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道出的扶贫历史

为人父
楼主 (文学城)

刚看完电视剧《山海情》,这是一个关于扶贫的主旋律电视剧,也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描写农民脱贫的电视剧在豆瓣那个挑剔和喜欢吐槽的地方,竟然一开播就是高分,更少见的是,播完后的评分没降反升,达到创纪录的9.6高分。说明这部主旋律电视剧确确实实受到观众的喜爱。从艺术角度讲,《山海情》无论演员表演还是故事情节都无可挑剔,每一个人物塑造的都真实可信接地气,当然最重要的是主题。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的扶贫工作,从来没有被搬上过荧屏。这个史诗般的脱贫工程似乎被国人遗忘了。最近这段时间,一下子出了好几部扶贫影视剧,才让脱贫工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都是借了中共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的光。

共产党被诟病的事很多,但有两件事我觉得是值得称道的。第一是坚持近半个世纪的扶贫工程;二是现在广受争议的计划生育。这两件事的第一件虽然没有什么争议,但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路磕磕绊绊、不断摸索过来的。第二件今天不展开说,以后再谈。

贫穷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痼疾,不管哪朝哪代都从来没有解决过。即使号称盛世的乾隆朝也是饥民遍地。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共产党夺取政权后,为了战争,前十七年致力于发展重工业,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只好榨取农民的剩余价值,虽然那时也有扶贫,但都是救济式扶贫,是为了解决特殊地区的生存危机的输血式扶贫,而农村的普遍贫困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毛泽东与梁漱溟当年的争吵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国策的辩论,而不是关于农民命运的辩论。毛泽东知道自己说不过梁漱溟,因为梁漱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为农民现实利益讲话。而毛泽东则是一心搞工业化,不得不牺牲眼前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所以最后毛泽东给梁漱溟扣了个破坏工农联盟的帽子,非常粗暴地剥夺了民主人士的话语权。其实两个人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只是在如何发展上的观点不同而已。

因为这个重工业先行的国策,农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文革十年,只强调学大寨和自力更生,几乎剥夺了农民所有的经济自由,导致农村的贫困状况更为恶化。我下乡插队的那个地方,还属于沈阳的郊区,可是当地农民一到冬末春初的季节就揭不开锅,只能喝菜糊糊度命。而我们知青虽然有口粮,可也只能吃发霉的玉米面饼子就咸菜。我想,所有插过队下过乡的人对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都有切身体会。

 

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及农村经济自由度的提高开始大表面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没有扶贫政策的扶贫。从八十年中期开始,国家手里有了一点钱后,就开始启动扶贫工程,但那时的扶贫就是给钱给物,尤其是对西藏地区都是用的输血政策。可这样的政策无法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反而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体改所的王小强专门写了个小册子《富饶的贫困》来论述脱贫政策,认为西藏是个守着金山的贫困户,西藏的资源没有被开发,不能生成造血机能的输血式扶贫不可持续。其实,中心议题就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问题。

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反贫困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小组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全国著名贫困县进行摸底调查。我几个研究生同学1986年暑假曾参与了这个摸底调查,他们去的是全国著名贫困县云南武定县。回来后,这几个从校门到校门,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同学都被当地的贫困状况震惊了。他们回来后讲的一件事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武定是红军长征时路过的地方,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贫困县,可这个著名贫困县也是全国人均酒消费量第二的县,国家每年给的扶贫款都被他们换酒喝了。很多村民别说家徒四壁,他们连家都没有,很多人住在山洞里,唯一的资产就是一根打狗棍和一个讨饭盆。国家在山下给他们盖好了房子,请他们到山下的房子去住。可这些村民却听信谣言,说山洞里有宝,政府是想骗他们下山,好到洞里挖宝。所以,贫困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问题,也是文化的问题。而贫困和愚昧总是连在一起的。

那年暑假,我和另两位同学跟导师去新疆做项目,火车路过甘肃时,满眼都是真实的贫苦。在铁路两边放羊的孩子,十几岁了都没有衣服穿,大热天的却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火车每次停靠到小站上,都会有大批要饭的大人孩子涌到车窗前。不管给他们什么吃的,他们都大口往嘴里塞。看得出,他们是真的在挨饿。

扶贫是个系统工程,不仅经济上要扶贫,思想上更要扶贫。不破除愚昧,不解决懒汉思想,扶贫很可能会越扶越贫。美国在约翰逊时代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贫困战争,美国人觉得富甲天下的美国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当时的反贫困战争得到了美国大多数人的赞同。可花了大量纳税人金钱的美国式反贫困战争,最终却变成了被美国人嘲讽的“反工作”战争。只靠输血式扶贫,最终的结果就是养出一批只吃救济不愿工作的懒汉。时至今日,美国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并且比六十年代还更为严重了。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还不知道,美国有一半的家庭拿不出四百元现金,有近五千万人口要靠食品券度日。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最近也闹出笑话,竟然破天荒的被联合国救济暑救济了一把。这件事闹出了轩然大波,英国政府觉得十分丢脸。可坚持推行亲资本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有因必有果。

可如何授人以渔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没有一个负责任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社会组织力,无法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改变了输血式扶贫政策,代之以东西部对接的对口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多种更切合实际的扶贫政策。而扶贫的重点是授人以渔,不再仅仅是输血。电视剧《山海情》就是将对口扶贫和异地扶贫的历史搬上了银幕。

