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卡儿河畔的明珠,海德堡~31年后重返

安娜晴天
楼主 (文学城)

Heidelberg,海德堡位于德国的巴符堡州,和巴伐利亚是邻居,德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州。它也是一个文化古城和大学城。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它的医学院是王中王。曾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有黑格尔,伽达默尔等众多哲学家。 海德堡大学著名的学生有发明自行车的 Karl Drais,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这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充满了浪漫氛围,受到过文人和画家的无数赞美,是歌德、雨果,马克吐温等许多作家和哲学家的宠爱之地,歌德那句“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让古城世界闻名。

我31年前的夏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德国旅行,最后总结,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方波罗的海边的吕贝克,一个是内卡尔河谷的海德堡,我把我的心留在这两个一北一南城市。

30年过去了,我和女儿2018年重访吕贝克,她也喜欢上这座城市。而我今年因为疫情,不想出国,于是重返这座让我年轻时心动的城市。

一下火车,入住酒店后,就徒步来到内城,在谷物广场仰视半山腰上的城堡

我两次徒步上城堡,一次是城墙外的坡地,一次是315级台阶

海德堡城堡始建于13世纪,经历了历史沧桑,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经历过两次暴风雨闪电,两次战争,被毁坏,残破而又相对完整的城堡。 

马克吐温这样描述城堡:残损而不失帝王之气,如同暴风雨中的李尔王。后来还真黑云暴风雨,非常合景

站在城堡上可以俯瞰海德堡老城区的房子红瓦,老桥,静悄悄的内卡尔河尽收眼底,非常富有诗意。 

老桥建于十八世纪,它有九个拱门,是海德堡跨越内卡尔河的第一座石桥。老桥前著名的铜猴子,最初是石猴。猴子拿着一面镜子,旁边还有两只小耗子。我31年前没有印象

中心广场上的圣灵教堂,是海德堡老城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教堂。这是一座古老哥特式红砖建筑,建于十四世纪。我在那里听了一场管风琴音乐会。

虽然城里有一栋古老的骑士楼,但我更喜欢这栋楼

傍晚时分,下了两场雨,我就没有继续玩,在一家饭店吃饭,享受周末的安逸生活。

第二天一早,7点半出门,在老城穿行

再望大雾中的城堡

老桥的塔楼是中世纪建筑,是老城的入口,塔楼曾经被用来做监狱。

然后来到老桥前和铜猴告别,不知道31年后是否再见

浓雾中的对岸, 充满诗情画意,浓雾中隐藏着哲学家小道

回首和老城告别

过了石桥,在一条蛇路高攀穿行,来到半山坡,就是哲学家小路。它位于内卡尔河北岸,圣山的半山腰上,与城堡隔河相望。这里风光宜人,又静谧适于思考,颇受教授、学者和哲学家们的喜爱,他们散步于此,捕捉思想的灵感和火花。历史上许多诗人、哲学家如黑格尔,歌德,雨果, 马克吐温等在这里散步。浓雾中的老桥,估计多年前的歌德也遭遇此景,把心遗失在了海德堡

聆听内卡尔河面吹来的风声,用心感受着海德堡的青山绿水,老桥城堡。浓雾中隐藏着古城堡

路的尽头是一座阶梯花园

就这样,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海德堡。我没有把心留在这里,这31年经历风风雨雨,也许是大浪潮把我的心磨炼得硬朗,这座美丽古老,充满文人情怀的没有让我留恋和忘怀。我只是很欣慰,31年后故地重游,我长大了,经历了,也成熟了。

再见,海德堡,感谢你在我年轻时,给了我一个浪漫的回忆。

谢谢阅读。

小黑猫
浓雾中的海德堡真安静。今年来德国的游客也少了吧?

一心不能二用。你的心啊,当然不会留在海德堡,是不是留在罗马了?:)。

北美愚医
A nice university town.
石假装
真漂亮,雨雾更有一番情趣。
翛然
海德堡真漂亮!
南半球
2002年走过海德堡时,街上还看见美军宪兵巡逻,印象深刻。
A
AnnYuan
当年自驾浪漫之路然后转到城堡之路,海德堡印象深刻。哪一年还会像你一样重返吗?
安娜晴天
那天海德堡的内城都满了,都是居民和大学生,有些太热闹了。第二天一早的寂静才让我感叹一些。

