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假结束,送女儿返校的路上,聊起未来生活,她说她或许会结婚,但不会要小孩。我听了脱口而出“妈妈支持你!”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生子,而对我来说,这是个迟到的领悟。
因为很少恋爱,结婚时既不了解婚姻本质,也不知道自己需求,完全是盲人瞎马,无知无畏。根本没有作好准备,满脑子都是小说里美好浪漫的爱情。
虽然运气不算差,遇到领导。然而两个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和处事方式各异,尤其又都很固执的人,聚到一个屋檐下,很多事情需要商量,合作,妥协,退让,磨合的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
刚开始,每次吵架,不管谁对谁错,谁输谁赢,我都要躺倒几天,什么都干不了,饭也不做,有时连课也不去上。像大病了一场,既灰心又诧异,怎么结婚原来是这样?
好容易适应了两个人的生活,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了尽量压榨廉价劳动力,领导的老板一拖再拖不让毕业。他想尽办法,据理力争无果,又不能走极端,内心愤懑绝望。好长一段时间,每天跟我倾诉老板的不义和自己的郁闷,一说好半天,其实就是倾倒情感垃圾。当然作为妻子,安抚丈夫责无旁贷。
几个月后他毕业找到了工作。我却因为接受太多的负能量而抑郁了。
从自身的经历中感受到,如果没有能力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伴侣的,最好不要结婚;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不能完全处理好个人事务的,更不要轻易结婚。
尽管女儿只是提及不想要孩子;就是将来她不结婚我也一样支持。
说到要孩子,我有自知之明,婚后一直准备丁克。可后来架不住领导坚持,加上婆婆催妈妈劝,一动摇,结果晚节不保,之前都“白丁”了。
有了孩子后,生活完全变了。可以说基本上失去了自我。当然也有女强人,家里五个娃,还做到了谷歌的CEO。但人和人不能比,毕竟有些人只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这些年走过来认识到,女人要孩子之前,最好想清三个基本问题。这三方面,我都有过切肤之痛。
第一,能否仅凭自己的经济和生活能力独自带大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领导工作很忙,家里的事几乎指望不上。因为要先喂女儿吃饭,等她吃完,饭菜都凉了,又懒得热,自己就胡乱对付几口。时间一长,胃总不太舒服。
一天让领导接孩子,自己下班四点去做胃镜。这里常规胃镜是麻醉状态下做的,但领导当晚有个重要的会,不能留在家;而重新预约又要再等上一段。于是跟医生说不麻醉,一结束好马上开车回家。那样娃爸赶得及去开会,自己照顾女儿也不会昏昏沉沉。
有在国内做过胃镜的朋友知道那个过程,总之非常难受。好在结果显示没什么问题。临了医生诙谐地对护士说,评我为当月的患者之星。
孩子两岁那年冬天,临近圣诞节,我得了很重的感冒,高烧,咳嗽,喉咙疼得像刀割,嗓子完全发不出声音。当时幼儿园已放假,领导又去国内出差不在,想去医院,怕病毒太多感染孩子,一直没去。
拖到后来,疼得实在受不了,想把孩子托邻居照顾,自己去看急诊。赶上邻居出门度假,左右两家都没人。不得已,只能给她穿得暖暖的,把小车用被子遮挡得严严实实。带着她去了急诊室。
那天,医生开的强力止疼药救了我。而女儿也幸运地并没有被医院的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到。
第二,能否科学安排时间,平衡工作,家务和育儿。
生女儿之前,我有点轻度洁癖。每次洗漱,洗澡都花不少时间;每晚换下的内衣袜子都要当即手洗干净。
有孩子后,她晚上几乎每小时一醒,她一哭我就要过去哄,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人总是很疲惫。便不再那么讲究,偶尔太累了,都有过不洗澡洗头,甚至不洗脸刷牙就躺下的时候。
那些年,有过不少衣服和其它东西买了不合适,本来准备退的,结果放置久了最后都不了了之。甚至还有支票总没去存,几乎放过期的。倒也不是真连那点时间都没有,就是总忙忙碌碌,心绪不宁。
我是尽量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的人。孩子小难免淘气,后来发现,虽然工作有压力,但如果孩子听话,家里就母慈子孝;或者她不乖,但我工作顺利时,也能相安无事。可如果我班儿上已经很烦了,她还执拗的时候,要做到自始至终心平气和,真的是考验情商和涵养。
第三,是否具备处理家人之间矛盾,协调关系的能力。
