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n what is being writte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uddhism or Christianity. And my earlier argument rings true that much of modern Chinese (professional) writing is inauthentic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writers no long believe there is ultimate truth and beauty in the world. But then a paradox rises : why are you still writing if there is nothing ultimately worthy in the world?
Yet there had been such a unmistakable feeling since I was a youthful reader.
Somehow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has this issue too, but slightly different, in that they treat it like some form of new esthetics (which I personally disapprove), and seem to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while Chinese writers ttreat it as an ideal and some standard after which they model their works.
天堂街的来信
——我谈佛祖悉达多
*
释迦一日,因爱而出走。但他身后抛下了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这种做法其实很绝情。从一开始种种迹象就表明,这个青年人的身上有一些不同凡响的特质。十六年后,三十五岁的释迦牟尼坐在了菩提树下。七日静思,终于觉悟成佛。然后,他来到了鹿野苑开始传授佛法,史称法轮初转。
佛就是觉悟者。佛法就是要让人摆脱世间相对性的纠结,忘却生死,放弃爱恨,超脱轮回。因此,佛不爱人。佛的心中无爱也无恨,了无牵挂。但释迦牟尼一生却仍有牵挂。他四方游走传教,颠簸流离,最后死在了返乡的途中。也就是说他一生不能释怀的是要帮助世人摆脱人世间的苦痛。所以,他仍然有所期盼,没有解脱。
佛祖只是一个有大爱的人,而非一个真正的觉悟者。他一直还是那个在二十九岁时一日之内看遍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而心中涌起一大悲哀决意要悟道以渡世人于苦难之中的名叫悉达多·乔达摩的年青人。他的不凡之处是他的心中有大悲悯。这让他觉悟了佛法,也让他对自己的家庭作出了绝情的事情。他并不是佛。佛是不存在的。世界是物理的。我们不幸成为这个物理世界中的一种具有情感和思维的动物,为生死离别这种自然的过程而痛苦。但我们注定无法摆脱生老病死,欢愉与恐惧,爱与恨,思念与烦恼,种种矛盾的纠结。这种痛苦的纠结是没有解脱之道的。
大彻大悟终究不过是一种无奈。佛也渡不了你。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在冬夜里靠划亮一支火柴取暖的小女孩。而我们手中燃烧的这支火柴就是爱。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悲悯。
那些浩繁的佛经也仅仅是一支火柴,它们同样是悲悯,而佛祖已经死了。
*
作为释迦牟尼的家人,他的妻子,孩子,还有父母,他们的痛苦被忽略了,好像那些痛苦是无足轻重的,或者并不存在,或者如果存在也是必须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倒像是佛祖如来借六世之口说出的他自己两千年来心中的纠结。
没有纠结未必就是洒脱。
可是世间那有什么双全法啊
*
就我的理解,释迦牟尼比耶稣更平易。耶稣像是严父,佛祖像朋友,邻居家和蔼的老爷爷。耶稣死前所说的话让我震撼,但佛祖的死更让我感动。他没有一点耶稣救世的英雄气概。他死的非常平凡,没有说出什么惊世的格言,只是告诉弟子们不要悲哀,生死是世间万物的宿命。他最后说: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佛祖的死,非常平静。
尽管也会有一些糊涂或者虚妄的想法,佛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只讲出了内心的感悟。他和耶稣的性格不同。耶稣更富于激情。他的脑子里可能经常会有一些幻觉的成分。所以,释迦牟尼的解决之道是放弃解决,选择离开,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而耶稣的解决之道是要回来,末日审判。他要清算那些不相信他的人。(这使他的人格力量在我的心里大打折扣。而且,审判终归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佛祖是不会去清算的。他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要人们一定要相信他。他死了,就永远地离开了,出离于轮回之外。他甚至不会像苏格拉底那样临死前还惦记着要偿还欠邻居的东西。他欠他家人的永远不会去偿还了。
