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立的作品所带的灵感与帮助我修改篇评论。
*
破碎的时间
破碎的时间 No.1
《破碎的时间》由两副结合摄影和电脑数字涂鸦创作的影像作品构成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们依附于时间的存在,表达出生命失去的伤感,或许,还有我们的永恒的幻觉。两副作品在视觉深度色彩的选择的不同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在平面化的影像中制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深度是两副作品共同的特征。作品I在视觉上更加平面化, 它的底层,仿佛是一幅由三张黑白摄影并合的作品,但在摄影作品上用白色细线涂抹,原图几乎被完全抹去,仅剩下一些极其细碎的碎片,使我们仍然能够知道这里原来是一幅摄影作品,但具体的内容已很难辨别,它形成了一个谜一样的背景本底。这同时构成了一个迷宫一样的解读的空间。抹去,可以是时间不可抗拒的流逝将一切曾经发生的存在过的事物和记忆抹去的一种视觉化表达,也可以是人为的主动的忘却,选择性的或者不加选择的,但也可能只是一种忘却的渴望。在这有意或无意的遗忘中历史和曾经的生活无论如何都在变成碎片。然而,在这个作品中,抹去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它在毁灭的同时,又诞生的一个新的伤感的空间。
在这迷宫之上,是英文一个完整的单词Time,然后,它好像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打碎,飞散开,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字母。相对第二副作品,第一副的电脑涂鸦的字母在色彩上偏暗:深灰与栗红,而且字母重叠多密度大。与第二副的暗而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不同,这一幅以不同深浅的灰构成主要色调。它的中性仿佛平衡迷宫线条能量的流动,而凝练。栗红,仿佛从灰中仿佛正在慢慢暗淡下去,或许那代表着记忆在被抹去时产生的伤痛。
两副作品都存在多种对比,如抽象与具象,过去,现在,与未来,真实与虚幻。而当两副作品并列欣赏时,我们似乎看到时间绵延在它们之间。当时间破碎,那些从回忆与想象里诞生的文字,仿佛是照亮我们生命中的那一道光。
仅仅两幅作品的在视觉上的构图和色彩上的不同,便会为观者所带来的复杂、细腻的不同的情绪的震动,这些情感的冲击是语言所难以完全描述。
破碎的时间 No.2
立的《破碎的时间》的视觉震撼是强大的。初次看到时,仿佛那些时间的碎片迎面 扑来。而接下来被震撼的是,那时间,time,字母碎块的颜色的红与灰。
影像具有多个层次。底层是中文手稿的摄影;再上一层是在电脑上数字涂鸦完成的, Time被拆散后的红与灰色的字母碎块,两种颜色被调制的极富诗意,而且,以灰色 为底层,红色置于其实。那些字母既像漂浮在空间,又仿佛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拆散。
这幅作品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作品中有着许多"对比":汉字与英文;钢笔的书写、手稿上画出的抽象的线条画, 和电脑绘画;摄影的美丽感伤的光与影,笔记本在光线中的静止与英文字母的破碎 的悬浮,拆散与吸引,碎片与完整,过去,现在,与未来,真实与虚幻,具象与抽 象。
手稿极大的增加了作品的叙事性,那是写作的真实的生活,那些字里行间涂抹划掉 的痕迹,纸页上随手画出的抽象小画,和那些文字一起赋予作品一种亲切的情感, 将作者的生活与作品联系在一起。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说:“画家常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破坏绘画 本身。塞尚做到了,毕加索通过立体派做到了,然后波洛克做到了。他彻底粉碎了 我们对于视觉的想法。然后可能会再有新画作。”
或许,一切都在形成着,一切都在破碎着。或许,就像立在诗写的,生活就是在破 碎着,人生就是在破碎着:
“时间不过把我们的一生点点破碎成
年,月,日,时,分,秒,
和虚无。"
我喜欢手稿的摄影,它相当有创意。而且,那道侧光美极了。它仿佛穿过时间的碎 片投射到文字上,使得整个画面显示出神秘,宁静,优美和伤感,仿佛是我们在随 着那束光穿过破碎的时间进入那些文字的二维空间,但也许是时间从那些文字爆破 而出。
破碎的时间,也是记忆,是我们人生、世事的挽歌。
其实,我也非常喜欢子柒。
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看明白了。:)
一副作品也是一面镜子。
"那道侧光美极了。它仿佛穿过时间的碎 片投射到文字上,使得整个画面显示出神秘,宁静,优美和伤感,仿佛是我们在随 着那束光穿过破碎的时间进入那些文字的二维空间,但也许是时间从那些文字爆破 而出。"
久违了,<Right here waiting>! 谢谢丹儿!很享受!
