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大领先和影响世界的88项科技发明, 都是在道哲学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创造的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研究成果。今年6月,该成果已形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及配套挂图,并正式出版。
2013年8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历经近3年时间,组织百余名国内外专家进行考证与比较研究,最终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 8项。
这88项科技发明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科学发现与创造类中包括干支、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小孔成像、经脉学说、勾股容圆、天象记录、潮汐表、线性方程组及解法等;技术发明类包括水稻栽培、含酒精饮品的酿造、养蚕、温室栽培、青铜弩机、马镫、地动仪、火箭、人痘接种术等;工程成就类包括曾侯乙编钟、都江堰、长城、安济桥、应县木塔等。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介绍,这些发明创造的遴选标准,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我们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为慎重起见,我们未推荐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或原创性的发明。如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就暂未列入。”张柏春说。
【科学发现与创造】
1.干支 2.阴阳 合历 3.圭表 4.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 5.小孔成像 6.杂 种优势利用 7.盈不足术 8.二十四节气 9.经脉学说 10.四诊法 11.马王堆地图 12.勾股容圆 13.线性方程组及解法 1 4.本草学 15.天象记录 16.方剂学 17.制图六体 18.律管管口校正 19.敦煌星图 20.潮汐表 21.中国珠算 22.增乘开方法 23.垛积术 24.天元术 25.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 26.法医学体系 27.四元术 28.十二等程律 29.《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30.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技术发明】 31.水稻栽培 32.猪的驯化 33.含酒精饮品的酿造 3 4.髹漆 35.粟的栽培 36.琢玉 37.养蚕 38.缫丝 39.大豆栽培 40.块范法 41.竹子的栽培与综合利用 42.茶树栽培 43.柑橘栽培 44.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45.分行栽培(垄作法) 46.青铜弩机 47.叠铸法 48.多熟种植 49.针灸 50.造纸术 51.胸 带式系驾法 52.温室栽培 53.提花机 54.指南车 55.水碓 56.新莽铜卡尺 57.扇车 58.地动仪 59.翻车(龙骨车) 60.水排 61.瓷器 62.马镫 63.雕版印刷术 64.转轴舵 65.水密舱壁 66.火药 67.罗盘(指南针) 68.顿钻(井盐深钻及汲制技艺) 69.活字印刷术 70.水运仪象台 71.双作用活塞式风箱 72.大风车 73.火箭 74.火铳 75.人痘接 种术
【工程成就】 76.曾侯乙编钟 77.都江堰 78.长城 79.灵渠 80.秦陵铜车马 81.安济桥 82.大运河 83.布达拉宫 84.苏州园林 85.沧州铁狮 86.应县木塔 87.紫禁城 88.郑和航海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464/202310/17003.html
“洋”本意是大海,给“洋”字赋予外国的、外来的意思始于明朝郑和航海时期,最早只是按地理方位而言。大航海拓展了久居内陆的国人的视野,开始把生活在东边的洋、南边的洋、西边的洋一带的人对应地称为东洋人、南洋人、西洋人,外贸而来的货物也就成了洋货,代表货源的方位,当然也暗示着新奇,就如同现在人们在World Market一类的店里买到没见过的进口物件,觉得少见、稀罕而已,尽管喜欢,并不崇。真正崇洋的心理当然是始于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以后。那么之后的“洋”,包含些什么呢?似乎从人到物、从精神到物质、从科技到文化、从饮食到歌舞,包罗万象,代表着现代化,暗示着高级、高等、高贵。
海洋蓝是醉人的颜色,洋气,自然赏心悦目。土气又何尝不可以?一双红红绿绿的绣花鞋拿近了仔细看,花瓣上的根根丝线、叶子上的条条脉络,细节之处见真章,屋里还有熏香,精致、讲究得明明是小资情调的鼻祖。大地色系的服饰接近土色,风衣、大衣配上丝巾也可以优雅得不要不要的。泥巴和成的砖土得掉渣吧,可你看那吐鲁番的苏公塔,蓝天下矗立着二百余年的庄重、典雅,够洋气!
中土的丝绸,传到西域的时候就跟前些年的苹果手机一样拉风,至高无上地垄断着市场。在丝绸之路上,不确定是东方某大囯还是沿途的某小国,一开始也设有贸易壁垒、技术封锁,当时的蚕卵抽丝与丝织技术曾是一项技术机密。但一位远嫁的公主把蚕卵藏在头上的花冠里,偷偷地带到了丝路重镇和田,于是和田的艾德莱斯绸成了西域的正统,千年来赫赫有名,而那位公主则深受当地人民爱戴,把她画进了多处的壁画里。
厉害吧
养蚕,瓷器都是。
但马蹬?温室栽培?
既然什么都算,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名家大师如欧冶子,据说失传,但当时是知道要用杀动物或人血或身体祭剑的。这实际上就是利用生物体中的稀有金属,与铁水形成铁合金,近年出土的诸如越王名剑,如鱼肠、胜邪、湛泸等五把,不仅刚硬,且千年不锈。这个是有实物和理论的。为什么没有算进去呢?