由于性格随和,且乐于扮演跟从的角色,单独与领导或者女儿在一起,绝大多数时间都很和谐。然而一旦三人同行,往往矛盾丛生。有那么几年,甚至很不愿意全家出去度假。
女儿三岁那年,一家人去迪斯尼。那天早上,领导买了丰富的早餐,想在旅馆消消停停吃完饭,再去园里玩。可孩子小,很兴奋,根本等不及,自己不吃,还一直催着马上走。领导一根筋地跟她讲道理,说园里没什么好吃的东西,而且要排很久的队,连桌子可能都没有,到处找吃的还耽误玩的时间。
那么小的孩子哪里听得进去利害,就开始哭闹。领导也不让步,说不能惯着她。看着两人越闹越僵,我谁也说不听,很崩溃。有时候家还真不是讲理的地方。
女儿上初中时,一个圣诞节,全家坐游轮去加勒比海,全程十天。领导初衷很好,想着全家人平时各忙各的,尤其女儿学习紧张,趁着假期放松放松,也增进一下亲子关系。
谁知第二天就出了点状况。因为手机没有信号,上网得额外购买WIFI卡,十天300元。孩子平时每天上网浏览,跟同学联系,一旦断网,很不适应。就提出要买WIFI。
领导听了,又一次展现了他凡事爱讲道理的处事风格。说,你平时天天都上网,好容易能脱离网络世界,接近大自然;况且船上许多有趣的活动,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可以健身游泳,停靠时还能上岸游览;尤其是不受网络打扰,全家人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吃饭散步聊天,多好。买了WIFI,你就会每天窝在船舱里,那出来度假不是跟在家一样了?
虽然说的有道理,但孩子闷闷不乐。我看了不是滋味,就把他找出来,说我们带她出来就是为了她高兴,现在这样何必呢,我还是去把WIFI买了吧。
领导对我很不认同,说,你不能这么没有原则,什么都依着她,让她这么任性。她这么大了,应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应该做。
我无语。这么件小事哪里牵扯到什么原则。有时我是没有是非观,但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就是对的吗?
直到两三天后,女儿才慢慢喜欢上了船上的生活,不再吵着要上网了。后面的时光都很愉快。但我还是觉得她爸之前的坚持没有必要。
当地有两个口碑很好的升学指导,帮助高中毕业生填写大学申请表,改作文,并对所报的学校和专业提出参考意见。孩子十年级时,领导曾想说服女儿,也聘请一位,帮助她大学报考。
建议一提出来就被孩子否定了。说不需要。她不用帮忙,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领导反复阐述了上什么样的大学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又用他同事成绩平平的孩子接受辅导后,考取名校的事实证明,升学指导的切实作用。劝了又劝,软硬兼施。然而孩子不为所动,还是那句,我不需要别人为我拔高润色。
理智上我绝对倾向于领导,但对女儿也能够理解。我们是民主家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就随了孩子,没有请人。
后来,女儿果然全凭自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可也有她申请的学校没有发来录取通知。事后想想,要是当初找了辅导,或许会被所有申请的学校接受吧。
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见分歧时,应该有明辨是非,裁决对错和调停纷争的能力。如果像我似的,觉得谁都有道理,莫衷一是,最好还是别生孩子。
除了以上三点外,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的,个人情绪不稳定的,没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甘愿奉献牺牲精神的,都不该贸然尝试当妈。
女儿去上大学这几个月,忽然一下多出好些空闲时间。采买次数明显减少;也很少开火,切点黄瓜,煮个蛋就是一顿晚饭;出门不需要和任何人交代;去商店再也不用心急火燎,忙着回家,可以慢悠悠地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周末更是可以不上闹表,睡到自然醒。反正一天都是自己的时间,想干什么干什么。真是“福莫福于少事”啊。 更主要的是,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觉这才是完全为自己而活。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以前有过啊。二十几岁没结婚时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吗?后来结婚生子,照顾一家人这些年,不都是自己选的吗?
