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64.《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宋韵
楼主 (文学城)

《凉州词(1)二首·其一 》

王之涣

 

黄河远上(2)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3)山。

羌笛(4)何须(5)怨杨柳,春风不度(6)玉门关(7)。

 

1.  凉州词:唐乐府曲名。本诗是诗人为流行曲《凉州词》配的唱词。该曲子发端于当时的西北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

2.  远上;远远望去。

3.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7尺或8尺。周尺1尺约合23厘米。

4.  羌笛:分布于西北的古羌族的一种管乐器。

5.  何须:何必。

6.  度:到达、到过。

7.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之涣(688 — 742年),字季凌。蓟门(今河北蓟县)人,原籍并州晋阳(山西太原),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出生于下级官吏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不到20岁便精研文章典籍。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顶替他去世的父亲做小官)。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开元十五至二十九年(727—741年)间,王之涣家居14年。这期间他潜心学问和作诗,诗名大振。在此期间他与王昌龄等诗人多有唱和。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接受朋友劝说再入官场,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他不久后便病逝于官舍,享年54岁。王之涣归葬于洛阳北原。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诗意境开阔,韵律优美,气势磅礴,用词虽朴实但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王之涣的诗歌佚失严重,《全唐诗》中仅收录其作品六首,包括《登鹳雀楼》、《送别》、《宴词》、《九日送别》和《凉州词二首》。在这六首诗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五绝和七绝的杰作,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5

 

唐风:王之涣的祖上是名门,但到他父亲这一辈已经衰落,只任地方上的小官。王之涣少年时期虽也好学并研读典籍,但科举入仕的愿望不迫切。他崇侠尚武,有些放荡不羁。弱冠之年以后,王之涣才从一改游侠少年的做派,娶妻生子。为了生计,他去衙门打工当差,做了一名替官家打杂的门子。

宋雨:唐玄宗开元年间,年近三十的王之涣才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大约相当于顶替他去世的父亲做小官。在任几年过后,王之涣因遭人诬陷而被罢官。 开元十五至二十九年(727—741年)间,王之涣在家闲居14年。潜心学问和作诗。这首《凉州词》就是他在闲居期间的作品。

唐风:“凉州词”是唐朝的乐府曲名,类似于宋词的词牌名。当时不少诗人都写过《凉州词》,实际上是写唱词。比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也十分有名。需要说明的是,“凉州词”虽发源于当时的西北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但后来凉州词的内容已经与该城毫无关系。另外,凉州位于塞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而且在东晋北方分裂时期曾经5次成为西北小国的首都。凉州并不是关卡和军事要地。如今有的诗评者对这些知识不了解,想当然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在凉州写下的作品,并空发评论和感慨。

宋雨: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气象开阔,意向壮美,反映在极目的远方,黄河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李白的《将进酒》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雄伟气派。而王之涣这一句突出黄河源远流长,表现出博大与壮丽的画面。我们往下看就会知道,这首诗虽然属于边塞诗,但它言情胜过言志,所以整诗均没有激烈和快速运动的画面。

唐风: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像是把镜头转了一个角度,且把长镜头换成中镜头,显示一座塞上孤城。这座城以 “万仞山”为背景,显得非常险要。“一片”是唐诗中常见的表达,它不是“一大片”、“好多”的意思,而是“一”的意思。而且它常与“孤”字连用,更显一层单薄。比如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说一叶孤帆。本诗这样的描述,表明这不是一般的城市,而是关卡和堡垒。这样后两句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了。

宋雨:“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作者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是是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的古羌族人用的一种乐器,用油竹制成,直吹。而杨柳的意向比较复杂。因为“柳”与“留”同声,折柳赠别的在唐时盛行,因此。人们见了杨柳便会引起离愁别绪。用羌笛吹奏乐府《折杨柳》曲调,表现的是征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唐风:然而诗人却说,何必抱怨吹过杨柳曲之后春天不来呢?春风本是吹不到玉门关的。玉门关是古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离长安已经三千里之遥了。玉门关一带自然环境严酷,春风不度,杨柳不生,征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可能。这末句像是给“何须怨”作出解释,引起心理上的宽解,可是它本身又是“怨”的原因。这样的婉转含蓄很耐人寻味,也受到历代诗评家的交口称赞。

宋雨:我感觉这首《凉州词》的“主旋律”依然是盛唐气象。也就是说,尽管写悲切的怨情,戍边将士依然可以以卫国责任的重大而自我宽解。然而有诗评者指出末句有讽刺之意,借由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讽刺统治阶层只顾自己享乐,漠视戍边将士辛苦和需求。假如说诗人确表达一层讽刺之意,可能也与对自己处境的不平有关。然而,如果对照《凉州词·其二》(见后),我们就可以理解本诗的总体格调是乐观积极的,讽刺说不太站得住脚。

唐风:与同期的七绝边塞诗相比,王之涣这首诗边塞诗别有特色。它少了几分激昂,多了一点苍凉,但不失慷慨。这首诗虽然表现了征人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手法委婉且不显颓丧。这些特点反映了盛唐的乐观。值得一提的是,王之涣是盛唐“四大边塞诗人”(另外三人为王昌龄、高适和岑参)中唯一一位没有边塞生活经历的,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写出这首边塞诗中的传世名篇。

