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及其他 (旧作)

d
dhyang_wxc
楼主 (文学城)

金庸及其他

 

杨道还11/03/2018 (原文:金庸及其他

 

一个网络上的笑话讲:爷爷向读哈利·波特着迷的孙子吹嘘金庸,说那才是真正的小说,14本小说的题目里第一个字,可以组成一句诗:“碧血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孙子问他:“那你知道哈利·波特的系列七本,第一个字也可组一句么?‘哈哈哈哈哈哈哈’”。

 

金庸已去,这个武侠时代和其中的人也将过去。我很多年没有读武侠了,只有些拉拉杂杂的记忆,写下来作为一个纪念。

 

(一)

我原本是个武侠迷。记得读到的第一部武侠,是梁羽生的《飞凤潜龙》。这是个中短篇,情节一波三折,夹杂着穴道铜人的神秘传说,抗金的民族主义。令我从此对武侠着迷。比起梁羽生,金庸作品当然更令初读者着迷,可说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巅峰。

 

但金庸的这14本,良莠不齐,风格不一,里面有些不对味,后来读的书多了,迷的劲儿也就渐渐解开了。读《鹿鼎记》这一部时,恰好不久前,刚读了高阳的《胡雪岩》。《胡雪岩》里面的巧言令色和投其所好,令人感到如鲠在喉。《鹿鼎记》恰恰也是这个味道,与其他作品落差很大。这是金庸武侠最后一部,反而不如前面的,这就在我心目中把金庸小说的质量整体上拉低了。后来这个味道被大陆作家学了去,变本加厉,有位作家的作品,小说加电视剧,很流行。我当时已在国外,偶然在朋友家看到这位大作家的一本小说,当时网络不发达,海外乏书,立刻僵坐一天,将其读完,读完之后,受了“内伤”,再就很少读国内现代作家写的小说了。

 

有传说,金庸这些书部分是代笔。听到这个传闻时,已经不很着迷也就没有追踪,不知是真是假。等到后来看到金庸去读了个什么学位一类的事情,我的金庸瘾也就痊愈了。代笔小说并非不寻常的事情:邓友梅的《那五》中,就写了那五买人家的书,自己署名出版的事情;至于古龙有代笔,其中佼佼者如黄鹰,在古龙死后自立门户,似乎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疑从无,金庸小说仍得说是金庸的小说。

 

梁羽生和金庸的书,在武侠里,文字是很好的了。古龙,温瑞安,箫逸等人,或者文字问题,或者构思“奇特”——我私人认为不太正常,所以与梁和金没法比。如温瑞安的书里,挟持人质的僵局常出现,一来笨拙,二来是现代式的老套。构思太机械,只显出作者下了逻辑上的功夫,真实感就缺乏。作者机心流露,满书就见作者在每个人物身后,人物如傀儡,没有了人味儿。这一点,不仅作者,读者也需注意。如吴闲云解《水浒》,有些篇章见精彩,但失之于机心太过:施耐庵没有演木偶戏的心,水浒人物只知道恩仇,从机心算计看这些人物,至多能说智者见智,所失却多。

 

梁羽生写书,有点儿古板,靠近正邪相争的老套路。梁羽生小说里,有很多众人拼斗的“大场面”,这种场景很难处理,显示了梁羽生驾驭场景的能力,但我个人觉得有些无味。除此之外,就还很不错。梁羽生对故事背景的处理很见功力,轻描淡写,但其意醇然,不使人有突兀之感,是其他武侠小说所无的。金庸的书,更现代一点儿,个人英雄,亦正亦邪也无不可;言情加煽情,比梁羽生的一对对先行配好,更适合现代人的品味,但金庸所描写的爱情大体上也还是从一而终。

 

这两人都有些奇思妙想,这些读起来令人惬意,赞叹而佩服。作者要写才子佳人,自己先要领略过何为美人,当得起才子,这两人对此显然游刃有余。

 