所以当女儿说出她将来不想要孩子时,我真是由衷地支持。尽管她善良能干,一定会是个好妈妈。但作为她的母亲,尤其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来人,我不想她再像我那样,不想她经历怀孕的辛苦,生产的风险,十几年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洗衣做饭,带大一个小生命。更不想她承受孩子生病时的提心吊胆,和孩子晚归时的担惊受怕。
生命太短暂,也太珍贵了。为人父母尽享天伦,是一种选择。独善其身或者保持二人世界,同样是种选择。基于此,我支持女儿不要孩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你跟我的区别是。。。
这些难过的日子我们也都经历过(REMEMBER WE GOT 3 KIDS。。),但是难受的事我现在都不记得了。。
记得的都是养孩子一家人的开心时刻。。
懂得生活会生活才是更重要的。你看看中年之后的女人抱怨最多的是啥就明白了 :)
人生太短,美好的事太多,把时间精力金钱都用在你自己身上,最值得!
态度无法决定小孩的决定。
娃的,伴侣也同意,我妈也支持的。后来自己改主意了。
我们这一代很多的做妈妈的苦,来自于自己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太少甚至于没有。但是一旦我们走过这一遭,经验教训及时跟自己的女儿分享,多多支持她们,及时提醒指导她们,她们就能好过多了。还有一个点,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能够真正给人幸福,让人有价值感成就感的,和无限治愈的,就是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和对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与孩子,其实是彼此救赎,彼此成就的关系。
比如,因为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嫁娶一位智商低于70的,理智的一方,大概率不敢要后代,逻辑基本是一样的。
依然觉得有孩子是件美好的事,支持生孩子。
我已经后悔生了2个。。。。应该再生一个的。 LoL.
我和我老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人也更平和宽容。没有孩子,没有养育孩子的过程,我觉得我自己不可能真正地长大。
我自己不觉得有多苦。反而有很多乐趣。所以俩孩子都说以后要2-3个孩子。
结婚就是为了养孩子。反过来,养孩子并不需要结婚。
什么爱情,什么the one,和上边两项没有关系。但是被洗脑了就觉得不仅有关系,还是因果关系。LOL
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所以才会考试有人得A,有人得C, 有人读社区大学,有人读MIT。
要不要孩子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应该量力而行,能者多劳。我所说的支持,只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同理心。其实我在她那里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每个人的能力真的差距很大,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乖乖睡整觉6个小时,那爹妈能不爽吗? 而有的就能干嚎到大半夜每2小时就要你起来关心一下,有的孩子生下来就能咣几咣几每顿吃10oz的奶,而我们家那点鸟食儿一天才灌进去几个oz
所以,比啥比啊爱心,咱是那没爱心的人吗? 咱上哪儿说理去?
还是那句话,未受他人苦, 莫劝他人善
说起我家就一把辛酸。在NICU时要靠feeding tube喂,出院了要靠我泵,然后再喂,一次只能吃一点,然后清洗用具,躺下还没有睡着,新的一轮又开始了。老折磨了。得亏当时年轻,否则谁受的了啊。
喜欢女儿,希望再生一个女孩. 没想到儿子给了我和女儿不同的惊喜. 虽然很辛苦, 虽然放弃了很多个人自由,但从来不后悔生娃.
