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两天有感于论坛上有些贴子的措辞,写了这片大作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41480.html。今儿有人举手提问。谢谢阅读,不才解答如下:
他貌似很客气(这是开端的惯例):“希望我没有断章取义:”
-- 我摆脱不了西北大汉的直白:不好意思,就我的观察,断章取义是您的习惯
他引用我的一段原话:
“根据我小时候偷听到的争吵,那些叔叔阿姨们的措辞都像读书人在吵,除了囯骂。国骂在粗放的环境中属于口头禅,不足为怪。令我吃惊的是在论坛上,本来斯文的人就突然变得狰狞起来,喷出的词实在是触目惊心。一个读书人究竟该如何用文字描述带领整个民族走上独立之路的领袖?作为新疆人,我当然知道一大批人是给哄着忽悠到了那么遥远、艰苦的地方,受罪不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能四年一次探亲假探望年迈的爹娘,自己得在大漠上献青春、献终身,不得离开,子女想离开也难上加难。抱怨声的确不绝于耳。但!毛泽东给了他们全囯第二的收入,从经济上没有亏待过,从精神上把他们当作保家卫囯的功臣!他们挺直腰板、大手大脚地四年一探亲,路费是公家报销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呢?收入落到全国垫底。更有甚者,在旅店登记,新疆来的?赶紧出去,你们只能住新疆办事处!毛爷爷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可知他的继承人这样对待被他派去建设边疆、守护国土的英雄与家属?如此“礼遇”想骑着毛驴上京城去见他的民族老乡及后人?”
-- 我:这么认真抄笔记,真是好孩纸!
他接着说:“也许我理解错了,是不是毛爷爷给了全国第二的收入,给了四年一次的探亲假,就不能骂他了?除了去新疆的,被忽悠去西藏的,去贵州的,去云南的,黑龙江的那些人的命运如何?(建议读一读《云南知青返城大风潮》)”
-- 我:这就进入断章模式了吧?还就在这引用的一段里断。我明明说的是可以骂也可以赞。这理解能力,啧啧,精读泛读都谁教的?不是您的错,扣他/她奖金!
他说:“你眼里的毛爷爷,别人眼里的希特勒,斯大林,毛腊肉,有错吗?”
-- 我:没错,但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样。您当然可以有别的样,很自由。我给您选择,选了就该承担后果。有错吗?
他说:“那时候,全中国平均工资那么低,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勤奋吗?是中国人好吃懒做吗?新疆工资第二,凭什么?是去新疆比去黑龙江,云南贵州更艰苦,还是新疆比江浙沪的产值更高?”
-- 我:因为新疆更苦。西藏最苦,所以西藏最高。我以为这是常识。谢谢提醒,是我想当然了。可如果我啰里啰唆地解释,又会惹姚先生烦,咋办
他然后说:“如果有人忽悠你去北极开荒,给你全球第二工资,四年免费探亲,你得在冰天雪地献青春、献终身,不得离开,子女想离开也难上加难,你能保证你终身守住你的斯文?”
-- 我:您到北极开疆拓土去啦?赞!斯文跟大漠的彪悍放一起似乎有点违和,但那是块文化交融的土地,违和是常态。我父母及很多人终身守住他们的信念,一边抱怨一边守。这复杂的情感您大概不懂,虽然您也走兰新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敷了一下脸,光鲜得叫我没法认,只好装作没见过。我老人家嘛,称不上斯文,也不够彪悍,所以跑了。不过呢,我想把那些挺立着的身姿和委屈都写出来,否则您还真不知道。
他最后说:“站着说话, 腰当然不疼。”
-- 我:哎呀呀,咱想到一块去了,一个战壕里的呀,握手!
1. 在毛泽东手里惨死的人数,远远超过南京大屠杀,既然做了,就要承担后果,骂他,错了吗?任何现代文明的国度,哪个领导人不挨骂?相反,此地对普通网友恶语相向的人,不见你站出来主持公道。
2. 新疆是艰苦,别和我说比云南的橡胶林还苦,比内蒙的大漠还库,比贵州连水都没得喝的山区还苦。。。。
所以该知道的都知道。全疆最艰苦的是兵团,没有之一。
就算在市里,一开始房子需要自己盖,冬天要生炉子。。。还有,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回老家,被逼着扛大米、葡萄干什么的,死沉呀!那些大米都是我们定量的口粮,一口一口地省下来接济口里的亲戚。你做过这样的事吗?
至于民族问题造成的苦,我都写过了,就不啰嗦。
1. 我不知在毛手下惨死的人数,也不知在蒋手下惨死的人数,但您的数据不可信我是知道的。
2. 骂跟侮辱是两个概念,不用我狗吧?
3. 我站出来调和过不少次吧,您都高看谁了
第二点:
比云南的橡胶林还苦:我同意那里很苦,但面积小,所以只好委屈云南人了!
比内蒙的大漠还库:还真比蒙古大漠苦。
比贵州连水都没得喝的山区还苦:比较吃惊,您不知道新疆有多少地方没水喝?当然贵州也很苦。
This fluency provides a sense of self-righteousness. Lost in this righteousness, the individual isn't cautious of to where the wheel is taking him.