金庸的《射雕》显然是他所有书里,最精彩的一部。《神雕》就差了一点儿,杨过成长的烦恼,不很吸引我。《射雕》中,七怪托孤于丘处机一段,“唯义所在”的意思很明显,很好地展示了侠的意义,但注意到的人可能不多。而梁羽生的书,我最喜欢的是金世遗的故事,大概是《冰川天女传》里的。但续集到了金世遗的儿子那一代,内容就差了很多。

 

(二)

喜欢读书的人有种“无书可读”的恐惧。“江湖侠骨恐无多”,读完一个作家所有著作之后,唯恐再无新书可读。读过所有梁羽生和金庸的书之后,难以找到可以惬意过瘾的武侠,这种恐惧就促使我去读他们之前和之后的,以及国外的。古龙有几本,质量尚好,但古意太淡,换成枪战,大概需要改的地方也不甚多。古之遗意无存,武侠也就失去了根本。二十多年前,很不容易地搞到了日本的《宫本武藏》一套,四本还是五本,很兴奋,但一翻开,就意兴索然了——就像很多日本小说一样,思维不是一套的,不兼容:主人公想的和选择的,我不同意,奈何。这就只剩下梁羽生和金庸之前一个选项。还好,在他们之前,仍有大家。侠客古已有之。写侠客的人也不少。

 

在看现代武侠之前,我已经读过《史记·刺客列传》和一本竖版的《唐宋传奇选》。刺客如荆轲也是武侠。“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句诗是陶渊明的《咏荆轲》里的最后一句。陶渊明这样清淡恬适的一个人,却有此豪情,可能会使人惊异。

 

刺客列传中,荆轲鹤立鸡群,不是因为他的事业,而是他用身的决绝从容。荆轲的事业未竟,而且如果没有荆轲刺秦,张良在博浪沙未必有误中副车的失败。后人对荆轲的钦佩,用现代人话说,就是重过程,而非重结果了。“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荆轲对自己身命的使用,在如虎狼环伺的不测危险中,举重若轻,达到了人能达到极点。荆轲平常是一副从容悠游的样子,剑客侠客不能识英雄,对他不以为然,“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荆轲能忍心于己到了这个程度,其心有如碧水寒潭,任何危险都不足引起微澜。骆宾王有咏荆轲诗,“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个寒意至今令人凛然。

 

有人认为墨子是侠客的始祖。墨家的人,包括墨子,也是唯义所在,用身“以自苦为极”,“枯槁不舍”,用命也有“死不旋踵”。墨子可谓侠之大者,知大义。荆轲则是游侠中的翘楚,知小义,可义可不义,常不讲是非。这大概是侠客大小的两端。大体上,田横五百士,周处,郭解,朱家等人处于两者之间。

 

韩非说,“侠以武犯禁”。侠客因为是一种行为,多少都与武勇,武技有关。但武并非评论侠的首要。大侠,大体上可说是超越法之上,而游侠是法外的,与法处于同一层次,挟义与法争一雄长。

 

“侠”通“挟”,所挟只有自己的身,唯勇是从,易于流于恩怨情仇,是小义。《水浒》中数一数二的好汉武松就是个“小义”。武松帮着金眼彪施恩去打死蒋门神一事即是如此:蒋门神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施恩又是什么好东西?《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也是如此。《三侠五义》中,只有北侠还能说是侠,其余都是小义。《三侠五义》等虽然是评书,算不得大雅,这一点,却分的很清楚。用身决绝的“小义”,在先秦颇有些记载,晏婴“二桃杀三士”,死的即是唯勇是从的“小义”。另有齐国两个勇士事:两人寻肉下酒,一人说自己身上即有肉,何必另寻,两人遂割自己的肉下酒,因而俱死。所以此类小义,虽时有可取,但有些实在相当无聊。

 