我家队友虽然和我成长背景也差异很大,磨合不易,但他在养娃过程替我分担很多育儿工作。赚钱陪娃都冲在前面。虽然他的一些坏习惯影响了娃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但他和我爸爸比,还是做了太多家务,我感谢他。我们两个都爱小孩。我们的孩子也成就了我们。没有娃,我们两个可能早就分道扬镳了。没有娃的美好,我们两个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继续成长而变成更好的自己。我觉得你的结论可能应该是:婚可以不结,但娃不可以没有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还真是结婚生子之前,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孩子,就感觉失去了自我。不过等孩子大些,就没那么累了。只记得好了。
秋假结束,送女儿返校的路上,聊起未来生活,她说她或许会结婚,但不会要小孩。我听了脱口而出“妈妈支持你!”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生子,而对我来说,这是个迟到的领悟。
因为很少恋爱,结婚时既不了解婚姻本质,也不知道自己需求,完全是盲人瞎马,无知无畏。根本没有作好准备,满脑子都是小说里美好浪漫的爱情。
虽然运气不算差,遇到领导。然而两个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和处事方式各异,尤其又都很固执的人,聚到一个屋檐下,很多事情需要商量,合作,妥协,退让,磨合的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
刚开始,每次吵架,不管谁对谁错,谁输谁赢,我都要躺倒几天,什么都干不了,饭也不做,有时连课也不去上。像大病了一场,既灰心又诧异,怎么结婚原来是这样?
好容易适应了两个人的生活,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了尽量压榨廉价劳动力,领导的老板一拖再拖不让毕业。他想尽办法,据理力争无果,又不能走极端,内心愤懑绝望。好长一段时间,每天跟我倾诉老板的不义和自己的郁闷,一说好半天,其实就是倾倒情感垃圾。当然作为妻子,安抚丈夫责无旁贷。
几个月后他毕业找到了工作。我却因为接受太多的负能量而抑郁了。
从自身的经历中感受到,如果没有能力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伴侣的,最好不要结婚;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不能完全处理好个人事务的,更不要轻易结婚。
尽管女儿只是提及不想要孩子;就是将来她不结婚我也一样支持。
说到要孩子,我有自知之明,婚后一直准备丁克。可后来架不住领导坚持,加上婆婆催妈妈劝,一动摇,结果晚节不保,之前都“白丁”了。
有了孩子后,生活完全变了。可以说基本上失去了自我。当然也有女强人,家里五个娃,还做到了谷歌的CEO。但人和人不能比,毕竟有些人只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这些年走过来认识到,女人要孩子之前,最好想清三个基本问题。这三方面,我都有过切肤之痛。
第一,能否仅凭自己的经济和生活能力独自带大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领导工作很忙,家里的事几乎指望不上。因为要先喂女儿吃饭,等她吃完,饭菜都凉了,又懒得热,自己就胡乱对付几口。时间一长,胃总不太舒服。
一天让领导接孩子,自己下班四点去做胃镜。这里常规胃镜是麻醉状态下做的,但领导当晚有个重要的会,不能留在家;而重新预约又要再等上一段。于是跟医生说不麻醉,一结束好马上开车回家。那样娃爸赶得及去开会,自己照顾女儿也不会昏昏沉沉。
有在国内做过胃镜的朋友知道那个过程,总之非常难受。好在结果显示没什么问题。临了医生诙谐地对护士说,评我为当月的患者之星。
孩子两岁那年冬天,临近圣诞节,我得了很重的感冒,高烧,咳嗽,喉咙疼得像刀割,嗓子完全发不出声音。当时幼儿园已放假,领导又去国内出差不在,想去医院,怕病毒太多感染孩子,一直没去。
拖到后来,疼得实在受不了,想把孩子托邻居照顾,自己去看急诊。赶上邻居出门度假,左右两家都没人。不得已,只能给她穿得暖暖的,把小车用被子遮挡得严严实实。带着她去了急诊室。
那天,医生开的强力止疼药救了我。而女儿也幸运地并没有被医院的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到。
第二,能否科学安排时间,平衡工作,家务和育儿。
生女儿之前,我有点轻度洁癖。每次洗漱,洗澡都花不少时间;每晚换下的内衣袜子都要当即手洗干净。
有孩子后,她晚上几乎每小时一醒,她一哭我就要过去哄,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人总是很疲惫。便不再那么讲究,偶尔太累了,都有过不洗澡洗头,甚至不洗脸刷牙就躺下的时候。
那些年,有过不少衣服和其它东西买了不合适,本来准备退的,结果放置久了最后都不了了之。甚至还有支票总没去存,几乎放过期的。倒也不是真连那点时间都没有,就是总忙忙碌碌,心绪不宁。
