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缘起

花菜
楼主 (文学城)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读到这个"观缘起"觉的有趣,就象交朋友恋爱结婚的经历啊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世间陌生彼此不相识,各自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冥冥之中偶然相遇。

"以行为缘而有识;---偶尔一次入眼之后,似乎很容易看到这个人了。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见多了,就开始留意知道他/她的名字,背景,工作

"以名声为缘而有六入"--熟悉了一个人,听到声音,角度,味道都可以辨别的出来他/她了。

"以六入为缘而有有触"--开始留意机会接触对方了。

"以有触为缘而有受"--接触了对方之后,内心就开始有各样的评价和感受。

"以有受为缘而有爱"--有了舒适的感受后开始心生爱恋。

"以有爱为缘而有取"--当我们开始爱恋一个人后,单纯的爱已经不够了,我们开始要求对方以我们期待的方式爱自己,开始有了诸多要求。

 "以有取为缘而有有"--我们想更多的靠近对方,更多的拥有他,选择了建立关系,觉得结婚。

"以有有为缘而有生"--一旦稳定的关系建立起来,两人之间的关系网变大了,有了孩子,有了婆媳,关系网就象种子萌发成了大树,由单纯一下生出许多复杂。

 "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这是全苦蕴之集起。--爱恋是不稳定的,当占有要求进入,爱势必弱化,各样复杂关系的加入让心更多的摇摆不安,生出许多苦。

佛陀想到就开始悟了,怎么自己读的有些明白了心还没丝毫变化呢^_^

尘凡无忧
2 楼
解释得很明白。要是那么容易就悟了不就是满地佛陀了。。。。做好这一世人就够好的了。:)
s
stonebench
3 楼
"无明"二字最关键

花兄的比喻不错,但是没有细究。

只看字面,“无明”的反义应该是“明”。明与无明是什么关系?

如果明不是佛的境界,那么明就是一种无明。

如果明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中怎么会生出“无明”来?

无明产生了,跟明又是什么关系?

如果无明在明之外,那么明是有限的,不是终极境界。

如果无明在明之中,那么明是不纯净的,不是终极境界。

如果无明就是明,那么佛所说的法都没有意义。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尘凡无忧
4 楼
笑死。。。把这跟帖从头至尾认真读了三遍,然后晕倒在佛法的迷宫里了。。。。:)
y
yfz9465
5 楼
不是这么解释的。这么多过程,实际上发生在几秒钟。因为觉知灵敏度低,通常人观察不到。
s
stonebench
6 楼
罪过罪过,是俺太啰嗦了。圣经里其实有同样的启示

话说那撒旦在堕落以前,乃是天使之首,号称天使长。

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全能之神,全善之神,怎么会有一个后来堕落背叛的天使长呢?

 

中间小谢
7 楼
愛因斯坦談物理説: Make physics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 simpler。

有深刻價值的東西,後人樂於傳播的往往都是原本的simpler版,乃至more simpler版。

還有就是同樣的内容,不同的意识承受的力量不同。多數人會給凌厲的真理戴上幾層鬆軟的拳套,於是被真理KO掉的機會就微了。上次我提到人對法句經的be vigilant、be fearless的态度就是。

 

中间小谢
8 楼
讀到圓覺經第四章時也留意到很相似的問題。很久以後才覺得自己想通了。
尘凡无忧
9 楼
乱猜勿怪啊,撒旦是被魔鬼的。。。有天使就得有魔鬼,就像有白昼就得有黑夜。。。这样万物才能相生相克相长天地才能守恒?不懂。请继续解
s
stonebench
10 楼
生克都是后来的事。最初只有神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神的反面?

这个原因,就是“无明”。

圣经绕了好大一个圈子,说神最终要打败撒旦。其实打败撒旦,不过就是去除“无明”。而“无明”之所以能去除,就是因为它没有根,没有在光明中的根基。它的“产生”并不是真的产生,而是一种幻现。

这就是为什么心经中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个道理想通了会心情舒畅一会儿,但也没有什么大用。

 

水宁
11 楼
赶紧抓住石兄请教一哈。

那天一灯兄给我留言说“知见立知,为无明本”,不是太懂。后来去查他的解释也没有了。我理解一灯兄是说我在思辨。

一直以来石兄给大家的感觉就是思辨,本文亦然。我读“楞严经”也有这样的感觉,脑细胞完全不够用。所以想在这里请教石兄,是不是思辨一定不能带来开悟。还是我对思辨的理解有误?不过要小声说一句,即使思辨不能开悟,我也要撞到南墙才会回头。:)

关于本文,我的感觉是将无明和明这样区分,是不是落入二元论了呢?如果用存在兄的解释,所有一切都是圆满。无明是幻?

