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chatgpt 的诗评

姚顺
楼主 (文学城)

写一首诗评: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Chatgpt 说:这是一首描绘江楼月夜景致的优美诗篇,蕴含着一丝丝忧伤与怀旧之情。诗人巧妙运用意境、抒发情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江楼月色之美。

 

独上江楼思渺然, 独自登上江楼,诗人陷入遥远的思绪。这里的“渺然”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空旷与孤独,同时也勾勒出江楼的幽静环境。

 

月光如水水如天。 诗人巧妙地将月光与江水相提并论,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景象。月光清澈明亮,犹如江水般波光粼粼,而江水宁静如天空,让人感受到江楼夜晚的美丽与宁静。

 

同来望月人何处, 诗人提到曾与他共同赏月的人,他们此刻却不知身在何方。这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知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事难料。

 

风景依稀似去年。 在这里,诗人回顾往昔,认为当下的风景与过去相似。然而随着时间流转,友情、情感和景物都发生了改变。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怀旧之情和岁月流转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描绘江楼月夜的景致,抒发了诗人的忧伤与思念之情。诗句间流露出的深情,让人陶醉于美好的江楼月色,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无常与人事的沧桑。

 

 

议:打开七绝五绝,全是这样的东东。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组合成诗的chatgpt古已有之。

 

形成套路了。一伤心就断肠,一上楼就愁死了,看了眼红豆,就男扮女装地说“此物最相思”。读多这类的东西,一肚子乱稻草。坏了自己的肠胃不说,还刍出来,一股酸味。

 

翻过陆游诗集,杨万里诗集,《全唐诗》,可谓最无聊的集子。几代代饭前不择菜,饭后不刷碗的傢伙,摇头晃脑地掰址。

 

譬如这首诗。情不够,意不够,辞不够。去下楼下点别的啊?就不,就吟,哼哼唧唧。唐诗宋词之大部的问世氛围就是这样的。

 

诗人词人,五成以上是躺平哥的唐宋版。

 

自尊而他敬。就是王维的田园诗,读多几首,会敬佩那重“静”?李白的撒酒疯调,听多几回,会审美疲劳。

 

读多这类的东西,不将诗词多当玩意儿,难,难,难。

 

话说中国人会耍小聪明,还会耍小灵气。五绝七绝,小令,多是这类货色。

 

都说,写短的,更难。信他个鬼!贾岛苦吟,八分用在偷懒不干活,二十几个字,能磨唧几天不出成品。短小精悍,短小是记实,精悍是广告。用这来议五绝七绝小令者,十有八中。

 

Chat GPT 老实可聪明过人,用不多久,它会摸透这心机,不会这样傻傻地“反应了…”“描绘出了…..”“展现出了…”,而是,“鬼知道他一转眼溜下楼干嘛去了?”

 

 

 

 

十具
++,我深有同感。以前不在这里说,是烦那些“自恨”“黑中”的人身攻击。我认为,三字经,汉语中流行的四字词组,五、七言格律

我深有同感。以前不在这里说,是烦那些“自恨”“黑中”的人身攻击。我认为,三字经,汉语中流行的四字词组,五、七言格律诗都是减轻人脑认知负荷的语言现象。多数人的短期记忆都在7个音节或符号之内。押韵也是为了记忆。因为好用,文人废心思发展这种文体。它的功利性和衍生的思维惯性形成了我们的审美价值。

AI技术层面上而言,短小的结构死板的格律诗,是容易被机械化的,尤其是没有什么思想的风花雪月类的。

博闻强记是智力的一个方面,但可以被AI取代。原创和抽象能力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s
snowandlotus
这PK的,一个照谱念,一个就没谱~等着看小老头90岁时怎么随心所欲
s
stonebench
跟你开个玩笑(如果冒犯,俺就删掉),见内:

迷语: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狗。打它打不走,推它它不走。打一动物。是什么?

