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指责的,问题是川普列出的各国对美国的关税,大部分是不准确的,是他的virtual reality, 从平均来说是明显被他夸张的。当然关税之外,很多国家对自己产业有内部补贴,大多还不是公开的,这等于是变相关税。
不管怎么说,既来之则安之,长远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尤其对发达国家来说,把随着全球化自由贸易流失的产业和供应链以及相关工作拉回来,不光对美国,对澳洲也一样,全球化摧毁了澳洲的整个汽车制造业。
经济学原理上来说,任何税都只会造成死重,降低经济效率,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放缓一下了,消费主义刺激下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对人类长远利益未必有利,高关税其实更环保,让资源回到它应有的长期价格,更符合可持续发展。
美国人要准备过些苦日子了,物价不会再这么低廉,但对改变你们的浪费习惯是有好处的,美国没有美食,就是因为蛋白质太便宜,味觉都在狼吞虎咽下被淹死了。华尔街精英要稍微穷一点了,他们的财富都来自全球贸易通量的抽成,但全球贸易就要缩水了。
最苦还是排在中国后面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没什么好抱怨的,全球贸易的红利已经赚得瓢满钵满,但像越南什么的,刚想从中国出走的资本捞些好处,高关税就来了。
好吧,大家就在高关税下减膘,过起健康生活。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4/02/126097614.html
我的核心信念是每个国家都要能自力更生,不能坐享其成。其中当然包括美国。把制造业外包给‘更便宜’的地方,不仅仅是在培养‘坐享其成’的 entitlement,更重要的是制造业会引发科技的改良和发明,外包出去就是放弃了自己发展进步。
美国也确实有浪费+消费主义问题,于环境也不好。正好趁这个机会改一改。按理讲那些环保主义者应该举大旗支持才是。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我有三四件一模一样的上衣,懒得洗就换,同事曾经问过,你从来不换衣服?
我本来是想说,Obama 和 Biden 和纽约时报,花了整整十二年时间把男生塞进女生厕所,监狱,体育... Trump 上台只是叫了个停,到纽时这里就变成了 Trump 使美国落后中国的原因了。这个是我觉得好笑的原因。
不好recycle, 对环境其实影响很大的
他们是全球化的唯一真真得益者,插根吸管在全球贸易和流通的动脉里就富可敌国了,吸血鬼,同时用廉价和虚假的物欲满足让草民陷在垃圾堆里嗨。一个房客父子俩,拿着救济,家里三台大屏幕电视,躺在床上就可以玩游戏,桌上柜中冰箱里到处是垃圾食品, 三十来岁的儿子胖得走几步迎客都喘。辛苦的纳税人,和他们的钱养着的这么一堆人,就是纸醉金迷的金融精英的对立面。
因为毕业了,没有制造业也很难找到工作。
通过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是困难重重,不光既得利益者反对,这些大厂也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
美欧澳缺乏制造业的激励与支持,工程创新能力也在衰落,大学很多专业的研究在当地找不到合作伙伴。
这里大学里新招的工程类助理教授,博士生里许多国内出来的小留。
我们这里当地朋友们的孩子学经济法律医学,还有几个学计算机 。。。
在极左政策下,社会救济人群与金融精英之间确实可能形成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伴随着中产阶级的衰落。以下是对这种模式的解释:
1. 社会救济人群与金融精英的共生模式:
2. 中产阶级的衰败:
总结:
在极左政策下,社会救济人群和金融精英可能形成一种扭曲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以中产阶级的衰落为代价。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联盟、经济依赖和政策寻租等。
人家金融精英怎会和救济人群共生?共生什么?豪宅,豪车,飞机,游艇,度假天堂,太空游?唯一共生的是都不交税,一个逃税一个免税。我说了,扔一堆垃圾产品和食品让救济人群陷于虚假满足,毁志毁人毁前途。
共生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co-dependecy。公益机构需要穷人的存在,来 justify 自己存在的意义。戒毒所需要有毒瘾的人,牙医需要有牙疼病人,等等等等
这个ai 太好玩了, 输入几个字 阐述穷人与金融精英共生关系与中产阶级之衰落, 出来洋洋洒洒一大篇
一大篇图文并茂的同性婚礼报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女知青嫁给贫下中农的报纸新闻。同样没有后续报道,是否后来女知青被家暴,离婚。。。
我不反对同性婚姻,也有这样的朋友。 但是那些报道纯粹扯,只要你认识当事人...没有想到纽约时报堕落至
好几件商标没有剪掉的, 冒火啊
年轻人买买买,捐捐捐出精英的感觉了
几个星期前, 电视节目一个记录片, 非洲海边沙滩上一堆堆丢弃的衣服卷在一堆堆沙子里面。
过去几十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也该拨乱反正了
对等关税,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指责的,问题是川普列出的各国对美国的关税,大部分是不准确的,是他的virtual reality, 从平均来说是明显被他夸张的。当然关税之外,很多国家对自己产业有内部补贴,大多还不是公开的,这等于是变相关税。
不管怎么说,既来之则安之,长远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尤其对发达国家来说,把随着全球化自由贸易流失的产业和供应链以及相关工作拉回来,不光对美国,对澳洲也一样,全球化摧毁了澳洲的整个汽车制造业。
经济学原理上来说,任何税都只会造成死重,降低经济效率,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放缓一下了,消费主义刺激下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对人类长远利益未必有利,高关税其实更环保,让资源回到它应有的长期价格,更符合可持续发展。
美国人要准备过些苦日子了,物价不会再这么低廉,但对改变你们的浪费习惯是有好处的,美国没有美食,就是因为蛋白质太便宜,味觉都在狼吞虎咽下被淹死了。华尔街精英要稍微穷一点了,他们的财富都来自全球贸易通量的抽成,但全球贸易就要缩水了。
最苦还是排在中国后面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没什么好抱怨的,全球贸易的红利已经赚得瓢满钵满,但像越南什么的,刚想从中国出走的资本捞些好处,高关税就来了。
好吧,大家就在高关税下减膘,过起健康生活。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4/02/126097614.html
纽约时报:我在中国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我的核心信念是每个国家都要能自力更生,不能坐享其成。其中当然包括美国。把制造业外包给‘更便宜’的地方,不仅仅是在培养‘坐享其成’的 entitlement,更重要的是制造业会引发科技的改良和发明,外包出去就是放弃了自己发展进步。
美国也确实有浪费+消费主义问题,于环境也不好。正好趁这个机会改一改。按理讲那些环保主义者应该举大旗支持才是。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我有三四件一模一样的上衣,懒得洗就换,同事曾经问过,你从来不换衣服?
