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
爱你就像爱三币
词曲:瓜
编唱 suno
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真美丽 我一见到你就歹念起 心里打着鬼主意
趁今天好天气 约你喝茶看看戏 散场过后逛逛柳堤 月上梢头表心意
爱你就像爱上人民币 贬值也会攥在手心里 爱你就像爱上比特币 崩盘我也绝不抛弃
爱你更像爱着大金币 保值时时囤在我心里 爱你因为你就是唯一 这辈子就讹上你
曲风好轻快啊,让人忍不住一起摇摆、扭起来。我打包东西也有动力了,嘿嘿~
不过这个男歌手有点拖后腿,主歌“见过你”和“好天气”中的“过”和“天”貌似低了一个半音,差了一点点没唱在调子上。
这男声是我第一次碰到的理想中的流行嗓, 稍微带气,唱得很随性轻松流行味道很好。 至于那两个半音的地方,我是觉得不碍事, 在现实中即便是天后天王级的歌星都不能保证自己全程音准在线, 太多因素影响音准, 在标准音上下浮动半音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接受或根本就听不出来的误差。 商业作品没音准问题,是因为现代强大的修音技术, 百万混音师平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音,修音高,节拍,各种骚操作让歌手听着如天籁, 真要到不修音现场表演,往往就成了事故现场:)) 我感觉你可能就是传说中那种神奇罕见的pefect pitch, 这是天生的,我朋友的一女儿就是完美音准,她听谁唱歌都能听出走音来。 好处是音准上绝对完美,坏处就是有时会让自己很抓狂,你可能没有强迫症,是因为你的pefect pitch 听力让你不能忍受任何不完美,任何小误差都会被你的完美听力放大:))说到音准,顺便叨叨一下节奏, 编曲软件里专门有一功能做人性化, 编曲的时候我们会让鼓精准地打在节拍上, 但真正的鼓手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所以人性化功能会让你的鼓点稍微移动一下位置,听起来就更自然更有人味。 也许再过十年,都是AI唱了, 一切都完美无缺:))
我们多数人是相对音准, 所以视听训练,老师会先弹一个音做参考,学生再唱,完美音准的人就不需要。 假设你学钢琴,我觉得你会比别人更受苦,因为一首曲子弹下来,你不可能保证你的节拍精准到无误差。商业软件里有很多专业实录的钢琴,一看他们的音符,多数时候并不精准落在拍子上,有很微小的偏差,你真把音符移动到拍子上反而不好听了。 这和鼓手是一个道理。是人就有误差。
原生态的山歌、民歌节奏和曲调都很自由,可是这些自由的演绎形式我觉得就很好。还有一些乐手演奏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设计我大脑觉得合理的变换,听觉上就不会觉得突兀。我想我的耳朵应该也没有灵敏到判断专业演奏是否有精准落在拍上,平时接触和留意得的也少,人声更容易吸引我的注意力(音色、发音、气息、音准啥的……)
不过话说回来,哪天要是啥都AI完美演绎了也就变得“无趣”和“套路化”,少了人类的灵动和韵味——唉,我真是有够挑剔的,LOL
清唱
爱你就像爱三币
词曲:瓜
编唱 suno
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真美丽
我一见到你就歹念起
心里打着鬼主意
趁今天好天气
约你喝茶看看戏
散场过后逛逛柳堤
月上梢头表心意
爱你就像爱上人民币
贬值也会攥在手心里
爱你就像爱上比特币
崩盘我也绝不抛弃
爱你更像爱着大金币
保值时时囤在我心里
爱你因为你就是唯一
这辈子就讹上你
曲风好轻快啊,让人忍不住一起摇摆、扭起来。我打包东西也有动力了,嘿嘿~
不过这个男歌手有点拖后腿,主歌“见过你”和“好天气”中的“过”和“天”貌似低了一个半音,差了一点点没唱在调子上。
这男声是我第一次碰到的理想中的流行嗓, 稍微带气,唱得很随性轻松流行味道很好。 至于那两个半音的地方,我是觉得不碍事, 在现实中即便是天后天王级的歌星都不能保证自己全程音准在线, 太多因素影响音准, 在标准音上下浮动半音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接受或根本就听不出来的误差。 商业作品没音准问题,是因为现代强大的修音技术, 百万混音师平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音,修音高,节拍,各种骚操作让歌手听着如天籁, 真要到不修音现场表演,往往就成了事故现场:)) 我感觉你可能就是传说中那种神奇罕见的pefect pitch, 这是天生的,我朋友的一女儿就是完美音准,她听谁唱歌都能听出走音来。 好处是音准上绝对完美,坏处就是有时会让自己很抓狂,你可能没有强迫症,是因为你的pefect pitch 听力让你不能忍受任何不完美,任何小误差都会被你的完美听力放大:))说到音准,顺便叨叨一下节奏, 编曲软件里专门有一功能做人性化, 编曲的时候我们会让鼓精准地打在节拍上, 但真正的鼓手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所以人性化功能会让你的鼓点稍微移动一下位置,听起来就更自然更有人味。 也许再过十年,都是AI唱了, 一切都完美无缺:))
我们多数人是相对音准, 所以视听训练,老师会先弹一个音做参考,学生再唱,完美音准的人就不需要。 假设你学钢琴,我觉得你会比别人更受苦,因为一首曲子弹下来,你不可能保证你的节拍精准到无误差。商业软件里有很多专业实录的钢琴,一看他们的音符,多数时候并不精准落在拍子上,有很微小的偏差,你真把音符移动到拍子上反而不好听了。 这和鼓手是一个道理。是人就有误差。
原生态的山歌、民歌节奏和曲调都很自由,可是这些自由的演绎形式我觉得就很好。还有一些乐手演奏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设计我大脑觉得合理的变换,听觉上就不会觉得突兀。我想我的耳朵应该也没有灵敏到判断专业演奏是否有精准落在拍上,平时接触和留意得的也少,人声更容易吸引我的注意力(音色、发音、气息、音准啥的……)
不过话说回来,哪天要是啥都AI完美演绎了也就变得“无趣”和“套路化”,少了人类的灵动和韵味——唉,我真是有够挑剔的,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