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王永炎院士2019年六月说顾植山预测武汉冬季有瘟疫,推荐顾植山)

y
yzout
楼主 (文学城)
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张梦雪时间:2017-02-07 阅读:22122评论:0赞:0有0人参与

五运六气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分支,而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五藏六府、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从五运六气入手,是解读《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不二法门。”

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9月6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举办的第五届“北沙滩讲坛”上所作《从中医五运六气看中华文明》讲座中说的。顾植山多年来潜心研究五运六气学说,是龙砂医学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讲座中,顾植山以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维推理、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华文化史和中医史,让大家重新认识五运六气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中医药学对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意义。

 

五运六气奠基中医理论体系

远在伏羲时代之前,中华先民对“天道”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顾植山说,古人讲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上古先民通过观察日影和天体运动的变化轨迹,产生太极和河图等图形;伏羲时代形成了以太极、阴阳、四象和先天八卦等为主要符号的八卦文化。八卦文化表达了古人对“天道”的认识。

伏羲时代比炎黄时代早得多,但后人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不是炎黄,可见黄帝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史记》载黄帝“伶伦造律吕”,是通过“葭管飞灰”发现了时间周期的六律六吕,这是中华历法的万古不变之律!由六律十二气而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进而造就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农业和医学。又完善了阴阳五行学说,故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人皇。

顾植山说: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说,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文化,是黄帝文化的活化石。《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代表了黄帝文化天人相应思想之魂。中医药学之所以能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与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有很大关系。

澄清对中医学理论的误区

顾植山谈到,“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太极图由衰到盛叫做阳,由盛到衰叫做阴。”由于摈弃了五运六气,现代教科书对阴阳的解释往往脱离了《黄帝内经》中阴阳概念的本意,仅仅把它看作对两种事物的分类,完全改变了阴阳的基本含义。

本来七损八益是中医学调阴阳的根本大法。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指出:只有从三阴三阳六气的开阖枢动态变化中,才能理解“七损八益”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知七损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七损八益”意思相通,“春夏养阳”是说春天和夏天要让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也就是要“八益”;“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秋冬天自然降、藏的规律,帮助阳气收藏,也就是要“七损”。而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春、夏天多吃温热补阳的东西,秋、冬天多吃寒凉滋阴的食物。

顾植山认为,五行的本意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并不是指五种物质;“三生万物”也并不是普遍认为的天、地、人三才。《黄帝内经》中讲“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即天、地、人都是由“三”所生,“其生五,其气三”,故三生万物的“三”指的是气化运动的“开、阖、枢”三种状态。

五运六气学说以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为基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科学瑰宝,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当今,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需对中医科学内涵有深入理解,透过运气学说解读中医,可更好地看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本原,避免许多误区。

学习中医不能脱离五运六气

学习中医不能不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面传承了黄帝文明的文化模式,《黄帝内经》中处处都是五运六气,不了解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论”,论述的是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表达的观点是要寻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要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离不开五运六气了。

顾植山强调,解读《黄帝内经》的关键在对开阖枢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的理解。中医教科书中摈弃了开阖枢和五运六气,使许多中医的道理和原则都讲不清楚了。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临床诊治,都应以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在临床中,应用五运六气指导,对疑难杂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显示出了难得的疗效。所以,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与黄帝文明的密切关系,正确认识黄帝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高度,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偏见,给中医人带来自豪和自信。”顾植山语重心长地说。

 
k
kai2002
中国中医走这条路的话,浪费时间,没几人学得会。就算学会对医术没多大帮助(结论是胡希恕说的,我人微言轻)

这就是那个“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成功;不必自宫,也能成功”

k
kai2002
中国中医走这条路的话,浪费时间,没几人学得会。就算学会对医术没多大帮助(结论是胡希恕说的,我人微言轻)
f
fuz
这是在把中医引向末路。

没有几十年功夫,没有明师,根本入不了门。误人子弟唉。

 

其实,中医的指导思想就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有人把这个当成理论、原则,实乃误会。思想是活的,变化的。

天地之时机,万生之禀赋,谐在变化中,古人谓之“易”。

过去有说法:一元二极三参四时五行六气……………

从一学到六,即为上医。

七以后的,乃上学,通则为国医,不医人。

 

梦中醒来,恍见此帖,几句痴语,复入梦去。

米兰之夜
kai医生医术了得,不过在五运六气上,视野有待扩展

但是到了具体个诊断个案,终究是八纲辨证为准,不是五运六气。

不过,如果掌握了五运六气,在诊断和用药的时候,会多一个维度来看问题,对医术有好处(五运六气在宏观上的作用,就不细说了)。

就好像是来个患者,脾胃有问题。这个里面有几种可能:

1. 脾胃问题;

2. 心的问题(火不生土);

3. 肝的问题(土虚木乘,或木旺侮土);

......