墨子大侠,知道如何用身,也知道何为大义,因而不轻用,不滥用,而能真正地舍身取义。与陶渊明对荆轲的赞叹仿佛,《庄子·天下》篇的作者,一个道家人,对墨子推崇有加,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显示出墨家与道家的渊源。实际上,墨子的行径,就如《老子》所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所讲的是对三种对象的原则,墨子实行的就是这些原则。墨子的“兼爱”即是慈,其对象是天下人,因而生勇。睚眦必报,是“恶向胆边生”,看起来与胆勇仿佛,却实际是恶。墨子的“节用”即是俭,对象是身外之物,所以能为广大,成大功。郭靖保家卫国是假的,墨子能够非攻,却是真的。墨子“自苦”即是不敢为天下先的一种,对象是身,却因此成为“真天下之好”,“将求之不得也”,“才士也”。

 

(三)

《唐宋传奇选》大概囊括了唐宋时代的武侠,甚至《柳毅传》也包括其中,因为那时写这些邪狭题材的,不入主流,所以写的人也少。故事虽少而短,但书中虬髯客,红线等,尤其空空儿精精儿一故事,雪泥鸿爪,却精彩已极,有些句子到现在我还记得。空空儿“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这是一种不以事成与不成为念,而耻于己不能行的态度。虽然是不讲是非的小义,却有可观,与道家和儒家都有交集,如孟子言:“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空空儿和精精儿后来又出现在梁羽生的某部小说里,显然梁羽生对这个故事也是印象深刻。

 

近代的武侠名家也很多,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搜寻。类武侠的《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等评书,接触到的人广,但却不能算作上好的武侠。于这些书中,我最喜欢三个大家,按时间先后是:林纾,还珠楼主,和王度庐。

 

林纾是文学名著的大翻译家,在清末民初有大名,有人讲与严复齐名。林纾也是个奇人,不懂任何外语,却能听人讲解,随听随翻,常能曲尽其妙。一些翻译家对他成就的评价可以很容易找到,兹不赘述。林纾翻译出来的是文言,因此他的书很少有人读了。林纾的诗文书画都因为他的翻译工作太显眼,不被注意,我也所知不多,但读过他的一本《技击余闻》,不知这本书的本末。这本书里收集了一些短的武侠,或者说传闻传奇故事,虽然简短(文言文),却如散金碎玉,精彩非常,只看文字便是一种享受。这本书金庸应该读过,《天龙八部》中段誉在酒馆将酒从脚下逼出,这说来甚为无公德的一段,就是从这本书里来的。其他还有一些内容被金庸和其他人拿去翻讲,但记不得了,不能一一列举。金庸的《鸳鸯刀》中说的,老人少女文士不要乱惹,几乎可以说是《技击余闻》的读后感。林纾应该说是后来内功派武侠的鼻祖。

 

还珠楼主李寿民的武侠大大有名,有名的程度不必细说,还珠楼主的名字即有一个爱情故事的背景,为人津津乐道。还珠楼主对阴阳五行,周易八卦有专业程度的研究,所以还有好事的人去研究他书里这些内容。他的武侠,可说是种仙侠,其中的师择徒,有《聂隐娘》中主动找上门的意思,飞剑有点儿像《古今小说》中“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一类,法宝又有点儿《西游记》的意思,幻术元神等又有道教的意味。还珠楼主的想象力宏大而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只是他的故事节外生枝,枝上有枝,十几卷之后不知岔到哪里去了,不见收束,大概他也没想收束。因此看他的书,只能任由他带着一路看过去:他兴之所之,流溢不定,精彩间发,令人不虚此行。还珠的景物描写出众,有些段落,如海底奇境的描述,绮丽而丰,如在眼前。这些现代人可以从电视上看到,他却是神思游历的,谁更能欣赏,自在不言中。

 

王度庐的名字大概出于“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诗。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元吕仲实这一段好诗,在《儒林外史》中被吴敬梓拿来嘲笑好几个人,是我熟悉的,所以看到他的名字,就很有好感。最初读到王度庐的书,署名却是另一个人,书名叫《玉娇龙》,而不是原来的《卧虎藏龙》。后来王度庐的后人出面打官司,才得知有个王度庐。王度庐的书难求,但却是值得辛苦的。林纾和还珠都有一点儿不完美,王度庐的铁鹤系列五本,却少有遗憾,读完之后有种餍足的丰盛感。

