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老师布置我们英语沙龙讨论的是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及韩国河正宇改编、执导、参演的电影。
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上海的著名杂志《收获》上读到过这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叫许三观的人作为一家之长为生活所迫,多次卖血求生的故事。
由于余华与我属同时代的人,而且也是浙江人,与我也算是同乡了,所以读他的这篇小说很有亲切感。他笔下的许三观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个有点违反常理的普通人。许三观卖血抚养的一乐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使他成了近乎完美的善人。可他身上具有的那种小人物的善良、热心、盲目乐观、自我满足还有那么点狡猾,其性格完全体现出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复合特征。
老师为了让我们充分了解小说的背景,还特意发给我们一位华人美女Wenting Ji 在油管上的专业英语解说视频,
我按时观看了这个视频并在网上找到了韩国电影链接,确实拍的挺感人的。
星期六晚上的沙龙一开始,我就被主持人瑞秋顶到了杠头上,她说每次你总是拉在最后才发言,今天现场只有你一位当父亲的,所以对于许三观的故事最有发言权,所以必须率先发表感想体会。
无奈之下,只能从命,我就这部小说和电影主要谈了两点:
一、余华的这部小说所描述的故事是有生活基础的。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穷人靠卖血来维持生活并不鲜见。当时的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遇到生大病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家每天做饭前都是由大哥用秤来秤米的,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如果敞开肚子吃的话,会寅吃卯粮,出现家庭粮食危机,因为那时候买粮食都必须凭粮票,所以光有钱也不顶用。只是由于我父母都有一份工作,所以还不至于沦落到需要卖血维持家庭的地步。但那个年代是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信息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相对落后的农村仍然存在卖血赚钱的现象。
那位Wenting Ji在视频中说,当年中国有些人是为了避免在工厂辛苦的劳动而去卖血,我表示了不同观点。也许她还年轻,对那个年代的情况还缺乏完整的认识。事实上许多卖血的人根本找不到在工厂工作的机会,即使当上了工人,可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抵挡家庭突如其来的医疗支出。
二、余华的这部小说在1995年发表后,姜文等人曾经想把它搬上荧幕,可最终还是知难而退了,估计也是怕惹上麻烦吧。直到差不多十年后,墙内开花墙外香,韩国导演河正宇把小说改编拍摄成电影,当然故事里的人物和背景全都换成了韩国农村,结果影片在2015年初上映后大获成功,博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和同情。 由此可以看出,韩国现代史上同样也经历过和中国一样的惨痛经历,类似卖血求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同时也体现出普天之下,无数父亲为了孩子都会去牺牲自己,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发完言后,瑞秋和其他几位韩国同学也相继发表了与我相似的观点。有意思的是一位年轻的韩国妈妈(也是我英语阅读班的同学)发言说,韩国历史上真的会发生这种事情?觉得导演是不是在胡编乱造或者生搬硬套?与我年龄差不多的瑞秋马上说,韩国当年也有卖血是千真万确的,她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那段历史,然后她叙述了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百姓的生活困境。
最后我对那位同学开玩笑说,也许你和Wenting Ji一样,Too young ,too naive,引来大家一片笑声,快乐的沙龙就这样结束了。
PS: 最近网上有消息说余华的儿子正在拍摄同名网络电影,计划在2022年出炉,但愿这次能成功。此外我还在油管上看过张艺谋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由巩俐、葛优、姜武主演的,描写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的小人物遭遇,非常精彩,有兴趣的博友不妨也可以去观赏一下。
许三观是有点变形的现实生活。
许三观一家人从这天起,每天只喝两次玉米稀粥了,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别的时间全家都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一说话一动,肚子里就会咕咚咕咚响起来;就会饿。不说话也不动,静静地躺在床上,就会睡着了。于是许三观一家人从白天睡到晚上,又从晚上睡到白天,一睡睡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六日……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 “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他说: “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他说: “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看,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 “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 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道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 “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许三观也哈哈笑着,把粥喝得和他们一样响亮。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一拍脑袋叫起来: “今天就是我妈生我的那一天。” 然后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 “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都会变成屎,就让他们去多屙一些屎出来。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他就对他们说: “喝完以后,你们每人给我叩一个头,算是给我的寿礼。” 说完心里有些难受了,他说: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们苦得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 “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馒馒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 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 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 “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 “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二乐和三乐这时也叫道:“我们也想吃肥肉。”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 “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肉,该给我睡觉了。”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一乐,二乐,三乐接着许三观的话,一人跟着炒了一下,许三观立刻制止他们: “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动了,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 “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上个周末,老师布置我们英语沙龙讨论的是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及韩国河正宇改编、执导、参演的电影。
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上海的著名杂志《收获》上读到过这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叫许三观的人作为一家之长为生活所迫,多次卖血求生的故事。
由于余华与我属同时代的人,而且也是浙江人,与我也算是同乡了,所以读他的这篇小说很有亲切感。他笔下的许三观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个有点违反常理的普通人。许三观卖血抚养的一乐是他老婆和别人的儿子。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使他成了近乎完美的善人。可他身上具有的那种小人物的善良、热心、盲目乐观、自我满足还有那么点狡猾,其性格完全体现出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复合特征。
