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年】我的乡村“大学”

古树羽音
楼主 (文学城)

1966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国,也冲了学校的教育,我的小学6年后半期的学也被中断。运不断大,届运都不得安宁的父也常常被批而不能回家了,母每天担惊受怕地照并管教着我没学可上的日常。所以我想要帮助母,那些日子里自己得一下子大了很多很多,烧饭洗衣,无所不会。

以后几乎没有上,没有像的教科,糊里糊涂地,就近入校;稀里糊涂地,“中学”就去了,就算初中“毕业”了。1969年,父去了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哥哥已集体到山西原平插,我也在了生日的第2天就毫不犹豫地去派出所消掉了自己的口,而且我甚至都没有一点我那因高血留在北京的母担心一点儿(不孝之女)。几天后的9月8号,我69届中学“毕业生”登上了开往黑江的火。汽笛轰鸣,不得我是在哭是在笑是在高歌,但确确实实地是心怀“雄心壮志”的,的的确确是“意气风发”的,因的我即不成熟,又十分单纯幼稚,自认为是响了国家号召的年一代!

正像籍回忆录所描写的那,等待我的真是“北大荒”。我到达正是秋季多雨,水草地上透篷,蚊虫小咬先了我一个下威,每个人都被叮得脸肿,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就更是不开。接着我自力更生脱草坯盖房子,挽起腿跳到冰凉的泥麻草上做壁,要爬上房顶铺叶盖草,即使双腿颤颤巍巍,也是当仁不,更是不肯叫个怕字。

接着寒冬来,我又赶着马车进山伐木,每2个人合拉一个巨大的片,需要先在大的下方割开一个口子,然后再在其上方割口后,就会倒向下方口子的方向。我坐在不化的雪地上前仰后合地左推右拉,伴着那“刺啦刺啦”的旋律,不意中搞了上下的刀口,多连长千金一赶来及制止了错误,我才活到了今天。

那是一位硬铮铮的抗美援朝的老士,即厉又慈祥。我曾被他用四川在全连训得没鼻子没面地痛哭流涕,就因熄灯后,我点蜡烛读书,睡着了。果被子了一个大洞,一屋一个炕12个女生也是烟熏火燎一虚惊。有一次前往冰三尺的松花江支流的蛋河上割芦,我只顾寻找高大的芦,看着那一捆捆整整的自己的收,那种成就感我忘了返回的时间,日落了,周一片寂静,高高的芦也遮住了视线,那瞬的恐怖上心好,头脑是冷静的,我挨个着自己的收“摸着芦苇过冰河”,于和前来找的合流。我知道,等待我的又是一斥。

北大荒冬天的大烟炮,温度可以降到零下40度,夜大家着身体当“团长”,早晨起床被子是被冰和墙冻在了一起。就这样迎接了第一个新年,我吃到了盼望已久的大米这顿饭,我都没吃,然后中午就被那香喷喷,白亮亮的大米撑的弯不下腰。我女孩子伴去食堂嘻嘻哈哈“偷”土豆,用报纸包起来扔到炕洞烤,那是我最奢侈的零食。

干燥的冬春,小兴安岭的林海时时生山火。闻讯就会立即出去救山火。人海战术,我先要跳入冰冷湍急的河流,沁湿棉衣棉棉鞋,这样就可以在火上滚从而扑。因没有任何工具,即使有,也不于事,那火的势头真的是漫山遍野,烈火炎炎,扑面而来,燃噼啪作响,随蔓延。舍身忘我,奋战之后,站在冒着余烟的林山坡,我互相看着各自的尊容,一个个面目黑,头发成了卷毛,我的两根长辫子也是短不一。

