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和奴才

未完的歌
楼主 (文学城)

看到聊奴隶与奴才 便想起鲁迅的<灯下漫笔>。

变成了奴隶后还万分欢喜,很享受,那就是奴才了。

=====================

灯下漫笔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就是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我还记得那时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俄国革命以后的藏着纸卢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这样的罢;至多,不过更深更大罢了,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纂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但是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人们多起来了,加之以外国人。我常常想,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

鹤见祐辅氏在《北京的魅力》中,记一个白人将到中国,预定的暂住时候是一年,但五年之后,还在北京,而且不想回去了。有一天,他们两人一同吃晚饭——

在圆的桃花心木的食桌前坐定,川流不息地献着山海的珍味,谈话就从古董,画,政治这些开头。电灯上罩着支那式的灯罩,淡淡的光洋溢于古物罗列的屋子中。什么无产阶级呀,Proletariat呀那些事,就像不过在什么地方刮风。

我一面陶醉在支那生活的空气中,一面深思着对于外人有着“魅力”的这东西。元人也曾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满人也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现在西洋人也一样,嘴里虽然说着Democracy呀,什么什么呀,而却被魅于支那人费六千年而建筑起来的生活的美。一经住过北京,就忘不掉那生活的味道。大风时候的万丈的沙尘,每三月一回的督军们的开战游戏,都不能抹去这支那生活的魅力。

这些话我现在还无力否认他。我们的古圣先贤既给与我们保古守旧的格言,但同时也排好了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中国人的耐劳,中国人的多子,都就是办酒的材料,到现在还为我们的爱国者所自诩的。西洋人初入中国时,被称为蛮夷,自不免个个蹙额,但是,现在则时机已至,到了我们将曾经献于北魏,献于金,献于元,献于清的盛宴,来献给他们的时候了。出则汽车,行则保护:虽遇清道,然而通行自由的;虽或被劫,然而必得赔偿的;孙美瑶掳去他们站在军前,还使官兵不敢开火。何况在华屋中享用盛宴呢?待到享受盛宴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有些乐观的爱国者,也许反而欣然色喜,以为他们将要开始被中国同化了罢。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所以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日不安分!

虽然那是古事,昭公七年离现在也太辽远了,但“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的。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打的打,革的革,可有处士来横议么?对国民如何专横,向外人如何柔媚,不犹是差等的遗风么?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实并未为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因为古代传来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奴隶和奴才 李承鹏:中国人,你为什么没有安全感 六月 人生如初见 莫教好春逝匆匆 好吧,就逐句比较一下王永年版与立版。
轻轻的我来
鲁讯说的很对.
沙夫子
歌兄,独舟寒江无人迹,塞外江南有秦淮呀。

常回家看看:)

黄豆芽
上中学时,看不懂鲁迅,以为他说的都是旧社会的事,不适用于现在了,

现在看懂了,但又没有时间看了。

核桃小丸子
当代,Five毛和自干Five的区别吧:)
看客2010
我说这话可能招人恨,但所言不虚。他老人家怼别人的时候毫不留情,可身边围着的都是女生,娶的也是位学生,对原配不厚道。
核桃小丸子
哈哈~
S
Shubin
觉得鲁迅先生这篇文章里讲的“奴隶”,是引申的意思,而不是指奴隶制度下的奴隶。毕竟民国的草民如鲁迅本人也是有人身自由的。
未完的歌
凑上几句:秦淮河畔柳如烟,塞外江南月不眠 。风景依稀人似旧,一杯浊酒对婵娟。
未完的歌
中国从来就没变过,永远适用。
沙夫子
贵友的话绝对不虚,只是责备的理由有点偏悖。

要说对原配有点“不厚道”,我们应该说对她都还是很同情的,但对于反封建的先锋而言,不愿囿于包办婚姻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他应该做的表率。

要说身边,其实鲁迅先生周围的男性更多。至于有女生愿意周围着鲁迅在也是常情,一般情况下,豆蔻年华的年轻女生对优秀的男老师非常地崇拜以至情有独钟是常见的现象,这有点像通常的父女情节一般,许先生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才下嫁的吧。因为,要说身高---鲁迅不具备这样的优势,要说帅----大概要看看是什么眼睛在看了。

我这样说,不会招人恨的吧。:)

L
LittleEasy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
d
dhyang_wxc
没鲁写得那么坏,也没那么好。仁者见仁,不仁者见不仁。立很难,破容易,满嘴都是愤慨的破,红卫兵,不智。鲁有幸早死

,不然,《鲁迅全集》就是大毒草,鲁自己肯定有能力把自己的逻辑批臭。责备古人没立个好东西,没出息;又推给年轻人;又没说要立个什么。为什么?历史不会放过任何人。

 

