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龟兔赛跑(有点恶心,慎入)

s
stonebench
楼主 (文学城)

这是贵鞋踩屎喻的扩展。

兔子睡觉输了比赛不服气,与乌龟约定再比一次。乌龟答应了。

重跑之日,兔子又是遥遥领先。他不停地告诉自己,不到终点,绝不休息。

然而,跑着跑着,兔子觉得脚上不对劲----低头一看,他踩上了一泡屎。

一时间,脚,鼻子,心里,各种不恶心不舒服。

于是兔子停下来擦,蹭,刮,抹。。。就是搞不干净。

回头看看乌龟还远,兔子决定到河边洗一洗。

他洗好了以后迅速转身冲向终点,再次发现乌龟已经先他到达终点。

让他惊讶的是,乌龟脚上还粘着屎。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重要的目标,就不要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耽搁。贪享受(睡觉)是耽搁,纠结烦恼(除屎)也是耽搁。

生命本来很干净,什么都不能污染。非要停在有污染的地方费心费神不值得。

 

 

 

f
fuz
2 楼
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六证:止、定、静、安、虑、得。

出自《礼记·大学》,四书五经之一。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文: 以下部分摘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58726/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启发,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儒学三纲八目。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S
SAR
3 楼
thanks!
a
alpha123
4 楼
乌龟就不能绕过去么,或者脚上包块paper towel 回头扔掉。就不用洗。还更快到终点。
吃与活
5 楼
有一位大法官候选人的同学觉得要这样教育孩子

结果不那么重要 ,过程其实更重要。

带着两脚污垢站到领奖台上一定就比干干净净地站在台下好吗?
s
stonebench
6 楼
Fuz 兄转的是现代思维的理解,俺不完全赞同。

俺认为知不是知识。致也不是实现。止也不是达到。格也不是研究。:)

F兄可能觉得俺有点狂妄,有点矫情。但俺的理解也有上下文依据。

比如止,俺的理解是住于或者驻于。知止,就是知其所址,其实就是要人安于本分。大学的上下文中说,诗云:黄鸟止于丘隅。孔子的解释是“于止知其所止”,又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其实都是安住的意思。

在义理上,人安于本分,就不会胡思乱想。不胡思乱想(定),心境就容易澄明(静),心境澄明就会平和(安),平和才能如实观察分析(虑),如果观察分析才会合于道(得)。

格物,不是除物欲,也不是获得知识,而是物归其位,入其序(这个意思今天其实还在用,比如人格,性格,格局)。致为完全圆满。致知是完全展露人本有的智慧(良知良能)。

s
stonebench
7 楼
这是另一个点了。俺的重点是:知道你看重的东西,就不会在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上纠缠,无论是好是坏。

其实这个原理是普适的:如果你觉得过程重要,那么就不要被结果分了心神。

傻老头
8 楼
哈哈哈,知道这个东西会扯上政治的
s
stonebench
9 楼
哈哈哈,俺是为了突出重点。乌龟其实咋地都没有关系:)
虎嗅蔷薇
10 楼
这是把终极目标换了。
吃与活
11 楼
有人说

自己傻,其实不然。

我觉得自己聪明,其实也不然。
s
stonebench
12 楼
赞敏锐:)
虎嗅蔷薇
13 楼
有些达到目标的手段虽然有效,其代价却让人不屑所达的目标。
f
fuz
14 楼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学经典难呐!

同样两个字,在道学、儒学及佛学中的含义大不相同,各“大家”及不同朝代亦有各自的解读。

“知止”的解释在上下文思想的连贯性,以及全篇的整体性。

 

道学讲“无为”“順应”,乃天子之道,非“常人”之道。(不是“非常道”)

 

儒学更近人性,讲“进取”“有为”,鼓励规劝世人。先秦儒学受道学影响较深,取意“适可(时)为止”。南宋朱熹则解为“知其所当止之地”。后来王阳明则更进一步,只“知”还不够,当“知行合一”。现代人大多受后二人的影响较大。

 

佛学则为平民百姓解忧,“知止”相当于“戒”,修定力。

s
stonebench
15 楼
这个“止”才是正解:)

古人的语言与思想被固化下来,现代人又习惯了西式思维,有些地方不好理解了。但细究还是有痕迹可以追究原来的意思。

桑实妹
16 楼
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比喻成旅途,比喻成比赛?

难道就不能安静从容地做一个喜悦的兔子?我脚上有屎,当然要洗掉,然后神清气爽,高高兴兴地跑。至于乌龟,它愿意脚上带屎捂着鼻子埋头跑,那是他的选择,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过我有点担心它:1)它在做违反它生理结构的事情,乌龟就应该慢悠悠地爬,为什么一定要不停歇地跑,是什么蒙蔽了它的心,一定要这样折磨自己?2)捂着鼻子影响吸氧,味道恶臭心情不爽,都这样还要卖力跑,即使赢得了这一场比赛,它又得到了什么?别人的表扬和欢呼?和它自己身体受到的伤害相比,值得吗?人生不是旅途不是比赛,人生就是be the King。如果我能力低,我就是我自己的King,争取让自己身体里的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让自己心情喜悦。如果我能力高,就把自己的能量分给别人一点,成为我周围人的King,帮助别人也能得到氧气和养分,这也就是你所说的“心量”吧。

s
stonebench
17 楼
哈哈,比喻总是漏洞百出,千人千解。

您说的也有道理:)

 

傻老头
18 楼
做傻人比较容易,挑容易的吧
桑实妹
19 楼
承让! ^_^
f
fuz
20 楼
石凳兄在编辑“新寓(语)”。以后收集成册,题“石妄”(PG17)
s
stonebench
21 楼
PG17 是啥意思?F兄玩笑,俺看应该叫石(失)言:)
吃与活
22 楼
心勿旁骛:有理

不择手段,何必
吃与活
23 楼
归根结底

还是因为价值观不同。
f
fuz
24 楼
这些个开脑洞的东东,不适合小孩子读。上了大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开始问“我是谁”、“从何而来”、“到哪去”,读石曰:兔足污,濯…
每天砍树
25 楼
兔子不光要跑到终点,还要干干净净地心情愉快地journey
s
stonebench
26 楼
哈哈哈,这是一只正常的兔子:)

也是一只普通的兔子:)

s
silversky1234
27 楼
止的两种解释都说得通,我更喜欢石凳兄的解释。
v
vycnd
28 楼
你的寓言故事情节

如果设定成龟兔比赛时,碰到美龟美兔,or美钞,会不会更达意?龟兔开心,人也高兴这S让有洁癖的人受不了,受不了,龟兔也得捏着鼻子,才能完成任务吧  :)目标再重要,人家也不太想要了,不是吗?

s
stonebench
29 楼
碰到好东西耽误事儿跟睡觉耽误事儿差别不够大呀:)

俺是想说生命宝贵,不值得在烦心事上纠缠浪费。但是故事情节空子太多太大,所以大家各见其见。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