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知道有的地方为了让人领证有多拼吗?
他们在音乐节上摆个摊,邀请你和他人登记结婚。
很热情啊,像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民政局,就在当地草莓音乐节设置了临时婚姻登记点,他们欢迎新人来听歌,来结婚。
相比于以前,这次领证无需预约,现场直接办理,带身份证和3张合照就行。
另一头,网友发现成都草莓音乐节给出了“领证+打卡”服务。
指示牌旁边的杜蕾斯广告,让这种福利更有保障。
到了宁波象山,大家发现婚姻登记加文旅这招有搞头。
因为10对新人中,超半数来自浙江以外的省份,这意味着甜蜜经济值得期待,而且象山乃至宁波也有望成为青年向往的“婚登目的地”。
成不成为那是未来的事。
现在,看完这些段子,网友都表示童漠男的段子照进了现实。
毕竟听嗨了就可以拜天地,这事多摇滚啊。
道理似乎很简单,有的部门好像也意识到了。
他们觉得如此浪漫时髦的仪式,肯定对年轻人胃口,那我做个好事,把婚姻登记处搬来,岂不更好。
但年轻人觉得还不够,他们建议开在厕所边上,这样人脆弱时,为了一点卫生纸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真的吗?
其实还真有:
2
我们知道去草莓音乐节的年轻人一般是这样的:
热爱自由、追求个性,不端着。
这帮什么事都主打一个“开心就完了”的听众,理论上好像能一冲动就结婚。
但实际上未必。
首先,音乐节受众非常年轻,18-29岁的占到了八成。
其中24岁以下的要占42%,这意味着他们年轻到想结婚都结不了,毕竟很可能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年满20周岁)
其次,女性初婚年龄已经到了29岁,大城市里的这个数值更是在三十一二岁,而音乐节受众基本在29岁以下。
这意味着有结婚意愿的人恰恰不在音乐节里。
或者说,这些人可能在未来会结婚,但反正不会当下在你这边登记。
再次,音乐节受众整体文化水平还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七成,这些高学历的人结婚意愿往往较低。
凡此种种都说明,民政局在最不愿结婚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婚姻登记点,适得其反。
反之,你在流水线工厂门口这样宣传,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当然这里不是说00后不需要仪式感,但领一个证的仪式感完全赶不上演唱会求婚。
毕竟打卡追求的是稀缺性,最好是花钱得到,比如顶流歌手的演唱会一张门票动辄千元,这就是消费门槛。
但音乐节的婚姻登记不一定需要买票入内,而且门票也远远低于演唱会的。
事实上演唱会求婚结婚的人也极少,没什么可推广的价值。
你非要觉得能复制,还不如来一个买稀有卡送结婚登记的服务呢,因为稀有卡可能比一辆车一套房还贵。
总之,对年轻人来说,不爱结婚跟找不找得到民政局无关,跟结婚登记仪式浪不浪漫无关。
他们就不喜欢边听歌边结婚。
而如果你以为能将婚姻的庄重简化为一场“快闪”,那年轻人也会用行动表示,咱们何不把离婚搞得一秒达成呢。
3
不,离婚这事可不会让你这么潇洒。
最经典的就是最美红娘的故事。
2013年,一篇报道称,湖北一位婚登员通过谎称打印机坏了不办离婚等操作,9年里挽救了500对婚姻。
2023年这条旧闻又火了,记者去问。
当地民政局回答说,现在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过了几年,2017年贵阳一个老板在墙上贴了个告示:“离婚协议50元/份,打不起就别离”。
那几年,好像什么人都爱往里面掺一脚。
美其名曰我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这是在行善,而不是作恶吗?
有的民政局在214、520这样的日子只办结婚,不办离婚。
这里有没有工作失职问题都不好说。
到了现在,这种让人缓离慢离的操作少了,但不是说一定没有。
你一定看过离婚前要答题,答得好还不能离的操作,这事到了2024年还有。
想离婚的女子遭遇了家暴和丈夫可能出轨的情况,但法院还是让她先写问卷再进行调解。
问题就在于:
不拆一桩婚的理念真适合现在快节奏氛围吗?
外人三言两语填补得了夫妻间的感情裂痕吗?
