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留下的罗马:万神殿

巴黎到罗马
楼主 (文学城)

二月初的罗马气候宜人。

在纳沃纳广场 Piazza Navona旁边的的Mimi e Coco吃完晚餐后,我问LD:“要不要转悠一下?”,“当然!”,只要是玩儿、LD永远不会嫌累、永远不会说No。

酒店在百花广场Campo de' Fiori附近,11路公交(两条腿)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这天我们去了天使堡和梵蒂冈,走了差不多两万步,虽然很累,不过吃饱喝足后精神头又来了。

万神殿广场快闪音乐会

纳沃纳广场人很多。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写生卖画的收摊了,但是室外餐厅还有不少食客、街头表演也吸引了不少人。从这里穿过方砖铺就的窄街Largo della Sapienza,前行走向神庙街Salita dei Crescenzi。悠扬的歌声从空中传来,我们循着声音来到万神殿前喷泉广场:是一队学生合唱团在表演;我们不懂意大利语,但主题应该和唱诗音乐有关,平静、优雅、愉悦;我们和众多游客围绕在周围,一曲终了热烈鼓掌,听他们一首一首唱下去。

回Damaso 酒店的路上,LD和我聊起这几天看了不少哈德良Hadrian:前天在古罗马广场的维纳斯和罗马神庙Templum Veneris et Romae、昨天蒂沃利Tivoli的哈德良别墅Villa Adriana、今天上午的圣天使城堡 Castel Sant’Angelo,当然还有刚刚去过、看过无数遍的万神殿Pantheon。

如果说古罗马的建筑和工程Roman architecture在文艺复兴以前登峰造极的话,万神殿是集古罗马建筑工程大成的巅峰之作

最早的万神殿为屋大维(即奥古斯都,凯撒大帝的养子)的好友、古罗马名将阿格里帕在公元前20年所建,一百年后为大火焚毁;此后图拉真曾试图重建、但是未完工就第二次为大火烧掉,这才有现代版的万神殿。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万神殿起建年份不详,有可能早至哈德良即位前的115年;从其揭幕年份(125-128年之间)看,很可能在118-120 起建,并借用了第二版万神殿的设计和材料。

在《永恒的斗兽场》里我说过“古罗马人对建筑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混凝土和券拱”。万神殿继承了希腊建筑设计的美感和精益求精,前脸façade采用优雅的三角楣,支撑门廊的立柱更是讲究。

立柱采用坚固的单体花岗石,每根直径达1.5米,高12米、重60吨;16根立柱只有两种颜色:正面的灰色和侧面的粉色,全部采自埃及克劳狄奴乌斯山Mons Claudianus,装船后沿尼罗河到亚历山大港,后改装大型远洋船运到意大利港口Portus,之后再转运上平底船沿台伯河运抵罗马;乳白大理石的三角楣和灰色花岗岩柯林斯柱配起来妙极了,以至于万神殿的前脸在世界各地被复制,从巴黎的先贤祠、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图书馆到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虽然没有一个比得上万神殿,呵呵。  

走进万神殿,立刻被其宏大的空间所震撼。整个大殿可以装下一个直径43.4米(150罗马尺)的球体,穹顶是标准半球,我所站立的地面则是同等直径的圆柱。最神奇的,则是这个巨大的空间-除了圆壁-中间没有任何东西支撑。

直到今天,祂落成1900年后,万神殿的穹顶依旧是世界最大的无钢筋加固水泥穹顶【注一】!

这么大的穹顶,中间没有立柱,顶盖水泥重达4500吨,两千年前的罗马设计师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因为设计不当,穹顶小的多的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就在建成二十年后558年因地震塌落。

这就要说到罗马建筑革命【注二】带来的混凝土和券拱了。正是这两大法宝的科学运用,保证了万神殿两千年屹立不倒!

古罗马人对券拱的应用、组合和变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水泥的出现为这种组合提供了可能。先利用券拱技术来形成曲面,可以得到拱顶vault;而将古老的叠涩拱和卷拱技术组合、搭建在圆形墙基上就形成了穹顶,而能够将叠涩拱和卷拱技术组合起来的粘合剂就是水泥了。从应力分布看,拱顶属于圆柱体弧面,应力相对集中;穹顶属于球面,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因而穹顶的整体性优于筒形顶。 

叠涩拱、卷拱筒拱、穹顶构造示意图 

即使是罗马设计师,构造这么大的穹顶也让他们绞尽脑汁。在万神殿的设计里,拱券、筒拱、水泥和穹顶全用上了,而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首先,为了支撑庞重的穹顶,圆柱墙体厚达6.4米;而这个直径43.4米的墙体高达22米,这样墙体自身的重量对地基构成巨大的压力。为减轻墙身重量、同时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墙面植入了八个大型筒拱barrel vaults、38个中型及无数个小型减重拱Discharging arch,同时28根大理石立柱既有装饰性更加起到了承重作用。

