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象牙塔的倒掉

木有文化
楼主 (文学城)

政论文章,还是一如既往的老生常谈,又臭又长。

----

Moral Relativism + Thought Experiment:

我个人其实是很反感 Moral Relativism 的。因为它常常把一切对错都和成稀泥,把该讲清楚的道理变成诡辩和胡搅蛮缠。

但同时,在社会日益撕裂两极化的今天,我又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走极端。于是会强迫自己做这么一个思维实验:

如果有一个社会现象,你很支持或者反感它的诉求或者方式,那么假设这项活动的参与人和诉求,换成了‘180度’的反方,扪心自问,你的立场也会‘180度’转向么?

举个例子:常看到有呼吁保护环境(我支持诉求)的活动人士,用身体在马路上堵截阻塞(我极度反感做法)车辆,或者往博物馆名画上泼脏物。气愤之余,就强迫自己假想,如果换成当年香港学生(我极度极度支持他们的诉求),通过类似堵塞机场交通的方式抗争,我会从极端气愤转为极端同情么?

又或者你是 Covid 疫苗的忠诚支持者,认为任何质疑疫苗和口罩的言论都是在影响社会安全,应该毫不犹豫的封杀。那么不妨假想,如果年底 Trump 赢了,而且赢得有些不明不白,而且他发出总统令,任何质疑选票公平的言论都是在影响社会安全,应该毫不犹豫的封杀,你的立场是否还一样赞同?

从我个人看来,只有能过了此 thought experiment 这一关,我才能理直气壮。

----

Freedom of Speech:

先选边站队:我极度同情以色列,极度反对 Hamas 和一切恐怖分子。我认为现在美国高校的这些学生,说好听了是 naive & misinformed, 说难听了是 ignorant & stupid。

但这是我的个人立场。用上述思维实验,假设他们是在支持乌克兰反对俄国,或者(未来)支持台湾抵抗我党,那立刻就变成了我的友方。

不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把 freedeom of speech 放在第一位的。那就是学生绝对有权力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尤其是你不认同那些主张的时候。

并不是所有对以色列政府的批评都立刻要扣上一个 anti-semitism 的帽子。

就像不是所有对某些少数族裔的批评,都立刻是 Racism。

----

Equal rights:

但任何 activism 的下一步走向都是类似的:你如果只是喊喊口号,只是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不能产生立刻看见的效果。大概率的这些活动人士只有一个 next step:升级。

升级意味着什么?我的诉求比你的权益更高尚,我的诉求不达到,咱们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其实前面说的那些阻塞交通,名画泼水,堵截机场,都是一样的心态。

于是喊喊口号就发展成了 encampment, encampment 就发展成了 occupation。

我曾引以为傲的母校 UCLA,这次不幸走在了仅次于(或者超过)Columbia 的前沿:前两天先是占据了重要入口,不允许正常付过学费的犹太裔学生进入教室学习,今天又传出把一个犹太裔女学生打到昏迷的事件。

这哪里还只是 freedom of speech? 即使不说直接犯罪(殴打女生)的那几个学生,其他的人也是在说, My right trumps your right。

----

象牙塔的问题

这些年,美国各大名校的教育,注重同情心,注重社会‘公正’,注重辅助弱者,这些初衷是好的;

但忽视了对原则的坚守,对言论的保护,对 Tribalism 的排斥,这次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是应该反省的时候了。

d
donau
你说这个我回你一下呢还是等土豆先来回
土豆-禾苗
你说这个我回你一下呢还是等糯米先来回
咲媱
塔都倒了,当然是赶紧跑别被砸倒,还回啥?上个塔倒掉的现场图,不跑肯定埋里面了。

糯米粥
首先强赞你说的thought experiment

我先回一个不敏感,跟时事有距离的:

我们高中一个现象: 去学校帮忙的妈妈远多于爸爸。而近就几个月因为我家高中生申请大学, 时不时去隔壁子女教育坛取经, 发现爸爸们抱怨的声音最大, 比如爸爸们抱怨高中AP老师其实不懂,比如数理课水平低之类的。

给我的感觉是: 爸爸们要求高, 参与少。 我的理解是,美国的公立k-12 本来就是集资建校,预估就是需要父母的各种形式的参与。 真参与进去,也许就会更看到高中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也许自己的标准就不会那么高。 (所以我这里说的是孩子们去表达不满,就是一种参与。你举例的犹太女孩被打伤是极端事件,你用这种极端事件来定性,是不是定性得太快了?)

