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盈盈一笑间
楼主 (文学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以女子柔情百转,细腻炽烈的的情感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绝望。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在生命弥留之际饱含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作家诉说了她潜隐一生的激情爱恋。小说发表伊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高尔基曾评价,“这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茨威格以真正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他深为震动。同名电影、话剧盛演不衰,文学批评更是层出不穷。徐静蕾版的电影则把这部西方小说背景改在了解放前的中国北平,一段狂热的西方单恋变成了我们熟稔的东方式暗恋。电影镜头精心设置,光与影仔细处理,画面构图都足够用心。钢琴和琵琶的配乐也非常出色,动人心弦。欢愉的镜头配上女声语调安静实则悲怆的独白,比小说更添了让人窒息的凝滞和绝望。在这样细腻沉静的独白中,一个痴情女子一生的爱恋故事被娓娓道来,热烈而孤独,幸福而痛苦。只因遇上是劫数,爱上是注定。

由于父亲早逝,女主与母亲相依为命,辛酸地过着日子。在她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他的出现满足了少女对爱情的想象:风度翩翩,满腹才华,温柔体贴,他让她完全沦陷。可是不久,母亲改嫁,她跟随着离开。几年之后,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少女的时候,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她独自回到北平,默默关注他的行踪,一边猎人一样寻找自己的猎物,一边准备成为他的猎物。终于,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度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她为他献上了处子之身,如同早已蓄谋已久的那样。然而他并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是在贪恋与她炽热而短暂的欢愉,随后将她忘到九霄云外,奔赴下一段艳遇。可她却没办法逃走了,她的心已经永远被他拴牢了,仿佛被命运抓住了一般,她无处可逃。后来她有了他的孩子。为了孩子她不惜周旋游走委身于不同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她为的是保持自由之身,不受婚姻的牵绊。因为她在等待他的召唤,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她的世界里,只有他,其余的男人,只是路人。

然而,即便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他们也见面,甚至有相同的朋友,但作家始终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曾与他有过三个夜晚。终于有一天,他们又相遇了,她的妖娆,她的妩媚,再次吸引了他。她多么希望他认出她啊,她给了他很多暗示,但是他始终没有认出这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是把她当作欢场中的风尘女子,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他与她共度了一晚之后,继续用旅行的话题告别。当他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手袋里,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仿佛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后来,大流感疫情爆发,他们的儿子患病而死。陌生女人也随后感染,临死前写下了这封长信,向作家告白了痴迷一生的爱恋。

有人说,年少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作家才华横溢又风度翩翩。女主的爱,始于仰慕,始于新奇,然后一再沉沦。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风流倜傥、博学多才的作家是一个让她无比向往的谜。她爱上他,是因为他向她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她原来窘迫生活的,优雅美好的世界,他让她知道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因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爱上了带她进入这个世界的人。

然而,他是唐磺似的人物,喜欢轻松、游戏、不沉重的一切,生性风流,飘忽如风。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和打情骂俏的调情,并不意味着爱慕。可惜少不更事的女孩却误以为那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从此沦陷。即使后来她意识到作家喜欢对所有女人都滥施爱情,也为时已晚,他已经成为她情感里不可逾越的标杆。她的生命就只剩下给予了,直到临死前写下一封信,完美地演绎了“我爱你,却与你无关”。 她对他的这种爱情近乎苦刑,施刑者是她自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陌生女人的一生,都在卑微地爱着,而所爱的人却从来都不记得她是谁,更不会知道她的内心经历着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因为他并不爱她。那几个夜晚的肉体纠缠,对于他,不过是和很多个夜晚一样的情欲发泄;对于她,却是无数思念之后的全身心奉献。她希望他认出自己,希望他明白她,然而,他终究没有认出她。他没有兴趣了解她的内心,他只对她的肉体有短暂的兴趣,他们的心灵之间隔着千山万水重峦叠嶂。他很快又会遇到新的猎物,完全忘记她,像忘记身边的其他女人一样。

陌生女人在信中一直提到“我是个有着自尊的人,我不愿你在想起我的时候带有忧愁”。他不爱她,而她也不肯要他俯身相就。她骄傲得一再选择沉默。爱情是两情相悦,她宁可得不到,也不能容忍爱是她乞讨来的。虽然痛苦万分,但是她在极其骄傲的爱着一个人,没有一丝一毫的纠缠。对自己心意的忠贞,对对方爱情的绝望,她如同飞蛾扑火般决绝。她选择在死后让作家得知一切,因为一个死者不会要求别人的爱情,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的确,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只有责任,没有感情,这样的关系是否值得继续?这是爱情里一个致命的问题。

