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独自旅行(1971年)

江岩声
楼主 (文学城)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的第一次独自旅行(1971年) 维也纳大街上的条椅 比利时风情录:访阿登美军公墓 比利时风情录:小街故事 到乌拉圭操练西班牙语
y
yujing_hk
我第一次独自旅行也不到17岁。从下放的农村到母亲下放的山村。坐1小时长途车,走20多里山路。
石假装
我第一次独自坐火车9岁,

从锦州到石家庄,在北京倒车靠亲戚帮忙。

10岁时自己在北京中转签字倒车了。

想起来都是泪。

都是跟下放有关的。

老朽
古时候好像是说偷书不叫偷叫窃,您更高雅叫顺。
y
yanshengjiang
您这趟独自旅行,很辛苦,但孩子走路去看母亲,再苦再累都觉得甜,我想。
y
yanshengjiang
顺书,好像是你们北京人的叫法吧?我在哪个作家写的一篇文章里学来的。
y
yanshengjiang
一个9岁的孩子独自坐火车,从锦州到石家庄,关外到关内,这么遥远复杂的路程!您该写一文,永远记录下来。
y
yanshengjiang
顺那本书对我写作的影响,补充一点:在那之前的二年,我作文成绩时好时坏,取决于哪个老师教;之后的二年高中,总得优

顺书以后,我进了高中,读了二年,两任语文老师,都欣赏我的作文。所以一回想,啊,原来就是顺了那本书!

y
yujing_hk
去抓一根救命的绳。
香槟球
勇敢的少年。故事真多。非常好看。
老朽
那是,北京人把偷叫顺,偷多难听啊?所以好奇这个字流传出去。
L
L6C_777
一代不如一代, 别毁你孩子
y
yanshengjiang
谢谢!过奖了!算不上勇敢,那个时候很平常。现在孩子金贵,父母一般舍不得放孩子这样出去乱跑穷游。
y
yanshengjiang
是的,一代不如一代。我养大二个孩子,才知我们这一代人当孩子的时候,是多么的优秀。
老朽
崔悲的是我们这代人要做中国人的子女,做美国人的父母。
y
yanshengjiang
老朽这见识太深刻了!我们的父母,受五四和革命的影响,可能是中国历史最差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唉,不说了!
云燕假日
李希凡那张照片是在桂林,我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乘火车出门大约14岁左右去的就是桂林,中间还要跨省转车...

是去一个世交家度暑假和旅游,不过当时是和姐姐一块去的,但姐姐也没比我大多少,那次也是第一次跟外国人说英语,记得是转车时遇上的一个白人老太太,那年月没什么人会英语,老太太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向我俩求助,那是我们第一次跟老外直接对话,其实也很慌乱,本来是想让老太太说慢点Slowly,却忙中出错一直在说Loudly, loudly... 结果最后那可怜的老太太几乎是在扯着嗓子吼... 事后我们才反应过来,成了我们俩姐妹多年的笑梗... 哈哈。后来我自己真一个人独自乘火车旅行就是17岁多跨省去上学了,说起来还是那个年代社会治安好,孩子还是要尽早自己出门旅行,那会成为日后人生经历的财富,国外这边好多孩子刚高中毕业或还在念大学就独自背包客满世界旅行了。话说最后你家儿子到底误机了没?

云燕假日
李希凡那张照片是在桂林,我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乘火车出门大约14岁左右去的就是桂林,中间还要跨省转车...

是去一个世交家度暑假和旅游,不过当时是和姐姐一块去的,但姐姐也没比我大多少,那次也是第一次跟外国人说英语,记得是转车时遇上的一个白人老太太,那年月没什么人会英语,老太太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向我俩求助,那也是我们第一次跟老外直接对话,所以其实也很慌乱,本来是想让老太太说慢点Slowly,却忙中出错一直在说Loudly, loudly... 结果最后那可怜的老太太几乎是在扯着嗓子吼... 事后我们才反应过来,成了我们俩姐妹多年的笑梗... 哈哈。后来我自己真一个人独自乘火车旅行就是17岁多跨省去上学了,说起来还是那个年代社会治安好,孩子还是要尽早自己出门旅行,那会成为日后人生经历的财富,国外这边好多孩子刚高中毕业或还在念大学就独自背包客满世界旅行了。话说最后你家儿子到底误机了没?