看客2010
那开始别结婚呀,结了就得负责任。不愿意和原配生,好歹给原配领养一个孩子啊,让她有个希望嘛。他这个“表率”挺自私的。

六四那晚,听着外面像鞭炮一样密集的枪声,读着他老人家写的刘和珍君,泪流满面,彻夜未眠。后来,觉得tg用他老人家没少给咱洗脑,就没那么什么都是他老人家了。当时围着他的男性,并没有为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可惜了他们的初衷。

没对男老师崇拜过,更不用提非常滴崇拜,倒是有老师示好,没接受。

得罪了:)

d
dhyang_wxc
说民国好,人才辈出,鲁这样的也能横行无忌;说民国不好,人肉盛宴,座上尽是方鸿渐。bipolar。看看美国取消文化

,能减轻症状。仁义礼智信批臭了,人肉盛宴依旧。如何讲?人种不行?BLM,BLM。

不换肩200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深刻沉痛,至今还是活的,而此作发布却是在近100年前
沙夫子
谁知道呢,也许原配不要领养的或者当地当时的习俗不允许也没一定。

生活中的许多事是息息相关的,只是内中的联系较难为常人所洞察罢了,所谓的细雨入土润无声。

那次没崇拜不等于有机会不会崇拜,也许你运气还没到----遇到的男老师还不够优秀吧?

冒昧了:)

看客2010
内年代,他要是能替原配想到了,原配没有不听的道理。内时节内地方,没有习俗不允许一说。

额只崇拜神,好伐:)

沙夫子
也许鲁先生想得更远更多吧。那时节大男子主义是有的,但很难去

说他是个坏心肠的男人。

是呀,不够优秀就很难成为神了,这不是很说得通的吗?许多能被女生环绕的男教师就是首先成为了她们心中的神才会去五体投地的。能遇上优秀的人是一种福分,那些会环绕的都是明白此理的。人生中这样的机会不会多的。:)

看客2010
额有说他是坏心肠嘛?您不要曲解哈:)额只是不像从前一样特别认同他罢了。男同胞的自信是真滴好,上次西东兄说在院里跳舞的时候

额就乐了,忍住啥都没说。这回额还是不说了吧:)就当额头发长见识短吧,LOL

不过,这一点还是要明确的,额说的是神,您说的是人哈:)

d
donau
这也算是传统了。中国男的在那个年代,就算受点西洋教育,可能骨子里还是脱不了红袖添香的梦

不会想到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事(到不了那个LEVEL),鲁迅也一样,都是人。你从道德上对他们要求太高的话,那只能失望。

d
donau
不过他的贡献又不是道德方面的贡献,我想也不是文学方面的贡献,应该是思想启蒙方面的贡献

所以中国能出个鲁迅,是好事。我也喜欢读他写的东西。

看客2010
不是额要求,是他自己在呼吁,你看楼主转的文章结尾。他对原配的安排,还不如从前的一些“封建”大家族。过继个孩子在内年代不是

啥难事。

看客2010
是好事。其实他大声呐喊的同时,也在整理国故。并不是从前的全部都要丢掉。
d
donau
那就是他这方面比较差呗。中国的男的也是难

特别对所谓读书人。又要求他们让糟糠之妻不能下堂(我觉得这个挺不人道的啊有什么说什么),又灌给你各种XX鸟的思想,所以容易比较混乱。

这方面能做到大家讨论的钱杨已经很不容易了

看客2010
下堂了,对糟糠和孩子也不人道。反正吧,柳下惠之所以千古留芳,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LOL
d
donau
那谁知道柳下惠怎么回事呢,说不定就一雷锋日记
S
Shubin
当时能放弃做医生,投身思想启蒙,是了不起的。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有大贡献的。
看客2010
你更狠,整个一洪洞县里无好人,哈哈!
核桃小丸子
弟,医学院难进难出,现在不少考不近或混不出的学子,都说自己是弃医从心,要不你再伸手摸摸底细:)
S
Shubin
这个估计是真的。毕竟他的成绩是中游,而且鲁迅的智商也很高。可是出了几件事,对鲁迅刺激很大,具体的看链接。

https://www.sohu.com/a/118778238_114937

B
BeagleDog
抛弃糟糠之妻或之夫,在那个年代是一种革命,一种时髦。要挣脱枷锁,要人性反扑归真。

家庭包办的婚姻,被认为是封建礼教。革命者当然是追求婚恋自由。不过我倒是觉得,应该回去和包办婚姻的太太办理离婚才对。但对那个原配,可能离婚更残酷。不离婚就要一直给抚养费,而且名头还在。谁又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