我本来是想说,Obama 和 Biden 和纽约时报,花了整整十二年时间把男生塞进女生厕所,监狱,体育...
Trump 上台只是叫了个停,到纽时这里就变成了 Trump 使美国落后中国的原因了。这个是我觉得好笑的原因。
不好recycle, 对环境其实影响很大的
他们是全球化的唯一真真得益者,插根吸管在全球贸易和流通的动脉里就富可敌国了,吸血鬼,同时用廉价和虚假的物欲满足让草民陷在垃圾堆里嗨。一个房客父子俩,拿着救济,家里三台大屏幕电视,躺在床上就可以玩游戏,桌上柜中冰箱里到处是垃圾食品, 三十来岁的儿子胖得走几步迎客都喘。辛苦的纳税人,和他们的钱养着的这么一堆人,就是纸醉金迷的金融精英的对立面。
因为毕业了,没有制造业也很难找到工作。
通过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是困难重重,不光既得利益者反对,这些大厂也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
美欧澳缺乏制造业的激励与支持,工程创新能力也在衰落,大学很多专业的研究在当地找不到合作伙伴。
这里大学里新招的工程类助理教授,博士生里许多国内出来的小留。
我们这里当地朋友们的孩子学经济法律医学,还有几个学计算机 。。。
在极左政策下,社会救济人群与金融精英之间确实可能形成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伴随着中产阶级的衰落。以下是对这种模式的解释:
1. 社会救济人群与金融精英的共生模式:
政治联盟: 极左政策往往强调社会公平和财富再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救济人群的诉求。 为了维持政治支持,极左派政治家可能会与金融精英达成某种“交易”,即金融精英通过政治献金或支持特定政策,换取政策上的优惠或监管放松。 这种政治联盟使得社会救济人群和金融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利益共同体。 经济依赖: 极左政策下,政府往往扩大社会福利支出,这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 金融精英可以通过投资政府债券、参与政府项目等方式,为政府提供资金,从而在经济上与政府形成依赖关系。 社会救济人群则依赖于政府提供的福利,间接依赖于金融精英提供的资金。 政策寻租: 金融精英可能会利用其政治影响力,通过游说等手段,获得政策上的优惠,如税收减免、监管放松等。 这些政策优惠可能导致财富进一步向金融精英集中,加剧社会不平等。 极左派政治家,会利用社会救济人群对社会不公平的怨气,去攻击中产阶级。2. 中产阶级的衰败:
税收负担: 为了维持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政府往往需要增加税收,而中产阶级往往是主要的纳税群体。 过高的税收负担可能导致中产阶级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压力增大。 通货膨胀: 极左政策下的过度财政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侵蚀中产阶级的财富。 中产阶级,他们有存款,但是,他们的存款,会被通货膨胀稀释。 社会救济人群,他们没有存款,通货膨胀,对他们影响很小。 金融精英,他们的资产,会随着通货膨胀增值。 经济机会减少: 极左政策下的过度监管和干预可能抑制经济活力,减少中产阶级的创业和发展机会。 金融精英,他们有大量的资源,他们不怕监管。 中产阶级,他们资源很少,他们害怕监管。 社会分化: 社会救济人群和金融精英之间的共生关系可能加剧社会分化,中产阶级被挤压在两者之间,地位日益边缘化。 极左派政治家,会利用,社会救济人群,与金融精英,去攻击中产阶级。总结:
在极左政策下,社会救济人群和金融精英可能形成一种扭曲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以中产阶级的衰落为代价。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联盟、经济依赖和政策寻租等。
人家金融精英怎会和救济人群共生?共生什么?豪宅,豪车,飞机,游艇,度假天堂,太空游?唯一共生的是都不交税,一个逃税一个免税。我说了,扔一堆垃圾产品和食品让救济人群陷于虚假满足,毁志毁人毁前途。
共生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co-dependecy。公益机构需要穷人的存在,来 justify 自己存在的意义。戒毒所需要有毒瘾的人,牙医需要有牙疼病人,等等等等
这个ai 太好玩了, 输入几个字 阐述穷人与金融精英共生关系与中产阶级之衰落, 出来洋洋洒洒一大篇
一大篇图文并茂的同性婚礼报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女知青嫁给贫下中农的报纸新闻。同样没有后续报道,是否后来女知青被家暴,离婚。。。
我不反对同性婚姻,也有这样的朋友。 但是那些报道纯粹扯,只要你认识当事人...没有想到纽约时报堕落至
好几件商标没有剪掉的, 冒火啊
年轻人买买买,捐捐捐出精英的感觉了
几个星期前, 电视节目一个记录片, 非洲海边沙滩上一堆堆丢弃的衣服卷在一堆堆沙子里面。
过去几十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也该拨乱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