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加州小姐选美事件谈开去

老键
楼主 (文学城)

多少人还记得2009年的加州小姐事件?主角Carrie Prejean,出生于基督教家庭,她以加州小姐身份参加了 2009年 Miss USA 比赛,比赛中她接受评委提问:“你是否认为美国每个州都应该合法化同性婚姻?”

她回答:“我觉得美国人能在两者间自由选择是很棒的。但就我们国家和我家庭来说,我相信婚姻应当是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 她还特别补充:“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意思,但我本人是如此成长的。”"I think it's great that Americans are able to choose one or the other... But in my country, and in my family, I believe that a marriage should be 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 No offense to anybody out there, but that's how I was raised."

如此诚实尊重和包容的回答,却让她饱受舆论攻击,“落后”“不包容”,最后连她的加州小姐头衔也被剥夺了。她只是说了心里话,说出了一个不见容于被左派势力绑架了的主流舆论的观点。

被激进势力劫持的主流舆论不代表大部分人的观点。美国当前人口中大约有62%是信仰基督教的(2009年还应高很多),他们中有多少像Carrie还坚持着传统的男女婚姻观念我无法直接判断,因为美国2014年同性婚姻合法化是联邦法官的判例带来的,澳洲不同,澳洲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全民公投(99%的投票率)的结果,赞同和反对之比大约是6:4,而澳洲基督徒也正好占澳洲人口的40%,我们是否可以由此假定,澳洲的基督徒基本是不赞同同性婚姻的;从我下面提及的澳洲悉尼同性恋狂欢节可以看出,澳洲的基督徒在同性恋问题上至少不比美国更保守。由此推想,2009年美国起码有超过60%的人是不赞成同性婚姻的,那么Carrie选美时的回答所代表的观点甚至不属于少数,他们是被主流舆论剥夺了发言权的沉默多数

Carrie 后来写了一本书,叫《Still Standing(我依然坚定)》讲述她面对网络攻击、政治压力、甚至法律纠纷的经历。她不是在争取某种立场胜利,而是在为一个基本权利发声:人们应该有表达不同意见的自由,哪怕那不是主流舆论想听的声音。如果连一个选美比赛都不能容纳真实多元的声音,那我们距离真正的多元包容和平等还有多远?

说这些毫无反对同性恋的意思,也不是判断同性婚姻的对错,只是想说在西方世界,即使正常水平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普及,很多时候是受到激进势力钳制的,甚至不得不为此付出真实的人身代价

钳制正常言论自由的激进势力真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吗?对美国社会我不是很了解,不如说一下澳洲,一年一度的悉尼同性恋狂欢节,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刚正式抛弃白澳政策的主流政治还是反对同性恋的,但人民并不理这一套(当时的基督教人口超过80%),同性恋游行从抗议美国某次事件(忘了)很快就演变成了社会性的年度庆典,直男直女照样涌上街头观赏欢呼同性恋人群的载歌载舞。十几年后的1994,描写异装舞者的澳洲喜剧电影“沙漠皇后(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风靡澳洲,并波及美国影坛,获得"烂番茄"的7.3高评分和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成了LGBT文化的另类艺术经典。

那段年代里,DEI等身份政治的激进说教还闻所未闻,澳洲是个平民化主导的社会,除了体育界,精英不是个常用词,甚至不一定是个褒义词,这样的平民社会不需要自以为是的人民导师,对同性恋的包容和接纳,是社会进步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往深处想,社会进步的真真动力,是基督教理念包含的宽容平等自由人权思想,现代西方文明正是建立在基督教理念之上的,历史上基督教曾经将欧洲大陆一个个野蛮民族改造成文明国度,如今如果容它的理念在社会不断释放,也将推动西方文明不断进步。

没错,我说的不是狭义的基督教教义,而是由教义演绎开来的非宗教性理念和价值观框架,它本来根植和浸淫于社会。基督教理念既维系社会稳定,又在稳定中催化进步,真的我们不要急于摧毁它,不要急于让来路不明的扰乱和分裂社会的激进政治来替代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从2009加州小姐选美事件谈开去 复活节 美国是个概念股 撇开川普,谈一下美国穷到只剩钱 川普终于向世界开战
d
donau
哎呀老建你这个实在是说的太好了简直就是一篇CASE STUDY的实例

