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美国人的故事:老戴维

咲媱
楼主 (文学城)

老戴维是个六十岁的白人老头网管,一米九的个头,三百斤的体重,肥硕的肚子,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三十年了。

老头技术很差,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基本没有。但是人非常好,谁一有问题,就忙上忙下,不断的打电话问人怎么处理。秃顶的头上不断冒出汗珠。一个小问题能搞上大半天。

谁要换个显示器什么的,他会大老远把显示器搬过来,亲自装好,调试,连一根线都会给你放得漂漂亮亮。

全程跪在地上工作,有时还爬进桌子底去装线,就连安装软件,他也跪在旁边指导。

一句话,服务态度不要太好。

他动作慢,我等得无聊,就和他聊聊天。多来上几次,就知道了他的全部人生。

他老婆是他高中同学,典型的青梅竹马甜心。在沃尔玛工作了三十年。拿十多块一小时的低工资。搞点上架货物,收收过期食品这种活。

儿子到了三十岁,才从啃老的小混混洗心革面,跑去俄克拉荷马上大学,读了六七年,都还没毕业。

他们一家,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超过三百英里的距离。

老头开车去看儿子,是他一生最远的旅行。

老头掰着指头计算着退休,能拿多少社安金,能拿多少401K,计划着退休了带老婆开房车周游美国。

这,就是一个奋发上进的美国底层人的全部人生。

木有文化
这是令人敬佩的那一类‘底层’。在他们下面还有很多层
咲媱
没多少文化,能力也不行,拿的是最低工资那个档次,这样的人在美国是底层的标志。不干活吃救济的那个不是底层,是社会外挂负担
k
kingfish2010
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文化程度就是这样,不觉得他在底层。great again目标之一不过就是恢复社会中这个大部分

人群有工作,有收入,有退休金,有房车退休出去看看大好河山。

将制造业逼回美国,也是为了解决一大批这样的人们就业的问题。

上班的时候,你接触的都是跟你的背景差不多的人。只有退休了,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 才真正了解一个算是富裕的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生活。都是当地人,工作一辈子,买不起房子的,退休金交了税、交了房租、交了医疗保险,剩下的钱还没有难民拿到的钱多的。有个朋友80多岁了,三个三十多四十岁孩子们学了文学音乐绘画找不到工作啃老的。一起钓鱼的有个老头七十多了,经常去替别人开卡车,赚钱贴补家用的 。。。

我觉得大家都是平层,钱多钱少而已,这些人比钱多到处飞来飞去的人更环保。

木有文化
我虽然完全同意加点赞,但也可以说两句这个话题的另一面

从前中世纪的时候,有贵族(血缘世袭),僧侣,骑士,农民等,妥妥的阶级感很强。进入现代社会,那些固有的阶级概念,谁一定比谁更高贵确实没有了,但‘万恶’的资本主义一切看钱,其实还是有很深的“如果我的钱比你多很多,就算是混的比你好很多”的概念的。

如果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就是大家一直说的所谓 American Dream / 美国梦,比较片面苛刻的描述,就是“如果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力/智慧/运气/。。。,不止想混的好,而且我想比你混得更好,这不是需要觉得羞耻的东西”。

因为美国没有过君主/贵族/那些历史,美国梦一直是强调 class mobility , 而不只是 class equity.

看客2010
是的,老实本分,善良勤恳。
看客2010
极是:)
看客2010
是这么回事,就是感觉老美个人独立的那股劲,不是在“比”上。
老键
这样的人值得起敬,敬业。靠双手吃饭的,搬电脑和敲键盘没啥两样

社区公共运动场的厕所,大多都是全天或至少白天开放的,有一些老人兼职一早清洁打扫,晨跑时常有使用,由于时段关系也常与清洁工打照面,每次我都进出各感谢一次,有时也聊两句,谢意是真心的,没有他们会有多么不便。

老键
美国而已,或你呆的硅谷而已。如果某个以国家标榜的价值观,并不能在全社会获得体现,就不值得特别看重,越来越觉得这样
仁可
很欣赏“美国梦一直是强调 class mobility , 而不只是 class equity。”阶层固化是否日益严重?

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收入财富进一步分化。但是虽然分化,绝对生活水平是否还是在上升?

木有文化
美国确实有这个问题:虽然 class mobility 在,但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在加大

主要是高等教育,拉开了经济中上层的白领和中下层的蓝领的差距,而教育这个东西有家庭世袭的现象。
国际化又进一步摧残了蓝领的整体收入。

随着AI的发展(比如让码工的那一点能力不再特殊),和制造业的回流,我觉得下面三十年美国有望把贫富差距缩小。我还是比较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