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分析星舰第四次飞行: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6月7日 21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40045 阅读
15 评论
中国航天

作者:龙雪丹1 杨开1 王林1 褚洪杰2

(1.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6月6日上午8:50(北京时间2024年6月6日20:50)SpaceX在德克萨斯州星基地的轨道发射台A利用超重B11和星舰S29原型机进行了超重-星舰的第四次综合飞行测试(IFT-4)。尽管助推级在上升过程和返回过程中各有1台发动机异常,星舰飞船级防热瓦仍然有脱落现象,前襟翼在返回过程中部分被烧穿,但成功进行了级间分离、热分离适配器分离,两级分别成功返回海上实现受控溅落。同时,飞行过程中持续接收到传回的数据信号,使SpaceX获得了大量有用数据,该试验结果符合SpaceX预期,标志着超重-星舰的研制实现了又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一、计划及目标完成情况

(一)飞行试验计划

IFT-4计划于6月6日从德克萨斯州的星基地发射,发射窗口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00开放,时长120分钟。飞行轨迹设计与IFT-3基本相同。超重助推级将在发射后几分钟内返回,并溅落墨西哥湾。星舰飞船级再入大气,并在点火65分钟后溅落印度洋。具体飞行时序见表1。

IFT-4的测试重点从超重-星舰的“入轨能力”转至“返回和重复使用能力”。主要目标包括:超重助推级着陆点火,并瞄准海上“虚拟发射塔”的精准软着陆;星舰飞船级经受住再入时的“高温状态”(超过1400℃),并实现受控海上溅落。

为了收集飞船再入过程中的热防护性能,SpaceX对多种热防护方案进行测试,并通过传感器来观察这些位置的温度变化。包括:在星舰底部附近铺设了1块较薄的防热瓦;完全移除了2块防热瓦让不锈钢箭体暴露在环境中;还测试了一些备用的热保护方案。

表1 超重-星舰第三次试飞

飞行时序及实际飞行情况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射的推进剂加注过程和飞行时序与以往有所不同。

推进剂加注过程。在IFT-3期间,SpaceX首先在T-53分钟时开始向星舰加注液氧,然后在2分钟后向其加注液态甲烷。而IFT-4则相反,在T-49分钟时首先向星舰加注液态甲烷,2分钟后采开始加注液氧。同样的,超重助推级的加注过程亦是如此,IFT-3在T-42分钟开始向超重助推级加注液氧,1分钟后加注液态甲烷。而IFT-4则在T-40分钟开始使用液态甲烷,3分钟后开始加注液氧。总之,为星舰加注推进剂的用时比上次飞行缩短约4分钟,仅比猎鹰9火箭加注推进剂所需的时间长约11分钟。SpaceX没有说明加注过程发生变化的原因,但已经针对储罐区的液氧和甲烷储罐进行了大量改进工作。过去几个月,作为地面系统工作的一部分,垂直储罐被替换为水平储罐。

飞行时序。虽然IFT-4和与IFT-3规划的任务结束(溅落)时间大致相同(大约1小时5分钟),但IFT-4通过删除一些额外IFT-3中飞船在轨进行的飞行目标而发动机重启等试验实现了简化了很多。同时,还添加了三个关键事件。

首先是在超重助推级完成返回点火(boostback burn)之后,也就是飞行大约4分钟之前,SpaceX将抛掉在超重助推级上的热分离适配器。为的是减少飞行最后阶段助推级的质量,据推测该结构连同其所有设备的重量略高于9吨,大约是助推级空载质量的4%。但这是一种非常规程序,仅为此次飞行采取的临时方法。未来的设计方案(超重-星舰V2)中,热分离适配器将大幅减重并集成到超重助推级上,将实现全箭的完全可重复使用。

另外两个事件包括T+01:05:38时的星舰“着陆翻转”机动,以及5秒后的“着陆点火”。除此之外,本次最大动压(MaxQ)预计在飞行后1分02秒达到,而IFT-3达到最大动压的时间是在起飞后52秒,相差10秒。

(二)飞行试验情况

美国东部时间6月6日上午8:50(北京时间6月6日20:50)超重-星舰点燃一级全部33台发动机从星基地起飞,比计划起飞时间推迟50分钟。此外,在起飞4秒后,外圈一台发动机异常关机,但未影响火箭飞行;起飞后约59秒,通过最大动压(MaxQ);起飞后约2分53秒,星舰飞船级6台发动机启动,同时一二级分离。