老师为了让我们充分了解小说的背景,还特意发给我们一位华人美女Wenting Ji 在油管上的专业英语解说视频,
我按时观看了这个视频并在网上找到了韩国电影链接,确实拍的挺感人的。
星期六晚上的沙龙一开始,我就被主持人瑞秋顶到了杠头上,她说每次你总是拉在最后才发言,今天现场只有你一位当父亲的,所以对于许三观的故事最有发言权,所以必须率先发表感想体会。
无奈之下,只能从命,我就这部小说和电影主要谈了两点:
一、余华的这部小说所描述的故事是有生活基础的。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穷人靠卖血来维持生活并不鲜见。当时的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遇到生大病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家每天做饭前都是由大哥用秤来秤米的,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如果敞开肚子吃的话,会寅吃卯粮,出现家庭粮食危机,因为那时候买粮食都必须凭粮票,所以光有钱也不顶用。只是由于我父母都有一份工作,所以还不至于沦落到需要卖血维持家庭的地步。但那个年代是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信息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相对落后的农村仍然存在卖血赚钱的现象。
那位Wenting Ji在视频中说,当年中国有些人是为了避免在工厂辛苦的劳动而去卖血,我表示了不同观点。也许她还年轻,对那个年代的情况还缺乏完整的认识。事实上许多卖血的人根本找不到在工厂工作的机会,即使当上了工人,可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抵挡家庭突如其来的医疗支出。
二、余华的这部小说在1995年发表后,姜文等人曾经想把它搬上荧幕,可最终还是知难而退了,估计也是怕惹上麻烦吧。直到差不多十年后,墙内开花墙外香,韩国导演河正宇把小说改编拍摄成电影,当然故事里的人物和背景全都换成了韩国农村,结果影片在2015年初上映后大获成功,博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和同情。 由此可以看出,韩国现代史上同样也经历过和中国一样的惨痛经历,类似卖血求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同时也体现出普天之下,无数父亲为了孩子都会去牺牲自己,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发完言后,瑞秋和其他几位韩国同学也相继发表了与我相似的观点。有意思的是一位年轻的韩国妈妈(也是我英语阅读班的同学)发言说,韩国历史上真的会发生这种事情?觉得导演是不是在胡编乱造或者生搬硬套?与我年龄差不多的瑞秋马上说,韩国当年也有卖血是千真万确的,她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那段历史,然后她叙述了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百姓的生活困境。
最后我对那位同学开玩笑说,也许你和Wenting Ji一样,Too young ,too naive,引来大家一片笑声,快乐的沙龙就这样结束了。
PS: 最近网上有消息说余华的儿子正在拍摄同名网络电影,计划在2022年出炉,但愿这次能成功。此外我还在油管上看过张艺谋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由巩俐、葛优、姜武主演的,描写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的小人物遭遇,非常精彩,有兴趣的博友不妨也可以去观赏一下。
许三观是有点变形的现实生活。
许三观一家人从这天起,每天只喝两次玉米稀粥了,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别的时间全家都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一说话一动,肚子里就会咕咚咕咚响起来;就会饿。不说话也不动,静静地躺在床上,就会睡着了。于是许三观一家人从白天睡到晚上,又从晚上睡到白天,一睡睡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六日……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
“今天有好吃的。”
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他说:
“还是玉米粥。”
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他说:
“还是玉米粥。”
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看,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
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
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
“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
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
“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道都不知道了。”
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
“是糖,粥里放了糖。”
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许三观也哈哈笑着,把粥喝得和他们一样响亮。
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
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一拍脑袋叫起来:
“今天就是我妈生我的那一天。”
然后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
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
“给他们喝吧。”
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都会变成屎,就让他们去多屙一些屎出来。给他们喝。”
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他就对他们说:
“喝完以后,你们每人给我叩一个头,算是给我的寿礼。”
说完心里有些难受了,他说: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们苦得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
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
“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馒馒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
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
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
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
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
“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
“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一乐说:“我要六片肉。”
“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
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
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
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
二乐和三乐这时也叫道:“我们也想吃肥肉。”
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
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
“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肉,该给我睡觉了。”
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
“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三下……”
“炒四下……炒五下……炒六下。”
一乐,二乐,三乐接着许三观的话,一人跟着炒了一下,许三观立刻制止他们:
“不,只能炒三下,炒到第四下就老了,第五下就硬了,第六下那就咬不动了,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
“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