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对我来说,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个人历史的一部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我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或包子饺子,而是面条。如果说山珍海味、法式大餐是我的艳遇,包子饺子则是我常来常往的朋友,而面条才是我的亲人,是须臾不可离的。
至于为什么会对面条情有独钟,我也说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面条从没吃够过。就像习近平小时候没吃够庆丰包子一样,当了国家领导了,还不忘那一口。有研究说,人的口味都是小时候定型的,小时候爱吃什么这一辈子基本就不会变了。
小时候家里吃面条都是奶奶手擀的。虽然面条有点粗硬,但很有嚼头,即使拌点香油酱油也好吃。如果正好熬了鸡汤,这样的手擀鸡汤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举世无双的美味。小时候生病,鸡汤面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病号饭。因为我爱吃面条,尤其喜欢吃鸡汤面,所以每当我过生日时,奶奶都会嘱咐我母亲带我去沈阳园路餐厅吃一碗鸡丝面。而每次母亲带我去吃生日面,都是只给我买一碗,而母亲只是默默看我吃。那时我们家的收入属于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母亲却从没在饭馆吃过饭。后来我问母亲,为啥不像父亲那样下馆子吃饭呢。母亲说:你爸馋,我不馋,哪有女的总去饭馆吃饭的。唉!这就是她们那代人的观念。
母亲回忆说,园路餐厅的鸡丝面分大中小三种碗,小碗八分钱,中碗一毛钱,大碗一毛二。我上次说一毛三一碗是文革时的价格了。可惜现在园路餐厅没有了,那种纯正土鸡的鸡汤鸡丝面再也吃不到了。我在网上查园路餐厅都查不到了,流逝的时间带走了不知多少过去的记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有一阵在太原街二号办公,办公大楼紧挨着沈阳鲜族人聚居区西塔。有一次我去父亲单位玩,中午的时候父亲的一位女同事对父亲说,我带你儿子去外面吃饭,你就别管他了。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跟着阿姨一路蹦蹦跳跳地去下馆子,那时下馆子吃饭都是在父亲发工资那天才偶尔有一次,现在多出一个机会,自然是高兴的不行。
阿姨带我去的饭馆就是后来让我一辈子都吃不够的西塔大冷面。朝鲜冷面和南韩冷面不一样,是咸口的。西塔大冷面制作很简单,冷面是直接压进煮面的锅里的,下锅后几分钟就捞到另一个大盆里,用凉水来回投,直到冷面凉透,碱面水变清才捞出装碗。倒入冷面汤,放上几片牛肉(以前是狗肉,狗肉没了后放过黄羊肉,后来就都是黄牛肉了),再加点圆白菜做的辣白菜,撒上一勺干辣椒面,一碗朝鲜冷面就算完成了。吃的时候可以倒点醋,汤就有了清爽的酸味。西塔大冷面的汤是不限量的,自己随意加。正宗的朝鲜冷面里是一点油都没有的,所以吃起来特别爽口。
西塔大冷面的汤很特别,不知道怎么配的料。那种特别爽抠味道很难形容,十分对我的口味。可母亲不喜欢,说那冷面汤一股泔水味,而且还不干不净,有什么好吃的。而我母亲给我们做冷面时都是用煮牛腱子的汤做冷面汤,在冰箱里凉透后再放几个冰块,夏天酷热时吃这样一碗面真是爽透了。当然母亲做的冷面汤也非常好喝,但那是另一种口味了。
自从小时候这位阿姨带我吃了西塔大冷面后,冷面,尤其是西塔大冷面好像给我下了咒,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就像我弟弟每次回沈阳必去四季面条吃碗大肉面一样,我每次回沈阳都要去西塔大冷面吃几次冷面不可。以至于我的发小都知道我这个爱好,每次聚会他们都会问我:去过西塔大冷面了吗?没去的话我请你去吃。
好在纽约的韩国超市有卖朝鲜冷面的,还有现成的冷面汤。尽管不是那种现压的冷面,仍然解了我不少冷面的乡愁。
冷面并不是沈阳的地方风味,吉林,丹东等鲜族人多的地方都流行朝鲜冷面。我在延吉吃过所谓地道的朝鲜冷面,在丹东吃过,在韩国银川机场也吃过,虽然这些冷面味道也不错,但统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和西塔冷面没法比。