 

 

 

 

 

 

迷底:死狗。

俺不想攻击你。只说感受:你对汉语的概括抓到了一些现象特征。这是值得肯定的。

把这几条当成本质特征,可以商量。

基于这几条现象特征,来概括中国人底层思维的问题,俺认为站不住。

并不是俺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没有弱点。

也不是俺认为指出中国人思维弱点的人就是黑中。

而是你的论证本身太弱,太跳跃。而且多数跟汉语有关的帖子都有这个问题。

 

s
stonebench
老先生自己的话也是千贴一律:捧,不到点儿上,贬,还是不到点儿上:)

读诗,不是识字,不是推理,不是思辨,不是评比。而是品味意境志象,要一首一首地来,一句一句地来。

妙处在品味一首诗本身,而不在联系与规律(这是理论的事,不是体验的事)。

读诗如吃烧饼,不是贩卖烧饼,也不是研究烧饼。

饿了吃一个是美味,吃一百个会撑死。

批发贩卖或者研究也不是不可。但就不要把烧饼的味道体验和规模、制做工艺混在一起谈。

因为品诗如吃饼,一个是一个,一次来一个。

把一百首放一块,注意力自然转到诗与诗之间(的规律上),想吃也无从下口,有味道也无法知晓。当然就体验不到每首诗里边的妙处了。

俺不是说古诗文皆妙,也不是说没有重复,更不是说没有缺点。

而是不能简单地以规律性来取代每个具体作品的价值。

 

十具
别把你的话塞进我嘴里。我在借AI讨论一种文体与认知科学的关系,没谈“本质特征”和“底层思维”。汉语比西语重主体轻客体,重

重形象轻逻辑,重修辞形式和音律,而不是表达精度。传统的汉语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这些都是事实。

铃兰听风
你才老, 绕来绕去, 气也老, 秋也横. 本不想说, 还是忍不住告诉你:

姚顺不是你以为的姚顺.
然而, 正是那些你不知道的, 才是珍贵的.

铃兰也让你尝尝绕来绕去的滋味 

s
stonebench
你看:

"我深有同感。以前不在这里说,是烦那些“自恨”“黑中”的人身攻击。我认为,三字经,汉语中流行的四字词组,五、七言格律诗都是减轻人脑认知负荷的语言现象。多数人的短期记忆都在7个音节或符号之内。押韵也是为了记忆。因为好用,文人废心思发展这种文体。它的功利性和衍生的思维惯性形成了我们的审美价值。"

现象:四字词组,五七言诗。准确。

推论:减轻人脑认知负荷。押韵也是为了记忆。这些就可以商榷:二三六为啥不能呢?压韵当然有好记的作用,但是为了好记才压韵,就忽略了其他可能。这两个论点都需要论证。

引申:它的功利性和衍生的思维惯性形成了我们的审美价值。

前边的还没站稳,后边就把未为定论的东西拿来作论据。得出的结论当然没有说服力。

 

 

s
stonebench
既然如此,俺就直说了吧

你知道的老先生跟俺知道的老先生看来不是一个人。

俺的判断只基于帖子中的观点。

如果误判,还请两位原谅

铃兰听风
没关系的. 误判, 过去, 现在都存在, 将来也会有. 大多数情形下他都足够大度和

淡定 

有言
不是全部。但甚是中的。-:)
有言
感觉是这样。和姚先生原文比,一具体说来就比较弱了,漏洞多了。-:)
十具
你读不懂汉语,没有基本常识吗?我说的是7个items之内!你问“二三六为啥不能呢” what a stupid ques

你居然问“二三六为啥不能呢”, what a stupid question。

十具
你起什么哄?基本常识都没有。
s
stonebench
抱歉,俺可能没读懂您的汉语。

十分抱歉,俺还以为在您的汉语中,二字,三字,六字也在“七个items”之内呐。

十具
当然音节数越少越容易记。3、4个音节/符号一组,达到信息量和短期记忆可靠性之间较好的折衷。这是为何汉语多4字词组,如成语

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汉字都是单音节,字也多是单词。4个字足以包括主、谓、宾,形成一个完整句。

另一个例子是,人们报电话号码,都是3个或4个数字一组。

十具
七言诗里一厥七字,逼近短期记忆极限,故要押韵来帮助记忆。所以我们认为美的,实际也是认知负荷小的。这个意义上,繁体字的美

是“病态”的。我与姚先生一样,不喜欢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有言
凑个热闹。跟你们学些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