还有,
既然你是好心,那不如不办坏事,多为当事人着想一下。比如,多放出一些离婚预约号。
之前有过离婚黄牛号的传闻。
无论真不真,事实上很多人去取号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毕竟号实在不多。
他们觉得结婚登记是可以线上线下预约的,但离婚有时只能网上预约,这种差异的根据在哪里呢。
可能有的人就想做和事老,然后疯狂越界,最后再一句为你好,转身离去。
但这操作一点不优雅。
因为强行干预他人私生活,违背了文明友好的内涵。
4
当然,如果初衷是想把出生率拉上来也无可厚非。
它至少在经济上有扩大劳动力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用年轻一代推动创新等积极意义。
所以但凡出生率低、结婚率低的国家都想把生育率提上来。
而且可能有用。
你看韩国,结婚率下降后,又起来了。
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最大增幅,共有超过22.2万对夫妇结婚,同比增长14.8%,远高于前一年1%的增长率。
2024年7月至今年3月,韩国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势,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也高于去年同期。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组数据。
因为韩国玩真的了。
他们实施了一些鼓励结婚政策,包括为孕妇提供交通补贴、产后护理补贴、体检费补贴等。
最直接的发钱,就包括:
2024年给1岁以下婴儿父母每月发100万韩元(约5000元人民币),1-2岁发50万,首尔部分家庭还能叠加到总共790万韩元补贴。同时推出“育儿假替代补贴”,企业每雇一个替休假的员工,政府每月给20万韩元,同事接手工作还能拿10万韩元奖励……
说白了,你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年轻人结婚生娃。
否则趋势就是不生,哪怕是印度也不爱生。
印度目前的生育率是1.9,这数低于2.1的更替水平,意味着人口增长要放缓,以后可能不增反降。
但这未必是坏事。
现在这么卷,年轻人难得工作学习之余有点休息,那去逛逛音乐节又何妨。
这时候你还把结婚率这么大的事托付给他们,不想累垮他们吗?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运行模式,结婚低有结婚率低的幸福含义。
社会发展起来了,人就是想追求活着的意义,而不是成为他人口中一串数字。
你非得细剖这件事的话,就要追问一个现象了:
婚姻从“抗风险”变成了“风险源”,什么导致的?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会思考问题了。
1
你知道有的地方为了让人领证有多拼吗?
他们在音乐节上摆个摊,邀请你和他人登记结婚。
很热情啊,像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民政局,就在当地草莓音乐节设置了临时婚姻登记点,他们欢迎新人来听歌,来结婚。
相比于以前,这次领证无需预约,现场直接办理,带身份证和3张合照就行。
另一头,网友发现成都草莓音乐节给出了“领证+打卡”服务。
指示牌旁边的杜蕾斯广告,让这种福利更有保障。
到了宁波象山,大家发现婚姻登记加文旅这招有搞头。
因为10对新人中,超半数来自浙江以外的省份,这意味着甜蜜经济值得期待,而且象山乃至宁波也有望成为青年向往的“婚登目的地”。
成不成为那是未来的事。
现在,看完这些段子,网友都表示童漠男的段子照进了现实。
毕竟听嗨了就可以拜天地,这事多摇滚啊。
道理似乎很简单,有的部门好像也意识到了。
他们觉得如此浪漫时髦的仪式,肯定对年轻人胃口,那我做个好事,把婚姻登记处搬来,岂不更好。
但年轻人觉得还不够,他们建议开在厕所边上,这样人脆弱时,为了一点卫生纸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真的吗?
