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survivorship bias,1/10 of age >= 65 has AD in US;
that number is 1/20 in China. 2/3 of Americans with AD are women; that number is 7/26 in China. By all indicators, highly educated Chinese males are lucky ones. Having said that,我曾与高锟做过短期的同事,a very sharp and kind小个子,很不幸落入AD魔掌。家父,教授,从不锻炼,a chain smoker, 有糖尿病,最后很衰竭但脑子清楚,活到88。身高与AD发病率有负相关,但不知是身高本身,还是与身高成正相关的幼儿脑发育期的营养状态。老妈二战时在教会学校学的医,早过了90还喜欢与我争论。她最内疚的是我小时候托红太阳的福营养不良,至今还留有我在幼儿园的健康卡,身高体重都不达她教科书的标。
Researchers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301) and Houston Methodist Institute found the opposite is true, "milk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cognitive disorders". Nutrients. 2016 Dec 20;8(12). Others had similar conclusions.
我父亲七十岁的时候,骄傲地对我说,医生检查(脑电图之类的)发现他的大脑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他是工科教授,退休后学会了电脑编程并有所发明,七十多岁还在写英文著作,还在研究宋词并自己填词,他年轻时喜欢画油画,退休后改学水彩,也练习草书书法,在学校的退休员工书画赛上得过大奖(刚发现中国收藏网居然在拍卖他的作品)。他的动手能力极强,巅峰之作是文革中自制了一个照相机的闪光灯,退休以后所有小电器他都自己手工缝制小包。他打了几十年太极拳,每天戴计步器一定要走到八千步。
他常常跟朋友聚会唱京剧,写诗,作画。他喜欢喝咖啡,喝茶,除了节日喝一小杯红酒外,平常绝不喝酒,啤酒白酒是不碰的。他的饮食非常严格地控制,一定要吃够足够是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和主食则严格限量。他不吃保健品(吃枸杞腰疼,吃西洋参上火)。也许可以算保健品的是核桃,他每天吃核桃,多少年不变。
他的生活方式大概是非常健康的了,脑力的锻炼也远远超过普通人。
但是一过八十,急转直下,脾气古怪,动不动发火。医生说是暴躁型老年痴呆。给他开了一些药,结果变成白天睡觉,晚上大喊大叫,把我妈折腾苦了。
住院治疗时大骂医护人员,拔掉输液的管子。弄得医院都怕他。就一直这样,直到将近九十岁时去世。最后这十年真悲惨。
我很悲观,怀疑是否真有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的好方法。
🔥 最新回帖
老年痴呆是大脑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药可以真正的给予治疗。由于大脑的退行性病变,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行为,思维。通常,受教育的部分先行退化。比如,以前对人很有礼貌,温文儒雅。但当病后,这部分功能就慢慢丧失了。这是由于脑的退行性病变所致,所以,除了对老人百般照顾外,而且,不要想要任何的回馈。因为,老人的此部分的功能已经部分而且全部丧失。
https://www.amazon.com/Medical-Medium-Secrets-Chronic-Mystery/dp/1401948294/ref=sr_1_2_sspa?crid=39T05UBYRQ72T&keywords=medical+medium+by+anthony+william&qid=1566432464&s=gateway&sprefix=medical+medium%2Caps%2C193&sr=8-2-spons&psc=1&spLa=ZW5jcnlwdGVkUXVhbGlmaWVyPUExOFVaOVdFMFpDUTVFJmVuY3J5cHRlZElkPUEwMjA0NTk5MTc1RU1RWFQ0VzlSTSZlbmNyeXB0ZWRBZElkPUEwOTM5Njc4MTY1UVIwN0c1OVYwWCZ3aWRnZXROYW1lPXNwX2F0ZiZhY3Rpb249Y2xpY2tSZWRpcmVjdCZkb05vdExvZ0NsaWNrPXRydWU=
https://www.amazon.com/Medical-Medium-Secrets-Chronic-Mystery/dp/1401948294/ref=sr_1_2_sspa?crid=39T05UBYRQ72T&keywords=medical+medium+by+anthony+william&qid=1566432464&s=gateway&sprefix=medical+medium%2Caps%2C193&sr=8-2-spons&psc=1&spLa=ZW5jcnlwdGVkUXVhbGlmaWVyPUExOFVaOVdFMFpDUTVFJmVuY3J5cHRlZElkPUEwMjA0NTk5MTc1RU1RWFQ0VzlSTSZlbmNyeXB0ZWRBZElkPUEwOTM5Njc4MTY1UVIwN0c1OVYwWCZ3aWRnZXROYW1lPXNwX2F0ZiZhY3Rpb249Y2xpY2tSZWRpcmVjdCZkb05vdExvZ0NsaWNrPXRydWU=
如題
有效,没事就捋,另对恢复记忆力很有效
🛋️ 沙发板凳
大承气汤把肚子拉空,神志很快就恢复了。
上次听对一个专家的采访,他认为这是根癌症类似,多因素个体化的疾病。
不过我感觉未来一二十年内也许会有突破,至少是机理上更深刻地理解。
除了遗传因素,我觉得两个比较靠谱的机理值得考虑:大脑微血管病变和大脑胰岛素耐受。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也许有所帮助。
您父亲的严格自律不但让他绝大部分的人生非常丰富而且成就累累,说不定也延缓了疾病的到来。
只能伤心,愈泻心则木母弱,故镇静而心昏,
只有中医能救。
不耐枸杞西洋参可能已经有些肠漏了。核桃是挺容易引起过敏的东西,常年吃对有些人可能也不好,使肠漏更严重
很多中医认为温热。本洞主一服便知!
