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I——(女)指挥:Die Dirigentin

d
donau
楼主 (文学城)

我为了追电影,订了YouTube的Premium——还真没亏,基本推荐给我的都是比较新比较有名点击量比较大的。我觉得这样很公平很好,你上传的的有质量保证点击率高,自己有的赚让人家YouTube也有的赚,是真正的win-win。

昨天推给我的,是一个荷兰电影,说法语,德文字幕(!)

本来没想着能看完,只是为了等轰孩子们睡觉检查都关灯了才好上床——我一向是早起早睡的农民作风,所以电视只是懒懒地开着当照明用。女主角一出场,让我小小惊艳了一下。

是我喜欢的干净爽朗的面孔。

原来跟一个朋友聊天,我说我喜欢这个这个这个(中国的,女),他笑,你看你喜欢的,全都一个风格啊——仔细看还真是,没一个是脸面团团符合华人传统审美的女生。

电影不算短,超过俩小时,真实历史改编。

讲的是一个被遗弃也可以说是卖掉的女孩(荷兰电影,当然是荷兰人)Antonia Brico成长于一个清洁工家庭但是一直迷恋音乐,历经人事世事冷暖之后,终于成为纽约交响乐团的第一个女指挥,并组建了全女班女子乐团的故事。

其实,一个女性在20世纪初,能够有勇气,有能力说爱和不爱,自尊自强,无论她能不能站在全世界面前微笑,都已经是传奇了——每一个人回到家,独处需要面对的,也不过是浴室镜子里的自己。

Antonia生于鹿特丹,生母是天主教徒,在未婚有孕之后,不得已把孩子生下来送人。养父母领养她的唯一原因,是自己不能生育。作为普通的垃圾工人,养父能给予小Antonia的,不过是一架捡来的钢琴——为了不骚扰到邻居,Antonia练琴的时候,不仅不敢踩踏板,更只是用手比着在琴键上模仿动作。以至于到她为了拜师冲到著名指挥家里要求表演机会的时候,竟然也是习惯性地“不敢弹”。

音乐是没有性别的。这句话对今天说的和听的都不会带来太大不自然的情绪冲击。而100年前,一个女性做音乐(家),而且是站在台上指挥上百个男人,唯一可以形容那个情景的两个字是,忤逆。

所以,Antonia第一个正式的钢琴老师,在企图对Antonia有超出师生关系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是,女人是要在下面的(他暗指男女做爱,明示你不可能站在台上做指挥),你最好的出路是老实结婚生几个孩子。而Antonia的好友,为了挤进男性乐团有表演的机会,只好束胸并剪短头发扮男生——也正是她,一直鼓励Antonia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在Antonia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时候,匿名以“资助柏林年轻的女艺术家”为名汇款,指定Antonia是受益人,把她从免费领救济食物的队伍里解救出来。

这位好友的扮演者,Scott Turner是日间电视节目的第一位Transgender演员,也是第一位获得艾美表演奖提名的Transgender演员。抛开演员的身份,他也是作家,制作人,活跃于影,视,剧各领域。我个人的看法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要好过真正的男主角,Antonia曾经爱过,又不得不放弃的那个人,音乐世家子Frank Thomsen——如果那个算男主角的话。

我能看到他除了完成角色,也在释放自己关于性别错位的痛。

Antonia和Frank的相识,是典型的冤家聚头。

Antonia没有钱买座位,又想看清(学习)指挥家的动作,只好趁人不备自己搬了椅子坐到剧院走廊间的头排。台上的指挥看到她,惊诧之余也只是点头笑笑回身继续自己的工作。而Frank的任务,是把Antonia拖出去,因为那场音乐会是他妈妈负责组织邀请的观众和乐队。

这一幕被导演在影片结束时再引用,Antonia在纽约市政厅的演出,她曾经的爱人也是在拿不到票的情况下冲到人前乐团脚下坐好静观——两个人咫尺天涯。

对Antonia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应该是Karl Muck。他是出生于德国的古典歌剧指挥家,曾经因为拒绝指挥美国国歌the Star-Spangled Banner被监禁18个月并驱逐出境。后半生里Muck主要活跃于汉堡歌剧院和Bayreuth Festival。

Bayreuth Festival以上演瓦格纳著称,想看的话,要起码提前三年订票。

(Karl Muck)

而汉堡的舞台剧,当然也可以列在“此生必游必看”名单,怎么也要有机会见识一下才好,特别是新修的这个Elbphilharmonie。

这座楼的玻璃全擦一遍,要专业清洁公司,三个月。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爸爸有本小说,叫易北河畔的秘密,提到的易北,就是这条河,也是汉堡对游客的卖点之一。在船上导游会跟你说,大家注意了啊,这里这里,绝对不能下锚,不然你会把隧道凿传的,那可麻烦大了!

