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的前前后后(1 )

k
kingfish2010
楼主 (文学城)

响应老生兄号召,也凑个热闹。。。

从前说起。。。小时候我的理想最早是当个邮递员, 那时没有自行车骑,就特别羡慕天天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窜来窜去的邮递员。稍大些,理想就是当个列车员,全国各地跑车,关山度若飞,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当然, 文革一声春雷,这点儿可怜的理想灰飞烟灭。

1972年冬天中学毕业前, 曾经有一次在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外语生, 一个中学只有一个名额。 我班里有个漂亮女同学幸运中举,去外语学院学八个雅鹿。。。日语。 她是一个中学工宣队长的女儿, 根正苗红人靓个高,完超小日本男银平均身高, 没说的, 肯定给祖国争足面子。

我72年到农村当了知识青年。记得73年夏天有一次跟一个同青年点的同学翻山越岭去公社开会,路上碰到两个老三届的知青姐姐。 两位姐姐在议论推荐上大学的考试结果,我们就像跟屁虫一样贴着她们走,竖着耳朵听。 姐姐们不屑地看着我们两个小知青, 我们赶紧自报家门,说71年教育回潮时,俺俩考试成绩在俺内个破学校数一数二呢。73年张铁生在他的考卷上写的信发表之后, 不知知青姐姐们的命运如何了。

 75年新年伊始,我们一起到农村的知青都有了接受两年以上再教育而成为工农兵学员的资格了, 也有了招工回城的资格。九月招工, 我们这一拨全体坐着接青工的大卡车回了城。 我当了一名熟练工,工资30元, 粮食定量40斤, 两班倒。工厂里也有各种培训机会, 我参加过制图班和电子班,自学过一点高等数学(是文革中出的一本给工人写的很简单的书),临时抽调去搞过电子机械自动化,但也换不了工种, 项目做完仍旧回高温粉尘车间苦力的干活。像钳工电工这些技术工种基本上是复员转业军人的特权。

跟车间里很多老工人一样,我 进厂不到一年就检查出了高血压。 工厂医务室给开点降压药, 休息三天, 接着工作。这时, 上大学显然是跳出这个恶劣工作环境的唯一出路了。可76年我们厂高风亮节,把唯一的一个工农兵学员名额让给兄弟厂了。。。又是一年没希望了。

最早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 是一位工友哥们告诉我的, 大概77年8月底。 这位工友家里父母在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工作,消息比较灵通。这位哥们马上开始复习了。听到这个好消息开始真是有点晕,相信之后立即找教材, 先把中学学过的东西复习一遍, 毕竟出了学校五年了。这样, 算是比很多人起跑稍微早了一步。 可惜,中学时的工农业基础知识教材很可能是不够的, 又找不到其他教材。

这时,第二个给了我极大帮助的人, 是我们车间原支部书记。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后,工厂里的帮派也开始互斗,这位书记就被得势的一派冠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下放到车间当工人。 原书记看我好学上进,介绍了他中学的数学老师给我, 那时这位老师每天傍晚在家里无偿给几个报考的学生补习数学,讲课,出题, 批改, 活雷锋啊!  印象深刻的是一起复习的有个帅哥, 数学不错, 人很帅。

可是我的工作是两班倒, 一个星期早班, 一个星期晚班。 晚班14点工作到23点, 没法去上课。厂里不仅不肯给复习的时间,而且不给我换成正常班, 能让我有机会去上课。这时, 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薛成
继续,请继续!
薛成
继续,请继续!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c
coach1960
8月份就开始复习,抢跑啊,还和帅哥一起切磋,哈哈,请继续:))
k
kingfish2010
喜欢看你的高考文章啊!

好的,接着写:)

k
kingfish2010
你还以为是红袖添香啊?

算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用现在的话说:)

k
kingfish2010
好不容易响应一次号召, 你看看

你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