我正在筹划生日的旅行,看我把心抛向何处

安娜晴天
对,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医学系王中王。
安娜晴天
自己也没想到,第二天的雨雾那么浪漫。
安娜晴天
是的,像一颗自然的明珠。
安娜晴天
南侠见过美军,我想,这些年美军基本都撤了。
安娜晴天
一定会重返的,不需要等31年 :-)
y
yuntai
谢谢晴天精彩的分享!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人文思想史上那么多大家都与这里有交集。可是

我只去过哥德堡,还没来过海德堡:-)以后有机会一定去。

l
lepton
谢谢晴天姐的分享,海德堡还是那么优雅有气质。游客少了,是不是气氛更安详了?
H
Helvetia
去过两次海德堡,非常喜欢这座有底蕴的大学城!记得还带回过一个咖啡Mug,印有男女大学生的头像, 还在用。
h
hangzzhang
这小城走过许多大师,人再多也有一种安详。
c
chufang
桥名是卡尔-特奥多桥, 以前桥都被冰摧毁,此桥重建于1788年。摸一下猴子的镜子可以致富,耗子的右爪可以回海德堡,左爪多子多孙。
淡然
跟着晴天重游海德堡,我们去时也是阴云密布,但没有雨雾,便少了许多浪漫!
顾剑
凑个热闹,补充点海德堡的背景史料,是我的书稿

我的莱茵河/多瑙河的书稿里有一节是讲海德堡的,有些考证的文字。

******

    提起海德堡,不知为何很多国人都以为那句著名的诗“我把心失落在海德堡”是歌德写的,这应该是一个误传,其实这是一首写于1925年的德文歌曲的歌词,还被收入了一部同名音乐剧,歌词作者是两位德国人Loehner-Beda和Neubach,曲作者雷蒙德,这首歌在德国很有名,至今还是海德堡的市歌,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写游记的中文作者都喜欢把作者说成是歌德。其实正面描写过海德堡的文豪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名气不逊于歌德者:法国大文豪雨果写过一整本书,书名就叫作海德堡;马可·吐温在《傻子出国记》里,也是以海德堡做开篇的。

    海德堡和弗莱堡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大学城,而且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甚至有很多朋友告诉我,这个评价没有“之一”!它的全名叫做海德堡鲁普雷希特-卡尔大学,用的是1378年建校时当地统治者,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名字。德国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学都冠以创建人的名号,而这些名号都是各地诸侯,比如前面提到的弗莱堡大学叫做“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大学”,是奥地利大公的名字;图宾根大学的名字叫做“埃伯哈特-卡尔大学”,是符腾堡公爵的名字;哥廷根大学叫做“乔治-奥古斯塔大学”,是汉诺威选帝侯兼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名字。我其实很怀疑,在今天,就算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或者教授,有几个人能清楚记得校名中的诸侯名字呢?海德堡大学著名的教授或者校友里面自然有很多名人,这个不奇怪,但其中各学科的开创性人物太多了: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里做过三年教授,时间虽然不长,但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他还有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现代社会学奠基者马克斯·韦伯、90年代主导德国统一的总理科尔。海德堡城区人口只有16万,其中大学生占了四分之一!在今天内卡河南岸的老城里,随处可以见到属于大学的古老而典雅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是赏心悦目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在中世纪的罗曼式和哥特式之后,文艺复兴时代兴起于意大利,后来传遍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式样,是第三种全欧洲的建筑风格,它是对古希腊罗马建筑和谐比例的复兴,不像哥特式那么尖细高耸,横宽比例大得多,讲究比例和谐四平八稳,在细部装饰上借鉴了很多希腊罗马神庙的元素,用列柱、壁柱装饰墙面的时候,讲究间隔规则形成韵律。旧城中心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就是文艺复兴式,不过不是16世纪真正的文艺复兴,而是20世纪初建造的,特意仿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为的是跟旧城周围的建筑景观和谐一致。