我觉得佛教较之基督教更为博大。当然,信仰是不应该拿来比较的。而我既不信佛教也不信基督教。对我而言,快乐与痛苦,富贵与贫贱,甚至生与死,都不重要,都没有必要去刻意地追求或者摆脱。现代人,其实古人也是一样,对于养生长寿,已经太过执迷。但我也有所想要刻意摆脱的,我想摆脱的是生活中的琐碎与无聊。同样重要的还有,
要摆脱愚妄。
*
那么,好吧。亲爱的,我现在在天堂街五十三号给你写这封信。
这里的生活有些乏味。我有两个邻居,一个是印度人,住在五十二号,叫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有点怪是吧?他的确是一个怪人,很闷,从来不和我们说话。每次我去他家,他家的门都是敞开的。他的院子很大,里面长满了齐腰高的野草,但有两株粗大的芒果树,上面结满了金黄的芒果,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而他总是坐在院子尽头屋子的客厅里。客厅的门也是敞开的,远远的我就会望见他盘坐在客厅中央,只在腰间裹了一块粗布。每次我进去后会四处查看一下,有时在他的身边坐坐,然后就离开。离开时,他仍然盘坐在那里冥想。我不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坐了多久?还会再坐多久?在天堂街,好像没有人注意到时间的存在。这里事件的发生是没有时间上的顺序的。但是为了让你不至于困惑,我还是按照时间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顺序给你讲吧。那么,接下来我就应该介绍我的另一个邻居了。他告诉我,他叫耶稣,住在五十四号。他是个小伙子,但也可能是个中年人,或者老人,留着亚麻色的长发,头发一直垂到脚跟,长着长长的胡子,胡子的颜色也是亚麻色的,看上去非常柔软。他是个话痨。每个星期天都会跑来找我,给我讲上一整天他的爸爸。但我一直搞不清他和他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在天堂街是没有逻辑上和时间上的关系的。所以,我想他可能是他爸爸的爸爸,也可能是他爸爸的儿子,或者兄弟,他的爸爸可能是他的儿子,也可能是他的爸爸,或者爷爷(那样他就没有爸爸),或者,哥哥,或者,小舅子。总之,在天堂街可能性是一件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在人间看来绝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可以随随便便的就发生了。Anyway吧,这个邻居也是一个怪人。有一次,他带来了面包和红酒给我。在我快吃完的时候,他告诉我这是用他的血和肉做的。我听后就吐了。我是不能消化人肉的。耶稣有时候会变得非常狂躁。这种时候,我就会很害怕。因为,他会把我一把拽进一条河里,用一只瓢盛满水浇到我的头上,然后再把我的头按进水里。亲爱的,你是知道的,我有恐水症。这样,我不禁就会大声嚎叫,拼命挣扎,结果被呛得不停的剧烈咳嗽。而当我们俩在河里扭斗时,释迦牟尼就坐在不远处的水面上沉思默想。有时会闭上眼睛。浪花不时打在他的身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走出他的屋子,但有时候夜晚出来散步时,会发现释迦摩尼坐在大树的树冠顶上仍然冥想,银色的月亮就挂在他裸露的肩头。他的皮肤的颜色就像恒河岸边红褐色的泥土。他冥想时的样子异常的平静和专注。我想他一定是在思考一个很难的问题,幸好在天堂街上时间不是一个问题。还是让我继续给你讲那个叫耶稣的小伙子吧。你知道吗,他有时候也会变得非常安静又有耐心。这时候他就要拉我坐下,为我数头上的头发。可是亲爱的,你是知道的,我的头发有多么的茂密啊。有时他一数就是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里他一句话也不说。他的这种可怕的耐心和安静,简直要让我疯掉了。最后,他每轻轻拨动一下我的头发,我的头顶就像响起了霹雳。后来,我把头发全都剃了,并用刀片反复刮我的头皮。直到头皮上刮出许多口子,流了很多血。不过你不用担心,在伤口愈合后我的脑袋就开始发光了。但这样也有烦恼。夜晚走在乡间的路上,会有很多飞虫围绕着我的脑袋,我的脑袋变成毛绒绒的一团。当我用手轰开它们时,我脑袋上的亮光就照见了地面上惊慌的小动物在草丛间一晃而过。有一天白天,我坐在一棵树下打盹儿,一只鹦鹉飞过来,停在了我的头上。结果,它脚下一滑一屁股摔到了地上,气得它直骂脏话。我就不把它的脏话学给你听了,免得你听过之后又会脸红。还是让我继续说说耶稣吧。你知道吗,有时候在耶稣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我就睡着了,但也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听着听着就会突然流出眼泪,是毫无缘由的,而且没法控制,泪水哗哗地往下流。那时,我心里感到的不是痛苦,而是极度的幸福。这样,我就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向我的邻居叫爸爸,而耶稣这时终于闭上了他的嘴巴不说话了。他只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一只手一遍遍抚摸我光秃的毫无阻力的脑袋。可是,每当他走后我清醒过来时,就会后悔不已。因为,我不喜欢这种愚蠢的感动。最后一次,在一场痛哭之后,我又叫了他爸爸,并且俯身亲吻了他的脚,我把他的大脚趾头含在嘴里像婴儿吃奶一样不停的吮吸着,感觉异常的甘美。第二天,我把院门加固了,并且从里面装了一把锁。星期天我锁住门把钥匙扔到了院外。不久之后,我就听到了耶稣敲门的声音。那天,他一直在轻轻敲门并且对着门说了一整天隐隐约约的温柔的话语。直到子夜他才离去。那时,我终于笑了。