 

王度庐笔下的人物,贴近普通人,功夫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这五本多是悲剧。金庸的小说某些情节或者伤情,王度庐却令人伤心。这种伤心不是文字上的拨动,而是情节里蕴含的,令人回味的张力使然。他的书应可以算作艺术一流的。金庸《书剑》中的李沅芷,有点儿玉娇龙的影子,情节也类似,但相比起来,玉娇龙大家闺秀,李沅芷小家碧玉,器局大大不同。金庸的境界,对玉娇龙来说,大概有点狭窄。梁羽生的飞红巾似乎也从玉娇龙得到了一些启示。

 

电影《卧虎藏龙》出来,引起王度庐热。但这个电影实在令人难以恭维。书中,玉娇龙见李慕白,露出想拜他为师的意思,李慕白是个谨慎,而正直到古板的人,能宽容于己无关的玉娇龙妄为,却不能宽容作为徒儿的玉娇龙任性,所以立刻明言拒绝了。这里面,包含着李慕白对玉娇龙的理解和尊重,不愿意因自己的古板去毁伤真正的玉娇龙。李慕白是能欣赏玉娇龙的,他们本质上是一类人。毁伤真正的玉娇龙,对玉娇龙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后来的她的人生悲剧和痛苦会不会因此避免?真是很难说。王度庐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电影却让李慕白剑指玉娇龙,逼其拜师,将两个人物和王度庐的问题都毁掉了。这个电影到此,已经让我无法看下去。次第春风到草庐,电影《卧虎藏龙》引起的王度庐热,这股变味的热风不知令王度庐何堪。

 

(四)

 

武侠小说向来为很多人诟病,认为从内容到社会影响都有害无益。但这并不妨碍更多的人喜爱武侠小说。这就有个武侠小说意义何在和如何定位的问题。

 

有人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教给读者一些历史,有用,因此仍是有益的。这种观点很难站得住脚。武侠小说中的历史并不是真正历史,凭着武侠小说来了解历史,不仅知识性稀薄,真实性更谈不上。

 

从有用无用来争论武侠小说是否有益,是无意义的。反对武侠小说的人,似乎并不反对西方的玄幻,像《魔戒》,《龙枪》,《冰与火之歌》,《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我的最为钟爱)一类的;又或者阿西莫夫,克莱顿的科幻。这大概是因为前者有英语之用,后者有科学之用,预知未来之用。但这种有用,与武侠小说之于了解历史一样,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一厢情愿。

 

我以为,真正理解武侠小说的意义,需要知道无用之用。如庄子与惠施的对答,“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有人讲,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也没说对。这句话隐含着成人和童话的错位,并无意义。儿童需要童话,是他们的精神需要内容的滋养,童话的内容与他们精神的无拘无束的程度相符合。成人欣赏武侠小说,却因为成人的精神需要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存在于童话内容里,而在于童话所得以存在的那个境界。

 

人们通常以为,得以使人立足的一小块地方最重要,其他的地方可有可无,无之最好,可以省很多麻烦。这样的人是闭固的人,有了容足点,就不再有所去往。“精神封闭的人,已经停止了作为人的发展。”(此句是引用的,忘记了出处)对于精神没有封闭的人,他需要有去往的地方,有精神漫游以及发展的空间。

 

人从自然之流游弋出来,有自己的发明,人的精神上的发明,构成了一个人为的故事空间,我据《老子》,称之为名的空间。这个空间背倚坚硬的物质世界,面对的却是可供精神无穷无尽发展的空间。名空间因此不是物质世界的一一对应的镜像或映射,覆被更为广大。如,物理学家提出平行宇宙的存在,这种存在到目前为止,实际上是在名空间中的存在。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也是如此,可以类比为平行历史空间发生的事情。从人类尚未出现的过去到未来,这样的平行世界,在名空间中可说无穷无尽。不论武侠,玄幻,还是科幻,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隅。