先说我根本不知道你说的这个故事。我仅就你的结论来分析一下。为了清楚明白,我先说我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你没说一个观点,就狠狠地来自我否以它。

我按照你的顺序说好了。

你上来就派别攻击。当然你这里说的是左派,那是这中文网上太常见的舆论引导了。我说过很多次我本人并不在意派别这些也不喜欢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因为我认为那不对。但是你攻击的攻击这种不包容,狭隘,那恰恰是传统对右派的定义。也就是说,那一直是右派意见人士无法回避的弱点。而且一般来说对于愿意站队的人自己也承认。

然后你说到同性恋和同性婚姻。这是两件事。同性恋是自然行为,那不是人可以控制的,包括恋和不恋(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恋爱结婚啊),你也说了人有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婚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受法律保护形式,因为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你哪里见过小猫小狗的婚姻?至于应不应该给同性婚姻?简直又回到你的上题,那就是一个社会够不够包容。我是同意给的。因为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的被尊重。如同你认为基督教意义下的婚姻很神圣,那么选择同性婚姻的人一样应该有这个权利。

你有一点说的很对,基督精神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包容,还有对弱势群体的慈悲。所以转下文,你想抨击一下的DEI,你说那是激进的行为是一种刚刚出现的思想运送形式(希望我没有理解错)。前几天我们孩子爸爸刚问我,他说什么是DEI?其实我也是不久前才看到的这个提法。我说了几句,他的反应是,那有什么可说的?

可不就是。你老说你们澳洲平民化人简单淳朴。我们欧洲才平民化简单淳朴。但是我们不蠢,我们这些都是COMMON SENSE没人觉得值得拿出来说的了。也就是你说的基督精神的影响。那些不是你去教堂或者读读圣经能左右的,那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原来聊过童书对社会的影响(或者类似的话题),我是一直跟着看小孩子上学的书的,我仨,所以这十几年基本上没漏什么,我知道孩子都被教什么。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看人看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DEI也不过是基督精神在今天社会里的延申,我不觉得值得拿出来说,甚至成为一种思想运动模式。但是对于明确反对的我会非常之看不起——你这里说我不够包容?那当然,包容指的是对不同文化对不同VALUE的包容,不是对错误和愚蠢的包容。

这是你的第三错。

P.S.先写到这里看看

老键
哎多瑙你不关心时政没问题,但最好不要凭空写超过100字,我都搞不清你是想批我还是附和我
木有文化
老键肯定对这一篇比较得意

因为确实写的挺好的,深合吾心。

仁可
很想理解基督教理念如何维系稳定又催化进步。一部分是它允许人犯错,但需自省忏悔吗?
咲媱
基督教不是允许人犯错然后忏悔,而是对人有真正正确的认识:每个人都是罪人,必定犯错,而且会继续犯错下去,所以必须事先提防。
咲媱
基督教系统稳定的真正原因:不去寻找一个永不犯错的圣人来领导,不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制度来设计社会,而是事先进行防范制衡
咲媱
而左派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你觉得现有制度不好,现在的领导人不好,但是你换一个新制度,失去制衡可能更差。这是共产失败的原因
S
Shubin
没想到老键兄对米国选美有记忆,去查了一下油管上确实有与Carrie Prejean相关的视频,放个当年的在里面

 

老键
谢谢文化。论坛上发时政见解一般是就特定现实背景而言,而不是泛泛而谈,大家都已经做了思索,容易一拍即合,也容易一见如敌
老键
我没能力作系统性回答,推荐一本书,再谈一点个人的观察

我博客里有对这本书的推介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834/201804/2482.html,比较系统介绍了基督教如何催生现代西方文明,这不是对你问题直接和简洁的回答,但如果缺乏一个系综观,任何回答都是挂一漏万的。