这些五行的关系,不是必然,但是一种可能在那里,可以考虑。比如若有肝气旺的症状,以及脾胃在肝气横逆时的特殊表现(如痛泻),再加上左关弦、右关缓的脉象,才可确定是“土虚木乘”造成的肝脾不和。没有这些症状合参,就不能定肝脾不和,尽管从五行来讲,“土虚木乘”这个可能性是成立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洞主不懂中医的地方。他老人家不管什么问题,上来就“土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地来一套,看是很炫,但是脚不落地,把“中医”搞得很油滑(我把中医打个引号,是因为洞主的路子,不是中医的路子)。除了把自己绕懵、把别人搞糊涂,没有什么用途。

懂五行也好,懂五运六气也好,只要知道它是一种需要考虑的可能性,而在个案时它必须在八纲辨证之下,就不会出问题。

我不是说你不懂五行,只是拿他说个道理。事实上,kai医生的医术在论坛上绝对是top 1, 我在你的发言里学到很多东西。 

4
40er
这个文章啥也没证明,只是说从上古传来的理论,一切皆要以此为本。但是没有举出什么实际的例子。
4
40er
举例说,就拿预报疫情来言,根据什么推出什么预报,有理可据,加上实例参照准确性,就会服人

即使是在高明的理论,如果没有多少实际应用的例子,或者没有成功的实践,也是空谈。

这就好比科学家的猜想,无法证明,无法指导现实应用,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开发理论的依据,应用,不断地找寻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传递给下一代,才会有比较广泛的传承。

三星洞主
五运六气就是运气,不会中国内功的中医永远在门外。

本洞主早说了,人工武汉病毒是霍乱,有形之物;

非疫疠也,无形之气。

很简单,运气来时,本洞主感之。

今年运气正常!

f
fuz
嗯,望而知之,觉而明知。功夫不到,卜推代之
米兰之夜
技术上讲,国家有关专家每年提出一个展望,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是可以的。但是,精准预测不可能

因为五运六气不是唯一的变量,故经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但是,按照五运六气的分析和历史经验,做好准备,尤其是中医方面的准备,是必要的。

个人强烈建议将五运六气纳入中国刚刚建立的国家生物安全体系。

米兰之夜
问洞主一个问题:无论是中医霍乱,还是西医霍乱,你见过有霍乱会咳嗽、闭肺么?
p
pickshell
认同。有句话“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真正懂“易”的人不会去占卜。五运六气源于易经,大自然,生活里变数何其多。
占卜仅仅提供万变中的种可能,仅能作为种可能性的参考,若谁真信了就是迷信。

燕子飞回来_88
这是易经了。
纤风
中医之难可见一斑,大多中医只留于皮毛不能治大病。中医与周易息息相关。

倪海厦讲中医,先讲的是相关的周易内容

 

k
kai2002
你千万不要捧杀我,我也就是最近一年才觉得有入室的感觉。我理解的五运六气,其实就是预测天气气运的变化,每年每季节的寒热暑湿的衰旺

然后这些变化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这样你不但要知道病人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而且需要知道大概有多少是天气造成的,而且用药下去,要考虑将来天气的因素,来加减你的用药和计量。我师傅当年就是考虑这些因素的,所以我不否认这做法,只是认为没几人学得会。假设我算出来了天气变化,暑湿寒热的变化,在指导用药上,也只是意向性的考虑,就是说未来寒气偏重,清热药谨慎,温药多用。但具体到个人,有热的还是清热,有多大的热就用多重的清火药。这样花了半天力气,又学又算,最后还是得看个人具体情况,要不是救自己的救命恩人或亲人的话,完全没有必要。

你举的例子是五行脏腑辩证,这是必须的,我觉得不是那些提倡五运六气的人的意思。

S
SAR
喜欢这个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