原上草2017
刚才试了一下,如果发帖时把字体设成中号,发出来的贴,文字就不会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吃力。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原上草2017
刚才试了一下,如果发帖时把字体设成小号,发出来的贴,文字就不会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吃力。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原上草2017
刚才试了一下,如果发帖时把字体设成中号,发出来的贴,文字就不会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吃力。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原上草2017
刚才试了一下,如果发帖时把字体设成中号,发出来的贴,文字就不会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看起来比较吃力。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家大孩子21岁那年,要从西班牙一个海边城市度假返回。飞机是早上9点的。按此往前推,他必须于早上6点20离开所住公寓,去长途汽车站,乘7点的大巴,8点到机场。我当日6点即起床,发他手机短信,告诉他离开公寓前的注意事项。我写了四条短信,总共35个词,他只回了两个“oui”(yes)。6点10分以后,再无消息。我和老婆便很着急,生怕他误了车,误了飞机。焦急中,我想起了1971年,我第一次独自旅行,说给老婆听,结论是,我16岁就能独自旅行,在长途车站的条凳上过夜,他现在一个21岁大小伙子,用不着为他担心。

我16岁那次独自旅行,是初二的暑假,到我二哥处玩。他是文革前入学的老五届大学生的最后一届,70届,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去的行程,是从马鞍山坐火车到芜湖,在长途汽车站呆一夜,乘第二天早上的长途汽车,开大半天,途经宣城,下午到郎溪县。那时当然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找公用电话打电话。我父母亲要等至少一星期,收到二哥或我的来信,才能知道我是否安全到达。这期间,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根本不可能知晓,更无从帮助我,告诉我怎么办。难道那时的父母,就不担心出门旅行的孩子吗?当然不是。是没办法。哪像现在?可父母以随时随地,即时知道出门旅行的孩子的行踪,一、二个小时没消息,便要担心。

那次去,在我二哥那里住了一个月。回来换了路线,先坐长途车到南京,再乘火车回到马鞍山。这样的旅行,比我家大孩子汽车+飞机+火车的旅行,要复杂。因为南京长途汽车站与中华门火车站离得老远,而且也不知道火车钟点。必须临时起意,临场发挥,鼻子下面就是路。然而,我还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了家。我对老婆说完了我的那次旅行,感慨道:那时的社会秩序真是良好,半大的孩子独自旅行,没什么危险,哪里像现在,到处是骗子、小偷,还有恐怖分子,防不胜防。

还有一件事,也须说一下。那次旅行回来,我顺了二哥同寝室同伴的一本书,《李希凡(1927-2018)文学评论选》,带回马鞍山,仔细琢磨。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那书,在二哥那儿的一个月里,看了几遍都看不够:我决心要像李希凡那样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1975)

后来,二哥写信来问,东窗事发,我妈问我,只好禀实招来,到邮局把书寄了回去。很多年里,我以此为耻,一想起就羞愧,尽管我知道君子窃书不算偷。那天早上,跟老婆说完此事,心里好像忽然卸下了包袱,不觉可耻了,反倒生出些许自豪:原来,我60岁上的写作,基础是在我16岁时的旅行途中,在安徽省郎溪县农机厂我二哥的宿舍里,打下的!

 
老朽
节选一段,"从都市新昌路到浦东乡下"

我从小自立,也比较有主见。小学六年级寒假我自己去学校办理火车票半价证明,全价京宁单程是二十人民币。那时父亲在湖北咸宁干校,春节十几天回京全家团聚,我也忘不了父亲可怜期盼的眼神。但我意已决,义无反顾。13岁的少年,独自一人踏上南下的路程。

这次的时间是文革末期,随外婆来到她的故乡浦东,浦东乡下的房子很大,前面自留地里种着瓜果蔬菜,后面一条清澈小溪流过,一副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从都市新昌路到浦东乡下

y
yanshengjiang
谢谢指点。这篇文章是直接Copy-past我原网易博客的网页,字体我没调整。以后注意。
y
yanshengjiang
看了全文,你对外婆的感情很深!你父亲很特殊:第二次我爹挤兑我,想住毛主席的行宫,刘庄”。这么不客气地要儿子花钱!
y
yanshengjiang
想想其实也可算一件好事:你父亲与你没有距离,不客气就是不生分。
l
lxny
我的家乡呢,郎溪,喜欢看你的作品
l
lxny
你记忆力真不错,看到宣城2字特别亲切
y
yanshengjiang
谢谢!我那次旅行,在郎溪住了一个月,每晚到郎溪河里洗澡,在简陋的影院看过电影。郎溪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y
yanshengjiang
可惜那次我只是随长途汽车路过宣城。当时的思绪里,有新四军遭伏击的茂林,好像离宣城不远。
y
yanshengjiang
李希凡照片原来有注解:桂林。背景一看就知是桂林。我家孩子没误机。他就是懒得给我发短信。真真气死人!
y
yanshengjiang
今早忽生一念:写篇《郎溪散忆》如何?在心里掂量了一下素材,可写2千字,但都是鸡毛蒜皮,不知写出会如何
y
yanshengjiang
这里面肯定有心酸且温馨的故事,应该写出,予以纪念。
y
yanshengjiang
yujing_hk:在“想唱就唱”听了您小提琴思乡曲,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我在练中提琴唱支山歌给大海听,待练好贴上
l
lxny
期待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