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北京平均每个家庭有两套房,那么北京房产数目应该是家庭数目的两倍。但是一个家庭一个时间只能住一套房啊。那么是不是一半的房子平时是空着的没人住?还是出租?但是家庭数目只有房子数目的一半,房客哪里来啊?所以不管怎么算,房子有没有租人,还是有一半的房子 at a given time 没有人住对不对?
还是我的算数变得只有幼儿园程度了?
她家本来一套住房,后来她结婚,婆婆单位因为高职申请了一套住房,给儿子媳妇结婚用,她自己单位也分配了一套住房,再后来小夫妻结婚后自己又买了一套住房,就把结婚房和单位申请房都出租出去了。上海很多是老夫妻一套房,小夫妻一套房,还有另外一到两套房出租,还有不少人是十多年前炒房发财的,手中有多套房出租的。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除非房产来历不明的贪官和权贵们宁可空着也不敢让人知道。
租金多了还可以当首付买第三套房子。
20年前房地产价格不算高,才几千到一万一平米。自住的第一套几万,十几万就买下来了。用第一套到银行抵押贷款当首付,又能买下其它一两套房子。这样做的人太多才开始限制第三套、第四套商品房。
现在因为封城,宁可把经济砸了也要清零。房地产也和其它行业一样都不行了。
主要是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太快,早期单位分的房子一下增值很多翻了好几倍。资产积累的速度很快。
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罢了
穷人的确无法想象权贵们的腐败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以前老百姓说皇上每天吃大饼喝香油一样
不能单纯按照以当地户口为基数。
中国的统计数字很好玩的...很多时候没有户口的就不算在当地的统计数字里的...
其实,大陆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人均算不如美国是真的,但少数确实先富,尤其大城市的土著们在房产上占了很多便宜,主要是从公有制变私有化的过程里,本地户口的优势。。。
我认识好几家上海支边回沪的家庭,都是孩子八十年代在上海读大学后留下来的。父母吃过苦,孩子们都努力,心思上在上海有个窝,投资早,都不错。说个例子吧:
这个是父母在外地工作多年回沪的。外地有一套分的房子,后来私有化买下来了。房子大,三室一厅,但不值多少钱。80年代初父母回沪后分了一小套,后来也是私有化,一室一厅,地段好现在很值钱。然后是2000年开始买房子,浦东当时不值钱,一套50万,两室一厅,亲友借钱买了两套,现在当然值钱了。第三代现在结婚生子,以后计划父母住一起,买了大房子,靠父母资助一半,贷款一半,三室两厅,600万一套,父母首付孩子付贷款。房子都没有出租,第三代有一方是外地人,父母常来住住。这一家上两代没有高工资,都退休了。第三代里一个是IT业,工资比较高,一个普通工薪。
过去40年是中国的淘金时代。有眼光的发财很多。当然,我们出国的也不羡慕,我们知道生活没有假如。。。
的程度。要看一个城市富不富裕,不能只看有房出租的人,也要看租房的人。经济数据必须包括所有住在那个城市的人,否则只代表贫富悬殊,不代表整个城市富足的程度。
毕竟如果有一个收十个出租房租金的富人,就有十个向他交租金的穷人。所以所谓的“每个家庭”有N套房的说法代表的是一个城市贫富悬殊的程度,不代表整个城市(包括租房的穷人)富裕的城市。
我在小区租了一套房,中介说他们原来租的民房,遇到驱逐低端人口,有的人回老家了,有的改成五六个人五六个人合租小区里的一居室。
北京平均每个家庭有两套房?哪里来的数据?没有算低端人群的家庭,没有算35岁以下家庭,单身未婚外面住的也不算是“家庭”。
这个最基本的事情都弄不清,还做什么研究?
上海外来打工游逛人员已经很接近上海人口了,这些人或家庭不都需要有地方居住吗?初步稍微估算一下就明白的事,哪来这么多的唧唧歪歪?
假设北京平均每个家庭有两套房,那么北京房产数目应该是家庭数目的两倍。但是一个家庭一个时间只能住一套房啊。那么是不是一半的房子平时是空着的没人住?还是出租?但是家庭数目只有房子数目的一半,房客哪里来啊?所以不管怎么算,房子有没有租人,还是有一半的房子 at a given time 没有人住对不对?