夏天来到了三江大平原,我又开往了那一望无的麦田,手握刀,排开阵势,一个人把两,拼命开割,你追我赶,用尽了力气,累弯了腰,可太阳都下班了,也看不到地。第2天继续干,接着向前,向前,于割到了地,我高兴得就如同喜儿到了红头绳,一个金独立般造型摘下帽子,整理那被汗水沁湿的发辫;如同色娘子军见到了旗,不忘学着吴刀,燕展翅的一个亮相;接着就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那黑油油的土地上,在那儿半天不起来。早已割到等待的副连长(她是本地老知青),用刀柄轻轻地挨个敲着我们说:“小毛丫,哪有什么腰。起来,当心整出病!”于是,我爬起来,又来到另一次望不到的麦田地继续弯下那没有了的腰,恭下那个麻木了的腿,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后拉,刀匆匆地始始终终(当然,手上的口子,腿上的有身体的不适,“那都不是事儿”了)。

后来我连队担任半脱的文,搬到部和(漂亮的上海知青)作伴。于是我又成了“副”,她也是“副”文。她帮我接电话,写板;我帮她病人打针换药,量体温出到出,一怕到男生排宿舍,那乱差和听得的虽友好却堪的玩笑。最怕是半夜三更奔赴家属屯,她虽比我大,但也仅仅18,寒凛冽不,那可是狼熊叫的地方呀,我要哆哆嗦嗦,背着生保健包,要拿着木棍和棒子身壮胆。

更有惊心魄的记忆,是赶上家属生,虽然有婆主持工作,但我要帮忙,照左右。特别是没有经过期培,知有限,临阵。再加上那个代从没有接受具体的生理学程,所以我回到自己的宿舍以后,仍旧惊魂不散,一直担心咕我两人也会被染有了小孩儿,那如何是好?!于是拼命地洗手(在的年人可能听起来如同天方夜,可那就是那愚昧无知,,老大不小的了,不知何物)。

