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秘密(2)——化学武器和间谍(2)

d
donau
楼主 (文学城)

说到间谍,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被BBC称为ultimate spy hero的詹邦和一些列詹邦电影,动不动就美女豪宅名车玄幻新式明器暗器,必要情况下各路人马还得会嗖嗖飞——其实詹邦只是IAN FLEMING因为有一段在英国情报机关做事的经历然后跟朋友聊天在随意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倒是他在第一部里提到的Casino Royale不假,在葡萄牙,叫Hotel Palacio Estoril

不是特别不可攀哦。现代人只要你有份正式工作,有那个兴致,住一次玩玩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一类旅馆的毛病是不欢迎家庭,会直接标明谢绝18岁以下(我知道是因为我被拒绝过嘛,不过不是这家)。

当然,家庭型我最熟,几大连锁都知道,所以经常感慨,现在带孩子们来,等将来孩子们有了孩子,很大可能还会选这几家,白驹过隙,还不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间谍这份工作也是一样的,很可能你走在街上,迎面过来的那个就是。这件事发生最大的可能性在哪里?柏林。从冷战开始直到今时今日,柏林一直被业界称为“间谍的首都”。特别是冷战时期,英,美,俄,多方间谍被形容是“门挨门住着”,甚至了解彼此的身份。

盗亦有道,该做事做事,不然就是家常日子。曾经做过10年间谍的一对KGB夫妻回忆“我们从来没有过詹邦的感觉啊,唯一的一次,是在火车把护照撕碎,从厕所里冲走”。

叛变的间谍?在独裁国家只有一条路。其实别的政治暗杀在独裁国家也不是新闻,不过到他国下毒,特别还是用放射性元素的化学武器,在今天绝对意味着直接的挑衅,冲突升级。

可惜,西方社会对此没有给出应有的重视。

在2007年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普京发表了长达30分钟的famous speech,“没有人是安全的...俄罗斯是千年古国,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外交地位的价值应该被重新重视...”。对此,除了几个政府表示出非常紧张,大部分反应都倾向于淡然。后来的分析家认为,这段发言,完全是今天乌克兰战争的前奏。

这是他当时的视频。

Litwinenko的妻子向英国法院提出,公开所有相关文件,被当时的内政部长,后来的首相Theresa May拒绝,理由是,“政府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基于国际关系......”

有记者的分析是,“因为俄罗斯人有钱啊,3000名最有钱的俄罗斯人,带着全家,带着孩子,住在英国,住在伦敦......有人被杀,哦,很遗憾......”

2016年,Litwinenko案件终于再次被审理,法庭公布调查结果,“最高的可能性是俄罗斯秘密情报组织成员Patruschew所为,并且是普京总统批准的”——这次可以参考一下詹邦,英国情报机关,一向出手必有。

可惜,在权利,金钱,和能源的诱惑下,特别是普京一贯表现出“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使西方各政府视线转错了方向,坚持“we want to reset our relationship”,包括马航客机事件(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的M17被俄罗斯导弹击中导致298人死亡,俄罗斯直指是乌克兰所为,尽管有证据显示,亲俄的乌克兰反对派对此事负全责),都被咽下去了。

前CIA director Leon Panetta回忆,我知道有很多俄罗斯秘密情报组织成员在美国啊,但是我们接到的指令是,尽量做到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尽管很多跟俄罗斯直接打交道的同事推开我办公室的门跟我说,千万不要信任俄罗斯人(Do not trust the Russias)......

FBI拿到名单,10名俄罗斯间谍潜伏进入美国。这些人完全采用以前KGB的手段,用假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跟邻居交好,已婚,有孩子并且孩子上正常学校,从事类似教师这种普通又多少受人尊敬的职业。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被拍到,到俄罗斯使馆领钱(嗯,FBI也不是吃闲饭的)。

他们首选工作是,在华盛顿特区拿到重要的公务员职位,最理想的是进入FBI或CIA或外事部门工作——如果能在白宫,那是最最好。而唯一的目的,是收集美国的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政策的目标和计划。

当其中一名成员准备返回莫斯科的时候,打乱了CIA准备一举拿下所有10名间谍的计划,Panetta请示白宫后,在2010年6月27日终于行动,并成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周末灌水:说说Kama Sutra这套书 普京的秘密(2)——化学武器和间谍(3) 普京的秘密(2)——化学武器和间谍(2) 从STOICISM说起(9):12 Questions 周末灌水:汤饭——Minestra
p
papyrus
快来快来学点文化

1)精神文化

https://www.arte.tv/de/videos/093645-000-A/weltkultur-weltkunst-der-louvre/

2)物质文化 --- 偶然发现这个,可以配烧烤,入口如丝绸

 

土豆-禾苗
第二个“物质文化”是什么呀?怎么形状像刮胡子的剃须刀呢…
p
papyrus
你看错了,cote = 排骨,cotes de provence = 普罗旺斯排骨
土豆-禾苗
哎哟,没想到pp君这么会欺骗不懂西班牙语的人啊 :))
土豆-禾苗
2018年的纪录片形式电影<Putin's Witnesses>,叶利钦把普京送上位,当晚给普京祝贺电话,被普京忽悠了…
土豆-禾苗
这个时间点上,一切都来不及了…估计那时只有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心里明白:搞砸了,要回头走斯大林的路了……
木有文化
是法语+酒好不好
木有文化
土豆这个说的很到位

类似俄国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中国有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我们或许把他们看成是国家开放的大救星,但他们也在我党那个圈子里升上去的,再‘开明’也未必能转出那个思维圈子。真遇到困难,可能想的会是,搞砸了,要回头走斯大林的路了。

公民的民智的开启,才是唯一希望。

木有文化
有一个旧电影,Breach,我想更和间谍的生活类似

完全不是Bond, James Bond 那样。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的desk job, 送回去一些都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资料。

d
donau
来了来了。第一个我能看今天玩一点应该可以第二个我去看看能不能找着太贵了我可不舍得买

我其实一点都不懂,一般评级这种就是,一股煤油味儿和没有煤油味儿。我不怎么买红酒都是我们家那个2货瞎买,然后他问我,我说好他就接着买我说不好他就算了,然后我经常顺嘴胡说。

不过夏天了天天各个牌子的啤酒特价为了防止那个家伙喝太多我只好这样贴上条

不然真按不住太CHALLENGE了

 

d
donau
我想这是独裁体制最大的问题。1基于个人的判断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些都太危险而且人肯定会成长思路会改变

有时候我看中文的讨论特别是对个人的平价经常很不理解,难道都是不上班不要吃喝拉撒睡完全没有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吗,推己及彼也能猜个8899,怎么无知到如此地步。

d
donau
我看的纪录片也是而且拿钱也不多
d
donau
看完了这种8卦爆出来我一点都不奇怪。我从来不信早几百几千年的人就如何如何都是人没谁能喝西北风活着

所以对中文网那种说起过去的人和事就神一样敬畏从来看不上,一个蠢字全都能概括。

d
donau
唯一的可惜是中文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这方面的题目。有最好了不过貌似也没流传开
p
papyrus
还有没好意思8卦的

比如这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ara_of_Saitaferne

 

d
donau
大救星这种词真是恶心我本来都不信今天还会有人拿出来说。结果发现中文网遍地出国多少年的都是这个思路
土豆-禾苗
很多用词用句,都体现一个曾经的教育背景……所以,即便观点类似,我和很多人还是没法交流,咋办呢……
土豆-禾苗
“公民的民智的开启,才是唯一希望”……如何开启呢?有没有好的案例?
糯米粥
很难有人愿意跟高高在上的对方真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