服枸杞腰痛,枸杞入心,心阳陷入肾
阴,肾病则腰痛。腰为肾腧,故阳气出
则痛。肾强则智,应培土制水,则枸杞
可服。用党参或东北人参就不能上火。
这个病人阴液伤的非常厉害,他想要服药滋阴的药物一定要辅以姜附,否则身体是非常抗拒的。
病情厉害的别说吃西洋参了,就算是西瓜吃多两块都能上火
那是必然的。八十前己不能吃西洋参
和枸杞。八十后初病则应清肺。
至于后面吃西药镇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
有人认为淀粉样斑块和大部分埃茨海默症的相关性并没有那么强。早期发病(55岁前)的确实有比较强的相关性,这是早期数据的主要根据。但对于大多数埃茨海默症患者并不一定适用。很多老年人有比较严重的淀粉样斑块,但无病状。
针对淀粉样斑块的药物效果也很差。
八十初病?八十后病?
得过肝炎也有可能成为病因。年轻时肝损伤,引起肝源性低血糖,久而久之,造成脑萎缩。
在下述跟帖中,双极的回帖被删了,导致许多其它回帖看起来不连贯。双极的观点是:西洋参不能入中药。故我问:美国枣配西洋参如何。双极在此贴里的论述相当精彩,可惜不见了。因其所述比较偏门,不易理解,没收入“双极简”。不过参加讨论的诸位应该记得双极对西洋参的态度。
所有跟帖:• 我是用一小块和红枣煮水喝的 -earthsea-
(0 bytes) (23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17:33:04
• 你的那个'西洋参'也可能不是真品。另外,不要用不锈钢,铁锅或铝锅煮西洋参 -yzout-
(0 bytes) (29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17:34:48
• 现在美国种中药材, -SAR-
(50 bytes) (39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19:07:26
• 这木性金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SAR-
(59 bytes) (21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19:12:11
• 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TBz-
(0 bytes) (10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20:01:49
• 这坐标是以中国为中心吗? -闲情-
(0 bytes) (7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20:31:24
• 有一种说法:中国是中土,不过确切的东西俺就不知道了。 -TBz-
(259 bytes) (28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21:01:43
• 严格说来此“中国”也不是今天意义的中国 -dudaan-
(83 bytes) (19 reads) 04/18/2018 postreply 05:10:05
• 是的,函谷关在河南 -fuz-
(0 bytes) (6 reads) 04/18/2018 postreply 05:23:51
• 是中原 -TBz-
(0 bytes) (3 reads) 04/18/2018 postreply 10:00:11
• 要是用美国枣配西洋参呢? -fuz-
(0 bytes) (14 reads) 04/17/2018 postreply 20:25:51
• 想起以前看过的冯骥才的小说,某女冬天盖夏天暴晒的被子中了暑气 -dudaan-
(353 bytes) (59 reads) 04/18/2018 postreply 05:25:52
• 从乳香、没药的使用看,历史上的中医并不拒绝外来药材 -dudaan-
(101 bytes) (37 reads) 04/18/2018 postreply 05:17:55
大意如此。本洞主也是这样认为的,寒凉入阴盛
之人,自然阳上行,格阳。当然,如久蒸入药,
亦补阴血。但本洞主还是认为不用为佳,党参及
东参皆优。
血糖从来没有问题,胆固醇正常。
克脾土而久上不下。若是早服理中汤而
培土食甘,痴呆何来耶?
Alzheimer's disease只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约占大半,还有血管性痴呆,这2者混合型痴呆。还有其他,如病毒(HIV)感染也可导致等等,按病人表现还分不同类型,您说的医生诊断为暴躁型老年痴呆,我那朋友的老年痴呆,据精神科医生讲,属进行性失智型老年痴呆,她有时狂躁不耐烦,甚至会吼,和反复的重复性动作,相对暴躁型还算比较静的,也属不会伤人的那类。
见上面网友提及和问到饮食习惯,那朋友喜欢吃肉,也喜欢汤圆甜点,血液胆固醇偏高。
看来这病的病因类型还挺复杂,不那么简单呢。。
脾病有十因。
燥烦属心热,时吼及复语属语,
语属肝,故肝病而克脾,脾不
弱则食甘自保。肺平肝,可清肺
养肺。药食均可。
什么都爱吃?肝火旺,邪火在里。
可疏肝。
医学对很多疾病特别是老年疾病还没有完全掌握,比如癌症,现有的所有的改变生活方式等等方法加起来,还是比不过有一个好的基因。
我们能做的很有限,把这有限的预防措施做好了,不要太走极端(比如酒精是一种已知致癌物,但是你如果很喜欢喝酒,那就喝一点但不要酗酒就好了),剩下的我们没法掌控的,只能交给上帝安排了。
人总是要死的,即便哪天人们战胜了癌症,也不过让人类寿命增加一点,还会有更多的老年性疾病被发现。
疾病是个概率问题,赶上了就是赶上了,没什么可抱怨的。比如车祸,大家自己再小心开车,也无法避免车祸发生在自己身上。相信大多数人都买得起校车那样的庞然大物,然而我还没有发现有人为了交通安全自己买校车代步的。
老年痴呆也一样,也可能穷尽一个人的洪荒之力,把发病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这对群体有很大意义,对个人到底有多大意义?