 

名空间是人的精神能够通达的空间,人的想象力所能有所创设的基础。这个空间对于闭固的人来说是无用的,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是精神呼吸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呼吸所必不可少不同于所谓的精神食粮,在精神世界里不必光想着吃了。名的空间是无用的,但没有名的空间,这个世界是沉闷无聊,可以窒息精神的。

 

一些物质世界的普通人,却可以有丰富的精神,享受精神世界的广袤。这里,一个美国玄幻电影,《可可》(coco),值得一提。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墨西哥人的死灵世界,其构架的基本思路与中国人相仿。这个死灵世界中,当一个人被彻底忘记的时候,灵魂也就从死灵世界消失了;而当始终被人怀念时,却似乎可以永生。中国人认为“神者,申也”,“聪明正直者,死而为神”,“鬼者,归也”。神在人间的申,即是伸展到未来,当然也就需要总有人记得,即聪明正直者。而鬼的“归”,即是慢慢被遗忘而消散。这个电影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还多,不能一一述及。这里要讲的,是主人公小男孩的曾祖母,即可可的母亲,一个音乐家丈夫失踪,自己独立养大可可的普通却异常倔强的女人。她在死灵世界里,意志力外化出来成为个精神向导(spirit guide)。与其他人微弱的精神不同,她在死灵世界里的精神向导是一个头上长角,身生双翅,巨大的美洲虎(jaguar)。当这虎五彩斑澜地在天空翱翔时,不禁令人想到,这是一个普通女人,但这是何等精神,正如电影所展现的,真是一个绚丽的存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金庸及其他 (旧作) 关于社会主义 子不语 冷眼:讀石頭村博《什麼是科學》有感 因果的系统观:伪科学
d
dhyang_wxc
山水兄咏墨好诗,我无诗才,只好贴篇与墨子有关的旧文应景。
山水苍茫
赞楊兄好文!楊兄博学多识,古今中外,侠道掌故,信手拈来,精彩纷呈。文廊剑侠荟萃,高手云集,又添一功力莫测逍遥书生矣~:)

小丸子的新龙门客栈,又要风起云涌了~~~~~~

d
donau
Harry Potter是我喜欢的,J.R.R. Tolkien和C.W. Lewis也是

这一类书我想除了提供一个魔幻的场景之外,更重要是有现实意义,属于教人成长的书。抽调时间地点背景,假设把那些虚幻人物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会让人觉得有任何隔阂(包括你提到的COCO一样的)。相反,活在中文武侠里的人物,大半是被拖得远远的,因为有距离而高大(不排除文化因素的作用)。

韦小宝被大部分男生喜欢,绝对是意淫成分最大。

糯米粥
我后来觉得其实

这也是一种Abstract thinking的能力--把Harry hotter/Tolkein这些魔幻题材的书跟日常结合起来。

正好琢磨过这一点。原因是网上或者现实生活的芳邻里都有人直接问过我,为啥喜欢看跟现实没关系的书?可我跟你的感受一样,觉得关系太大了。为啥她们觉得不相关呢?

再后来我的体会是这其实是一种abstract thinking,我觉得跟工作对人的锻炼关系很大,不少脑力劳动的工种必须有abstract thinking

d
dhyang_wxc
《哈利·波特》有点儿sad,给人一代不如一代感。popular kid情结,让人有choke感。头一遍看,还好,然后就不

大舒服了——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平庸,疲于应付,那些精彩的人都哪里去了?

