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77/78级,以及75/76级工农兵学员

i
ireadwrite
楼主 (文学城)
几曾回首是我喜欢的论坛之一。特来写一篇参与一下。

1.      本人:我是1977年考上大学的,时未满20岁,当知青三年整。不是老三届,也不是应届毕业生。
2.      我所知道的工农兵学员:在我当知青三年间,见过两年推荐工农兵学员:75年和76年,各一名。被推荐的都是工作勤奋努力,表现出色,群众口碑好的。其中75年推荐的是本点的回乡知青,没有官背景,没有关系;76年推荐的是下放来的知青。
我进大学后,最后两届工农兵学员(75级,76级)还在校,同他们有交集。我的感觉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很不错的人。当然,由于当时历史原因,他们的课和书所授内容比较简浅。
毕业后, 几十年来,在不同地方,我也见过好些出类拔萃的工农兵学员。
3.      关于77级高考录取的了解(听一人之说):我上大学后,在一偶然场合认识一位参加过录取77级的人。我的了解是,那一年的录取工作,各省有不同的做法。在我省,参与同一批录取的学校,同时抢考生档案,拿到手就留下来挑,只要考生有填本校志愿,或是有填服从分配,就录取。录够了才把剩余的档案交出去。所以是有好些高分考生没被录取到他们的第一志愿,也有高分考生因没有填该取档学校的志愿或服从分配而没被录取,后来档案放回后,因其他同一批录取的学校已录满,只能给下一批录取的学校挑。
4.      关于77/78级学生的素质和毕业后的成就: 几十年过后来看,77/78级学生有很多人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出色的成绩,“77/78级”也好像成了一个响亮的词儿。有些人总说这是因为77/78级学生的基础特别的好,是多少多少人中考上来的。我不是老三届的,不评论老三届的基础。可是,77级的学生多数不是老三届的。我们这些学生入学时基础并不怎么样,不如后来几届学生。77级的高考试题也是最容易的。当时的教科书也不够好。
为什么77/78级学生有很多人毕业后能取得出色的成绩?我觉得,学业上,77/78级学生从文革而来,懂得上大学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学习勤奋, 老师也特别努力教授(理工科的不少老师因当时的教科书不够好而自编补充讲义), 这使得77/78级终于能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心理上,77/78级学生比较成熟一些。而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文革十年造成专业人材短缺,这给了77/78级学生极好的机遇。
5.      我想呼吁“77/78级”朋友, 尊重非77/78级的人,包括工农兵学员。考大学只是几门课,读大学也只是几年,而人生有几十年。活到老,学到老。谁学得更多更好,做得更多更好,路遥知马力。虚心使人进步。

h
huiming1234
这你根本不用担心。实际以后工作当中,跟那些工农兵学员关系处得最好的就是77/78届
c
coach1960
好文,Good Points。最后一条有异议,77/78级多注意“三高”身子骨儿问题,其它皆是浮云!哈哈
华府采菊人
好文,中肯,实际,顶一把!!
H
HuangPu68
同感,赞一个!
h
hz82000
点赞
甜酸苦辣麻
你的呼吁多余了。 都这把年纪了,谁还不尊重啊。

现在连同志们都要尊重了。
i
ireadwrite
老生常谈12请息怒。说杜撰的跟帖是另一位网友写的。我

在上班中,并没细看原帖,只是觉得他所摘引的描述确实不对,就跟了一句Good point.
我待会儿就去把那俩字拿下。:)
K
Kurve
楼主担忧也有道理,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个人不尊重谁,而是社会动荡得无奈随波逐流,工农兵学员毕业的教师受到政策性排挤

工农兵学员毕业的教师受到政策性排挤,还是应该归功于邓小平呢。这可是我亲自遇到的。
西
西洋东镜
+1
c
coach1960
说他牛,他真的喘啊,哈哈哈
月城
哈哈,也替我们非77,78的说了几句话

可是我还是觉得77, 78 中精英比例最高
h
hz82000
:)
i
ireadwrite
说实话,本坛每篇有关77/78级的帖子都

吸引我。不过常常见到有些评论一提77/78级就大加溢美之词,顺便一再喧染自家荣耀,有些还要贬低其他,让原本很有回忆价值的主帖故事在这种氛围下都变了味。所以我第5点是对此而言。如果我不是77/78级的,也不敢写这一点。
当然,言论自由,谁都不能要求别人可说什么,不可说什么。只是呼吁而已。
B
Big.Eyes
是这类文章容易被个别混入77/78级队伍里水平差的人利用, 拉大旗,作虎皮。。。


南国铁树
后来留校的原工农兵学员,基本都被”请“出了校门。

我觉得是对的。他们当初能进大学,是推荐的。
相当冷静
75特别76的工农兵,已经注意到文化程度了。只是那么多年,程度不齐,但都非常努力内心有点不平。77/78 有的又有点趾高气扬。历
相当冷静
沈志华都没当工农兵,不也成教授了?
南国铁树
那是个例。整体来说,除了考上研究生,否则是不能继续留校。(外语是例外)

学生也不大愿意上他们的课。有很深的成见。听说他们到了其他单位,压力也很大。这也是当时的一种人心走向。因为“推荐”上学,说实话,是“不公正”,受唾弃!
南国铁树
也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果不是高考制度,趾高气扬的就是前者了。

话又说回来,谁太骄傲,都要跌下来的。现实中,还是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正道。或者就是“谦虚谨慎”:))
嘎闹忙
我们医院规定工农兵学员最多升到副高。
吃素的狼
顶你。工农兵学员有俺,77,78还有俺。你说的不错,当年招生有点胡来。俺考了400分,楞被先抢档案的人把档案卷走了。俺留校后,那

老兄还跟俺吹嘘“一把就把档案划拉到我们学校招生组了”。
命运,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由偶然决定,像是开玩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