再有规则和理解本来就是流动的, 不停的根据各种反馈而调整的, 或者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 举个例子, 前几天刚听到新闻里说美国几百年前跟土著居民冲突的landmark,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对印第安土著的理解有多少偏见:

 

But over the past century, many markers have also become symbols of the country's dark and complicated past, in some cases erected not to commemorate history but to manipulate how it is told, NPR found.

From the Atlantic through the Plains, more than 270 markers describe Native Americans as "savage," "hostile" or "semi-civilized," or they use racial slurs.

糯米粥
具体这个

案例,等我看回头能不能找碎片时间接着回,但咱们肯定无法互相说服,只是互相听听不同的声音

糯米粥
又想到

一个碎片,根据你的主贴标题来的。学校是象牙塔吗?  前几天正好跟邻居们聊最近的当地新闻, 我们体会的是,学校是风向的前源。   

1. 上上周local news:我家住在大学城,是我们州旗舰州大,所以会关注到这些新闻。 旗舰州大DEI 减少30几个位置。 这本科生也就不到2万人, 这倒是养了多少DEI 位置?远不止30几个,这也太官僚了嘛。再然后national news 听到别的外州几个大学也在减少DEI officer positions

2. local news:上个月我们州立大学一个分校宣布一些系或者专业取消, 原因是因为选的学生不够多, 无法平衡收支。分校的正式通知引用的词是市场经济。 所以大学骨子里business 成分很大

3. local news:我们附近几个学区K-12 经费预算发现大漏洞,新闻里采访了Superintendent, 他说一个原因是因为疫情期间联邦政府给K-12发了很多$$$, 现在这些没有了

回头我在找机会聊具体的热点时事理解。

黄瓜
想得到一个东西,就要准备为其付出代价,想要的东西越极端,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大,

而且接近极端时,代价可能会非线性的,指数型的增长。

这是走极端的人不知道,或往往会忘记的。

过于沉重的代价通常肇事的人是付不起的,需要全社会的人来付。这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弹。所以,走极端总是把事情引入其初衷的反面。

侃-侃
这些年来,见多了实质上的多数暴政、政治追杀。缺的恰恰是不为己甚和自我节制。
木有文化
强赞这个心态

政治观点,肯定无法互相说服。只是互相表达一下,兼听则明而已。

木有文化
示威游行这类活动,因为正常途径的示威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收效也就不那么立竿见影,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走入极端。
木有文化
加一句不太厚道的吧,刚在 twitter 上看到的,本来还有视频

(因为又是UCLA,所以格外刺眼)

Good luck to the future historians studying why a bunch of purple-haired non-binary atheists are bowing to Allah at UCLA.

a
ahhhh
别的不说

言论自由不能鼓吹种族灭绝。要杀光犹太人这种口号,绝对不是言论自由的保护范畴。

咲媱
极左文化抗议的目的,其实不是巴勒斯坦人,他们不在乎乌克兰人,怎么会在乎巴人,他们想通过这个破坏美国现有的政治文化传统。
咲媱
这个才是他们抗议的真实目的,当然背后还有中俄伊的势力煽动,其实本来就是中东战,甚至是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咲媱
他们喊杀光犹太人,可是犹太人喊杀光巴勒斯坦人了吗?完全不同的态度
糯米粥
接着写

记得咱们高中课文里学过梁启超的文,刚才狗出来了这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总是对孩子们这一代充满希望。

首先我认为孩子们是被扣上了antisemitism 这顶脏帽子,我认为大多数只是出于对Gaza被屠杀的平民的同情。

再然后我觉得孩子们涉世不深,很多具体的处理当然不够妥当,但我觉得take action 才能从后续里成长

再然后民主制度的一个优点就是允许少数人发声。所以哪怕抗议者是少数,他们也有权发声

前天听到的一个podcast, 前一半(15分钟)是几个闹的最厉害的大学里学新闻的大学生们自己在实地的报道,让我觉得孩子们懂得make the most of the situation