《魔戒》文字丰繁古雅,精神头儿有点儿薄凉。《冰与火之歌》系列,相当精彩,惜乎太黑暗。龙枪系列杂烩,不知场景之设置何来,看到很多书中有类似的。《地海巫师》简约有致,与北欧神话若有渊源。Percy Jackson现在很流行,说来可笑,我居然一本都没看过。Somehow,我不能欣赏Nardia。

西方玄幻,正邪之争,人性因被动际遇而触发,事先浑浑噩噩固无准备,精彩在于人物自己当机之选择,事后happy ending。人都能如哈利波特,Frodo吗?不能。他们是天选。中国武侠,先有道和功夫,精彩在于碰撞之际,道不明、无准备的圈外人,一点儿机会也没有。其实这与美国社会的一些圈子,是很像的。草根发达,都市神话。当然,这都是泛泛,不能一概而论。

coco里的那个brat,估计已经偷渡美国了。就是被抓住,估计也会振振有词。那个社会有honor文化,没有耻文化。

 

 

d
dhyang_wxc
多谢山水兄赏鉴。

此文草草而就,词义多有不到处。

S
Shubin
谢谢分享。知道林纾先生,但他的《技击余闻》是头一次听说。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应该属于文人笔记,而非武侠小说。如论

作品,金庸恐难望林先生项背。

d
donau
你说的对啊我就没想到这一层。只是觉得跟自己的认知更贴一点。另外我非常同意你说的工作对人的锻炼

不仅是锻炼思维,更是锻炼交际能力和跟人合作的能力。所谓teamwork绝对不是空话,很多时候是本能反映。

d
donau
读书这件师太in personal了。比如你提到的Harry Potter我就没觉得很多你说的sad的意思

我原来在书香玩过几天写了几句这本书贴到你下面希望不给你歪楼

HARRY POTTER——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看到有人提,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很是想了一下。我因为看书拉拉杂杂,随心的时候多,刻意的时候少,随看随忘,所以很难说哪本影响最大。真被问到的话,我会把这套HARRY POTTER排在前面。

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看孩子们上学放学,参加各种活动,吵吵闹闹,开心欢笑,就像自己跟着又长了一遍一样——特别现在融融穿着我的衣服大叫着扑过来,简直就是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

HARRY POTTER,是一本记录成长的书,从童年结束开始,到进入成年结束——一人生里最初的那段不得不走的EXPEDITION,几个小孩子这样走啊走的,有的走散了,有的更近了。交错的,是成年人的世界,友谊,利益,信任,还有,爱和忠诚。

成年人的世界里,逃不掉的,是人性。

小HARRY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自幼向往魔法学校,但是没有姐姐LILIY的天分,不能够被选中,因此一直耿耿于怀,面对被Dumbledore放在门口的小小婴儿HARRY,只好不得不硬硬地抱回家,又硬硬地跟自己的儿子一起养,不能自已地自己的儿子娇养HARRY恶养——想起来HEIDI也是这样,被姨妈送给山上的爷爷那里,这一送,就是另一条人生路。

姨妈的形象,在书里被写的蠢又刻薄,只是到最后,才解密她一直郁郁的原因。

还有一个类似的形象,是SNAPE。

从开篇就得到Dumbledore不可思议的信任的SNAPE,一直到死前,都是寡言忧郁阴暗冷漠,——所有人都不理解——Dumbledore的解释是,我有我的原因。最后SNAPE流下一滴银色眼泪给HARRY之后黯然离去——为了这滴泪,SNAPE穷尽一生,做了的,比难还难。

SNAPE是HARRY的妈妈LILY自幼的小玩伴——并且是唯一的小玩伴,两个人同时被HOGWARTS录取,在9.3/4站台上同一班车,然而终究无缘进同一间学院。HARRY的爸爸JAMES,是那种又聪明又帅又活泼的小男生,身上当然也少不了同龄小孩子的顽劣,比如作恶欺负SNAPE这样的弱小者。LILY自然又无深意地对SNAPE的维护和爱护,加深了的,只能是SNAPE说不出接口的爱与哀愁。

SNAPE偶尔看到手拉手欢笑着离去的LILY和JAMES之后,再也没有笑过,但是也没有悲伤——根本不再有表情(后来看电影,觉得想象里的SNAPE比那个演员应该再清瘦一点,冷一点)。