于是秋冬春夏去了一年,我们经历了从没有经历的各种劳动和多训练,吃从没有听说过的苦难艰辛。但我仍旧会在星期天工休的炕,高声朗合唱儿的歌曲“听妈妈讲去的事情”,“歌”,当然有“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仍然会到河小溪采集百合花别在帽沿不忘臭美一小会儿。有不可告人的个人小秘密,就是每每上工/下地/行/训练途中,经过镇时,听到学校出的上课钟声,我是悄悄地在心里羡慕:上学,真好!(就好像火柴的小女孩,在那一根根的火柴花火里看到了梦和希望一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回到那年】我的乡村“大学” 一个误解就让她折腾了小半生 行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面啊面!家乡的味? 临阵磨枪,有惊无险。
古树羽音
对不起,有些长,而且没有星星们的青春浪漫。可那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的岁月和年华,我们也努力了。
古树羽音
仅仅在星星潭和大家分享不同的经历,热闹热闹啊。
y
yujing_hk
很感动。这也是我们想忘记,却时不时在脑海中映现的往事。过了那些年,我们的运气就慢慢好起来了。:)
杜鹃盛开
一口气读完,真不容易,十几岁远离父母家人,那么艰苦,想想就心疼。这段历史真的算是史无前例了。羽音姐的文笔,叙事真的好棒!
A
AP33912
很清纯的回忆,以前有位大叔级同学、讲类似的故事时我们都张大口,他爸中戏教授,他七十年代也去了北大荒苦寒之地好多年。
古树羽音
星星们的青春都很精彩,照片/歌声/回忆;虽然不同,那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记忆。感觉你们也有些经过呀。
古树羽音
得到作家妹妹的阅读,好高兴,谢谢杜鹃星官。是的,都是超乎想象的。真是“有了那杯酒垫底,什么酒都能对付”(李玉和),哈哈哈
古树羽音
那个时代是不分家庭的背景的,我的朋友之一,曹禺的女儿万方告诉我她要带着钢琴下乡去呢。
y
yujing_hk
既然提起,也就跟两句。我18岁前也在咸宁赵李桥五七干校呆过,是下放学生。
幸福生
读了羽音姐青春的故事,很亲切生动,像看剧似的。没赶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会儿晒晒我的上学。
唐歌
好精彩的回忆文,谢谢分享!
亦冬
北大荒生活,真的不容易!清纯的青春!写得好棒好生动!
晓青
可以拍剧!
幸福生
领导做编剧吧?
云霞姐姐
抱抱羽音姐姐,你们那年代的人都特别令人敬佩与仰视,后来都成为中国的脊梁!豪情壮志,铮铮铁骨!
老林子里的夏天
感动!能和您一起聚星坛,真好!多谢羽音大姐!
l
laopika
差不多就是《人世间》的真实版了
T
ToClouds
非常精彩又令人感动的回忆!以前在黑龙江参观过北大荒知青展览,没想到在星坛能有幸遇上羽音姐讲述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
古树羽音
回信先,一会去拜读。那时的我们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剧中书中的蹉跎是少数出色人物的。也有几位上海姑娘嫁给了当地,进入家庭。
古树羽音
谢谢歌唱家的阅读。那是我们十五,六岁的日常,所以清晰地记得。我是用日语写的,翻回来还有点费劲,汗颜。
古树羽音
真的,艰苦的忘记了怎么哭。我们并不希望那样的生活,但大家都乐观地面对了一切。
古树羽音
其实,还有更多的,夜间雪地行军,一边睡一边走,那萨萨的雪地音声更是如同催眠曲,途中遇见的狼还有其他小动物,一惊一乍的。哈
古树羽音
抱抱霞霞妹,谢星官。那时候人都是有精神的,虽然没有文化:))每一个人都尽了极限的勇气和毅力的。石头上也会有花开吧,哈哈哈
古树羽音
宇宙尘埃的我,闯进星星天地,是我的荣幸。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一小会儿儿儿:)
古树羽音
小时候曾经读过的书,记得的。我们就是一群傻丫头,那现在的眼光看,哈哈哈。
古树羽音
我也听荒友们告诉我,那里有相关的展览,ta们都回去过还年年聚会。我因为工作和家庭总是赶不上,但看到了网上的信息。
江乐
写的太好了!也看过电视文学作品,都没有你写的生动感人!特殊的时代里,充满理想的青春岁月。
古树羽音
谢谢,江乐!那时我们走在冰冻的江面上,用镰刀砍出一块冰,直接放嘴中,结果金属粘住了嘴唇,大家帮忙后再乐。
古树羽音
文学作品写了两个极端,歌颂和祥林嫂。其实,大多数是文中的样子,即使逆境,也乐观地面对,积极地“向上”。
y
yujing_hk
想不到你是六九届的,想不到你家有人去了咸宁干校。。。真不知咋称呼了。:)
江乐
现在的年轻人不敢想象那种苦中作乐。幸福时候再回忆过去会是珍贵回忆。
古树羽音
记得我掉进冰窟窿,裤腿上都是油,难洗净,说明那里土地流油啊。
古树羽音
六九届最倒霉的一级生。上面的学到了知识,下面的不用离家太远。难道你是咸宁人?那里盛产糖桂花,我爸画画的石头也是咸宁的。
江乐
人适应能力太强了,现在不敢想象,十五六岁还是孩子。东北是黑土地肥沃,森林日积月累覆盖着。
y
yujing_hk
向阳湖,很熟。同是倒霉人。:))
天山晨
好文字好唱!充满传奇色彩了!可以拍成剧了!
古树羽音
真的吗!世界太小了!我爸爸写了画了很多向阳湖的生活,还用那里的竹子做笔筒。都让家嫂处分了,心疼!你也是六九届?!

文学城真是一个中国城啊!我刚刚闯进来的时候,就知道了一位六九届,而且还是我闺蜜大学时的青梅竹马。

古树羽音
谢谢你,天山的晨星。我也很喜爱那两首歌。那个时代的生存着,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本独特色彩的书,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