时至今日,西塔大冷面依然像过去一样火爆,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甚至冬天客人也不见少。不像其它沈阳的风味店已经动迁到别的地方了,西塔大冷面是唯一一家位置没变,只是扩大一点规模的沈阳老店。到沈阳,如果不去西塔吃一碗西塔大冷面也是件遗憾的事。
在国内出差旅行,面条永远是我的首选地方小吃。只要有机会一个人吃饭,我肯定去找当地的特色面。然而,往往很多所谓正宗的面条馆子都名不符实。九十年代去太原时,特意去了据说太原最正宗的刀削面面馆,还是家国营的饭馆。可这家刀削面做的太一般了,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大肉面,一个是鸡蛋西红柿面。吃过之后,觉得还不如沈阳的山西刀削面馆做的好。
去兰州自然要品尝著名的兰州拉面,可兰州拉面其实并不好吃,汤太咸,面的碱味太大,牛肉只有一点点,也不好吃,就是便宜。我记得九十年代在兰州街头一碗牛肉拉面才两块钱。北京有家著名的马兰拉面,味道比兰州拉面好很多,浇头也多,价格当然也贵了不少。现在兰州拉面成了甘肃省的扶贫项目。据说,政府负责免费培训农民拉面技能,同时教农民如何经营拉面馆,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民走出去创业。就像沙县小吃和柳州的螺蛳粉一样,现在兰州拉面也是遍地开花,不仅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甚至连纽约都有很多兰州拉面的连锁店了。
西安最著名就是那个裤带面,看电视剧《白鹿原》时我就学会了,做了几次,老婆孩子都说好吃,就是有点油大。2018年带老母亲去西安旅游,就住在钟楼饭店,楼下就是著名的西安饭庄。于是带老母亲去品尝了著名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一小碗。吃过后感觉和我自己做的差不多,远不如盘丝饼和金线油塌这些小点心口味独特,给我很多惊喜。要说陕西的面,其实要数臊子面最讲究,营养丰富味道好,很对我的胃口。我来美国后,在网上学会了做臊子面,经常自己炒一大饭盒臊子,慢慢吃。
银川最著名的是羊肉烩面。九十年代时一个人在银川出差,正赶上过生日,就在酒店对面的一家羊肉烩面馆要了碗正宗羊肉烩面。实话实说,有点大失所望。不仅羊肉没啥羊肉味,汤也不够鲜美,全靠辣椒提味,否则我都吃不下一碗面。还有在昆明吃的过桥米线也是大失所望,远不如纽约的越南河粉味道鲜美。母亲2006年时曾来纽约住过,我带她品尝过法拉盛那家越南河粉后,母亲赞不绝口,甚至怀疑牛肉汤是放了什么特殊调料。我告诉母亲,美国最好吃的就是牛肉,原汁原汤就很好喝。后来吃过几次美国牛肉后,母亲信了我的话。
旅途中遇到一碗好面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往往是不经意间有意外发现。
我一直以为广东人不会做面,他们爱吃的那种捞面没有面味,所以我在广东从来不吃面。可有一年我们同学在澳门聚会,中午吃过法式大餐,喝了好几种葡萄酒后,都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晚上则去坐落在海边的陈老太小吃店吃晚茶。其实大家都没啥胃口,随便叫了几个清淡的小菜,就坐那聊天。也不知道谁点了一个猪油拌面,大徐尝过之后大呼好吃。我们被他一吆喝,也都夹了一口尝了一下。哪知道一筷子面条下肚,味蕾立马被激活,食欲汹涌而来。这猪油拌面味道确实不一般。于是急忙又每人点了个猪油拌面。那一顿面吃的真是爽,感觉比中午的法式大餐要过瘾的多。尤其是我吃面条的肚子,还真就是跟面条特别亲。
有一年去内蒙呼和浩特,我同学请我吃当地特色菜,其中有个凉拌莜面条就给我带来意外惊喜。以前从没吃过莜面条,端上来时我还以为莜面就是荞面呢,吃过之后才知道,二者类似但不一样。荞面不够黏,莜面要黏一些,不断条,所以吃起来比荞面的口感要好得多。呼市的那种凉拌也很有特色,有一种清清爽爽的口感。后来,莜面作为内蒙特色食品之一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沈阳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莜面馆,离我家不远。我回国时去过几次,才知道莜面可以做出很多风味独特的面点,不仅仅是面条。
我虽然吃大米长大,对面食的喜爱不亚于米饭。
面条尤其喜欢滑而有嚼头的那种。
油泼面我都自己做,非常简单。
兰州清汤牛肉面,新疆拌面,陕西油泼面,等等都喜欢。
应该还会写四川的面,重庆小面,四川凉面……每次公司开Party 我做的四川凉面是必点,不知有没有机会请为兄吃一次。:)
渍好了,酸菜汤特别的醇,否则就是干咸干酸。从前村里酸菜汤好的人家人缘特好,别人家里来客人了,总会去“借”点。
酸菜丝切的越细越好吃。酸菜面也很好吃,不过我是用四川酸菜做的。:)