翻到SNAPE抱着死去的LILY痛哭那一页,实在是看不动了,居然停了好久——SNAPE从心里认为,不是JAMES,LILY不会死的。

痛完之后,比痛更重的,是责任——保护小小的HARRY——面对的,是魔界的王,Voldemort。Dumbledore知道完整的故事,给了SNAPE最大的信任——甚至于在没有选择只能去死的时候,找的也是SNAPE来杀死自己,接替自己的魔杖和魔杖的魔法而不是让其落在DRACO MALFOY手里。

DRACO MALFOY年轻还有机会,再冒险也要试一下——如果非要拔高到普世价值观,我想这就是。原来跟朋友讨论这些,大家一致同意,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简单就是从给孩子看的书入手。

SNAPE在慢慢长大的HARRY的脸上,看到的是LILY的绿眼睛和JAMES的影子——自己最爱和最恨的两个人,因此对HARRY也是又爱又恨,爱到为HARRY死,恨到为HARRY死。

相信爱,给与爱,付出爱,是这本书真正的主题。

(私货时间,力荐的还有J R R TOLKIEN的 HOBBIT 和指环王等五本以及 C S LEWIS 的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好像三本都是英国人写的?LEWIS是爱尔兰,如果我没记错)

另外一个主题,是信任和忠诚。

PRIME MINISTER找到HARRY,要他背叛Dumbledore跟随自己,并许诺给HARRY 自幼梦想的AURORA的位子。一个16岁的少年,在这样的利诱下,能说不,我不知道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人能做到。

HARRY明白去找第七个神启的代价,混战中,对迎面走来的Neville交代,如果我回不来,你接着去做——Neville头也不抬,好——完全不问为什么。

所以,最后一起长的的几个小家伙里留在HORGWARTS做了教授的,居然是自小傻乎乎胖乎乎羞怯又害羞的的Neville,不过,从他带着“Dumbledore的军队”质问HARRY“Dumbledore的军队是你吗?不是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并跟执意要同行的时候,就开始长大了——同时长大的,还有一直笨笨的RON——RON是这里面我最偏爱的一个,又傻又单纯又热心,什么都肯跟HARRY分享,甚至偷爸爸的车救HAARY出逃,他一度误会HARRY和HERMINE之间的友谊,气得跑开,但是又不放心他们,只好自己找回来——每次读到HERMINE教训他,我都笑死。

书里最重的友谊,是HARRY,RON和HERMINE。从10岁共乘同一节车厢,三个小家伙开启了同行的人生旅程。一直看到有疑问说问什么HARRY没有和HERMINE走下去,其实我从第一部他们认识的时候,就没觉得他们俩能走到一起——但是我一度怀疑HARRY会和LUNA走在一起,特别是两个人站在魔兽面前对答的时候,那种默契,很难想象会发生在HARRY和HERMINE身上,HARRY和HERMINE,只是可以共同出生入死,置对方安危在己之上的朋友。

看到首页上尊龙的新闻,不由想起来小时候的故事。

当时应该是14,5岁吧,肯定是初中,不知怎么,被同年级一个小男孩天天跟着,那个小家伙我从来没注意过更没说过话,突然发现我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也并不主动找我说什么,就那样跟着,当时真是吓死了——也不知道可以跟谁说——肯定不能跟老师说,也张不开嘴跟爸爸妈妈说。后来我上高中住校,他竟然找到我们学校,在大门口等着,我只好借口复习,周末也不敢回家。

后来看电影末代皇帝,尊龙一出场,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居然跟曾经天天跟着我的小家伙长得一摸一样!整部电影,一点都没看进去,就想赶紧完赶紧出去。

现在想想,当时大家都是小孩子,他也未必就有多大恶意(真有恶意,未必还有今天的我),只是都太年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后来跟几个好朋友聊天,说到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居然人人有类似的阳光的反面。

提到HARRY POTTER,大家一致的反应是,为什么我们成长的青少年时期,没有类似的书给我们看,让我们那样懵懂而困惑?

d
dhyang_wxc
haha, personal, keyword.