 其次,在没有钢筋加固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混凝土是无法制止大型穹顶的;万神殿是用穹顶拱石dome voussoirs一圈一圈搭建(见上穹顶构造示意图)、拱石之间则用混凝土连接(据考证为增加粘结力,万神殿的设计师专门调整了混凝土的配方),穹顶的重量集中在拱石环ring of voussoirs上、使用的是比重低的火山岩pumice stone 【注三】,而且自低至高由厚渐薄,底部拱石厚度达6米以上、而最顶部则只有1.2米;出于装饰考量、更主要的是为了减重,穹顶室内做成了花格coffer,万神殿的穹顶共有144个花格:五个花格环、每个环由28个花格组成;或许是无心插柳,万神殿以后的穹顶大量采用花格,简直成了标配。

巴黎赎罪礼拜堂Chapelle Expiatoire的穹顶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据模型演算,这些技术组合使得万神殿穹顶的总重量降低了80%。两千年前没有机械化加工,这样的拱石是一块一块、手工磨制出来的,古罗马的加工精度以及对球面三角的理解【注四】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因为球面顶部是扁平的、无法通过挤压传递重力,拱石穹顶是不能封顶的,所以都有一个圆形天窗Oculus;万神殿穹顶的天窗达九米之阔,为大厅提供采光;在有阳光的日子,你可以观察不同时段阳光射入大殿产生的奇异效果,而光线的变化也为万神殿增加几分神秘乃至神圣的视觉。

日光照耀的穹顶天窗,右图为月光

这个传奇性建筑的设计师是谁?因为缺乏文献记载而没有定论,不过很多考古学家和意大利历史学家认为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罗斯【注五】(就是那位被哈德良害死的大牛设计师)作为主要建筑师的可能性比较大;从那个时期已知的设计师看,能主持这样大型而复杂设计的大概也只有阿波罗多罗斯了;另外哈德良钟情于圆形穹顶设计,两人极有可能就万神殿的设计有过深入交流。很可能因为两人的嫌隙,哈德良有意将阿波罗多罗斯的名字从万神殿抹去、并在万神殿正面刻上了第一个万神殿主人的名字,虽然阿格里帕版万神殿和哈德良版万神殿除了位置和名字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

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

Lucius 之子马克·阿格里帕建造

万神殿的内部装饰主要采用罗马帝国各行省采集的花色大理石,昂贵、简洁、持久,从而一直保留至今。

色彩斑斓的大理石构成了天然装饰

万神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除了其完美无缺的结构,另一个的原因是祂一直在使用从而免遭掠夺。七世纪初,拜占庭皇帝福卡斯Phocas将万神殿献给教皇、祂因此逃过了中世纪劫难;文艺复兴时期,万神殿成了建筑师们的偶像此后更成为众多名人包括拉斐尔和埃马努埃莱二世(意大利国王)的坟墓。

拉斐尔墓

埃马努埃莱二世墓

万神殿所在的罗通达广场永远热闹非凡,右侧喷泉中央的尖塔来自古埃及

离开罗马的前一晚,我们再次走到万神殿,仰望这个神奇的圣殿;我知道,我们还会再来,因为每一次祂都能给我带来新鲜、带来惊奇。

 

待续 ......

 

注一:根据意大利维基百科,https://it.wikipedia.org/wiki/Pantheon_(Roma),法国新工业和技术中心(CNIT)拥有世界最大穹顶、但那属于十字圆拱cross vault;梵蒂冈圣彼得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分别为42.52 米和41.47米)都小于万神殿穹顶。

注二:罗马建筑革命Roman architectural revolution也被称为混凝土革命,在罗马建筑中大量应用于(此前鲜有的)拱门、拱顶和穹顶。 历史上第一次,混凝土的潜力被充分利用于建造各种土木工程结构、公共建筑和军事设施,包括露天剧场、水道渠、浴场、桥梁、港口、公路和神庙。

注三:火山岩pumice stone是一种多孔的火山碎屑岩,一般为流纹岩质或安山岩质,气孔的体积最多能占总体积的70%以上,比重小、气孔之间只有极薄的玻璃质连接,超轻的火山岩即使放到水中也能漂浮,所以也叫浮岩。

注四:或许是巧合,万神殿建造期间希腊数学家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的米尼劳斯Menelaus of Alexandria,约公元70-140年)在世;他被后世称之为非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球面三角学spherical trigonometry的创始人。

