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之后和几句题外话

平等性
楼主 (文学城)

三十年之后

 

“彦永,我真喝不了啦,再喝明天就上不了飞机了......”

“袁家骝,你丫今天非喝了这杯不可。这一杯可不是为我喝的,这是为了老五呀......”

袁家骝不做声了。他举起酒杯,和蒋彦永碰了碰,一仰头干了,然后两个人都有些沉默。燕京大学已经放暑假了,校园里清净了不少,不过这会儿五食堂里却正是热闹,好几伙即将毕业分手的哥们姐们在这里喝送别酒。有一桌明显喝高了,竟唱起了国际歌。

听他们这一唱,蒋彦永打了个激灵,想起了当年的广场,再想到谈家桢,心里有些堵。他给两人的杯子里加了酒,也没说话,把杯子举向东南方,遥拜了一拜,把酒洒到了地上。

蒋彦永和袁家骝是同班同学,两人是上下铺,在28楼402一住就是四年。谈家桢是他们一个班的,也是402的,在宿舍里排行老五。在他们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赶上了八九年的学运,谈家桢当年是拿了奥赛金牌保送进来的,是系里的学习尖子,大家怎么都没想到他竟是个活跃分子。结果呢,大家都好好的,就他一个人走了。

蒋彦永打破了沉默,“家骝,我觉得要是老五还在,这会儿肯定和你一起去美国了。”

“那还用说!他比我强多了,肯定是要去名校的,我估计很有可能是斯坦福,那可就没金无怠啥事儿了。”袁家骝叹了口气,“唉,不说了,讲讲你自己吧。我们班就你和黄华分到了化工部,以后回国可就全靠你了.......”

听他提起分配的事儿,蒋彦永兴致并不怎么高,“算了吧,你别看我当了几年狗屁班长,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平头大百姓,在这京城里啥背景也没有。黄华那叫一个根红苗正,是学生会的大干部,又是副总理的公子,铁定的第三梯队。家骝,我其实这两天心里一直有点打鼓,你看我这个性,我怎么老觉着在机关可能呆不长。”

两人接下来又喝了不少,讲了不少贴己的话,末了儿眼睛都喝红了。

第二天一大早送走了袁家骝,蒋彦永回到宿舍,往日热热闹闹的房间,现在空荡荡的就剩了他一个人。他打开窗,外面艳阳高照,已是盛夏时节。他抽了根烟,坐了半晌,摇了摇头,把铺盖打成卷,到部里报到去了。

果真就像他所说的,蒋彦永在化工部熬了不到两年,就辞职下海了。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他结了婚,又离了,在商海里也是起起伏伏。好不容易时来运转,和朋友们开的公司终于上市了,他正想大展拳脚的时候,政策又变了,先是说什么要在私营企业建立党支部,后来干脆派了政府官员入驻。这下可好,他被这新时代的公私合营给挤兑得靠边站了。

班上的同学分散在五湖四海,这些年来往得并不多。他是同学群的群主,不过这群里发言的人也不太踊跃。疫情刚来的时候倒是热闹过一阵子,后来因为病毒起源的事儿大家又闹得不愉快,好几个都退了群。今年是他们这一届毕业三十周年,他这个当班长的,怎么也逃不了这组织活动的差。好在他现在闲下来了,可以和老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联系。现在最闹心的是这疫情,一波接一波,总没个头,上海那边已经封城一个多月了,北京的情况也不怎么乐观。同学们来来回回地讨论了好几个方案,最后决定不在学校搞活动了,准备到了七月初,在网上搞个聚会,大家见见面就好了。

事情落实下来,他也轻松了许多。京城的五月,天气好得出奇。上午蒋彦永在办公室喝了整整一壶茶,实在是闲得发慌。公司总部就在海淀,离燕京大学不远,他给秘书打了个招呼,径自走到了学校。

校园里并没有多大变化,湖光塔影,红楼依旧。他踱步来到了三角地,以前的宣传栏杆都给拆了,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呐喊,好像也都随风消逝了。他有些无聊,想着美国那边正好是晚上,就给袁家骝拨微信语音,还好,一下子就打通了。

“彦永,咱这聚会不是都商量好了吗?难道又有变化?”袁家骝有些纳闷。

听到他的声音,蒋彦永很高兴,“没变化,没变化,五十年不变嘛。我正一个人在学校里瞎逛,无聊的很,大家都忙,只好找你聊聊天。”

“这是什么屁话,我就不忙了?”袁家骝一边跟他开玩笑,一边瞄了眼电视,洋基又打出了个本垒打,这下游骑兵估计是输定了。

“你忙个屁!你又不是金无怠,中国美国的两头跑,两边都是大教授。”蒋彦永点了根烟,接着说,“你现在房子也付清了,孩子也都大了。就你这样在公司里不上不下,再混几年就退休的人,还不赶紧的陪爷侃侃大山 .....”