读书完全是 personal的,这个命题有哲学、数学、国学若干个解法。这个命题与欣赏popular book有潜在的冲突。

 

 

 

d
dhyang_wxc
是,林当年是个印钞机,保守派,但出钱助学生留洋,随手花掉。据说,这些人后来成立基金会反哺,林晚年以此度日。
d
donau
我就记得说他不懂外语找人直译。然后还特容易感动自个儿经常伏案痛哭什么的。那会儿我们在宿舍里聊起来笑死了
d
dhyang_wxc
笑啥?他伏案哭,不是伏地魔。
喜欢花满楼
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

初中时读过, 印象极其深刻, 后来我发现很多女孩子爱读, 大概是女主人公有林黛玉的影子,长大以后再读就感觉一般了。 金庸的书囫囵吞枣都读过一遍,线索太复杂, 人物有点脸谱化, 不大适合我的思路, 印象最深的是连城诀, 里面的反角半夜梦游掩埋尸体让年幼的我觉得非常可怕。古龙的人物描写灵动跳脱, 几句白描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 有点红楼梦的精髓, 我曾经在一节自习课里看完上下两册绝代双骄, 真是很快乐的时光。 温瑞安的小说没读过, 只看过电视逆水寒, 拍的非常好, 是我最喜欢的武侠片之一。 现在武侠没落,流行修仙和魔幻, 花千骨和寻秦记的小说都不错。

S
Shubin
据说当年他朋友魏翰,最先建议林纾从事翻译,林纾听后当作耳旁风。迟迟未付诸于行动。经魏翰再三相劝,林纾竟孩子般

提出条件:魏翰必须请他游览闽江滨海大川,否则就不译。魏翰无奈买舟导游。一路上由魏翰的学生、时任船政学堂法文教习的王寿昌拿着大作家小仲马的法文原著《茶花女》逐字逐句把原著意思说出来,林纾边听边以文言文书写成章,于是令世间轰动亦使林纾一举成名的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长篇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就这样诞生了!

翻译《茶花女》时,由王寿昌读原文,口译出大概意思,再由林纾笔译成优美的古汉语,整理成篇。每译至男女苦恋之悲及伤心之处,两人竟抱头痛哭,与书中人同悲欢共命运! 林纾的这部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于1899年1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这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译著,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好评如潮。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832516/?_i=1459729ajnkI3J

   
p
polebear
娃读Harry Potter的时候,我跟他一起读,看谁读得快;-)

圣诞节拿到书,二月中就全读完了,都是利用课余下班之后的业余时间。谁看到前面,忍不住剧透,都会被抗议。C.S. Lewis也是我的菜。指环王太魔幻,看完做恶梦很久。

糯米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呀,你说的“本能反应”就是长期雕琢的结果
d
dhyang_wxc
呵呵,好年轻呀。武侠属于江湖文化,人们意识中场景从江湖转为山林、乡镇、城市,就有新兴的潮流。

80年代初,人们感觉一出生活圈子,接触的社会就如入江湖,所以感受不同。《教父》时代,美国亦如此,现在谁还看它。

花树2017
s
shamrock100
我的第一本武侠是玉娇龙,今古传奇上看的连载,只看了一半就没有了,念念不忘大半辈子,去年网上找来看完了。

又找了王度卢的卧虎藏龙,相似的内容,完全是不同的调子。可见一个故事的内核有多重要。初中时读了萍踪侠影和七剑下天山,非常喜欢,高中毕业才看的金庸,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都不错。相反水浒传和七侠五义是小学读的,读的昏昏欲睡,没多少印象了。只有一本儿女英雄传还印象比较深刻。初中还读了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也都很入迷。

最近读的全职高手,真不错,有三国的感觉,而且巨长,将近2000章,居然从头到尾都那么让人欲罢不能,真是难得。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适合小孩子读。斗罗大陆电视上看了一下故事也是不错的,找来小说读文笔太差了,岁数大了文笔差实在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