呵呵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操作上,原创性蛮高的,not trivial nor obvious。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现在科技书大都是英文,据说英文翻译自拉丁文,拉丁文翻译自阿拉伯文,阿拉伯文翻译自希腊文,希腊文翻译自埃及文,埃及文翻译自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与腓尼基文,巴比伦文又有渊源,所以“西方科学从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没有科学,都是西学东渐”。
从漫长的十六世纪开始,欧洲慢慢崛起,到十九世纪开始爆发,一举将中国超越并甩到后面。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地盘大,文化坚韧和人民的反抗,中国在十九世纪也会沦为欧洲殖民地。
中国古代重大领先和影响世界的88项科技发明, 都是在道哲学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创造的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研究成果。今年6月,该成果已形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及配套挂图,并正式出版。
2013年8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历经近3年时间,组织百余名国内外专家进行考证与比较研究,最终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 8项。
这88项科技发明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科学发现与创造类中包括干支、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小孔成像、经脉学说、勾股容圆、天象记录、潮汐表、线性方程组及解法等;技术发明类包括水稻栽培、含酒精饮品的酿造、养蚕、温室栽培、青铜弩机、马镫、地动仪、火箭、人痘接种术等;工程成就类包括曾侯乙编钟、都江堰、长城、安济桥、应县木塔等。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介绍,这些发明创造的遴选标准,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我们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为慎重起见,我们未推荐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或原创性的发明。如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就暂未列入。”张柏春说。
【科学发现与创造】
1.干支
2.阴阳 合历
3.圭表
4.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
5.小孔成像
6.杂 种优势利用
7.盈不足术
8.二十四节气
9.经脉学说
10.四诊法
11.马王堆地图
12.勾股容圆
13.线性方程组及解法 1
4.本草学
15.天象记录
16.方剂学
17.制图六体
18.律管管口校正
19.敦煌星图
20.潮汐表
21.中国珠算
22.增乘开方法
23.垛积术
24.天元术
25.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
26.法医学体系
27.四元术
28.十二等程律
29.《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30.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技术发明】
31.水稻栽培
32.猪的驯化
33.含酒精饮品的酿造 3
4.髹漆
35.粟的栽培
36.琢玉
37.养蚕
38.缫丝
39.大豆栽培
40.块范法
41.竹子的栽培与综合利用
42.茶树栽培
43.柑橘栽培
44.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45.分行栽培(垄作法)
46.青铜弩机
47.叠铸法
48.多熟种植
49.针灸
50.造纸术
51.胸 带式系驾法
52.温室栽培
53.提花机
54.指南车
55.水碓
56.新莽铜卡尺
57.扇车
58.地动仪
59.翻车(龙骨车)
60.水排
61.瓷器
62.马镫
63.雕版印刷术
64.转轴舵
65.水密舱壁
66.火药
67.罗盘(指南针)
68.顿钻(井盐深钻及汲制技艺)
69.活字印刷术
70.水运仪象台
71.双作用活塞式风箱
72.大风车
73.火箭
74.火铳
75.人痘接 种术
【工程成就】
76.曾侯乙编钟
77.都江堰
78.长城
79.灵渠
80.秦陵铜车马
81.安济桥
82.大运河
83.布达拉宫
84.苏州园林
85.沧州铁狮
86.应县木塔
87.紫禁城
88.郑和航海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464/202310/17003.html
“洋”本意是大海,给“洋”字赋予外国的、外来的意思始于明朝郑和航海时期,最早只是按地理方位而言。大航海拓展了久居内陆的国人的视野,开始把生活在东边的洋、南边的洋、西边的洋一带的人对应地称为东洋人、南洋人、西洋人,外贸而来的货物也就成了洋货,代表货源的方位,当然也暗示着新奇,就如同现在人们在World Market一类的店里买到没见过的进口物件,觉得少见、稀罕而已,尽管喜欢,并不崇。真正崇洋的心理当然是始于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以后。那么之后的“洋”,包含些什么呢?似乎从人到物、从精神到物质、从科技到文化、从饮食到歌舞,包罗万象,代表着现代化,暗示着高级、高等、高贵。
海洋蓝是醉人的颜色,洋气,自然赏心悦目。土气又何尝不可以?一双红红绿绿的绣花鞋拿近了仔细看,花瓣上的根根丝线、叶子上的条条脉络,细节之处见真章,屋里还有熏香,精致、讲究得明明是小资情调的鼻祖。大地色系的服饰接近土色,风衣、大衣配上丝巾也可以优雅得不要不要的。泥巴和成的砖土得掉渣吧,可你看那吐鲁番的苏公塔,蓝天下矗立着二百余年的庄重、典雅,够洋气!
中土的丝绸,传到西域的时候就跟前些年的苹果手机一样拉风,至高无上地垄断着市场。在丝绸之路上,不确定是东方某大囯还是沿途的某小国,一开始也设有贸易壁垒、技术封锁,当时的蚕卵抽丝与丝织技术曾是一项技术机密。但一位远嫁的公主把蚕卵藏在头上的花冠里,偷偷地带到了丝路重镇和田,于是和田的艾德莱斯绸成了西域的正统,千年来赫赫有名,而那位公主则深受当地人民爱戴,把她画进了多处的壁画里。
厉害吧
养蚕,瓷器都是。
但马蹬?温室栽培?
既然什么都算,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名家大师如欧冶子,据说失传,但当时是知道要用杀动物或人血或身体祭剑的。这实际上就是利用生物体中的稀有金属,与铁水形成铁合金,近年出土的诸如越王名剑,如鱼肠、胜邪、湛泸等五把,不仅刚硬,且千年不锈。这个是有实物和理论的。为什么没有算进去呢?
呵呵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操作上,原创性蛮高的,not trivial nor obvious。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现在科技书大都是英文,据说英文翻译自拉丁文,拉丁文翻译自阿拉伯文,阿拉伯文翻译自希腊文,希腊文翻译自埃及文,埃及文翻译自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与腓尼基文,巴比伦文又有渊源,所以“西方科学从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没有科学,都是西学东渐”。
从漫长的十六世纪开始,欧洲慢慢崛起,到十九世纪开始爆发,一举将中国超越并甩到后面。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地盘大,文化坚韧和人民的反抗,中国在十九世纪也会沦为欧洲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