注五: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罗斯 Apollodorus of Damascus是五贤帝时期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其著名设计包括图拉真(多瑙河)大桥(已毁,其最长大桥和最大跨度单拱的记录保持了一千多年)、图拉真纪功柱(依旧矗立在古罗马广场)和万神殿穹顶。 

另注:照片分别拍自2013和2020,个别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相关 

情迷亚平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哈德良留下的罗马:智帝之都 哈德良留下的罗马:万神殿 西西里的美食传说 西西里:登埃特纳火山 西西里:锡拉库萨大教堂的美丽传说
b
borisg
谢谢帖主做了很多功课写这篇详细的介绍。我几天前在读一篇关于罗马时代的文章,里面就有这个建筑的图片。

我有工夫另外写一篇

b
borisg
写了一段读罗马史有感附在下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898/202208/33207.html

巴黎到罗马
你罗马史学的比我好

学习了你的博客。

因为要去希腊,我最近重温了古希腊史。

100%同意你对古罗马的分析。个人以为,对现代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古希腊,黄金时期的雅典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从政治到哲学、科学、医学、艺术乃至天文,而亚历山大大帝将希腊文明传播至三大洲。

罗马人是天生的工程师,他们崇拜希腊师从希腊却胜于希腊,在建筑和军队建设诸方面可说登峰造极、直到工业革命才超越古罗马。

“文明顶点”的说法很有意思,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却是可能的。

老朽
看来你去的时候人不多啊?我们去的时候人山人海,拍照都找不到位置。
玻璃坊
贼大胆儿
老朽
你那叫顶风作案!
巴黎到罗马
住百花市场,腿儿着去万神殿就十来分钟,早中晚都去过

幸亏不收门票

小黑猫
哈德良时代真留下不少好东西,我很喜欢Tivoli因为那里人少。

英国 Hadrian's wall 也是他在位期间修建。当年罗马人打遍天下天下无敌手,但到了苏格兰却打不过去,只好就地修了个长城。英国那时候完全是野蛮国家,没有文字。英国出土的最早的文字,是驻守“长城”的罗马军团的书信。

巴黎到罗马
嘿!下一篇说Tivoli

罗马人厉害,却不如蛮族厉害

410年的罗马之劫(罗马首次被外族洗劫)也是蛮族西哥特人干的

g
goingplaces
好像是穹頂越往上越薄 减了很多重量 可惜古罗马人的混凝土配方失传了。后人沒能找出奥秘做出凝结力如此高但相对很轻的混凝土。
巴黎到罗马
说了。现代人知道原因,就是做不出来第二个LOL

 

为增加粘结力,万神殿的设计师专门调整了混凝土的配方 穹顶的重量集中在拱石环ring of voussoirs上、使用的是比重低的火山岩pumice stone  自低至高由厚渐薄,底部拱石厚度达6米以上、而最顶部则只有1.2米; 为了减重,穹顶室内做成了花格coffer
g
goingplaces
好奇为什么现代人知道基础却无法复制结果?
苏.苏
去年去意大利的时候没有进万神殿,读了你的文章,下次去一定要Revisit again。
巴黎到罗马
如果不计社会经济成本我相信可以

我记得有人复制过小号的,问题是难的就在跨度。

现在有了钢结构、有了复合材料,谁还会不计成本复制呢?

然后就是,即使复制成功了,谁能保证两千年不倒?

巴黎到罗马
万神殿是大道至简的典范,应该看看
咪呜
我也看了你的博客。你想的非常感性
咪呜
你是工科生,跟他不一样
苏.苏
去过几次,每次都有新意。
旺旺_1
谢谢详细的介绍
巴黎到罗马
波大是学什么的?

感觉也是学理工的啊

巴黎到罗马
不客气
王大人胡同
当年还是被初中生的儿子科普才去了Hadrian's Wall。 全家都大爱Tivoli的两个Villa,
j
jzjz
阳光穿过穹顶美极了。我那次正逢下雨,无意间发现万神殿内地面有弧度,由oculus飘入的雨水落地后会顺利排出,不会造成积水

不得不佩服古罗马建筑师的周全设计。据说万神殿尤其穹顶的建造非常精确是因为她还是一个巨大的日晷。

巴黎到罗马
我还没看过哈德良长城,不过Tivoli的两个Villa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下一篇写一点

巴黎到罗马
日晷的事第一次听说,不过这么精确的设计建造能做日晷一点不奇怪
大年
好像欧洲有史学家分析过为什么罗马帝国瓦解进入中世纪之后人类文明退化那么严重,结论是

由于各个国家都进入封建专制大一统的政体,以及天主教基督教的一神论,导致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度退化。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只要民主和自由能继续下去,应该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