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妇女?还是大学教授?

南半球
楼主 (文学城)

科夫斯港(Coffs Harbour)距离悉尼527公里,是个拥有7万居民的沿海城镇,我们落脚在一家民宿。 在网上预订时,吸引我们的是这幢小别墅漂亮的外貌。 在澳洲的中小城市,铁皮屋顶的木板房是最常见的民居,通常色彩灰暗很不起眼,而这家以蛋黄色粉刷外墙,以红褐色线条装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内部装修和家具摆设很有品味,既保持了殖民地时代老房子的沧桑感,又带有新时代的明快气息。

 

进屋后知道房子的主人是一个68岁的老太太,这幢老房子的翻新改造是她自己一手设计和动手完成的(除了屋顶和地板雇人),她花了2年的时间,将一幢摇摇欲坠的百年老房子改造的焕然一新。 如果说这位老太太的审美品味和她的动手能力已经雷倒了我们,更令人更吃惊的事情还是在晚饭后的聊天过程中,老太太居然头头是道地说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建立在农民工的血汗之上。 听她条理分明滔滔不绝地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及其对于澳洲的影响,我们开始还以为她是个退休的大学经济学教授,谁知最后发现她一辈子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已经分居的丈夫是一个木匠,属于再普通不过的澳洲草根阶层。

 

老太太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和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也是追星一族,连那些歌星影星的内裤是什么颜色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到了中年之后,她觉得这些gossip(八卦)一点意思也没有。 于是她就和几个闺蜜组织了她们知识沙龙,以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为宗旨,每1-2个月聚会一次。 拿老太太的原话说:No gossip , no bullshit, we are only interested all the real issues in this world . 。 (不要八卦,不要废话,我们只是对真正影响这个世界的事件感兴趣。 ) 。

 

老太太的知识沙龙最热闹的时候有十多个人,这些年不离不弃的有7个人。 她们事先商定主题,比如全球化的由来,911的后果,中国的发展等等,然后每个人自己去查资料做功课。 聚会时她们有一个沙漏,20分钟主题发言,所有观点评论都得有事实根据典故出处。 发言时间他人不得提问插嘴,沙漏时间到主讲必须停止,这时他人可以提问或者反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们的沙龙已经持续了30多年。 从当年娥娜俏丽的少妇,到今天白发苍苍的老妇,她们始终兴趣不减,讨论的主题居然可以上到人类移居火星,下到中国农民工这样的专题。 老太太说:被报纸上耸人听闻的标题感动是容易的,但是试图找出事情的原因和彼此的关联才是真正的挑战和有意义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难怪老太太慈眉善目,举手投足自有不凡的气度。 几十年的业余爱好,将一个琐碎庸俗的家庭妇女熏陶成一个出口成章谈吐有料的风雅之士。 从另一个角度看,应该就是因为澳洲有着不少像老太太这样的女士,这个国家才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选举和被选举权的国家。 世界上任何真正的权力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不可能是任何救世主所赐予的。

 

看着眼前优雅的老太太,不禁想起三国时代曹操的一段史实。 据说曹操有一次接见匈奴使臣,觉得自己其貌不扬有损国威,就让一个高大英俊的部下假扮自己,他自己装作侍卫站在一旁。 结果事后有人问匈奴使臣魏王这个人如何,匈奴使臣说,魏王的确相貌堂堂,可是我看他身后的那个侍卫,才是真英雄。 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形成的气场使人发出动人的光华。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 洋人这种不以名利为目的,纯粹对知识的渴求,是我们华人望尘莫及的。 华人的确勤奋,但基本是以经济为导向的,13亿中国人中会有几个这样草民自发组织纯属爱好的知识沙龙? 答案一定是不乐观的。 科夫斯港和悉尼还是相距太远,不然如有机会参加她们的沙龙聚会,和她们一起讨论中西文化的不同,定为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澳洲房车营地 家庭妇女?还是大学教授? 坚不可摧的堡垒 - 直布罗陀 里斯本印象 激情奔流,生命之树长青
g
gx123
真难得
d
danren
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曹操肯定把那个使臣“拿下”委以重任!那使臣会不会是“南半球”吧。
乐学乐游
太厉害了
南半球
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
南半球
我会很高兴被曹操委以重任 :)
南半球
一件事情持之以恒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t
tbridge
美国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meet ups
J
JVCD
女主人的猫咪长啥样?
南半球
这位老太太让我佩服的是,这种纯知识性的沙龙,她们坚持了30多年。
南半球
记得她养了一条狗 :)
m
mickeylili
挺好的 惭愧不如
似曾相識
澳洲有很多家庭婦女或還退休人士組成的discussion group,與你文中女主人的闺蜜們知识沙龙差不多

都是坚持幾十年,到後來人越來越少,最後。。。

o
oldpp
最后全部去见上帝
似曾相識
老婆婆答對了

嘿嘿,廁所想出來的吧

a
aChineseBostonian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找乐趣

这个跟退休后一些人一起探讨摄影,探讨旅游,探讨烹饪, 甚至下下棋跳跳广场舞是一个道理。
有些人说还不是“最后全部去见上帝”,这话没问题,但是我要说,有些人见上帝之前一直很快活,有些人却一直很郁闷。这就是差别。

如果你还是觉得反正最后是见上帝,快活和郁闷又有啥区别,那就干脆木活了

o
oldpp
床上!
北美愚医
Can not agree more.
北美愚医
试图找出事情的原因和彼此的关联才是真正的挑战和有意义的
南半球
其实能够坚持几十年的不多,第一人是见异思迁的动物,第二做到共同进步太难,人与人的差距一旦拉大,就玩不到一起了。
南半球
说的对!见上帝之前的日子,人与人的区别太大。
南半球
华人一点不笨,但是偏重世俗功名利禄。
赛吉
是啊,几千年的中国的文化传统。不过也是因为有这个传统,中国的经济才能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高速发展。
似曾相識
我知道的

是退休人士組成的group,起碼有三十多年,最多時有二十人,最後幾年每年少1、2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大都住在同一地區,討論的話題很多,還包括當地council的事情,經常寫信給council提建議或批評。

也有家庭主婦組成的group,還不止一個,定期或不定期聚會,二十多年了。

似曾相識
“最后全部去见上帝”是必然規律,我覺得這話沒有其他意思。
南半球
凡事有利有弊。
安娜晴天
老太太的圈子不错,这样生活很充实。我争取富养女儿,让她以后做家庭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