后一半是成年人滴水不漏的说话了, 都套话,没啥听头。

Parsing The Pro-Palestinian Protests On Campuses Across The Country

https://www.npr.org/2024/04/30/1198910883/1a-04-30-2024

糯米粥
再还有一个

(先full disclosure: 这些都是npr 来的,npr 比起10年前来说,越来越往左转)

下面这个给我印象最深的有2点:

1. 采访里的观点是:以色列现政府需要这场战争统一内部。否则他们四分五裂

2. 以色列大多数人民(不是政治家)支持暴力屠杀,杀光平民,不计代价,包括牺牲人质

Roundtable: What do ordinary Israelis want from their leaders?

https://www.wbur.org/onpoint/2024/04/30/israelis-gaza-leaders-war-palestine

木有文化
我来泼一点冷水吧

首先我看到了在土豆回帖里你和老键的对话。我并不认为顺着国家立场就马上跌份,逆着国家立场就注定高尚。反之亦是一样。目前美国名校大学的这些活动,跟文革红卫兵并没有本质性的天壤区别。

你发的这个NPR音频我大概听了一下,里面的那个学生记者提到1968(?),提到学生 feel like they are part of this history making event (不是原话),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少年强则强矣,智和进步则未必。

我苦口婆心祥林嫂般的反复唠叨,因为我总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东西都是错的。今天又听说右派共和党要通过一个法案,“反对以色列的言论,都是 anti-semitism”。这个法案真是完全完全的错了,和左派推出的“质疑 youth transgender 的都是hate speech” 一样的错。

回到年轻学生的话题上来。学生应该要懂得,警察清场不是因为学生的立场(pro-Palestine)和官方立场(pro-Israle)相左,也不是因为学生在鼓吹 Jew Genocide,而是因为学生抗议的不断升级,使得学校变成了不安全的地方,侵犯到了其他学生的合法利益。

他们如果只是合法示威,没问题。升级到 encampment,已经违反校规,但还勉强说的过去。 civil disobedience吗。到了 occupation,按照这个词的定义,占据,就绝对是违法了。他们剥夺了 certain fellow students 合法出入的权力。 

在一个民主社会,年轻学生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正义,不怕抗争,少年强则国强;但作为相对成熟的大人,应该不忘了教导年轻人行事的原则和底线,少年智则国智。没有智的强,和红卫兵的暴行没有什么区别。

 

木有文化
From river to the sea, 到底是不是呼吁杀光犹太人,真的不那么好说

我个人的理论是,那些学生绝对知道 From river to the sea 这句话后面的含义。说他们不知道那是诡辩。

但同时,他们喊这个口号就是为了刺激神经,为了表明反以色列的立场。他们多半没有真的要呼吁杀光犹太人,但他们从来也没有想找到一个 Solution. 

糯米粥
“ 那些学生绝对知道 From river to the sea 这句话后面的含义”—是吗?
糯米粥
再跟一个,这句话的意义据npr说也是有争议的

https://www.npr.org/2023/11/09/1211671117/how-interpretations-of-the-phrase-from-the-river-to-the-sea-made-it-so-divisive

 

It's a geographical nod to the land between the Jordan River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d the protracted tensions between Palestinians and Israeli Jews who live there.

But what does it actually mean? To some, it's a rallying cry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ian people across the region, from Gaza to the West Bank and within Israel. To others, it is a violent call to erase Israel from existence invoked by militant groups such as Hamas.

 

糯米粥
不仅理解你说的,而且听着好耳熟啊

因为我老公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我辩论他的观点跟你差不多。

这个“度”在哪里,确实挺不好判断的。而且事件一直是动态的,看近期几个月怎样发展了

木有文化
哎呀,你老公真是世间罕见的奇才啊。政治理念,境界才华,那都是世上数一数二的
木有文化
我是觉得,never under estimate 在年轻人里信息传播的速度,but

never over estimate 他们愿意往下多想一步的愿望。

糯米粥
LOL! You make my day!
糯米粥
这个写的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