面条对我来说,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个人历史的一部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比如我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或包子饺子,而是面条。如果说山珍海味、法式大餐是我的艳遇,包子饺子则是我常来常往的朋友,而面条才是我的亲人,是须臾不可离的。
至于为什么会对面条情有独钟,我也说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吃面条从没吃够过。就像习近平小时候没吃够庆丰包子一样,当了国家领导了,还不忘那一口。有研究说,人的口味都是小时候定型的,小时候爱吃什么这一辈子基本就不会变了。
小时候家里吃面条都是奶奶手擀的。虽然面条有点粗硬,但很有嚼头,即使拌点香油酱油也好吃。如果正好熬了鸡汤,这样的手擀鸡汤面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举世无双的美味。小时候生病,鸡汤面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病号饭。因为我爱吃面条,尤其喜欢吃鸡汤面,所以每当我过生日时,奶奶都会嘱咐我母亲带我去沈阳园路餐厅吃一碗鸡丝面。而每次母亲带我去吃生日面,都是只给我买一碗,而母亲只是默默看我吃。那时我们家的收入属于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母亲却从没在饭馆吃过饭。后来我问母亲,为啥不像父亲那样下馆子吃饭呢。母亲说:你爸馋,我不馋,哪有女的总去饭馆吃饭的。唉!这就是她们那代人的观念。
母亲回忆说,园路餐厅的鸡丝面分大中小三种碗,小碗八分钱,中碗一毛钱,大碗一毛二。我上次说一毛三一碗是文革时的价格了。可惜现在园路餐厅没有了,那种纯正土鸡的鸡汤鸡丝面再也吃不到了。我在网上查园路餐厅都查不到了,流逝的时间带走了不知多少过去的记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有一阵在太原街二号办公,办公大楼紧挨着沈阳鲜族人聚居区西塔。有一次我去父亲单位玩,中午的时候父亲的一位女同事对父亲说,我带你儿子去外面吃饭,你就别管他了。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跟着阿姨一路蹦蹦跳跳地去下馆子,那时下馆子吃饭都是在父亲发工资那天才偶尔有一次,现在多出一个机会,自然是高兴的不行。
阿姨带我去的饭馆就是后来让我一辈子都吃不够的西塔大冷面。朝鲜冷面和南韩冷面不一样,是咸口的。西塔大冷面制作很简单,冷面是直接压进煮面的锅里的,下锅后几分钟就捞到另一个大盆里,用凉水来回投,直到冷面凉透,碱面水变清才捞出装碗。倒入冷面汤,放上几片牛肉(以前是狗肉,狗肉没了后放过黄羊肉,后来就都是黄牛肉了),再加点圆白菜做的辣白菜,撒上一勺干辣椒面,一碗朝鲜冷面就算完成了。吃的时候可以倒点醋,汤就有了清爽的酸味。西塔大冷面的汤是不限量的,自己随意加。正宗的朝鲜冷面里是一点油都没有的,所以吃起来特别爽口。
西塔大冷面的汤很特别,不知道怎么配的料。那种特别爽抠味道很难形容,十分对我的口味。可母亲不喜欢,说那冷面汤一股泔水味,而且还不干不净,有什么好吃的。而我母亲给我们做冷面时都是用煮牛腱子的汤做冷面汤,在冰箱里凉透后再放几个冰块,夏天酷热时吃这样一碗面真是爽透了。当然母亲做的冷面汤也非常好喝,但那是另一种口味了。
自从小时候这位阿姨带我吃了西塔大冷面后,冷面,尤其是西塔大冷面好像给我下了咒,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就像我弟弟每次回沈阳必去四季面条吃碗大肉面一样,我每次回沈阳都要去西塔大冷面吃几次冷面不可。以至于我的发小都知道我这个爱好,每次聚会他们都会问我:去过西塔大冷面了吗?没去的话我请你去吃。
好在纽约的韩国超市有卖朝鲜冷面的,还有现成的冷面汤。尽管不是那种现压的冷面,仍然解了我不少冷面的乡愁。
冷面并不是沈阳的地方风味,吉林,丹东等鲜族人多的地方都流行朝鲜冷面。我在延吉吃过所谓地道的朝鲜冷面,在丹东吃过,在韩国银川机场也吃过,虽然这些冷面味道也不错,但统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和西塔冷面没法比。
时至今日,西塔大冷面依然像过去一样火爆,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甚至冬天客人也不见少。不像其它沈阳的风味店已经动迁到别的地方了,西塔大冷面是唯一一家位置没变,只是扩大一点规模的沈阳老店。到沈阳,如果不去西塔吃一碗西塔大冷面也是件遗憾的事。