    海德堡大学在旧城中心有座博物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博物馆里保持的大学生监狱原址!其实在20世纪之前,上大学是年轻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家庭的特权,这些学生很难管理,经常故意跟学校当局和当地市民作对,搞些恶作剧,所以中世纪到近代的欧洲大学,基本都有这一类禁闭学生的监狱。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原样保留得很好,里面的说明还列出了挺多种可以导致一名学生被关押的稀奇古怪的理由,有些容易理解,比如公众场合烂醉如泥,在街上或者宿舍里大声喧哗,骚扰年轻女性市民等等,但有些理由就很奇葩了,比如这条:私自把市民家养的猪给放了!被关进监狱不算羞耻,当时的学生们甚至以此为荣,觉得犯点事情被关过学校监牢是一件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其实海德堡最吸引人的景点并不在旧城,而在城背后半山上的城堡废墟,跟内卡河对岸半山上的“哲学家小道”。海德堡在18世纪之前是德意志七大选帝侯之一,普法尔茨宫伯的首都,但是我觉得它的地势却很奇怪:内卡河从东向西汇入南北向的莱茵河,所以内卡河在这一段分成南岸与北岸,而海德堡旧城座落在南岸,意味着主城区向北。而且这里是河谷地形,两岸平地有限,因为山峰的遮挡,平地上的城市一天基本上晒不到太阳!反倒是出城过河,到内卡河北岸半山上的哲学家小道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沐浴在阳光下暖洋洋的。

    海德堡旧城过河的那座石拱桥建于1788年,离现在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用河谷一带的红砂岩搭建,拱形很优美,在石桥的老城这一段,桥头堡前有一只猴子手持一面镜子的雕像很有名,这座铜像看上去是现代的作品,它是1970年代开始放在那里的,可是古代至少从15世纪起,海德堡桥头就有一座猴子的雕像,它手里拿着镜子的寓意是让人自省,典故来源于1632年的一首诗,现在还刻在雕塑的基座上,大意是说:“你为什么紧盯着我?看看你自己和周围的人,你们不也和我一样吗?”这座猴子雕塑在1688年的普法尔茨王位继承战当中丢失了,直到1970年代才在原址立起这座现代青铜雕塑。注意看猴子不拿镜子的另一只手:食指和尾指伸直,中间两指弯曲,这是个哑谜,因为这个手势在东西方文化里都有,古今的意思不同。比如在中国寺庙的佛像雕塑中,佛陀经常使用这个手印,古代意大利人也有这种手势,大致是“群邪辟易”的意思。可是今天的重金属摇滚岂非也用这个手势吗?我不知道雕塑上的猴子用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但我猜想,70年代的这位艺术家未必会想到东方佛教的手印涵义,应该是表示,这是一只很酷的摇滚猴子吧!今天的游客到这里也有讲究:如果你触碰猴子手持的镜面,将会发财;如果你摸猴子另一只“摇滚的手”,你将来还会回到海德堡;如果你摸猴子旁边的小老鼠,那么你会多子多孙!

    过桥之后,沿着曲折的石子路走上半山,就来到了“哲学家小道”。这条道路面对河对岸的旧城和半山上的海德堡城堡,视野开阔,风景绝佳,小道附近山坡上有一些很别致的独栋别墅,那都是海德堡大学教授们的住宅,这里是海德堡房价最昂贵的地段,也只有特别成功而且富有的名教授,才能住在这里。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安静而优美的“哲学家小道”,笔者自己就走过三条:日本京都从南禅寺到银阁寺之间,沿着溪水的那条,据说是日本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西田几多朗经常散步而得名的;多伦多大学校园里也有一条,在安大略博物馆背后的公园里。但全世界的所有“哲学家小道”中,海德堡这条算是“玄门正宗”,传说黑格尔曾在此散步沉思,故而得名。黑格尔的确在1816-1818年任教于海德堡大学,在海德堡期间,也几乎肯定会来这里散散步。但他毕竟只在海德堡呆了短短三年,这条小道未必就是因为他而得名。事实上,“哲学”、“哲学家”未必指的是今天狭义的哲学,从古代到近代的大学教育里,以哲学指代一切常识性的学问和学科,和“专科”相对,相当于今天我们说的“通识教育”。举个例证,今天欧美大学里所有的博士学位分两类,一类是专科的博士,比如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工商管理学博士;第二类是其他绝大多数学科的博士,都被称为“哲学博士”,只不过哲学博士头衔后面会加上学科大类,比如经济学哲学博士、物理学哲学博士。而在法学、医学、工商管理领域,同时有专科博士和本学科的哲学博士,前者培养方向偏重实际,后者偏重学术理论训练,就业方向大多是大学和研究单位。这几个学科的哲学博士比专科博士要高出半格,比如美国的律师和医生,要取得从业资格都必须是法学博士和医学博士,但拿到专科博士学位以后,再在大学里进修和做论文,才能拿到进一步的法学哲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笔者本人的学位,就是“工商管理学哲学博士”,而不是“工商管理学博士”。这里所谓“哲学”,跟哲学学科没有关系,意指通识教育和比专科博士高半格的学术地位,笔者这辈子到现在还没有读过半页黑格尔的著作呢!所以“哲学家小道”里的哲学家,应该是泛指海德堡大学的学生,而不是特指黑格尔本人。我觉得这是又一个“歌德说把心遗落在海德堡”式的错误传说吧。

