具,导致“以后只有一种声音”、“谁还敢说话”。此外,还有不少以疫情期间的随身码,以及手机、微博、微信、百度、知乎等平台早已施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制度为例,意即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对外显示的昵称则不受限可以自由命名。他们认为如今再推行网证可谓多此一举。

中国网络专家雷凯瑞认为,推行网证能减少中国公司收集的数据量,但這類效果可能要二三十年后才会见影,因为当前网民的个人信息早已暴露在各个平台的数据库中,下一代如果一开始就透过网证使用互联网,才会是此举的主要受益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