上次得石兄讲解,忽然悟到“小我”,天翻地覆的感觉。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致谢。石兄这次出来好像沉默了。:)深谢!

花菜
12 楼
哈哈~~满大街佛陀~~佛陀那会随便点化一下很多人就悟了,神往~~

我们现代人尘垢太多了~~

花菜
13 楼
明肯定不是佛的境界啊,明与无明,还是二元性的,明与无明应该如“道”的“有无”

佛的境界应该是道,或者道生前/众妙之门开启前吧。

我把无明理解为“道”生的无,明则是有。无是含无限变化的,所以可以生识,触,受......

当然是瞎理解了,我只随手翻阅过点滴佛经,还未曾认真读过

花菜
14 楼
谢谢解释,读到这一段觉的有趣,并不曾认真的去理解
花菜
15 楼
这些智慧传递的像物理和数学的原理公理,我们普通人的无法推理出更深的公式,只能套用与现实来理解了
s
stonebench
16 楼
俺的理解:思辨与否与开悟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字面上转转的思辨肯定不会开悟。

但思辨够深够细应该也可能开悟。比如一灯兄举例说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有人反复思量这两句话,重新断个句就明白了。

不思不辩一门深入也可能会开悟。

这样说,好象真有个状态叫“开悟”似的。其实有没有,俺没“开悟”,不敢乱说。

是的,水宁兄很敏锐,这种反过来倒过去的推究,就是顺着二元的逻辑来的,把这个逻辑推到站不住脚了,就会发现有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观察方式。

在细微辨析之前,拿个名词比如二元论或者一元论来概括总结也没有错。只是这一步太浅,概括一下就放到一边不再细究会错过对世俗思维进行解剖的机会。比如“如梦如幻”这句话,经典上也这么说,我们也可以理解。但就这么放过,就可能做不到以梦幻来观察分析现实。因为我们的思维又被“如梦如幻”这个意思占领了。所以,俺支持水宁兄撞南墙:)驴兄不是说过吗:要想知道南墙的滋味,就要亲自撞一撞。

水宁兄的收获是自己的机缘成熟,俺可不敢领谢:)

 

 

s
stonebench
17 楼
所谓无明是十二支缘起之源

花兄把它理解为老子中的无确实有新意。

但俺觉得两者其实完全不同。

老子中的无其实是不动的,无论生出多少有来,无本身就是根本,是不变的。

但无明不是,无明是后面缘起的开端,但它本身要演化,而且还是依自性而住。

水宁
18 楼
嗯,很清楚。

一见石兄就想起来该读“楞严经”去,至少要把白话文读完。石兄这么翻来覆去地讲,有趣得很。所以石兄一定要不时地露一面哈。权当督学吧。:)

有几天在健坛潜水,好生为石兄郁闷。石兄就算在茶坛曲高和寡,至少咱家版主不会随意删帖呀。。

s
stonebench
19 楼
哈哈,原来你也去健坛:)

俺现在还是喜欢争道理,但已经没有那么意气用事了。

前几天有位老兄说逻辑推不出新知识,其实争论也一样。能接受某观点的人注定能接受;不能接受的人注定不能接受。跟讲道理或者道理讲得怎么样没有什么关系。

文章本天成。道理也一样。并不是某人的某种道理,而是某种道理里的某人。从这个角度看,俺就是某种道理里的石凳。这种道理被不被接受,自有其定数,不需要俺去费心费力,搞得跟俺能做什么一样。这样一想,争的意气,说话的愿望就没那么强烈了。

楞严经,建议啃原文。得一字是一字,得一句是一句。白话会掺杂讲解者的思想,限制你的思维。

水宁
20 楼
因为偶然看见你,才在那里晃了几天。

嗯,我多少猜到一点。有时候想到你给我讲明白了”小我“是啥,不知自己修得如何。就想起来那时候我忙着看别人身上的EGO,也是好笑。:)自从知道小我是什么以后,就没以前那么完全找不到方向了,信心大增。。

在健坛的时候真没觉得你怎么争论。不过是你的道理把很多人绕进去了。我倒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去把事情琢磨透。

好吧。我去对照着读,要不真是云里雾里的。谢!

尘凡无忧
21 楼
哇。。这个跟帖竟然可以这样挂着吗?:)谢谢石凳解释,这回看明白了,心情大好一会儿。。。作用还是有的,只是还不到显的时候罢了。:)
花菜
22 楼
不懂所以不辨啦,模糊的感觉佛道儒甚至基督都相通,如佛的八正道与儒的八德

八正道,也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儒道八德,孝﹑悌﹑忠﹑信﹑礼 ﹑义﹑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