    海德堡另一个精彩之处,在于旧城背后半山上的城堡废墟。雨果和马克吐温都用浓墨重彩写过这座雄伟的城堡废墟。必须承认,欧洲古城堡如果保存完好,固然可以激发游客浪漫的联想和思古之幽情,但是如果留下一座伟岸的废墟,更能够让游客对此浮想联翩,那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情绪,更是浪漫主义时代特别推崇的悲壮情怀。今天从旧城里可以乘坐轨道车上到半山坡的城堡,实际上古代这里只是城堡的一部分,再向山顶还有另一座城堡,轨道车也可到达,不过那里被破坏得更厉害,看不到太多古迹,却是从最高处俯瞰旧城和内卡河谷全景的好地方。如果只想去半山腰的海德堡城堡,其实不需要坐轨道车,它只比旧城高80米,步行一会儿也就到了。

    海德堡城堡从1214年开始修建,当时还是霍亨施陶芬皇朝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这里直到18世纪中期之前,都是普法尔茨选帝侯的首都,选帝侯对城堡迭加改建,从最初的哥特式中世纪城堡和圆塔,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大厦,后来经过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军队的占领,战火毁坏了大部分宫殿,战后一度想要按照正在欧洲时兴的巴罗克艺术风格重建,但是在1786年重修一半的宫殿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正好选帝侯正从海德堡迁都去莱茵河边平原上的曼海姆,于是海德堡城堡就以废墟的形式留存到今天。所以,今天的海德堡城堡,你可以看到欧洲古代和近代的好几种建筑风格杂糅在一起:走下缆车,首先见到城堡护城壕里被爆炸劈为两半,一半倾侧倒塌的中世纪圆塔,那是典型的哥特时代古城堡的塔楼。再向前走,宫殿只剩下正立面,你看这座正立面的比例,明显异于哥特式的细窄高耸。它更宽大,比例和谐,连排的窗户完全一致,形成所谓“韵律感”,这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征。而正立面墙上站着的装饰性人像雕塑,还有屋顶阁楼顶部两侧的弧线线条装饰,那是典型的巴罗克建筑风格。在选帝侯放弃重建城堡,迁都到曼海姆之前,巴罗克正是欧洲流行的风格,此后欧洲建筑流行过的洛可可、新古典、哥特复兴、罗曼复兴、艺术装饰风格,在这里就见不到了。

    其实海德堡城堡并没有完全成为废墟,虽然正立面上部只剩一堵墙,仿佛澳门大教堂被烧毁以后,留下正立面被误认为是牌坊,称作“大三巴牌坊”那样,但大部分低楼层的宫室还是保存下来的,里面的博物馆值得看,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处,是一只巨大的橡木酒桶,据介绍是全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桶,可以盛下22万升葡萄酒,木材用了130颗橡树才建成,酒桶顶端铺了一个平台,据说可以在上面跳舞,但是今天的游客被禁止爬上去。这只酒桶在1751年建成,相当于清乾隆年间,但在此之前一百多年就前后有四只大酒桶在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宫廷酒窖里面了,这是最新最大的一只。

    海德堡是选帝侯之一,普法尔茨宫伯的首都,那么在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来龙去脉,也是挺合适的。

