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有两个小时不到,当太阳升得很高的时候,转眼之间,Zaro湖的美渐渐的消失了。按照摄影师的专业术语,“光线太刺目,the light is too harsh.”。Jan带队,M&T和加拿大的Al,去走一个三个小时的徒步,意大利的Al和我休息,晒被子,读书。憋不住脚痒痒,我中间还是去徒步了一个半小时。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物质生活很丰富。好不容易到了荒郊野外,真的是在middle of nowhere,一天走20来公里的路,几块饼干,几个馕,几块午餐肉,土豆汤,Nutella巧克力浆。威士忌酒最后还让马夫们喝了(只剩下小半瓶了,他们以为我们不要了),M&T很郁闷,大家最终笑笑也过去了。几块牛粪烧得篝火,手烤暖和了,可全身还是不得不动着用来驱寒,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少有的几颗星星,给白雪覆盖的山峦反射出一点点余光,我突然觉得,“我需要的幸福不就在这吗?”。
塔吉克斯坦风情:帕米尔高原徒步(3)
步道上已经是第六天了,今天我们从Chadar湖到Zaro湖,4510米。两个湖之间的步道基本是等高的。在Zaro湖边休整两晚后,然后继续向最高处走。
有经验的向导Jan,带着我们五个人,必须要考虑步道中最“弱”的徒步者,“弱”指的是最容易得高原反应的人。一路上,Jan已经带我们经过了4000多米的关口,但从安全考虑,还是加了一天休息让大家用来适应高度(Acclimatization)。Zaro湖不在我们徒步的主道上,但风景如画,也是我们这次旅行中最精彩的地方。
虽然只有六个小时的路,河边的大石头让整个步道难以辨认,更痛苦的是,石头上湿滑,我们都是加倍的小心翼翼以免崴了脚,这是六天来最艰苦的一段。
一早出门,尽管是在走路,阴冷的天气,阵阵风吹来,让我不得不加上所有的衣服,耳朵和手还是冷的难以忍受,我的温度计指向零下3~4度。我们中看上去最痛苦的还是华盛顿DC去的M,一天都没什么吃的,却天天20来公里的路,每天都脱离大部队走在最后面。
步道上第七天,休整日。(海拔4510米)
今天是休整日,难以忍受的寒冷在太阳照到营地的瞬间消失了。Jan和我天天有个小赌,“指着还在黑暗中的山头,各自给一个时间,看太阳照到山头的时间谁估算的更接近”。
尽管只有两个小时不到,当太阳升得很高的时候,转眼之间,Zaro湖的美渐渐的消失了。按照摄影师的专业术语,“光线太刺目,the light is too harsh.”。Jan带队,M&T和加拿大的Al,去走一个三个小时的徒步,意大利的Al和我休息,晒被子,读书。憋不住脚痒痒,我中间还是去徒步了一个半小时。
昨晚雪花飘飘,早早的钻了被窝。今天整休又是艳阳天,Jan带我们找了一堆牛粪回来,晚上篝火晚会。在尼泊尔,牦牛粪作为燃料,需要少量的泥土混上,晒干了才用。这是考虑到在屋里烧,减轻点味道。反正在外面烧,我们也没有这种条件,找最干的烧就行了。
第八天,从Zaro湖去Bardara山谷的高处 (海拔最高到4840米,然后下降到3720米露营)。
今天我们需要走一个来小时的回头路,然后一路向西。回头路走完的时候,我们上升了艰苦的三百米,然后就基本上在雪地和大石头交界处行走。没有冰爪和冰斧,我们更多的时候走在石头上,除非不可避免的时候。
第九天,Bardara valley的山腰到Bardara村庄,海拔2830米,计划七小时完成。
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香格里拉"的,
香格里拉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於1933年发布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虚构的地名。书中描写香格里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一个神秘祥和的山谷,当地的居民信奉藏传佛教。在西方文化中,香格里拉通常意指带有东方神秘色彩,为祥和的理想国度。
巴基斯坦北部巴控克什米尔靠近中国边境的Hunza山谷被认为有可能是香格里拉的原型。希尔顿在发表《消失的地平线》前几年曾经到访那里。当地的环境与书中的描写相当吻合,也是希尔顿惟一到过、而自称是“香格里拉”的地方。从1922到1949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以云南省丽江市为基地,对中国西南地区考察,透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许多探险日记,对这一地区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文章引起了西方世界对这一地区的很大兴趣;有人认为希尔顿也从洛克的文章中获得了很多素材。
