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周始祖应该指周部落的始祖,而非周朝的始祖。即便如此,后稷上为黄帝玄孙,下为公刘的祖爷,也就是说,从黄帝到公刘,大约百年。黄帝的生卒有整有零(2717/4/22 BC - 2600 BC),他老人家活了117岁。就算他死后后稷才出生,至公刘,大致为2500 BC,此时良渚文明(3300 BC - 2300 BC)早已日过天顶,接近尾声。无论如何也论不到周始祖教民耕种。
另据百度百科,公刘于商初在豳发展起来。商王朝(1617 BC - 1046 BC)历史脉络比较清晰,公刘比黄帝晚了整千年。如此算下地,要么后稷,要么公刘,其中一人活了900岁,否则,近千年的豁口无法堵上。公刘生于商初,可能更接近真理。上古的事真是一笔糊涂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http://qiye.zpxuan.com:89/show/71106101012311/spw71209173134232.html
燹字在铭文左图内,左边数第4列第4字。
两层意思都能找到相应的楔形字。注意那两个加了攴字旁的燹字,它们显然对应于表示lightning flash, flame的楔形字。燹与豳读音完全不同,不属于可以同声假借之字。二字的金文字形非常接近,就差两点。总体看来,在豳应该出现的上下文里,燹字的出现属于错别字,反之亦然。详情见下,
维基词典里有这个词条:
https://en.wiktionary.org/wiki/jdr#Egyptian
这个词有一个特点,它的 determinative (维基词典词条里是 U+130D2)可以随群落成员属性而变,当然也可以变成 U+130DF :-)
再谢来罘兄科普。周末愉快
U+120FB为食物,面包,U+121A0为地方。苏美人用有食物的地方指代动物群,很象《亮剑》里的李云龙,在咱们野狼团眼里,任何叫阵的敌人都是咱们嘴里的肉。
不过,determinative的用法我倒是能领会。U+130D2相当于后缀,可有前缀?
多谢古纸兄,周末愉快。
只是不是野生的 :-)
https://en.wiktionary.org/wiki/mnmnt#Egyptian
另外报告来罘兄,前缀往往表示词性变化,比 determinative 变化要复杂多了 :-)
古纸兄,感觉看到一线曙光,容我挑灯夜饮,改日汇报。Good night!
据说被他老妈扔了三次也没‘弃’掉。
有缺失错误之处,还请古纸兄拨乱反正。周日愉快。
所谓周始祖应该指周部落的始祖,而非周朝的始祖。即便如此,后稷上为黄帝玄孙,下为公刘的祖爷,也就是说,从黄帝到公刘,大约百年。黄帝的生卒有整有零(2717/4/22 BC - 2600 BC),他老人家活了117岁。就算他死后后稷才出生,至公刘,大致为2500 BC,此时良渚文明(3300 BC - 2300 BC)早已日过天顶,接近尾声。无论如何也论不到周始祖教民耕种。
另据百度百科,公刘于商初在豳发展起来。商王朝(1617 BC - 1046 BC)历史脉络比较清晰,公刘比黄帝晚了整千年。如此算下地,要么后稷,要么公刘,其中一人活了900岁,否则,近千年的豁口无法堵上。公刘生于商初,可能更接近真理。上古的事真是一笔糊涂账。
更何况这个“群”字(https://en.wiktionary.org/wiki/mnmnt#Egyptian)是从动词“移动”(https://en.wiktionary.org/wiki/mnmn#Egyptian)而来(“牛群”就是“移动的牛们”:-)),左边四个字符是“移动”的 phoneme
来罘兄周日愉快
“台、胎、陶、鞠,养也。晋卫燕魏曰台,陈楚韩郑之间曰鞠,秦或曰陶,汝颍梁宋之间曰胎,或曰艾。”
同样是孕育、养育的意思,陕西那边叫“陶”,陈楚韩郑叫“鞠”,会不会是方言的差别?:-)公刘他爹鞠是陕西那边的,那边应该叫陶。
感觉是人和猪的关系实在是抹不去,理还乱:)搞得彬彬有理的都和猪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