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名字有性,名,字三个部分。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但是,你看到诸葛亮,该叫他什么,叫名,还是叫他的字?
这里面就牵涉到中华文化的礼仪。叫错了,说明你不知道礼仪,会被人鄙视,甚至得罪人都不知道。
古人的名,通常是自称,诸葛亮给别人说事情,就得这么说:“亮发现,今天天气很好。。。”
而古人的字,通常是同辈的人,特别是朋友,向自己打招呼用的,比如鲁肃见到诸葛亮,就得这么说:“孔明啊,今天天气真好。”
直接叫名字,通常是斥责的时候,比如诸葛亮的岳父,看到黄月英黑了眼圈,脸上有手掌印,就会怒斥诸葛亮:“诸葛亮!月英是怎么一会事,你是不是打她了?"
而如果是平时,则应该是称乎:”贤婿,月英可好?“
心情好一点,也可以尊重诸葛亮,平辈相称:”孔明啊,月英可好?“
如果一个人当了官,那就得称呼官名,除非关系特别好,不能直接叫名字,
见了诸葛亮,就得说:丞相好!除非你和他关系特别好,而且在非正式场合,才能称他的字。孔明。
而在正式公文里面,就要先称爵位,再称姓,再称职位,再称名,这样,诸葛亮就成为武乡侯诸葛丞相亮。
这些礼仪,只有台湾作为中华文化的火种,还部分保持着。
比如称呼蔡英文的正式公文,就称为蔡总统英文。李登辉就是李总统登辉先生。
比如我们从小,一直习惯是连名带姓一块称呼的,对同学是,对老师也是,完全没有尊重不尊重的问题。
如果名是两个字还好,比如我的名字只有一个字那只能连名带姓一块叫,因为中文是单音节。如果称呼职位的话,那在职的时候可以,不在职了就不合适,你总要和世界接轨。比如奥巴马,你现在只能说奥巴马先生,说总统大家也知道,但是官方称呼(比如新闻)应该是不带总统的。当然这不是法律规定,只是习惯。
这一点其实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喜欢把自己埋在家世里,比如孔家后人会特别强调自己姓孔,而欧洲流芳百世的话喜欢只要自己的名字,比如ALEXSANDER THE DREAT, PETER THE GREAT,kaiserin Sisi,因为只有名字是你自己的,而姓是别人给你的。大概也是文化使然。
的礼,这才是大问题。
如果只是名字称谓,那还是小事。
那种骨子里的粗鲁是靠一两个名词盖不住的。我说的粗鲁,是不懂得对别人尊重,仅仅称呼方面,我想反而是个人习惯而已。等我看看有没有时间聊一下这个问题。
比如美国这边,去个什么新地方,或者加入个新Club, 先要问一下所谓的 "Etiquette",就是类似这个礼。
就是怕显得太木有文化。
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名字有性,名,字三个部分。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但是,你看到诸葛亮,该叫他什么,叫名,还是叫他的字?
这里面就牵涉到中华文化的礼仪。叫错了,说明你不知道礼仪,会被人鄙视,甚至得罪人都不知道。
古人的名,通常是自称,诸葛亮给别人说事情,就得这么说:“亮发现,今天天气很好。。。”
而古人的字,通常是同辈的人,特别是朋友,向自己打招呼用的,比如鲁肃见到诸葛亮,就得这么说:“孔明啊,今天天气真好。”
直接叫名字,通常是斥责的时候,比如诸葛亮的岳父,看到黄月英黑了眼圈,脸上有手掌印,就会怒斥诸葛亮:“诸葛亮!月英是怎么一会事,你是不是打她了?"
而如果是平时,则应该是称乎:”贤婿,月英可好?“
心情好一点,也可以尊重诸葛亮,平辈相称:”孔明啊,月英可好?“
如果一个人当了官,那就得称呼官名,除非关系特别好,不能直接叫名字,
见了诸葛亮,就得说:丞相好!除非你和他关系特别好,而且在非正式场合,才能称他的字。孔明。
而在正式公文里面,就要先称爵位,再称姓,再称职位,再称名,这样,诸葛亮就成为武乡侯诸葛丞相亮。
这些礼仪,只有台湾作为中华文化的火种,还部分保持着。
比如称呼蔡英文的正式公文,就称为蔡总统英文。李登辉就是李总统登辉先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华文化的礼,名字的学问。 杨修之死:关中世家和中原世家的权力斗争,曹操杀掉的是超级加强版的司马懿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已经被湮没的一面:符印,结界,朱印,伏藏,手印,咒语,第4回:伏藏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已经被湮没的一面:符印,结界,朱印,伏藏,手印,咒语,第三回:朱印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已经被湮没的一面:符印,结界,朱印,伏藏,手印,咒语,第二回:结界
比如我们从小,一直习惯是连名带姓一块称呼的,对同学是,对老师也是,完全没有尊重不尊重的问题。
如果名是两个字还好,比如我的名字只有一个字那只能连名带姓一块叫,因为中文是单音节。如果称呼职位的话,那在职的时候可以,不在职了就不合适,你总要和世界接轨。比如奥巴马,你现在只能说奥巴马先生,说总统大家也知道,但是官方称呼(比如新闻)应该是不带总统的。当然这不是法律规定,只是习惯。
这一点其实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喜欢把自己埋在家世里,比如孔家后人会特别强调自己姓孔,而欧洲流芳百世的话喜欢只要自己的名字,比如ALEXSANDER THE DREAT, PETER THE GREAT,kaiserin Sisi,因为只有名字是你自己的,而姓是别人给你的。大概也是文化使然。
的礼,这才是大问题。
如果只是名字称谓,那还是小事。
那种骨子里的粗鲁是靠一两个名词盖不住的。我说的粗鲁,是不懂得对别人尊重,仅仅称呼方面,我想反而是个人习惯而已。等我看看有没有时间聊一下这个问题。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说的是下大夫相见,年纪小或身份低一些的,要用一只雁做礼物。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就有孔子见老子的图画。孔子手里奉上的就是一只雁。换了老百姓就没这个条件,去拜访长辈拎一只鸡一罐酒就不错了。
比如美国这边,去个什么新地方,或者加入个新Club, 先要问一下所谓的 "Etiquette",就是类似这个礼。
就是怕显得太木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