我同组一个同事,才四十多岁,圣诞节期间睡下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
还是享受今日吧,不要为自己掌握不了的将来而担忧。
https://www.amazon.com/End-Alzheimers-Program-Prevent-Cognitive/dp/0735216207?ref_=Oct_CABSellerC_227635_0&pf_rd_p=8c6de5ab-19aa-54d0-807e-22f2864823d3&pf_rd_s=mobile-hybrid-6&pf_rd_t=30901&pf_rd_i=227635&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r=8BTRZMJSVH5XMMN1KKCJ&pf_rd_r=8BTRZMJSVH5XMMN1KKCJ&pf_rd_p=8c6de5ab-19aa-54d0-807e-22f2864823d3
肝阳极旺,应该不喜欢吃酸菜。
中药可用白芍。另外也要少吃甘,
现在乙木己耗得差不多了,就得
不培土,土多则水少。
这病折腾人唉,且拖的时间还蛮长的。但凡生活不能自理拖很久的那类都怕,宁愿时间短点痛快点的:)
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洞主一直强调脾强调肺,的确看法本质非凡。我家周围日本人邻居,好几位近百岁,个个说话聊天底气十足,快且声音洪亮,问答敏捷,和气盛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他们什么都吃,几乎每顿有吃豆制品类,吃得最多的是米饭甜食,夏天多面类,但食量都不多。早起早睡,总在自家院子里种花剪树忙忙碌碌的,从来没有专门运动过。
楼主父亲的饮食,和那个“秘方”兄很相似。“秘方”兄的祖师爷Atkins博士,最后就是痴呆72岁去世的。日本早有研究说,低碳饮食60岁以后加速度地衰老。地球上最早最先产生的有机物是什么,估计博士们都忘了
Does he regularly consume things made out of refined white flour?
Thanks.
有牙保健的西方国家。
Lack of exposure to germs, viruses and parasites harms the immune system - to rising rates of AD in richer nations. 不懂就是不懂,好吧
而是寿命没有长到发病(80以上),或者未能被诊断,或者诊断了不去治疗。中国老人有健全医保的很少,大部分老人得了花钱的病也就是等死。
晚上活跃,白天总是睡觉。我现在都怀疑自己以后也是。所以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就是希望退化得慢些。现在看你父亲这么活跃也得这病,看来这是后天无法改变的事情了
就是fasting
that number is 1/20 in China. 2/3 of Americans with AD are women; that number is 7/26 in China. By all indicators, highly educated Chinese males are lucky ones. Having said that,我曾与高锟做过短期的同事,a very sharp and kind小个子,很不幸落入AD魔掌。家父,教授,从不锻炼,a chain smoker, 有糖尿病,最后很衰竭但脑子清楚,活到88。身高与AD发病率有负相关,但不知是身高本身,还是与身高成正相关的幼儿脑发育期的营养状态。老妈二战时在教会学校学的医,早过了90还喜欢与我争论。她最内疚的是我小时候托红太阳的福营养不良,至今还留有我在幼儿园的健康卡,身高体重都不达她教科书的标。
随着年纪越大,越发现主食的重要性,现在不忌口任何甜食,每顿饭基本上主食和菜一半一半,饭后还会吃一些甜点。只是得只吃8分饱,吃完之后会刻意一直保持运动或者做家务,不让血糖升太高。
那些光吃菜吃肉的做法对很多人有害,尤其肝肾不强壮的人。
老人痴呆症可能與長期钠水失業率調有關,作者Dudaan可以查閱他的父親以前的病歷,查一下過去三四十年血壓的紀錄,钠水失調,其高壓與底壓比會遠大於1.5,一般會大於1.8,甚至大於2.0
不知是不是巧合,我听说或知道的几个患有老年失智症的人似乎都是以前家境比较好,可以喝牛奶或吃西式糕点的人。现在也有把老年失智症叫三型糖尿病的,似乎与糖尿病有关。也确实看到以前的一个老板有糖尿病然后渐渐失去记忆(喝牛奶吃奶制品)。但另外也看到国内有些人糖尿病多年,(从来不喝牛奶不吃奶制品的)年老后大脑功能似乎不受影响。
真可怜!
Researchers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301) and Houston Methodist Institute found the opposite is true, "milk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cognitive disorders". Nutrients. 2016 Dec 20;8(12). Others had similar conclu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