    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以后,东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后代加洛林王朝绝嗣,国内诸侯在911年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一世当国王,康拉德死后推荐了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亨利成为国王也是经过诸侯选举程序的。捕鸟者亨利的儿子奥托大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帝国首脑继位的一般程序是:德意志诸侯先选举出德意志国王,这个选举地点不固定,到了15世纪之后,大部分选举都在法兰克福举行。然后当选国王在查理曼大帝旧都亚琛的大教堂加冕国王。之后,德意志国王有可能前往意大利,接受米兰铁冠,就是意大利王冠,在法兰克尼亚(萨里安)皇朝之后还会接受勃艮第王国(或者叫阿尔王国)的王冠,再由教皇加冕登基为皇帝。历代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经常让儿子先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和自己共治。久而久之,德意志国王之位,就成了皇帝大位的储君。德意志国王这个头衔在奥托皇朝最后一位皇帝亨利二世之后,正式提法是“罗马人的国王”,而皇帝的头衔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罗马”的来历,来源于古罗马帝国: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公民权是很宝贵的,只限于真正的罗马人,在古罗马征服的广大疆域里,拥有罗马公民权就拥有特权,比现在的北京上海户口还厉害。在凯撒庞培之前的时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城邦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还爆发过“同盟战争”。后来罗马把公民权有限地授予盟邦的高级贵族,作为一种荣誉。再后来到了帝国时期,公民权越来越广泛,先扩展到所有意大利半岛,然后卡拉卡拉皇帝在212年授予帝国范围内所有自由人罗马公民权。所以在古代欧洲的语境下,“罗马人”这个词不是罗马城的人,而是泛指所有的帝国自由公民。而“神圣”这个词,其实一开始也并不在帝国和皇帝的头衔之中,奥托皇朝和法兰克尼亚皇朝都没有使用“神圣”字样,是随后的霍亨施陶芬皇朝“红胡子”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开始启用的头衔,因为霍亨施陶芬朝的腓特烈一世和二世跟罗马教廷斗了一百多年,争夺意大利半岛的控制权,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法兰克尼亚朝的亨利四世跟教皇的斗争,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给自己加“神圣”一词意味着皇权是上帝赋予的,不需要你教皇来赋予我神性。这是皇权和教权斗争的一种手段。后来在18世纪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讽刺帝国的话非常著名,他说:“这个组织既非帝国、也非罗马的,更不神圣。”这句话知道一点欧洲历史掌故的人都听说过。它的确很辛辣,也很切中时弊。但18世纪离开中世纪已经过了好几百年,政治环境完全变了。看过前文解说的早期中世纪帝国史,读者就会明白,其实“神圣”和“罗马”两个词,当年有它的来由,至于“帝国”,起码在中世纪,从奥托朝到霍亨施陶芬朝,皇帝们的确想要把它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集权帝国,可是被教皇和国内诸侯的选举制度搅黄了,也实属无奈。

    最初德意志诸侯选举的是国王,后来国王和皇帝越来越变成了一回事,“罗马王”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所以后世干脆变成了诸侯直接选举皇帝。最初的选举人包括全体诸侯,大约在法兰克尼亚(萨里安)皇朝时代,逐渐开始由一小撮最高级别的诸侯先提出人选,再交给全体诸侯大会通过,这就是选帝侯的由来。选帝侯僧俗都有,但一开始并不固定是哪几个人,中世纪的文献对这个问题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大致上,包括几位大主教,还有德意志王国几大基干公国,也就是法兰克尼亚、萨克森、斯瓦本、巴伐利亚几位公爵。再往后,几位选帝侯选出国王,连交给诸侯大会批准这个程序也免除了。随着历史的变迁,法兰克尼亚公国解体,公爵头衔变成了虚衔,霍亨施陶芬皇朝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任命自己的异母弟弟康拉德为宫内伯,把前法兰克尼亚的很大一片土地封给他,选帝侯的地位也就从法兰克尼亚公爵,转到了莱茵宫内伯的身上。因为“宫廷”这个词拉丁文是Palatinus,德文是Pfalz,所以这个选帝侯在中文里,要么称为帕拉亭选帝侯,要么称为普法尔茨选帝侯。这个帕拉亭的职务,来自罗马城里的帕拉亭山,今天你去罗马游览古罗马遗迹,结束游览走出公园的时候,就在帕拉亭山上,那里有帕拉亭博物馆,也有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广场,广场上摆放着马可奥里略皇帝骑像。帕拉亭伯爵的职务,类似于墨洛温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也就是铁锤查理担任过的职务,或者是清朝的内务府大臣。

    另一个早期的选帝侯,斯瓦本公爵也消亡了。我们后面会系统地叙述霍亨施陶芬皇朝的故事,简单地说,1250年施陶芬家族最后一位伟大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的后代在和教廷的争夺中彻底失败,霍亨施陶芬家族的直系后裔被杀光了。斯瓦本公国是这个家族的权力基本盘,在1260年也彻底消亡。曾经由施陶芬家族把持的普法尔茨选帝侯职位,也转到维特尔施巴赫家族手里,而当时巴伐利亚公爵也是这个家族,只不过是另外一个支脉,同一个家族拥有两席选帝侯,其他诸侯无法容忍。与此同时,帝国北方的勃兰登堡边地伯爵国,和东方的波西米亚王国地位和实力日渐提高。在1356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皇帝发布划时代的《金券诏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已经存在上百年的七大选帝侯组成,这就是所谓“三僧四俗”: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公爵、波西米亚国王、普法尔茨伯爵、勃兰登堡边伯。这个七大选帝侯的名单保持了近三百年,直到17世纪,才又添加了巴伐利亚和汉诺威两名选帝侯。