超重助推级与星舰飞船级分离后,进行姿态翻转,调整飞行方向。起飞后约2分57秒后,超重助推级重启中心13台发动机,进入返回点火(boostback back)阶段,朝墨西哥湾(发射场方向)飞行。起飞后约3分56秒,超重助推级返回发动机关机,返回点火结束。起飞后约3分48秒,助推级抛掉热分离适配器,以减轻助推级着陆质量。在助推级下降的最后阶段,起飞后约7分09秒,重新启动中心13台发动机进行着陆点火(landing burn),但仅有12台启动,中圈1台发动机未能启动。起飞后约7分15秒,12台发动机反推将助推级速度降低至190千米/小时后,中圈9台发动机关机,仅保留中心3台发动机工作,进一步精确调整助推级速度。直播画面显示,在起飞7分27秒,超重助推级最小速度达到9千米/秒后,中心3台发动机分1台和2台先后关闭,助推级垂直溅落海面后倾倒。实现超重助推级着陆是该任务的首要任务。



图1 超重B11升空时

33台猛禽发动机中有一台未点火

星舰飞船方面,起飞后约8分37秒,星舰发动机关机,速度为26498千米/小时(约21.6马赫),高度150千米。入轨的轨道参数为远地点为213千米,近地点为-10千米,倾角26.5度。

起飞后约49分钟,星舰开始受控再入大气,遥测数据显示速度26460千米/小时,高度78千米。起飞后约51分29秒,发射指挥人员呼号表示星舰达到温度峰值,画面显示高度68千米,速度25166千米/小时。起飞后约54分39秒,发射指挥人员呼号表示开始冷却发动机,为着陆点火准备,高度64千米。起飞后约54分54秒,星舰度过了温度峰值区,高度63千米,随后大气密度增加,动压开始大幅提升。起飞后约57分23秒,在高温、动压的作用下,前襟翼出现明显热防护瓦剥离和结构损坏,并导致摄像头被散落物遮挡。起飞后约61分48秒,星舰经历最大动压,高度38千米,速度5644千米/小时。起飞后约65分30秒,星舰在2千米高度,达到约368千米/小时的终端速度(高于预计的200千米/小时),开始进行翻转机动,并在10秒后着陆点火,从水平姿态调整为垂直姿态,画面遥测数据显示最低速度降至2千米/秒,实现软着陆,溅落海上并倾倒。



图2 星舰飞行过程中时间-高度曲线(原图来自:Twitter@MaxFagin)



图3 星舰飞行过程中时间-加速度曲线(原图来自:Twitter@MaxFagin)



图4 星舰飞行过程中时间-速度曲线(原图来自:Twitter@MaxFagin)



图5 星舰飞行过程中高度-速度曲线(原图来自:Twitter@MaxFagin)

根据SpaceX的星链卫星在重返大气层时提供的直播画面,当其迎风面面对地球大气层的极端温度时,可以看到飞船周围出现了色彩缤纷的等离子体。期间,星舰上靠近摄像头视野的襟翼被烧焦,颗粒物遮挡了部分摄像头视野,信号也出现多次中断。直播画面显示星舰受到大气摩擦损坏严重,襟翼部分底座熔化,但旋转底座的铰链位于中间,并未完全受到影响。



图6 星舰飞船级前襟翼的背风面(左)和迎风面(右)



图7 星舰S29右前襟翼底部受损

事后SpaceX表示:“飞船成功实现受控再入,成功通过了高温峰值和最大动压阶段,并展示了在以高超音速下降穿过大气层时使用襟翼控制飞船的能力。”

二、主要升级改进

2024年3月14日,超重-星舰进行了第三次综合飞行测试,即IFT-3。与IFT-2一样,IFT-3也实现了火箭的两级分离。在IFT-2的基础上,IFT-3还实现了星舰的全程上升燃烧。同时,这次测试中星舰首次从太空重返大气层、飞船有效载荷舱门首次在太空中打开和关闭,并成功完成了推进剂转移演示。这为星舰在轨推进剂转移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这将使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下的载人重返月球等任务成为可能。但试验中仍然暴露了一些关键问题。SpaceX针对这些问题对超重-星舰进行了升级改造。