我是尽量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的人。孩子小难免淘气,后来发现,虽然工作有压力,但如果孩子听话,家里就母慈子孝;或者她不乖,但我工作顺利时,也能相安无事。可如果我班儿上已经很烦了,她还执拗的时候,要做到自始至终心平气和,真的是考验情商和涵养。
第三,是否具备处理家人之间矛盾,协调关系的能力。
由于性格随和,且乐于扮演跟从的角色,单独与领导或者女儿在一起,绝大多数时间都很和谐。然而一旦三人同行,往往矛盾丛生。有那么几年,甚至很不愿意全家出去度假。
女儿三岁那年,一家人去迪斯尼。那天早上,领导买了丰富的早餐,想在旅馆消消停停吃完饭,再去园里玩。可孩子小,很兴奋,根本等不及,自己不吃,还一直催着马上走。领导一根筋地跟她讲道理,说园里没什么好吃的东西,而且要排很久的队,连桌子可能都没有,到处找吃的还耽误玩的时间。
那么小的孩子哪里听得进去利害,就开始哭闹。领导也不让步,说不能惯着她。看着两人越闹越僵,我谁也说不听,很崩溃。有时候家还真不是讲理的地方。
女儿上初中时,一个圣诞节,全家坐游轮去加勒比海,全程十天。领导初衷很好,想着全家人平时各忙各的,尤其女儿学习紧张,趁着假期放松放松,也增进一下亲子关系。
谁知第二天就出了点状况。因为手机没有信号,上网得额外购买WIFI卡,十天300元。孩子平时每天上网浏览,跟同学联系,一旦断网,很不适应。就提出要买WIFI。
领导听了,又一次展现了他凡事爱讲道理的处事风格。说,你平时天天都上网,好容易能脱离网络世界,接近大自然;况且船上许多有趣的活动,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可以健身游泳,停靠时还能上岸游览;尤其是不受网络打扰,全家人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吃饭散步聊天,多好。买了WIFI,你就会每天窝在船舱里,那出来度假不是跟在家一样了?
虽然说的有道理,但孩子闷闷不乐。我看了不是滋味,就把他找出来,说我们带她出来就是为了她高兴,现在这样何必呢,我还是去把WIFI买了吧。
领导对我很不认同,说,你不能这么没有原则,什么都依着她,让她这么任性。她这么大了,应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应该做。
我无语。这么件小事哪里牵扯到什么原则。有时我是没有是非观,但把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就是对的吗?
直到两三天后,女儿才慢慢喜欢上了船上的生活,不再吵着要上网了。后面的时光都很愉快。但我还是觉得她爸之前的坚持没有必要。
当地有两个口碑很好的升学指导,帮助高中毕业生填写大学申请表,改作文,并对所报的学校和专业提出参考意见。孩子十年级时,领导曾想说服女儿,也聘请一位,帮助她大学报考。
建议一提出来就被孩子否定了。说不需要。她不用帮忙,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领导反复阐述了上什么样的大学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又用他同事成绩平平的孩子接受辅导后,考取名校的事实证明,升学指导的切实作用。劝了又劝,软硬兼施。然而孩子不为所动,还是那句,我不需要别人为我拔高润色。
理智上我绝对倾向于领导,但对女儿也能够理解。我们是民主家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就随了孩子,没有请人。
后来,女儿果然全凭自己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可也有她申请的学校没有发来录取通知。事后想想,要是当初找了辅导,或许会被所有申请的学校接受吧。
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见分歧时,应该有明辨是非,裁决对错和调停纷争的能力。如果像我似的,觉得谁都有道理,莫衷一是,最好还是别生孩子。
除了以上三点外,夫妻感情不是特别好的,个人情绪不稳定的,没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甘愿奉献牺牲精神的,都不该贸然尝试当妈。
女儿去上大学这几个月,忽然一下多出好些空闲时间。采买次数明显减少;也很少开火,切点黄瓜,煮个蛋就是一顿晚饭;出门不需要和任何人交代;去商店再也不用心急火燎,忙着回家,可以慢悠悠地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周末更是可以不上闹表,睡到自然醒。反正一天都是自己的时间,想干什么干什么。真是“福莫福于少事”啊。 更主要的是,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觉这才是完全为自己而活。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以前有过啊。二十几岁没结婚时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吗?后来结婚生子,照顾一家人这些年,不都是自己选的吗?