总之,这就是天堂街的生活。它很乏味。但更可怕的是这里的时间停止了流动。在天堂街我们都不会变老。这样,这些单调的生活就要日复一日永远地重复下去了。
所以,亲爱的,没有任何时候,我会像现在这样地想念你,想念和你在一起的那些尘世间的生活,那些流水帐般的时光,那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轴之上的逻辑的顺序。所以,亲爱的,你快来吧!你的到来对于我意味着生活,时光的流逝,和爱。请原谅我当初逃离了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撇下你来到了天堂街。我现在已经知道了只有在生活中,在时光的流逝里,才会有爱。你来吧!你来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开始变老。我们的身体会渐渐变得虚弱,皮肤松弛,肌肉萎顿,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疾病,越来越疲惫,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相偎在一起,越来越相爱,我们相濡以沫,然后一起死去。
这就是尘世的生活。它并不轻松,有时甚至过于艰辛。但我爱这尘世里短暂而艰辛的生活胜过天堂里永恒的幸福。我爱这尘世里充满痛苦的人的爱胜过天堂里神的爱。
亲爱的,如果你愿意,如果你真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那么,我就会成为你手中的那支火柴,为你燃烧,为你照亮我眼前那尘埃中的我的永恒的神明。
所以,亲爱的,你来吧!
立
2015/8/9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天堂街的来信 为兄与米勒 十年大师帽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梅
写诗,
象生物男一样讲理
人间烟火的归于人间烟火。:)
无言以对。:))
Then what is being written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uddhism or Christianity. And my earlier argument rings true that much of modern Chinese (professional) writing is inauthentic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writers no long believe there is ultimate truth and beauty in the world. But then a paradox rises : why are you still writing if there is nothing ultimately worthy in the world?
从上次你那篇文章里看到你说你读的也不多。既然不多但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包括姚顺也是在谈张洁,而她最具代表性的是《无字》却并没有读,或读了而避开不谈。我不知为什么能在《无字》发行不久就在美国一家图书馆借到了全套。
《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还没读完,但我读到了美,比如萨满用羽毛为心爱的女人做了一件长裙,那么美丽……
当代作家值得读的阎连科,是的,他许多作品被禁了……
立的文字,我总能读到悲悯,这一点我与静安感觉有非常的相似,她读完了他博客。
总之,我想表达的是,只有在我们多读之后才能有较广泛和中肯的认识。
Yet there had been such a unmistakable feeling since I was a youthful reader.
Somehow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has this issue too, but slightly different, in that they treat it like some form of new esthetics (which I personally disapprove), and seem to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while Chinese writers ttreat it as an ideal and some standard after which they model their works.
成为了专业作家后,还是不是自己。
呵,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读来颇有一吟三叹之感,立体感强。
你们在桃花源,不问魏晋啊。怎么过去叨唠?-:)
今大雪。大雪,为万物留白,予人间静美。
祝冬安。
留 园 一一 半亩方塘
前人之述备矣。:)
山林法则。有点儿像基督教。紫阳真人也说,讲礼节不如去官廨。:)
是以无言对。
称老师。:)))
所以为了免除人类不必要的痛苦,才说信我就能得救。想想看,父母对年幼的孩子是不是也希望他不要盲冲乱撞,只要信父母的就安全了。
而且人籍由信心而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也是非常深广的。佛陀与耶稣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佛陀对人类的智慧更有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