改进1:针对超重助推级着陆点火时发动机提前关机

在IFT-3中,超重助推级在返回过程中进行着陆点火时,本应由13台发动机提供动力,但其中6台发动机已在此前返回点火中故障关机,而在剩余的7台发动机中,仅有2台确定成功实现了点火。最终,超重助推级在墨西哥湾上空约462米的高度失去联系,当时着陆点火推力低于预期,而此时任务执行时间不到7分钟。

针对上述情况,SpaceX对IFT-4试飞用的超重助推级的氧气贮箱内将进行了硬件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推进剂过滤能力。SpaceX还添加了新的硬件和软件,以提高猛禽发动机在着陆条件下启动的可靠性。

改进2:针对星舰飞船级返回期间不受控滚转

星舰飞船级在IFT-3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再入返回期间缺乏姿态控制,表现为不受控滚转,使星舰箭体(包括有热防护的迎风面和无热防护的背风面)承受的热量比预期的要大得多。

SpaceX认为,造成星舰意外滚转最可能的原因是负责滚动控制的阀门堵塞,最终导致姿态控制部分丧失。为了解决姿态控制问题,已在S29的PEZ分配器舱门下方增加了新的侧滚控制推力器。以改善姿态控制冗余,并升级硬件以提高抗堵塞能力。

改进3:针对星舰飞船级防热瓦脱落

在IFT-3飞行期间,星舰S28上出现了明显的防热瓦脱落现象。为了改善该问题,SpaceX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①更换了特定区域(如鼻锥顶端、外部纵梁)的防热瓦粘合剂,将原来使用的含有氮化硼的蓝色导热粘合剂更换为红色粘合剂,有猜测该材料可能是一种硅胶RTV型材料;②增加防热瓦的附着力,对部分不锈钢表面进行了打磨;③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检查,确保星舰S29的瓦片安装正确,其中重点关注的是襟翼表面;④减少防热瓦中的水平接缝数量,箭体上较小瓦片的过渡已移至后部现有的截面焊缝,从而消除了中部液氧贮箱上的接缝。

三、未来规划

(一)近期计划

马斯克计划,如果此次实现了超重助推级在海上的精准软着陆,那么将在超重-星舰的第五次综合飞行试验(IFT-5)中尝试让超重助推级返回并降落在发射塔上。马斯克乐观地认为,2024年实现超重助推级返回发射塔的几率可能是80%到90%,届时将使用发射塔上一对被称为“机械哥斯拉”的巨大机械臂来支撑超重助推级。而回收星舰飞船级将需要更长的时间,飞船级将至少连续2次成功受控海上溅落后,才会尝试在星基地着陆。因此,预计星舰飞船级的回收可能在2025年。SpaceX还计划在2025年演示船对船的在轨推进剂转移,对未来的载人月球着陆任务至关重要。

SpaceX正在努力加快超重-星舰的生产节奏,朝着每天生产一艘飞船的长期目标迈进。为满足高速发展需求,SpaceX加快建设超重-星舰地面设施,在星基地建造第二座星舰发射塔的同时,推进卡纳维拉尔角的另一星舰发射台的建设,卡纳维拉尔角星舰发射台有望在2025年年中建成。未来,星基地将主要承担超重-星舰的开发和测试,而大部分的发射将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

(二)远期规划

2024年4月,马斯克公布了超重-星舰和猛禽发动机的远期规划。目前的试验型为第一代超重-星舰(超重-星舰V1)。第二代超重-星舰(超重-星舰V2)具备完全重复使用能力,箭体长度较V1增加约3米,在重复使用状态下将能够携带超过100吨的物体进入轨道。通过升级改进后,最终的第三代超重-星舰(超重-星舰V3)在完全重复使用状态下运载能力可达到200吨,在一次性使用时可达到400吨。箭体长度将增加20~30米,推力增加至10000吨。



图8 超重-星舰未来规划性能示意图

目前使用的猛禽发动机为第二代猛禽(猛禽V2),而SpaceX也将继续对其进行升级改进,未来的猛禽V3最终将能达到海平面推力280吨,真空推力306吨,同时它还具有更加简化和紧凑的设计,允许超重助推级省去发动机护罩。