    在《金券诏书》颁布以后,七大选帝侯各人都在皇帝的宫廷担任某些荣誉虚衔,比如三大主教里,美因茨大主教是德意志王国总理大臣,科隆大主教是意大利王国总理,特里尔大主教是阿尔王国总理。四位世俗诸侯,分别担任宫廷的内务府大臣、大司马、财政大臣、司酒大臣。当然,所有7个头衔都是虚衔荣誉,就像中国古代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职务一样。七大选侯当中,又以美因茨大主教的地位最高,作为德意志王国荣誉总理大臣,皇帝死后,他是选帝侯会议的召集人。其次是萨克森和普法尔茨两位世俗诸侯,在没有选出新皇之前,他们一东一西各自代管半壁江山,相当于临时摄政。所以普法尔茨选帝侯在帝国诸侯里的地位极高。

    再回到普法尔茨选帝侯和海德堡的历史。普法尔茨选帝侯从古代到近代打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有两场对本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其一是1618-1648年的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普法尔茨选帝侯就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此前欧洲各国开始反对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德意志北部和西部的诸侯纷纷该宗新教,普法尔茨选帝侯菲德列也在其中。皇帝和罗马教皇都是反对新教的,当时已经是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把持帝位,兼任波西米亚国王了。但波西米亚的臣民绝大多数都是新教教徒,1618年上一代皇帝兼波西米亚国王死后,波西米亚人拒绝接受新皇帝斐迪南二世兼任波西米亚国王,在布拉格把皇帝的代表扔出窗外,史称“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然后把王冠献给同为新教徒的普法尔茨选侯。这就是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开端。菲德列高高兴兴地去接受波西米亚王冠,结果被皇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连自己的封国也丢弃了。这就是我们前文在介绍列支敦士登历史的时候提到过的,1621年白山战役,皇帝一方天主教军队的总司令是提利伯爵,副总司令就是列支敦士登。那一战打垮了普法尔茨选帝侯,也让波西米亚(捷克)境内人口构成彻底发生改变,从此捷克变成了一个天主教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不久,皇帝的军队占领了海德堡。

    普法尔茨选帝侯很幸运,他虽然输掉了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但后来瑞典和法国相继站在新教一边加入战争,他的一方是最终的胜利者,1648年战争结束,菲德列复国,他开始在海德堡修复损坏的城堡和宫殿。但这次战争末期,法国一位5岁的儿童国王在红衣主教黎塞留首相的辅佐下继位,他就是将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后来路易十四长大成人,一次又一次向莱茵河沿线的德意志诸邦发动攻势,这在阿尔萨斯那部分已经讲过。在1688年,当时的普法尔茨选帝侯死后无嗣,路易十四以近亲的理由要求由法国国王的弟媳奥尔良公爵夫人来继承普法尔茨,挥兵打过莱茵河,占领了普法尔茨全境。这是海德堡历史上第二次被法军占领,也是遭到破坏最大的一次。但是这次整个欧洲列强都不愿意看到太阳王独霸欧洲,德意志诸侯空前团结在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周围,加上西班牙、荷兰、英国也加入反法联盟,这就是当时欧洲所有强权反对法国的“大联盟战争”,又叫普法尔茨继承战争。这场战争打了九年,所以也叫做九年战争,最终大致以平局告终,太阳王的条件稍显不利:他要退出莱茵河以东的所有占领区,于是海德堡再次回归普法尔茨选帝侯。莱茵河以西的洛林地区也归还给流亡在维也纳宫廷的洛林公爵。

    1689年和1693年,在普法尔茨继承战当中,法军两度占领海德堡,撤离的的时候一把火烧了旧城,并炸毁了大部分城堡要塞。战后选帝侯重建宫廷和城堡,但是工期缓慢,经费不足,1720年代因为选帝侯本人信奉天主教,和新教臣民起了冲突,决定把首都从海德堡迁移到内卡河下游河口,汇入莱茵河处的曼海姆城。后来有一度,继任的选帝侯想从曼海姆搬回海德堡,可是1764年重修了一半的海德堡城堡再次被雷电击中烧毁,从此选帝侯的宫廷就定在曼海姆,再也没有回过海德堡。