就是说,如果你没机会体验英吉勒海峡隧道,在易北下面转两圈,一样的——起码我不觉得河底海底有什么差别,都是灯火通明,从日到夜再变到日的压缩经历。

Antonia生命里不能不提到的另外一个人,是荷兰作曲和指挥家Willem Mengelberg。此人一生获各种勋章无数,涉及艺术和科学各个领域,曾在荷兰最著名最大院系最全的大学Universität Utrecht任音乐科学教授。

(Mengelberg的勋章)

是Mengelberg在纽约交响乐团任Director的时候,冒险给了Antonia第一次站到指挥台的机会。

这种真真是生命里的贵人。想想我自己,不过是当年在楼道里一个老师指着钉在墙上的一张16开纸很随便地跟我说,这个你可以申请啊——他在学校里口碑一向不怎么好,同事那里以不易合作闻名,学生这边以讲课混乱著称,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提到他我是永远感激的,后来有了机会,我第一个邀请的,也是他。

I am I,我的血管里流的,是音乐。这是Antonia一直跟自己说的一句话,也让她从加州,到柏林,到纽约,在一次一次被拒绝的时候,能坚持走下去。

Passion最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I am I——(女)指挥:Die Dirigentin 大帝(2)——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 大帝(1)——成吉斯汗: Genghis Khan 埃及艳后Cleopatra 周末灌水:关于PLATONIC PARTNERSHIPS
p
papyrus
NFLX上也有一个Truffaut有你那酷哥和Catherine Deneuve in all her splendor
d
donau
你等我看看你们能看的我们不一定能看。我们一出国孩子就为这件事提意见
p
papyrus
A hint

 

d
donau
最后一班地铁?我翻的应该对啊果然没有不过YOUTUBE可以买我得考虑一下你们法国人拍电影太能哼哼了关键还没完没了
d
donau
你不能老这么说我说得我跟一色鬼似的那个一般酷我其实觉得这个更酷

 

p
papyrus
是你自己说的不过没事早就不酷了

 

d
donau
所以你知道我为什么要kaempfen了色不色的那是名誉小事眼光不行那是名声大事你不能说我眼光不行
p
papyrus
就是就是色鬼事小色盲事大
酒绿春浓
Passion最大,确实如此。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的passion所在,也是

很幸福的!

最怕的就是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自己的passion所在。

不过即使知道自己的passion所在,也会有间歇性的迷惘和不知所措。

d
donau
我觉得PASSION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笼统。比如你说我就对吃喝玩乐PASSION那我觉得也很好

或者我就就对活得踏实PASSION也不错。怕就怕46不靠的天天心里发毛,那太可惜了。

糯米粥
来故意捣乱了

我发现看书看剧下来,很多时候最打动读者观众的不是主角的成功聪明强大,而是主角的脆弱无助。琢磨过为什么,觉得是因为读者找到的“共鸣”--每个人都有过好多挫折,在其中看到自己。

猜想这个剧里面表达了很多她的脆弱,尤其是那种对工作女性的不友好的大时代?

对了,刚才去google了一番你们德语里面die都有几个意思

糯米粥
接着来捣乱--另一方面“喜新厌旧”就刻在每一个人的基因里面,passion敌不过这个喜新厌旧,怎么办?

所以我更相信habits

d
donau
脆弱我倒是没看出来,如果说有一次想放弃那就是当女主角看到爱人要和别人去结婚的一幕

我觉得这一类故事里更打动我的是人性里的坚持,就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往前走。是人性战胜其他别的东西的那一部分。

糯米粥
嗯,你指出来的这点非常有道理

跟你的贴打了那段字后 ,我一边开车一边想,脆弱之后然后是什么呢?我接着想的是成长,是一次次的破茧

横看成岭侧成峰

土豆-禾苗
你和pp君的代沟至少两代啊;不知道现代法国人如何看待Gérard Depardieu的俄罗斯国籍…法国男人啊~~
d
donau
你这么说我倒是想知道法国可不可以双重国籍。这两天土耳其大选我们很多人跑去选erdogan结果被报纸上的读者来信骂

说你们在我们这里享受着自由民主去支持独裁,都疯了吗。

说得特别难听,不过也没办法。

土豆-禾苗
想起了 Angelica Balabanoff ,她和列宁以及墨索里尼的接触…… :))
d
donau
我想想我还真没喜新厌旧的毛病。比如如果可以我会天天吃同一种饭做同一件事走同一条路上班

人说什么好我一点也不羡慕。经常连听的兴趣都没有。现在好歹知道装一下原来装都懒得装直接扭头

糯米粥
是吗?我发现自己在瑜伽的时候要有或者新的pose或者新的sequence ,才可以一点儿都不走神
d
donau
那我不会我最爱重复动作了
糯米粥
咱们今天的交流很有意思,帮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状态

d
donau
没听说过赶紧查查其实查完了还是不知道
土豆-禾苗
给你两个链接吧:

1,她和列宁的关系,可以直接用 CTRL F 找 巴拉巴诺娃: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review/the_life_of_lenin/29.htm

2,她和年轻墨索里尼的关系,非常有意思,电影《年轻时的墨索里尼 Il giovane Mussolini》,主要出现在第一集:从看重墨索里尼的演说才能,到成为情人,再到看穿墨索里尼无信仰的投机主义,并断绝关系……非常敏锐且干净利落……正如pp所言“色鬼事小色盲事大”

 

 

 

p
papyrus
现在除了我党教会写简体字的男青少年群体已经没多少人不知道任何场合都不要揣测女太太年纪了
p
papyrus
已经有更新的 update 版,“要嫁就嫁习大大……”
木有文化
说 I am I 可是够狂的, 因为上帝说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