其实还真有:
2
我们知道去草莓音乐节的年轻人一般是这样的:
热爱自由、追求个性,不端着。
这帮什么事都主打一个“开心就完了”的听众,理论上好像能一冲动就结婚。
但实际上未必。
首先,音乐节受众非常年轻,18-29岁的占到了八成。
其中24岁以下的要占42%,这意味着他们年轻到想结婚都结不了,毕竟很可能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年满20周岁)
其次,女性初婚年龄已经到了29岁,大城市里的这个数值更是在三十一二岁,而音乐节受众基本在29岁以下。
这意味着有结婚意愿的人恰恰不在音乐节里。
或者说,这些人可能在未来会结婚,但反正不会当下在你这边登记。
再次,音乐节受众整体文化水平还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七成,这些高学历的人结婚意愿往往较低。
凡此种种都说明,民政局在最不愿结婚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婚姻登记点,适得其反。
反之,你在流水线工厂门口这样宣传,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当然这里不是说00后不需要仪式感,但领一个证的仪式感完全赶不上演唱会求婚。
毕竟打卡追求的是稀缺性,最好是花钱得到,比如顶流歌手的演唱会一张门票动辄千元,这就是消费门槛。
但音乐节的婚姻登记不一定需要买票入内,而且门票也远远低于演唱会的。
事实上演唱会求婚结婚的人也极少,没什么可推广的价值。
你非要觉得能复制,还不如来一个买稀有卡送结婚登记的服务呢,因为稀有卡可能比一辆车一套房还贵。
总之,对年轻人来说,不爱结婚跟找不找得到民政局无关,跟结婚登记仪式浪不浪漫无关。
他们就不喜欢边听歌边结婚。
而如果你以为能将婚姻的庄重简化为一场“快闪”,那年轻人也会用行动表示,咱们何不把离婚搞得一秒达成呢。
3
不,离婚这事可不会让你这么潇洒。
最经典的就是最美红娘的故事。
2013年,一篇报道称,湖北一位婚登员通过谎称打印机坏了不办离婚等操作,9年里挽救了500对婚姻。
2023年这条旧闻又火了,记者去问。
当地民政局回答说,现在没有这样的情况了。
过了几年,2017年贵阳一个老板在墙上贴了个告示:“离婚协议50元/份,打不起就别离”。
那几年,好像什么人都爱往里面掺一脚。
美其名曰我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这是在行善,而不是作恶吗?
有的民政局在214、520这样的日子只办结婚,不办离婚。
这里有没有工作失职问题都不好说。
到了现在,这种让人缓离慢离的操作少了,但不是说一定没有。
你一定看过离婚前要答题,答得好还不能离的操作,这事到了2024年还有。
想离婚的女子遭遇了家暴和丈夫可能出轨的情况,但法院还是让她先写问卷再进行调解。
问题就在于:
不拆一桩婚的理念真适合现在快节奏氛围吗?
外人三言两语填补得了夫妻间的感情裂痕吗?
还有,
既然你是好心,那不如不办坏事,多为当事人着想一下。比如,多放出一些离婚预约号。
之前有过离婚黄牛号的传闻。
无论真不真,事实上很多人去取号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毕竟号实在不多。
他们觉得结婚登记是可以线上线下预约的,但离婚有时只能网上预约,这种差异的根据在哪里呢。
可能有的人就想做和事老,然后疯狂越界,最后再一句为你好,转身离去。
但这操作一点不优雅。
因为强行干预他人私生活,违背了文明友好的内涵。
4
当然,如果初衷是想把出生率拉上来也无可厚非。
它至少在经济上有扩大劳动力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用年轻一代推动创新等积极意义。
所以但凡出生率低、结婚率低的国家都想把生育率提上来。
而且可能有用。
你看韩国,结婚率下降后,又起来了。
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最大增幅,共有超过22.2万对夫妇结婚,同比增长14.8%,远高于前一年1%的增长率。
2024年7月至今年3月,韩国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势,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也高于去年同期。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组数据。
因为韩国玩真的了。
他们实施了一些鼓励结婚政策,包括为孕妇提供交通补贴、产后护理补贴、体检费补贴等。
最直接的发钱,就包括:
2024年给1岁以下婴儿父母每月发100万韩元(约5000元人民币),1-2岁发50万,首尔部分家庭还能叠加到总共790万韩元补贴。同时推出“育儿假替代补贴”,企业每雇一个替休假的员工,政府每月给20万韩元,同事接手工作还能拿10万韩元奖励……
说白了,你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年轻人结婚生娃。
否则趋势就是不生,哪怕是印度也不爱生。
印度目前的生育率是1.9,这数低于2.1的更替水平,意味着人口增长要放缓,以后可能不增反降。
但这未必是坏事。
现在这么卷,年轻人难得工作学习之余有点休息,那去逛逛音乐节又何妨。
这时候你还把结婚率这么大的事托付给他们,不想累垮他们吗?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运行模式,结婚低有结婚率低的幸福含义。
社会发展起来了,人就是想追求活着的意义,而不是成为他人口中一串数字。
你非得细剖这件事的话,就要追问一个现象了:
婚姻从“抗风险”变成了“风险源”,什么导致的?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会思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