我个人的见解受我个人学识的限制,我认为稳定和进步应该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稳定的进步是革命,玉石俱焚;没有进步的稳定是腐朽,慢慢窒息自己。基督教本身是一个自我进步的信仰系统,这个“自我”又有得一说就不展开了,但历史一路走来是明摆着的。它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举冷战结束苏东波为例,人民的觉醒自然离不开自由世界的影响,但也离不开他们文化中基督教信仰的熏陶,这个信仰也是分界线两边的共同语言;当独裁体制崩溃时,这些国家基本没有发生战乱,血腥复仇,和社会动乱,是因为基督教信仰代之起了凝聚作用。

 

老键
老键那年还不太老,尚有审美之心
S
Shubin
查了一下才知道,Miss Australia 评选从1908年开始到2000年就停了,后来被另一个选美

Miss World Australia 取代,但是其中有些年份没有举办赛事。油管上有一些Miss World Australia 的视频。

老键
澳洲人对这种很showy的打分人类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要选美上沙滩
k
kingfish2010
选美,回答此类问题不都是扯到 世界和平吗? 。。。world peace 。。。 world peace 。。。

喜欢选美的老键看过来

这是第一次有两名跨性别女性想要成为环球小姐。这并非毫无讽刺意味。

(假的, 全是假的

2023年 新苏黎世报 Erstmals wollen gleich zwei Transfrauen Miss Universe werden. Das ist nicht ohne Ironie

Ausgerechnet die Kreise, die Schönheitswettbewerbe als sexistisch kritisieren, feiern nun deren Diversität. Dabei bestätigen die Transfrauen ein besonders stereotypes Frauenbild.

  Birgit Schmid 17.11.2023, 05.30 Uhr

 

    PD   PD Bonus Transsein? Miss Portugal Marina Machete und Miss Niederlande Rikkie Kolle kamen beide in einem männlichen Körper zur Welt.
老键
完了,变成老键喜欢选美了,老实交代,老键是不敢看选美的,只有听键太评帅哥的份

2009选美事件其实是那天坐公交下班路上听的,那时老键总体还是比较偏左一些的,但还是相当震惊,可以说是一个惊醒和某种反思的开始,所以记忆比较深刻

k
kingfish2010
老键随时准备跪键盘了, 要是键太发现这两个大美人 。。。安啦,这是两个TRANS Women

老键冤枉啊

NZZ 说, 那些批评选美比赛具有性别歧视的圈子现在正在庆祝选美比赛的多样性。跨性别女性证实了女性的一种特别刻板的形象。

看客2010
和额们漂亮国的选美比,你这个弱爆了。瞧瞧200多磅彪形大汉的选美冠军吧,辣死你的眼

 

f
freemanli01
世界观其实很重要。我感觉equity是反上帝、反基督教的。”结果一样”和因果规律是否相矛盾?天堂和地狱的众生是否

都应该如DEI强调的那样,都要享有相同的结果。【按定义:equity usually also includes a focus on societal disparities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decision making authority to groups that have historically been disadvantaged",[13] a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 person's unique circumstances, adjusting treatment accordingly so that the end result is equal."[2]】

 

某种程度上,EQUITY之反基督教在于他们隐含一个世界观,即,这个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也没有死后的世界(或者更一般地说,E是反宗教,反对宗教对于因果律的解释,宗教关于个人选择和责任的解释)。equity强调的、承认的“结果”就“只有”“这个世界”的结果。根本不承认超越此生的、更长久的结果。所有的事情一定要“在眼下这个世界”做个了结,根本否认此生后的世界和不同出路。

也就是说那些唯物主义者自己做终极裁判者了---认定我一定要把此生的物质生活当成唯一标准,以此为标准来搞EQIUTY。再引申一下,他们会认为上帝搞出天堂和地狱,结果不符合equity,那当然是上帝不如我们公允,不如我们慈悲了。

 

k
kingfish2010
额滴娘亲, 哈哈哈! 这个就完全跳出了新苏黎世报批评的

美女刻板印象的窠臼。。。

这是水浒梁山好汉阮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