《山海情》的主角马德福,从农校毕业后就一直做扶贫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不仅海吉县的扶贫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成熟和优秀的干部。没有好的领导,好的干部,扶贫成效就会大打折扣。贫困县也是贪污县的状况并不少见,所以吏治不整,扶贫的钱就都跑贪官腰包里了。没有好的干部队伍,扶贫就会受到很多干扰。比如:确定贫困户的事就有很多猫腻,如果村干部胡来,就会把自己家并不穷的亲戚列为贫困户,而真正的贫困户却得不到国家的帮助,这种事在扶贫过程中是很普遍的。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开战了精准扶贫工程。而精准扶贫的重点是干部驻村,即上级下派的干部驻村领导扶贫工作,以排除农村宗族势力的干扰。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就是根据真实的干部驻村扶贫故事改编的。

在网上查到了精准扶贫的十大措施如下: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异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其实真实的扶贫工作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音乐扶贫,美术扶贫,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沈腾拍的那个扶贫电视喜剧,讲的就是美术老师下乡扶贫的搞笑故事。

扶贫不仅是精英对贫困农民的单向改造,也是农民对精英的改造。通过扶贫,那些长期在城里生活,一脑门子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知识分子精英们变得接地气了,而且与农民有了真实感情。只有这样,知识精英才能与草根农民,这个中国社会最广大的阶层有共情的能力。这些年青的扶贫干部也许在若干年后会成为中国下一代领导人,有了这个共情能力,我相信他们就不会对草根的疾苦漠不关心。

《山海情》里那个正直善良的张主任不幸车祸身亡。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情节,我想也是有真实背景的。我的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青朋友就是在扶贫工作的途中遭遇车祸,虽然性命保住了,可造成终身高位截瘫。

我是很敬重这些为扶贫做出贡献的年青干部的。扶贫让他们有了成就感,有了家国情怀,有了平民意识,也锻炼和成熟了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必将成为中国真正的精英----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精英。

在推行工农业剪刀差政策时,毛泽东曾承诺,一旦中国实现了工业化,要反哺三农。这个承诺毛在世时没有兑现,因为那时中国还是个农业国。而兑现这个承诺是从胡温时期开始的。胡温时期,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加大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投入。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沈阳郊区我是清楚的。我知道的第一个项目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国家出钱购买材料,农民自己建设各自的沼气室。后来,国家又出钱建设新式厕所,每家每户都有。现在沈阳郊区的的村落已经没有土路了,村子里全部铺上了柏油路,只要有三户人家的地方,不管多远,柏油路都要建到家门口。前几年,农村又开始了自来水工程,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现在太阳能路灯也成了农村的标配,互联网,有限电视也早就普及到农村。而所有这些钱都是国家无偿投入的,除了互联网和电视是要缴费的。当然电也是要钱的,但农村电费已经没有城乡倒挂,并且很少停电了。

大前年,我曾带我老母亲去成都、西安和延安旅游。我惊讶的发现,黄土高原已经变了样,从飞机上看下去,昔日的黄土高原已经变绿了。延安的空气质量非常好,蓝天白云,非常通透。当地人告诉我,这是因为延安地区用的都是天然气,再就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已见成效。居住在北京的人也发现,这些年北京的沙尘暴明显变少了。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后对世界有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脱贫。中国对世界脱贫的贡献率超过70%。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赞扬。当然,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能都算在中共的头上,很大程度是中国人天生的勤劳上进和集体主义精神换来的。在西方发展经济学框架内进行的脱贫工程,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最成功的亚洲四小龙都是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地区。当然,中国的脱贫工程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案例。因为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动员力和组织力。中央集权制在自由主义者眼里一无是处,可效率却是抹杀不掉的。

简丹儿
有朋友推荐此剧,一直还没空看。 :)不过对你文中说的农村的变化,有一点点间接的了解,

我妹每年都会有几次去边远贫困地区走访当地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从她发的照片上看到的乡村医院的状况远超出我的想象,真的很感慨,中国政府还是下了力气去做了些实事。

为人父
各种制度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这不奇怪。
为人父
有空看看,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也值得看。推荐你看地方话的,感觉更接地气。里面每个角色都演的精彩。:)
庄文雅
为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么多详实的亲身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各种扶贫史实、轶事,非常珍贵。学习了。

a
applebee3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地方话,那不是搞地域差异吗?都是普通人。再说那是艺术形象,又不是纪录片。
为人父
絮絮叨叨地说点知道的事而已。回头一看错别字和句子不通的比比皆是啊。:)
为人父
有两个版本,普通话和地方话的,你可以选择普通话的。我看的是地方话的,我觉得西北话很有股土味,更切合剧情。:)
a
applebee3
对土味有多推崇,那么对洋味就有多挑剔。这是一种偏见。为兄你是住在洋味浓的地方,如有偏见比住在土味浓的地方更让人不可原谅。:)
庄文雅
宁夏的土话,比河南的容易懂。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老生常谈12
闽宁结队扶贫

习近平为福建省副书记,随一把手贺国强来到宁夏考察和宁夏自治区领导会谈。

这个电视剧有2重意义:

1. 2020年完成全国全部脱贫 

2. 歌唱习近平。

剧里也认证了一句俗话:穷山恶水出刁民。

穷人穷得叮当响,就什么都不怕了。

为人父
还有这么一说啊。那个《江山如此多娇》是讲湘西扶贫的,有什么背景吗?
老生常谈12
习近平扶贫力度非常大

具体落实到每一户困难户,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干部一对一负责扶贫。不是仅仅发放扶贫基金,而是授之以渔,使之有持续发展,不再返回贫困,谁做面子工程谁受惩罚。

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贫苦,在习近平任内真正得到了解决。当然,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还不高,下一步就是全民小康。

老花猫


開政治内涵不说,这是一部经典,剧本,导演,演员,表演,服装化妆,几乎所有细节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