还是我的算数变得只有幼儿园程度了?
她家本来一套住房,后来她结婚,婆婆单位因为高职申请了一套住房,给儿子媳妇结婚用,她自己单位也分配了一套住房,再后来小夫妻结婚后自己又买了一套住房,就把结婚房和单位申请房都出租出去了。上海很多是老夫妻一套房,小夫妻一套房,还有另外一到两套房出租,还有不少人是十多年前炒房发财的,手中有多套房出租的。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除非房产来历不明的贪官和权贵们宁可空着也不敢让人知道。
租金多了还可以当首付买第三套房子。
20年前房地产价格不算高,才几千到一万一平米。自住的第一套几万,十几万就买下来了。用第一套到银行抵押贷款当首付,又能买下其它一两套房子。这样做的人太多才开始限制第三套、第四套商品房。
现在因为封城,宁可把经济砸了也要清零。房地产也和其它行业一样都不行了。
主要是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太快,早期单位分的房子一下增值很多翻了好几倍。资产积累的速度很快。
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罢了
穷人的确无法想象权贵们的腐败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以前老百姓说皇上每天吃大饼喝香油一样
不能单纯按照以当地户口为基数。
中国的统计数字很好玩的...很多时候没有户口的就不算在当地的统计数字里的...
其实,大陆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人均算不如美国是真的,但少数确实先富,尤其大城市的土著们在房产上占了很多便宜,主要是从公有制变私有化的过程里,本地户口的优势。。。
我认识好几家上海支边回沪的家庭,都是孩子八十年代在上海读大学后留下来的。父母吃过苦,孩子们都努力,心思上在上海有个窝,投资早,都不错。说个例子吧:
这个是父母在外地工作多年回沪的。外地有一套分的房子,后来私有化买下来了。房子大,三室一厅,但不值多少钱。80年代初父母回沪后分了一小套,后来也是私有化,一室一厅,地段好现在很值钱。然后是2000年开始买房子,浦东当时不值钱,一套50万,两室一厅,亲友借钱买了两套,现在当然值钱了。第三代现在结婚生子,以后计划父母住一起,买了大房子,靠父母资助一半,贷款一半,三室两厅,600万一套,父母首付孩子付贷款。房子都没有出租,第三代有一方是外地人,父母常来住住。这一家上两代没有高工资,都退休了。第三代里一个是IT业,工资比较高,一个普通工薪。
过去40年是中国的淘金时代。有眼光的发财很多。当然,我们出国的也不羡慕,我们知道生活没有假如。。。
的程度。要看一个城市富不富裕,不能只看有房出租的人,也要看租房的人。经济数据必须包括所有住在那个城市的人,否则只代表贫富悬殊,不代表整个城市富足的程度。
我家我弟弟有三套房。一套自住,两套出租。我表弟也有两套。一套自住,另一套出租。这是挺多见的做法啊。我弟弟在海南还有一套度假屋。我表妹的度假屋在云南。那个不出租。留着度假。大陆刚刚经历了一个房地产的历史性飞跃时期。感觉台湾也有过这个时期。所以我的台湾朋友对投资房产都非常有意识。我的一个在上海的台湾朋友,在北京国贸有一套房出租。在上海黄金地段有自己的住房。我估计她在大陆和大陆之外的地方还有房地产。因为她是非常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上过上海的专业金融刊物。
毕竟如果有一个收十个出租房租金的富人,就有十个向他交租金的穷人。所以所谓的“每个家庭”有N套房的说法代表的是一个城市贫富悬殊的程度,不代表整个城市(包括租房的穷人)富裕的城市。
我在小区租了一套房,中介说他们原来租的民房,遇到驱逐低端人口,有的人回老家了,有的改成五六个人五六个人合租小区里的一居室。
北京平均每个家庭有两套房?哪里来的数据?没有算低端人群的家庭,没有算35岁以下家庭,单身未婚外面住的也不算是“家庭”。
这个最基本的事情都弄不清,还做什么研究?
上海外来打工游逛人员已经很接近上海人口了,这些人或家庭不都需要有地方居住吗?初步稍微估算一下就明白的事,哪来这么多的唧唧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