去了一下立主持的半畝荒唐看到影云說"古老的文學城。。",她是對的。
您坚信南京大屠杀30万,不信大饥荒3000万,理由何在?3000万不是我的数据,也是专业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得出来的。
对了,我没有走过兰新线,向毛爷爷保证,您猜错啦
静安起的,取自朱熹一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來是静安同志拟的。
我前两天有感于论坛上有些贴子的措辞,写了这片大作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41480.html。今儿有人举手提问。谢谢阅读,不才解答如下:
他貌似很客气(这是开端的惯例):“希望我没有断章取义:”
-- 我摆脱不了西北大汉的直白:不好意思,就我的观察,断章取义是您的习惯
他引用我的一段原话:
“根据我小时候偷听到的争吵,那些叔叔阿姨们的措辞都像读书人在吵,除了囯骂。国骂在粗放的环境中属于口头禅,不足为怪。令我吃惊的是在论坛上,本来斯文的人就突然变得狰狞起来,喷出的词实在是触目惊心。一个读书人究竟该如何用文字描述带领整个民族走上独立之路的领袖?作为新疆人,我当然知道一大批人是给哄着忽悠到了那么遥远、艰苦的地方,受罪不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能四年一次探亲假探望年迈的爹娘,自己得在大漠上献青春、献终身,不得离开,子女想离开也难上加难。抱怨声的确不绝于耳。但!毛泽东给了他们全囯第二的收入,从经济上没有亏待过,从精神上把他们当作保家卫囯的功臣!他们挺直腰板、大手大脚地四年一探亲,路费是公家报销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呢?收入落到全国垫底。更有甚者,在旅店登记,新疆来的?赶紧出去,你们只能住新疆办事处!毛爷爷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可知他的继承人这样对待被他派去建设边疆、守护国土的英雄与家属?如此“礼遇”想骑着毛驴上京城去见他的民族老乡及后人?”
-- 我:这么认真抄笔记,真是好孩纸!
他接着说:“也许我理解错了,是不是毛爷爷给了全国第二的收入,给了四年一次的探亲假,就不能骂他了?除了去新疆的,被忽悠去西藏的,去贵州的,去云南的,黑龙江的那些人的命运如何?(建议读一读《云南知青返城大风潮》)”
-- 我:这就进入断章模式了吧?还就在这引用的一段里断。我明明说的是可以骂也可以赞。这理解能力,啧啧,精读泛读都谁教的?不是您的错,扣他/她奖金!
他说:“你眼里的毛爷爷,别人眼里的希特勒,斯大林,毛腊肉,有错吗?”
-- 我:没错,但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样。您当然可以有别的样,很自由。我给您选择,选了就该承担后果。有错吗?
他说:“那时候,全中国平均工资那么低,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勤奋吗?是中国人好吃懒做吗?新疆工资第二,凭什么?是去新疆比去黑龙江,云南贵州更艰苦,还是新疆比江浙沪的产值更高?”
-- 我:因为新疆更苦。西藏最苦,所以西藏最高。我以为这是常识。谢谢提醒,是我想当然了。可如果我啰里啰唆地解释,又会惹姚先生烦,咋办
他然后说:“如果有人忽悠你去北极开荒,给你全球第二工资,四年免费探亲,你得在冰天雪地献青春、献终身,不得离开,子女想离开也难上加难,你能保证你终身守住你的斯文?”
-- 我:您到北极开疆拓土去啦?赞!斯文跟大漠的彪悍放一起似乎有点违和,但那是块文化交融的土地,违和是常态。我父母及很多人终身守住他们的信念,一边抱怨一边守。这复杂的情感您大概不懂,虽然您也走兰新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敷了一下脸,光鲜得叫我没法认,只好装作没见过
。我老人家嘛,称不上斯文,也不够彪悍,所以跑了。不过呢,我想把那些挺立着的身姿和委屈都写出来,否则您还真不知道。
他最后说:“站着说话, 腰当然不疼。”
-- 我:哎呀呀,咱想到一块去了,一个战壕里的呀,握手!
1. 在毛泽东手里惨死的人数,远远超过南京大屠杀,既然做了,就要承担后果,骂他,错了吗?任何现代文明的国度,哪个领导人不挨骂?相反,此地对普通网友恶语相向的人,不见你站出来主持公道。
2. 新疆是艰苦,别和我说比云南的橡胶林还苦,比内蒙的大漠还库,比贵州连水都没得喝的山区还苦。。。。
所以该知道的都知道。全疆最艰苦的是兵团,没有之一。
就算在市里,一开始房子需要自己盖,冬天要生炉子。。。还有,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回老家,被逼着扛大米、葡萄干什么的,死沉呀!那些大米都是我们定量的口粮,一口一口地省下来接济口里的亲戚。你做过这样的事吗?
至于民族问题造成的苦,我都写过了,就不啰嗦。
1. 我不知在毛手下惨死的人数,也不知在蒋手下惨死的人数,但您的数据不可信我是知道的。
2. 骂跟侮辱是两个概念,不用我狗吧?
3. 我站出来调和过不少次吧,您都高看谁了
第二点:
比云南的橡胶林还苦:我同意那里很苦,但面积小,所以只好委屈云南人了!
比内蒙的大漠还库:还真比蒙古大漠苦。
比贵州连水都没得喝的山区还苦:比较吃惊,您不知道新疆有多少地方没水喝?当然贵州也很苦。
This fluency provides a sense of self-righteousness. Lost in this righteousness, the individual isn't cautious of to where the wheel is taking him.
去了一下立主持的半畝荒唐
看到影云說"古老的文學城。。",她是對的。
您坚信南京大屠杀30万,不信大饥荒3000万,理由何在?3000万不是我的数据,也是专业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得出来的。
对了,我没有走过兰新线,向毛爷爷保证,您猜错啦
静安起的,取自朱熹一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來是静安同志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