    今天从海德堡沿内卡河回到莱茵河畔,只有20公里路程,曼海姆的市中心附近河边有一座很大的巴罗克式选帝侯宫,是普法尔茨选帝侯1720年代从海德堡搬来的时候新建的,今天是曼海姆大学的主楼。此外,在城中心还有一座60米高的水塔,是19世纪建造的仿罗曼式建筑,和附近的喷泉、剧院建筑群一起,大致可以构成城市的景点。曼海姆对普通游客来说,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值得停留半天以上的城市。

 

安娜晴天
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那里的秋天很美,我还在想,是否再去看红叶。
安娜晴天
问好量子妹妹,游客少了,学生们还是那么淘气,依旧充满活力和魅力。
安娜晴天
城市不大,但是带有一种学术的魅力,你可以天天享受海德堡:-)
安娜晴天
我31年前没有和小猴子亲密过,所以等了这么长时间。那个清晨,我和小猴子说悄悄话了。
安娜晴天
你们可能没过夜吧,等一晚,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去过海德堡的都浪漫滴。
安娜晴天
安详说不上,我觉得是智慧之光,思考和学术上的进取。
安娜晴天
谢谢教授的指正,早知道,为啥不早凑热闹 :-)

把心遗留在海德堡,的确是一首歌,我查了一下,是1925年,魏玛共和国时期,Vesely作曲,非常流行。

不过,歌德去了8次海德堡,把他的心也留在了那里。在城堡公园有一个石凳,是歌德爱情之凳,故事我就不说了,无非文豪和才女的故事。叫歌德和马丽娅娜石凳。

那个小道真的是哲学之路,不仅语言翻译这样,海德堡大学的历史也是如此的。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按照顾教授的文风,你会说,是明太祖洪武十九年。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是他的四大传统学科。15-16世纪,海德堡大学是以人文主义的欧洲科学和文化的中心,哲学上自由开放的黄金时代。17世纪三十年宗教战争,海德堡大学默默无闻了。19世纪的哲学复兴,把海德堡大学又推上神座。康德的学生Koch, Fries 在大学任教,带来黄金时代,Hegel黑格尔 只是短暂三年,但书写了他的名作哲学大全。海德堡学派,是哲学史上著名的一派, Fischer, Windelband, Weber 都是教授和大师。二战后的Gadamer, Harbermas 都是泰斗, 哲学史上的权威。那条路是哲学小道,而不是医学小道,因为哲学史上的海德堡学派是响当当的名字。这条风景美丽的小路一定受宠若惊 -:) 

Mannheim 在历史上有地位,我这次路过,更本没下车的欲望,都是土人社区了。不过Mannheimer 大学的国际经济贸易学科好像是德国第一。

说私下的话,我读的慕尼黑综合大学,和同在慕尼黑的理工大学,在德国大学排名榜上一直是第一和第二,有一年好像海德堡越过我们是第一。不过,这三十年,一直是慕尼黑的这两家站头两名,不过是位置换一换而已。我觉得和巴伐利亚的雄厚资金和重视教育有关系。如果周围的孩子读书不错,我会推荐一下,让他们去慕尼黑读书,但从来不会说,去海德堡,因为海德堡的历史地位,我比较敬重它。如果我还想再读一次书,我可能会换个人文环境,去默克尔夫人的母校,莱比锡读书,而不会说去海德堡,我认为,我的人文水准,配不上说一句,我要去海德堡读书。

多谢顾教授分享的书摘,学到新知识,探索的喜悦,谢谢你。

x
x潇潇
照片真美!向往着,一定要去!
萍踪新语
四年前去過吕贝克,也很喜欢,如果再有机会来德国,一定去趟海德堡看看。谢谢介绍,图文精致!

“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方波罗的海边的吕贝克,一个是内卡尔河谷的海德堡,...” 四年前去過吕贝克,也很喜欢,如果再有机会来德国,一定去趟海德堡看看。谢谢介绍,图文精致!

安娜晴天
对,一定要去的。
安娜晴天
对,欢迎您去这两个一南一北的城市,风格完全不同,当年我就突然喜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