宋雨:然而,或许因为作者对从未去过西北边陲,对地理位置不够熟悉(那时候不能精确而方便地查阅地图)。若仔细推敲,这首诗确有些不合情理之处。从地理位置上看,凉州离黄河不太远,或可“远望”黄河。但我们前面解释了,“凉州词”是一个曲名,跟凉州这座城市没有关系。而且凉州也不是关塞。从意思来看作者是写玉门关的。但玉门关远在凉州的西面,离黄河有一千里之遥。所以从空间来看这首诗似有些过度夸张了。

唐风: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本诗还有一个版本,其中“黄河”作“黄沙”,不知道是原作如此,还是抄写者认为“黄河”太夸张,于是把它改了。然而,“黄沙”版虽然逻辑无误,但本诗失去了黄河,也就失去了博大和壮美,难成名篇。所以我想就不必太较真了,把它作为一首抒情小诗来欣赏就可以了。

宋雨: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两首。“其二”远不像“其一”那么有名,我们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它是这么写的:“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单于本是对匈奴君主的称呼,此处指突厥首领。拂云堆是祠庙名,位于今内蒙古五原县。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当时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

唐风:开元年间,突厥首领表示归顺大唐,尊玄宗为父,玄宗同意了。他又表示想娶唐朝公主,玄宗表示感谢但不许和亲。后来突厥大臣入朝进贡,又提和亲之事,玄宗为其设宴、厚赐,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赞颂了唐玄宗的气魄,表现他在处理与外族关系上有理有节,侧面反映了大唐的强大,充满了自豪感。

宋雨:唐朝当时国力强盛,拒绝和亲理所应当。所谓和亲,不过是牺牲女人去换取江山的暂时安宁而已。尽管那时候女人没地位,皇上也舍不得让自己的亲闺女去和亲的,他也知道那是个“驸马”是多么的不堪,不忍把自己的亲女儿往火坑里推。

唐风:王昭君是个宫女,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也不过沾一点皇家的血统。她们被包装一下,当个“宝物”送出去。至于她们愿意不愿意,悲惨不悲惨,不值一提。到今天,和亲有时更被歌颂为对“民族团结”的贡献,成了美好的、正能量的符号。

宋雨:据说王之涣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中唐人薛用弱《集异记》中记载了一则“旗亭画壁”的故事:开元间,三人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此决定诗名的高下。起先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然而,当轮到最美的歌女最后上台演出时,她唱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个故事未必属实,但表明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当时已是广为传颂的名篇。

唐风:另有一则传说也十分有趣。清代的名臣纪晓岚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次乾隆皇帝把自己的纸扇拿给他,让他在上面题一首诗。纪晓拿过扇子,看到上面的苍凉的山水画,便不假思索地题上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书法苍劲有力,非常高兴。可是再仔细一看,发现竟然漏写了一个字,纪晓岚把“黄河远山白云间”中的那个“间”字给写漏了。皇上的脸立刻就沉了下来。

宋雨:这个传说我过去听说过。纪晓岚脑子相当快,他马上对乾隆说:陛下,臣并非抄录王之涣《凉州词》,而是据其诗作新词一首。这首词是这么读的,‘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长短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凉州词》。乾隆一听,不管真假,心中也是赞赏纪晓岚的机敏。这种诗变词的例子,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唐风:非也。前些年我看到这则故事之后,马上就发现了另一首 — 如果把李白《早发白帝城》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去掉,也可以变成长短句,这么念:“朝辞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雨:你真行!我看你要是早生几百年,应该能中进士,混上翰林学士、知制诰啥的,为皇上起草诏书。如果不犯错误,没准儿最后还能弄个宰相当当呢 …… 你生不逢时,可惜了。如今只能在公司里呆着,业余时间写写博文聊以自慰,哈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枫桥夜泊》张继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Song of Snow in Farewell to Secretary Wu...)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Watching the Tidal Bore) 《兵车行》 杜甫 (Song of the Conscripts) 《回乡偶书》贺知章 (Casual Compositions on Homecoming)
l
laopika
最熟悉的是这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宋韵
这句在第三句巧妙设问的基础上,以此等佳句结尾,怎能不千古流传!
A
AP33912
很棒!晚上俺把你这列的三首王诗,用 王粘的曲唱出来……
唐宋韵
期待。。。
平等性
俺有意见,觉得评分低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号称千古五绝第一,搞了半天原来只有五分,还没及格呢 :)
唐宋韵
平等兄好。在我这里,4分就是大家,超过5分的整个唐宋只有十几人。王之涣的存诗数量仅6首,少了一点。
唐宋韵
是一个典型的偏态分别,大部分都是1-2分。
平等性
哈哈哈,有点像泊松分布,唐宋兄要求很高呀 :)
唐宋韵
真是Poisson Distribution,λ = 1 的情况,哈哈。
T
ToClouds
因为这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去甘肃时专门去了玉门关一游,到了那荒凉风沙地,能更理解这首诗
唐宋韵
赞!
A
AP33912
今天这帖多。把歌已先放唱坛了,还表扬了你:)
唐宋韵
谢谢AP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