袁家骝脾气好,也不跟他计较,喝了口清茶,顺便问了他一下学校的情况。

蒋彦永扫了一眼身边的校园,“唉,这学校呢,我觉得变了味儿啦。我也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了,反正就是觉着少了股劲儿。”

袁家骝听出他有点情绪,安慰他说:“彦永,要我说呢,其实哪儿都没变,是你自己的心态变了。对啦,你上次说年初你和黄华还有龚澎,谢婉莹她们几个在学校招待所搞了个小聚会,大家不是挺开心的吗?”

蒋彦永狠抽了一口烟,“开心?姥姥!那是她们开心!黄华现在是中化集团的二把手,我们班那几个还在本行业混的,都可着劲儿地拍他的马屁吗?说实在话,我在旁边听着脸上都臊。算了,不去讲她们了,我今天本来还想去28楼看一看,可看门的硬是不让进......”

“彦永,你就算了吧,让你进去了又怎么样?这小日子还得过。对啦,你孩子在哥大读四年级了吧,工作搞定了没有?”

“是,马上就毕业了。一直有他妈陪着呢,我都没怎么操心。听说在花街找了个投行,估计以后是饿不死了。”蒋彦永又抽了口烟,心想好久没给儿子打电话了,等会儿回去可千万别忘了。

“那可是好消息,以后那就是大资本家了,比咱们当年强多了。”

“可不是嘛,强多了......”

挂了电话,蒋彦永有些惘然,心里说,是啊,这三十年都过去了,真的不一样了......

(本小说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皆为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对啦,连插图也是网上找来的)

 

 

后记:说几句题外话,也算是回答好友山韭菜问我的问题。这次王府搞征文竞猜活动,点明了要小说体。我极少写小说,不免有些犯难。不过呢,知难而上是我一贯的作风,而且这个活动本来就是游戏,越是有挑战性,越是好玩。到底写什么呢?我想写一个有关时代和变化的故事。而首先想到的,就是燕园。

我和北大有点缘分。八九年我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结交了好几个北大的朋友,大家一起经历了六四,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哥们儿。后来从广场撤出来以后,我又在燕园里避了好一阵子,对那里的一湖一塔非常的熟悉。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前一段时间,北大的一些同行邀请我去做报告,这才发现那里的氛围,很有些不同了。就像我在小说里通过蒋彦永所讲的,“唉,这学校呢,我觉得变了味儿啦。我也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了,反正就是觉着少了股劲儿。”

时间,地点,人物,这是写小说的三要素。地点想好了,这时间和人物该怎么办呢?我想既然要写变化,最好在故事里有一些沧海桑田的设定,再穿插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人物,算是有点共鸣。我于是想到了燕京大学,也想到了燕京大学历史上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我希望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示一下在时代变迁之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路变化。

非常感谢王妃组织了这次活动。我一一拜读了各位博主的用心之作,菲儿,水影,梅华,杜鹃,王妃,小声音,花似鹿葱,晓青,云霞,韭菜,一凡,等等等等,太多佳作了,数都数不完,受益良多。乔宁兄不仅自己参加活动,还牺牲休息时间,为每位参与者精心制作大奖,加以鼓励,多谢了。还有很多文学城的网友一直跟读,并踊跃留言,王府的气氛那是相当的欢快。我觉得这正是体现了一个海外中文平台的特点,网友们能够无拘无束,百花齐放,畅所欲言,以文会友,其乐融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三十年之后和几句题外话 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广场(八)六四之后 侠盗 无为而治 聊聊修仙小说
平等性
这是最近参加几个博主的活动,写的一篇小说。本来还想加点背景资料,结果我一修改,系统竟然提示有不恰当内容,只好放这里了

附一点背景资料:

燕京大学: 创办于1919 年,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燕京大学毕业生,等同于哈佛大学毕业。当时两校课程学分可以通用,两校互相承认学历,可以互相发放毕业证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燕京大学解散,学系被拆分,院系并入相关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成为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变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接管了燕京大学的文理科,以及大学校园,也称为燕园。

蒋彦永: 1949年进入燕京大学医学系,中国外科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曾是在SARS事件中,率先向外界披露中国大陆的严重疫情的第一人,并且长期呼吁平凡六四事件,希望将其正名为爱国运动。在2004后就被限制,不能出国探亲。

袁家骝: 中国物理学家,祖父袁世凯,袁家骝夫人是物理学家吴健雄。1930 年进入燕京大学物理学,1936年经司徒雷登引荐,进入加州柏克莱( Berkeley)研究院读书。1942 年5月30日与吴健雄结为夫妇。

谈家桢: 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1934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婉拒导师挽留,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

金无怠: 1940 年考入燕京大学法学院新闻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外广播情报处翻译人,分析和档案管理人员。因在1952年至1985年期间向中国提供机密情报,被以间谍罪被捕和审讯,后再狱中自杀。

黄华: 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曾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龚澎: 原名龚维航,1933 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8年“七一”前夕举办的一次有外国朋友参加的纪念集会上,龚澎被毛泽东亲点担任翻译。后来担任彭德怀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第一任丈夫刘文华,1942年6月病逝。1943年,与乔冠华在重庆结婚。1970年9月20日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6岁。

谢婉莹: 冰心,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去美国留学,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我们太太的客厅》,被吃瓜群众们认为是讽刺大美人儿林徽音。

 
核桃小丸子
老大写小说了,总的来说,30几年前的坦克,碾压肉体和理想,留下来的,走入体制成为精英或是下海经商

闷声大发财,有的可能后悔当初的冲动,慢慢的活成他们当初最讨厌人的样子,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当年6/4的事情,除了为了保护孩子少惹是非,也不想把那种精神传承下去了。

出国的,基本就已经放弃或绝望了,闷声的过着自己静好的日子,每年6/4的时候,心里有躁动,感慨一下,然后继续静好。

海外民运人士,不提也罢。

 

枫丹白露
顶一个老大的小说作品
平等性
有道理。不过,我想还有更多的人,虽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还坚守着一些底线,心中也有着理想和信念,只是我们平时看不到而已
平等性
枫丹妹妹好,问声好!祝周末愉快!
沙夫子
平等兄将自己嵌入了小说中,小说又突出在历史的回忆里。三十多年前的亲身经历,三十多年后又动笔再现。情景交融地写出了一辙清晰

可见的历史记印呀。
陶陶三
平兄闲情雅致。三十年,可以变迁好大。我有几个同学,现在高得我都不敢看。
平等性
沙夫兄完全是写专业书评的嘛 :) 俺倒是真的想在同一个地点,来个多时空的错位,显示时代和人的变化。不过,

我其实是有点刻意地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这些人和事的变迁,希望用历史人物的经历来诠释不同的选择和心路。

多谢沙夫兄点评!周末愉快 

平等性
我还指望你能多评议一点呢,这可是你们学校的前辈和风光呀 :)
陶陶三
平兄小说之妙,大家亦可尽言。不过重回那里,也只那一塔一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春秋变幻,何曾有言。
平等性
陶兄此言,尽显沧桑。江山依旧在,物是人非,本是寻常事。我只是觉得神州大地,少了股精气神,失了些许颜色
陶陶三
两千多年,我未曾见有何改变,徒死人耳。
平等性
也生了好多孩子 :)
p
polebear
哎,你总是这么一针见血
d
donau
平等好
d
donau
有什么不敢看的

多看一眼都是给IT脸了

平等性
多瑙妹妹好!我估摸着你会有些感怀,没想到还挺激烈的 :) 其实每个人的路不同,几十年下来,渐行渐远也没什么,

燕园曾经留给我非常美好的回忆,虽然现在的感受有些不同了,不过那一份美好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呀。我想,多瑙在那里生活那么多年,关于美好的体验会更深刻一些吧。

周末愉快 

 

雪晶
哇,老大你竟然开始写小说了,好写得很精彩,佩服~~~
C
CLary
京味儿地道!尤其是那句“姥姥”:)
平等性
哈哈哈,写着好玩儿,很高兴雪晶喜欢。周末愉快!
平等性
哈哈哈,俺是南方人,完全是靠记忆中的京腔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