所以当女儿说出她将来不想要孩子时,我真是由衷地支持。尽管她善良能干,一定会是个好妈妈。但作为她的母亲,尤其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来人,我不想她再像我那样,不想她经历怀孕的辛苦,生产的风险,十几年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洗衣做饭,带大一个小生命。更不想她承受孩子生病时的提心吊胆,和孩子晚归时的担惊受怕。
生命太短暂,也太珍贵了。为人父母尽享天伦,是一种选择。独善其身或者保持二人世界,同样是种选择。基于此,我支持女儿不要孩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你跟我的区别是。。。
这些难过的日子我们也都经历过(REMEMBER WE GOT 3 KIDS。。),但是难受的事我现在都不记得了。。
记得的都是养孩子一家人的开心时刻。。
懂得生活会生活才是更重要的。你看看中年之后的女人抱怨最多的是啥就明白了 :)
人生太短,美好的事太多,把时间精力金钱都用在你自己身上,最值得!
态度无法决定小孩的决定。
娃的,伴侣也同意,我妈也支持的。后来自己改主意了。
我们这一代很多的做妈妈的苦,来自于自己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太少甚至于没有。但是一旦我们走过这一遭,经验教训及时跟自己的女儿分享,多多支持她们,及时提醒指导她们,她们就能好过多了。还有一个点,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能够真正给人幸福,让人有价值感成就感的,和无限治愈的,就是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和对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与孩子,其实是彼此救赎,彼此成就的关系。
比如,因为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嫁娶一位智商低于70的,理智的一方,大概率不敢要后代,逻辑基本是一样的。
依然觉得有孩子是件美好的事,支持生孩子。
我已经后悔生了2个。。。。应该再生一个的。 LoL.
我和我老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人也更平和宽容。没有孩子,没有养育孩子的过程,我觉得我自己不可能真正地长大。
我自己不觉得有多苦。反而有很多乐趣。所以俩孩子都说以后要2-3个孩子。
结婚就是为了养孩子。反过来,养孩子并不需要结婚。
什么爱情,什么the one,和上边两项没有关系。但是被洗脑了就觉得不仅有关系,还是因果关系。LOL
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所以才会考试有人得A,有人得C, 有人读社区大学,有人读MIT。
要不要孩子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应该量力而行,能者多劳。我所说的支持,只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同理心。其实我在她那里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每个人的能力真的差距很大,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乖乖睡整觉6个小时,那爹妈能不爽吗? 而有的就能干嚎到大半夜每2小时就要你起来关心一下,有的孩子生下来就能咣几咣几每顿吃10oz的奶,而我们家那点鸟食儿一天才灌进去几个oz
所以,比啥比啊爱心,咱是那没爱心的人吗? 咱上哪儿说理去?
还是那句话,未受他人苦, 莫劝他人善
说起我家就一把辛酸。在NICU时要靠feeding tube喂,出院了要靠我泵,然后再喂,一次只能吃一点,然后清洗用具,躺下还没有睡着,新的一轮又开始了。老折磨了。得亏当时年轻,否则谁受的了啊。
喜欢女儿,希望再生一个女孩. 没想到儿子给了我和女儿不同的惊喜. 虽然很辛苦, 虽然放弃了很多个人自由,但从来不后悔生娃.
我家队友虽然和我成长背景也差异很大,磨合不易,但他在养娃过程替我分担很多育儿工作。赚钱陪娃都冲在前面。虽然他的一些坏习惯影响了娃的性格形成心理健康,但他和我爸爸比,还是做了太多家务,我感谢他。我们两个都爱小孩。我们的孩子也成就了我们。没有娃,我们两个可能早就分道扬镳了。没有娃的美好,我们两个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继续成长而变成更好的自己。我觉得你的结论可能应该是:婚可以不结,但娃不可以没有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还真是结婚生子之前,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孩子,就感觉失去了自我。不过等孩子大些,就没那么累了。只记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