在读完小说,看完电影之后,读者和观众不禁会想,这样的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陌生女人对作家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痛苦到极致,却从未改变。也许你会怀疑这种感情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却很难怀疑否定它在这个女人身上的存在感,这要归功于茨威格用细腻的文字对女人内心精巧的刻画,将女人一生的心路历程诠释得极为到位。小说没有靠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去支撑,却和读者达成了情感共鸣,这就是他的独到之处。

有人说,短篇小说的意义,或许就是让读者在一段短暂的时间里,回想起自己,在旁观中发现共鸣,像一面镜子,照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陌生女人所追求的纯粹爱情,纯粹到用感动、道德、责任、骨肉去维系她都觉得不屑。她点燃自己,照亮爱情,让读者观众看见了自己的爱情在尘世中投掷到地下的影子。她一生执迷,至死捍卫的爱情的纯粹,是理想主义的一种。世俗的评价标准,在为理想主义殉道的人面前,是全面崩溃的。正如小说作者茨威格后来因故乡沦亡于法西斯而自杀,这种生死不计的深情,是世人无法用是非对错来评价的。

小说在线阅读版

https://www.kanunu8.com/book3/8392/

电影版

 

盈盈一笑间
这里有喜欢茨威格的吗?贴一篇去年的旧文,周五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n
nearby
读完这文章心里有点震动,不由想起十年前读的一篇文章,其驳斥当代的一夫一妻制是违反人性的,也是许多悲剧的原因。怕砖头,先跑了
盈盈一笑间
这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应该是男未婚女未嫁吧。不违背一夫一妻制。:)
为人父
看过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陌生人之间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故事。

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的信任之上的,越信任对方就会越有亲密感。

盈盈一笑间
是的,小说里少女和作家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悬殊的年龄,地位。。他对于她是一生的挚爱,而她对于他只是一个陌生人。。
青松站
我想起我哥买过一套中篇小说选,,里面有这位作者,,后来发现奥匈帝国还有位写的《变形记》的卡夫卡,,当时国内还未有翻译版.…
盈盈一笑间
握手。茨威格和卡夫卡都是奥地利的作家。卡夫卡属于荒诞派的。茨威格则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高尔基评价他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青松站
我有一个大一的室友学心理的,,用整夜讲解奥匈帝国如何造就了弗罗伊德,,她的结论,奥匈的压抑气氛:把很多女性弄得心理崩溃…………
青松站
我记得那弗罗伊德很有名的几个分析案,.被我室友批得体无完肤,,盈盈那帖子的主角,,直比红楼女主们还多了卑微……,…………
盈盈一笑间
是的,爱得太深是场灾难。爱也许会让人变得卑微,不过女主是在极其骄傲的爱着一个人。 她漫长激烈的感情,一生未曾吐露一字,原因只在于

他不爱她,她又不肯要他俯身相就。

青松站
对,一方面是原作者把握得好,,另一方面是有论者觉得作者大爷是西方的曹雪芹,,是影射对帝王保持着骄傲,我哥他们侃大山,我都还觉得酷
青松站
我哥买了一套(中篇小说集)还有海明威的,,.他大学同学五湖四海,,回来一个劲赞叹,,我也觉得那些大哥们们虽胡侃但有些道理…………
青松站
我跟我哥读魏晋乐府诗集,,里面有曹沛写的宫怨,,犹是代表男性对帝王太强势的不满,,可他还不是逼得他弟曹植非七步成诗………………
简丹儿
写的真好。他细腻的写了一个爱着自己爱情的女人。
盈盈一笑间
谢谢鼓励。茨威格的文字的确细腻,刻画了陌生女人一生执迷,至死捍卫的爱情的纯粹。

听说这世上有三种东西越压抑越强烈:咳嗽,孤独,还有爱。

青松站
邻兄你好,我初以为作者犹是西方曹雪芹有些不可思议,可人心不分东西,一战德国惨败,不少青年对《易经》产生兴趣,,不正有魏晋文人之风
师太明年三十八
当时为了学英文

把《陌生女人的来信》深度阅读过一次。

向爱情致敬!