在国内出差旅行,面条永远是我的首选地方小吃。只要有机会一个人吃饭,我肯定去找当地的特色面。然而,往往很多所谓正宗的面条馆子都名不符实。九十年代去太原时,特意去了据说太原最正宗的刀削面面馆,还是家国营的饭馆。可这家刀削面做的太一般了,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大肉面,一个是鸡蛋西红柿面。吃过之后,觉得还不如沈阳的山西刀削面馆做的好。
去兰州自然要品尝著名的兰州拉面,可兰州拉面其实并不好吃,汤太咸,面的碱味太大,牛肉只有一点点,也不好吃,就是便宜。我记得九十年代在兰州街头一碗牛肉拉面才两块钱。北京有家著名的马兰拉面,味道比兰州拉面好很多,浇头也多,价格当然也贵了不少。现在兰州拉面成了甘肃省的扶贫项目。据说,政府负责免费培训农民拉面技能,同时教农民如何经营拉面馆,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民走出去创业。就像沙县小吃和柳州的螺蛳粉一样,现在兰州拉面也是遍地开花,不仅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甚至连纽约都有很多兰州拉面的连锁店了。
西安最著名就是那个裤带面,看电视剧《白鹿原》时我就学会了,做了几次,老婆孩子都说好吃,就是有点油大。2018年带老母亲去西安旅游,就住在钟楼饭店,楼下就是著名的西安饭庄。于是带老母亲去品尝了著名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一小碗。吃过后感觉和我自己做的差不多,远不如盘丝饼和金线油塌这些小点心口味独特,给我很多惊喜。要说陕西的面,其实要数臊子面最讲究,营养丰富味道好,很对我的胃口。我来美国后,在网上学会了做臊子面,经常自己炒一大饭盒臊子,慢慢吃。
银川最著名的是羊肉烩面。九十年代时一个人在银川出差,正赶上过生日,就在酒店对面的一家羊肉烩面馆要了碗正宗羊肉烩面。实话实说,有点大失所望。不仅羊肉没啥羊肉味,汤也不够鲜美,全靠辣椒提味,否则我都吃不下一碗面。还有在昆明吃的过桥米线也是大失所望,远不如纽约的越南河粉味道鲜美。母亲2006年时曾来纽约住过,我带她品尝过法拉盛那家越南河粉后,母亲赞不绝口,甚至怀疑牛肉汤是放了什么特殊调料。我告诉母亲,美国最好吃的就是牛肉,原汁原汤就很好喝。后来吃过几次美国牛肉后,母亲信了我的话。
旅途中遇到一碗好面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往往是不经意间有意外发现。
我一直以为广东人不会做面,他们爱吃的那种捞面没有面味,所以我在广东从来不吃面。可有一年我们同学在澳门聚会,中午吃过法式大餐,喝了好几种葡萄酒后,都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晚上则去坐落在海边的陈老太小吃店吃晚茶。其实大家都没啥胃口,随便叫了几个清淡的小菜,就坐那聊天。也不知道谁点了一个猪油拌面,大徐尝过之后大呼好吃。我们被他一吆喝,也都夹了一口尝了一下。哪知道一筷子面条下肚,味蕾立马被激活,食欲汹涌而来。这猪油拌面味道确实不一般。于是急忙又每人点了个猪油拌面。那一顿面吃的真是爽,感觉比中午的法式大餐要过瘾的多。尤其是我吃面条的肚子,还真就是跟面条特别亲。
有一年去内蒙呼和浩特,我同学请我吃当地特色菜,其中有个凉拌莜面条就给我带来意外惊喜。以前从没吃过莜面条,端上来时我还以为莜面就是荞面呢,吃过之后才知道,二者类似但不一样。荞面不够黏,莜面要黏一些,不断条,所以吃起来比荞面的口感要好得多。呼市的那种凉拌也很有特色,有一种清清爽爽的口感。后来,莜面作为内蒙特色食品之一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沈阳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莜面馆,离我家不远。我回国时去过几次,才知道莜面可以做出很多风味独特的面点,不仅仅是面条。
我虽然吃大米长大,对面食的喜爱不亚于米饭。
面条尤其喜欢滑而有嚼头的那种。
油泼面我都自己做,非常简单。
兰州清汤牛肉面,新疆拌面,陕西油泼面,等等都喜欢。
应该还会写四川的面,重庆小面,四川凉面……每次公司开Party 我做的四川凉面是必点,不知有没有机会请为兄吃一次。:)
渍好了,酸菜汤特别的醇,否则就是干咸干酸。从前村里酸菜汤好的人家人缘特好,别人家里来客人了,总会去“借”点。
酸菜丝切的越细越好吃。酸菜面也很好吃,不过我是用四川酸菜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