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帖

f
fuz
楼主 (文学城)

对,是帖,不是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法子;本文字帖介绍点常识习俗。

长夏之长,文人念Chang2,传统医学称之为Zhang3。如去看某中医,先聊几句,装白痴讨教:“大师,听人讲中医有五季之说,可否指点一二?”。医:“扯啥呢,春夏秋冬而己”。请你起身便走,留一声“傻鼬哪儿拉”。如闻“春夏Chang2夏秋冬”,便知非科班出身,或者有个二百五老师。看看听听,药就不要拿了,省钱省力,免出事故。千万别装明公显摆,泄露天机,一旦被那些二百五中医学去,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被唬住。

下面内容是抄来的,有出处。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三伏总计三十天,否则三伏总计四十天。

fr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4%BC%8F/2743980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今年的7月17日,是头伏的第一天,末伏至 2018年8月25日 庚辰日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from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d2e19e5216b2f104c818501&lemmaId=&fromLemmaModule=pcBottom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于连,曾经心中的偶像 三伏帖 道家養生功法:适合女性成年人的站桩 科普:怎么种香蕉 王珍清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数与形
2 楼
这个养生经也是提倡双刃所说的入夏吃面食,

我现在差不多每天吃一顿馄饨、包子、面条。感觉不错,就是食欲越来越强,既高兴把脾胃调理回来,又担心体重上长。

清清泉水
3 楼
怎么调的?分享一下好吗?
G
GraceX
4 楼
好,这个贴我喜欢,虽然我看不太懂,但至少是 fuz 大哥不受信用,放弃午睡,牺牲个人时间贡献的帖!
P
Panda_eyes
5 楼
有意思+长学问
薛成
6 楼
我很奇怪,为什么中医讲究长夏,而民间不太讲究?一直想不明白。
P
Panda_eyes
7 楼
按夫子大哥帖子里的说法,只能说是习俗,而不能吃明是功效吧。
T
TBz
8 楼
祝夏安!我给你这个贴子加个注

午睡之中所作。

• 吃过午饭了,马上午睡。 fuz -     (0 bytes) (2 reads) 07/14/2018  11:19:25

 

 

数与形
9 楼
我去年被抗生素伤了脾胃,经过多次各种尝试,

最后吃香砂养胃丸彻底扭转了战局。药停后情况还在好转中。

加一句,我一年间按各种西医路数调理,到最后变成脾胃虚寒,所以吃养胃丸正对路。

数与形
10 楼
习俗能流传下来千百年必有其“适者生存”的道理。
数与形
11 楼
梦游中所作
P
Panda_eyes
12 楼
"阴气受阳气所迫",是说应帮助阴反压迫呢,还是说要顺应这个现象?
T
TBz
13 楼
再来点不同意见。我说过的,中医有两种说法,一年四季,一年五季 。用哪个,没准,全凭需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注

作者:佚名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G
GraceX
14 楼
一谈中医,我就晕了,实在看不懂,:))
f
fuz
15 楼
帖子前几天就写了,本想到明年再发。GraceX提议换话题,就提前发了。刚睡了一会,被雷惊醒。
f
fuz
16 楼
所以才要“夏养阴”,以平衡阳;要滋补肾水,以制心火。养生之道在保持五行阴阳平衡。夏日心火旺,要么运动,要么开骂,泄了就好了
f
fuz
17 楼
五季是后人加的,权威性不足,故各医门有各自的五季划分法。理论应该不断完善更新以适应新的证据和需求
P
Panda_eyes
18 楼
谢谢夫子大哥。这下好了,找茬骂人去!
T
TBz
19 楼
看同一本经典里的五季说

素问·藏气法时论 译注

作者:佚名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火矣) 热食温灸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温暖的家
20 楼
不是贴?我们这儿的中医广告就是去诊所贴膏药
d
doubleedge
21 楼
很困惑是不是?答案就在五藏法时这四字,四时四季,五行五藏。

天气成四时,地气法时成五藏,非五脏也!黄帝内经

没有几个人理解,一个是非练气之人,二是阴阳两气

不明。摸脉则见之。夏至日,脉缓,见脾气。

T
TBz
22 楼
你就接着云山雾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