第二幅作品的那道侧光的确美,她让整个画面有了明暗对比。破碎的Time---在那道光里似乎也由浅变深。
如果没有灰的陪衬,应该更接近玫红吧。
第一幅Time的栗红大概也是灰的印衬下的才有的,单拿出来应该更接近朱红。
这两幅里的Time,到底哪一种感觉更真实,还真说不清楚。
时光碎片让人的记忆闪出许多美妙画面。曾经在攝坛受到的攻击排挤可随时间而转变为现时在茶坛得到的欣赏赞美,点赞!时光与变化总是魅力无穷。
也是在这第一次留言,因高兴地见到多年前活跃在攝坛的才子佳人在这儿握手言和。
原来这个帖子还有背景故事啊。摄坛我还没有去过,回头也去逛逛,欣赏一下美图们。
非常感谢立的作品所带的灵感与帮助我修改篇评论。
*
破碎的时间
破碎的时间 No.1
《破碎的时间》由两副结合摄影和电脑数字涂鸦创作的影像作品构成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们依附于时间的存在,表达出生命失去的伤感,或许,还有我们的永恒的幻觉。两副作品在视觉深度色彩的选择的不同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在平面化的影像中制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深度是两副作品共同的特征。作品I在视觉上更加平面化, 它的底层,仿佛是一幅由三张黑白摄影并合的作品,但在摄影作品上用白色细线涂抹,原图几乎被完全抹去,仅剩下一些极其细碎的碎片,使我们仍然能够知道这里原来是一幅摄影作品,但具体的内容已很难辨别,它形成了一个谜一样的背景本底。这同时构成了一个迷宫一样的解读的空间。抹去,可以是时间不可抗拒的流逝将一切曾经发生的存在过的事物和记忆抹去的一种视觉化表达,也可以是人为的主动的忘却,选择性的或者不加选择的,但也可能只是一种忘却的渴望。在这有意或无意的遗忘中历史和曾经的生活无论如何都在变成碎片。然而,在这个作品中,抹去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它在毁灭的同时,又诞生的一个新的伤感的空间。
在这迷宫之上,是英文一个完整的单词Time,然后,它好像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打碎,飞散开,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字母。相对第二副作品,第一副的电脑涂鸦的字母在色彩上偏暗:深灰与栗红,而且字母重叠多密度大。与第二副的暗而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不同,这一幅以不同深浅的灰构成主要色调。它的中性仿佛平衡迷宫线条能量的流动,而凝练。栗红,仿佛从灰中仿佛正在慢慢暗淡下去,或许那代表着记忆在被抹去时产生的伤痛。
两副作品都存在多种对比,如抽象与具象,过去,现在,与未来,真实与虚幻。而当两副作品并列欣赏时,我们似乎看到时间绵延在它们之间。当时间破碎,那些从回忆与想象里诞生的文字,仿佛是照亮我们生命中的那一道光。
仅仅两幅作品的在视觉上的构图和色彩上的不同,便会为观者所带来的复杂、细腻的不同的情绪的震动,这些情感的冲击是语言所难以完全描述。
破碎的时间 No.2
立的《破碎的时间》的视觉震撼是强大的。初次看到时,仿佛那些时间的碎片迎面
扑来。而接下来被震撼的是,那时间,time,字母碎块的颜色的红与灰。
影像具有多个层次。底层是中文手稿的摄影;再上一层是在电脑上数字涂鸦完成的,
Time被拆散后的红与灰色的字母碎块,两种颜色被调制的极富诗意,而且,以灰色
为底层,红色置于其实。那些字母既像漂浮在空间,又仿佛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拆散。
这幅作品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作品中有着许多"对比":汉字与英文;钢笔的书写、手稿上画出的抽象的线条画,
和电脑绘画;摄影的美丽感伤的光与影,笔记本在光线中的静止与英文字母的破碎
的悬浮,拆散与吸引,碎片与完整,过去,现在,与未来,真实与虚幻,具象与抽
象。
手稿极大的增加了作品的叙事性,那是写作的真实的生活,那些字里行间涂抹划掉
的痕迹,纸页上随手画出的抽象小画,和那些文字一起赋予作品一种亲切的情感,
将作者的生活与作品联系在一起。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说:“画家常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破坏绘画
本身。塞尚做到了,毕加索通过立体派做到了,然后波洛克做到了。他彻底粉碎了
我们对于视觉的想法。然后可能会再有新画作。”
或许,一切都在形成着,一切都在破碎着。或许,就像立在诗写的,生活就是在破
碎着,人生就是在破碎着:
“时间不过把我们的一生点点破碎成
年,月,日,时,分,秒,
和虚无。"
我喜欢手稿的摄影,它相当有创意。而且,那道侧光美极了。它仿佛穿过时间的碎
片投射到文字上,使得整个画面显示出神秘,宁静,优美和伤感,仿佛是我们在随
着那束光穿过破碎的时间进入那些文字的二维空间,但也许是时间从那些文字爆破
而出。
破碎的时间,也是记忆,是我们人生、世事的挽歌。
其实,我也非常喜欢子柒。
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看明白了。:)
一副作品也是一面镜子。
"那道侧光美极了。它仿佛穿过时间的碎
非常敏锐而诗化的感悟,超赞。。。 立的这两幅画很赞,感觉就是艺术品。。片投射到文字上,使得整个画面显示出神秘,宁静,优美和伤感,仿佛是我们在随
着那束光穿过破碎的时间进入那些文字的二维空间,但也许是时间从那些文字爆破
而出。"
久违了,<Right here waiting>! 谢谢丹儿!很享受!
第二幅作品的那道侧光的确美,她让整个画面有了明暗对比。破碎的Time---在那道光里似乎也由浅变深。
如果没有灰的陪衬,应该更接近玫红吧。
第一幅Time的栗红大概也是灰的印衬下的才有的,单拿出来应该更接近朱红。
这两幅里的Time,到底哪一种感觉更真实,还真说不清楚。
时光碎片让人的记忆闪出许多美妙画面。曾经在攝坛受到的攻击排挤可随时间而转变为现时在茶坛得到的欣赏赞美,点赞!时光与变化总是魅力无穷。
也是在这第一次留言,因高兴地见到多年前活跃在攝坛的才子佳人在这儿握手言和。
原来这个帖子还有背景故事啊。摄坛我还没有去过,回头也去逛逛,欣赏一下美图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