 

米可
我今天看了另一个不同风格,却很有相通感的电影~~~

讲弘一法师生平的《一轮明月》,也是深情的一生,从爱再到大爱,慈悲。很让人感动。

盈盈一笑间
哇,佩服,能静心读英文原著。

我先看的是老徐的电影,被女主的痴情深深感动。

嗯,向爱情致敬!

盈盈一笑间
谢谢分享。搜了一下,一轮明月讲述了李叔同的一生。是啊,从小爱到大爱,都有爱的真谛。
爱城小鱼
看盈盈介绍,感觉茨威格的这部小说和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有相似的地方。

茨维格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就是男版张爱玲。。。

多谢盈盈的介绍,真好!

二胡一刀
这篇小说非常好,本质上不是写爱情的。徐静蕾拍的那个电影肤浅虚假,根本没读懂原著。
盈盈一笑间
拉手拉手,和小鱼一样,我也喜欢张爱玲。她这部小说的名字取自杜甫的诗,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除了小说,张爱玲的散文,我也很喜欢。她的散文将生活艺术化,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纷繁中见细腻。比如下面这一段,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为人父
你可以细细道来啊。
盈盈一笑间
多谢分享,愿闻其详。本质是反映茨威格在一战之后思想转折期的怀疑和反思吗?
忒忒绿
盈盈写得真棒,感谢分享!
盈盈一笑间
多谢鼓励!:)

美班给我留言,让我去做老师你布置的翻译作业。

爱城小鱼
哈哈,盈盈,点赞比拉手更重要!
盈盈一笑间
是哒,再拉一下,一提张爱玲,我就激动。哈哈
青松站
我记我我室友说弗氏心理分析一开始就是把女性放在一个神经质,.拿绣花针,.维多利亚的那种感觉,.病态的美吧,然后

把一个个弄得像娜拉那样

易卜生的那个剧本

当时我们有个英语课

少奶奶的扇子

王尔德那个

很活泼

女同学都很喜欢

她烦弗罗伊德拿个笔记本

把人家冷眼什么的

我差点没说妳是对抗父权~-.她很独立

,什么都勇于尝试

女同学里头一个用手动拉开二手德国车的

超厉害

头一个室友.同一班飞机

同时到达,

以前在香港不认识

但一起拿着行季去报到

那个宿舍管理员说

他头一次遇到像我们两个这样的天然室友

青松站
德国有位很值得一读的i汤马斯.曼,.有德国哲学意味.,-文字洗练..追求精神探讨
二胡一刀
我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绝望和无望的挣扎。爱情只是一个符号。茨威格的人道思想贯穿始终。
青松站
德国有优秀的哲学传统,抵抗强势...而奥匈帝国的作家们.,往往先知先觉...预感巨大灾难会即将到来...
庄文雅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

能不能开花,要看造化了

青松站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历史文化背景..男性作者写爱情..:往往有男性作家特有的寄意.:比如鲁迅写《伤逝》..其实是哀

是哀逝那一去不回的当年从绍兴到北京的手足之情

王心刚当年演涓生

很有民国文人范儿

女演员非常有气质

但评论家早就指出是哀二周那回不去的

手足之情

鲁迅与大哥周建人之间的那些事

盈盈一笑间
了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据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张玉书说,这可能是茨维格的真实爱情故事。

http://wenhui.whb.cn/zhuzhan/xinwen/20190106/234628.html

盈盈一笑间
的确,即便是张爱玲也是在耗尽了所有的爱和热情之后,只能转身。

那朵花萎谢了。终究不得圆满。

不过,离开渣男胡兰成,也未必不是好事啊。

青松站
荒诞派的背后...往往是艺术家敏感的察觉到某种知灭顶之灾...比如帝国的崩析.,,昔奥匈帝国的卡夫卡,,后法国的卡缪
青松站
胡适当年在美国-也有过公开的/半公开/长年书信往来的女性美国笔友..,也就是.今人所谓的"柏拉图式精神交流/感情//
盈盈一笑间
言之有理,等回头有空,来仔细读读卡夫卡。谢谢青松MM推荐。
青松站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那种該专一的就该专一...所以儿子很不屑贝佐斯对前妻的背叛..,尽管

他自己还是毛头小孩..

不止一次在我们当父母的面前表示过l这种不屑

在我和他爸爸.面前

 

青松站
许鞍华当年执导的得奖片《倾城之恋》,,应该是很不错的张粉电影--~-
a
adgj
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事

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