图9 猛禽发动机未来规划性能示意图

四、分析总结

(一)多发动机并联方案的故障重构能力得到验证

虽然超重-星舰首飞(IFT-1)任务中,在出现多台发动机故障关机的情况下,仍能继续飞行,但最终爆炸解体,未能充分验证其故障重构能力。在本次任务中,两次出现单台发动机故障关机的情况下,仍达成了飞行任务的主要目标,真正意义上实现故障重构能力的验证,证明“小推力、多并联”的路径具备可行性和鲁棒性。首先,在上升阶段,超重助推级33台发动机中的1台在起飞后约4秒关机,并未对飞行造成显著影响。飞行时序中大多数事件出现滞后的情况,可能与发动机关机后的推力损失有关。其次,在助推级着陆点火期间,13台发动机中的1台未能启动,但也成功实现“软着陆”,以9千米/小时的低速溅落海上。

(二)重要部位热防护瓦是后续迭代改进的关键点

本次试验最突出的问题可能在于星舰右前襟翼热防护瓦受损之后,导致不锈钢结构部分损坏,尽管襟翼在最终着陆阶段仍能进行机动,但显然不可能重复使用。星舰飞船从78千米高度再入到海上溅落的过程大约17分钟,期间最高温度约为1430摄氏度,峰值温度持续约3分半,之后又会经历高动压的载荷环境。襟翼与机身铰链连接部分有明显缝隙,尽管SpaceX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但显然还不足承受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马斯克此前已多次强调高可靠的重复使用热防护是实现超重-星舰完全重复使用的关键,本次试验后也再度表示“完全即刻重复使用轨道热防护此前还从未实现,是现在最难的问题。在多架(星舰)飞船级上持续迭代不同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并提出新版星舰的前襟翼会更靠近背风面。此外,马斯克也强调不锈钢结构应对再入高温的突出性能,并将进一步完善SX300合金,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

(三)通过飞行试验进行迭代优化的速度持续提升

马斯克曾表示,研发成本中最昂贵的是时间成本,为了压缩研发周期,SpaceX试图不断缩短星舰测试的周转时间。从IFT-1首飞到IFT-4,时间间隔分别为212天、117天和84天。SpaceX准备好一单次试飞的准备时间仅为一个月,而政府监管下的故障调查成了阻碍其试飞进度的主要因素。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近期在发放IFT-4飞行许可的同时,允许在某些故障情况下跳过故障调查流程,包括:星舰再入时的热防护系统故障、星舰襟翼在再入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控制,以及猛禽发动机在着陆点火时出现故障。根据本次试验的情况,很可能不再需要故障调查流程,FAA也未再像IFT-3飞行试验结束后给出故障的结论。因此,在政策松绑的情况下,超重-星舰的试飞频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k
kingdale1
1 楼
可以抄作业了。
时不时来看看
2 楼
"又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距离实现载人登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里程碑,还是新的,重要的,又一个。作者可以喝斤酒睡个好觉,不然登月那天你的形容词都用完了
r
rfid_bay
3 楼
为中国航天指明了方向
老歌好听
4 楼
粉丝真多
退
退齋
5 楼
这次必须带上个炸油条的师傅 否则大家都吃不惯的
l
lthy
6 楼
这么个小小里程碑就能甩某国十条街。
逐一点评2021
7 楼
验证星舰是否成功,有一个简单办法:大国主流媒体都不怎么报道了。
r
ridicu
8 楼
国内都在欢呼嫦娥6号登月呢,说把美国甩出去多少条街了,哈哈
京西观察使
9 楼
星舰是假的,美国人编的
侃-侃
10 楼
『画面遥测数据显示最低速度降至2千米/秒,实现软着陆』 数量级错了,2千米/小时。
a
ajaychen_2024
11 楼
这才是中国航天正确的态度,理解对手,尊重对手,学习对手,超越对手。反观这里的某些中黑,只为黑而黑,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只会被无知傲慢蒙住双眼
o
old-beijing
12 楼
长征九号计划2030年左右完成一子级定点返回验证,2035年左右实现三级基本构型首飞,2040年左右完成两级串联构型飞行验证。老习还能活道2040年吗?
一条小路
13 楼
這算什麼東西?習思想才是裡程碑,其他的都屬於墓碑。
牛头5
14 楼
东莞义乌微微一笑,这算个屁,那谁二狗子,快,连夜仿一个,高度要加倍的,2000够不够,不够再加500不能再多了。
不允许的笔名
15 楼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2024-06-07 07:52:39 "又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距离实现载人登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里程碑,还是新的,重要的,又一个。 ======== 2B不知道这个火箭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有史以来首次可全重复使用的,有史以来从太空用发动机垂直降落,这不是重要里程碑,那还有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