此外,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巴控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尼泊尔及不丹部份地区及中国西藏、云南西北及川西等地方均自称为香格里拉。
至于哪个地方真的是”香格里拉“真的不是太重要。但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不应该是报纸杂志都登了的,甚至国家已经命名了的,当一车车大巴把游客拉进去的那一刻,一个香格里拉不是消失了就是已经变味了的。
我在巴基斯坦徒步的时候,到过Gilgit-Baltistan,经过Gilgit向东去了Skardu,如果向西去的话,维基说的Hunza就在中巴边界的喀喇昆仑公路上,离Skardu也就一百来英里。当我走出K2BC-Concodia要回Skardu的时候,那突兀幽深的峡谷中缓缓流过的Shigar河边那一片片高原里的绿洲,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今天的路无比的长,走了八个小时,尤其走到最后的几个英里,其实就是看到曙光前的焦虑(anxiety)。进入Bardara村的时候,时光仿佛慢慢的倒退了。我和Al&Al走在一起,我们心照不宣,不约而同的说了出来,”‘香格里拉’到了”,一齐会心的笑了。
有人会问,“香格里拉里是什么个样子”?我觉得少不了这么些个例子:时间和挂历不是很重要;没有很多现代的东西,也许有几个天线小耳朵和电视了,鲜有的几个台全是雪花的电视节目。iPhone之类的不是太可能的;有水牛拉犁,没有拖拉机;你会被不少陌生人邀请去喝茶,当然不是最终问要你钱的那种;没有小孩会问你要糖,他(她)们就是微笑,就是要跟你玩;有那么几辆遗弃了车子,只剩下一个架子。说明车子开进来,没能开出去。很简单,也许是一场泥石流,村子变成了一个堰塞村。香格里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她不应该有任何客栈和饭馆这么些标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的绝对不是香格里拉。
我们一路向西,走到西帕米尔,在Bardara村完成我们的徒步的时候。这里的地理位置是如此偏僻,千百年来很少受到政治事件和战争影响,最传统的塔吉克和千百年来波斯文化的影响在这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我心目里幸福的定义很简单:徒步一个星期后,有个热水澡;搭帐篷一个星期后,能睡在屋檐下,有个床垫子;湿冷的一天徒步后,有杯热茶捂捂手;酷热的一天徒步后,有杯冰啤酒。。。当徒步九天后,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的幸福一起到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整个世界。
帕米尔的房子有很多讲究,照片很不容易表现出来。但这个链接http://www.pamirs.org/ 值得一读。帕米尔的房子很简单,很温暖,但有相当多的元素在里面:佛教的,伊斯兰教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还有雅利安人(Aryan)的(有关Aryan,很多和Indo-Iranian或是波斯有关的宗教文化可以作为参考。)。它的屋顶一定是平的,用来晒干奶酪,杏子,干草;里面有三个睡房,代表着动物,矿物,和植物;中间的睡房(上面照片的)正中间有个天窗,四条边代表着琐罗亚斯德的四大元素,天,地,水,火;而房间里有五个支柱,代表着伊斯兰教里最著名的五个人,穆罕默德,他的女婿阿里,女儿Fatima,两个儿子哈桑和侯赛因,和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照片里看到小孩的照片挂在支柱上,是因为这样他(她)们将受到神的保护。
在徒步第九天后,我们每个人得以用热水擦擦身,每洗两个人,我们Home-stay的主人就要在水箱里加点热水。天快暗下来的时候,温度骤然降低,温吞吞的水也是“热水澡”,我们太珍惜这一刻了。当我洗完的时候,大半个村里的小孩都在围着M&T。他们早我洗完就和孩子们玩了起来,特意从华盛顿DC带去的笔啊糖啊分给他们。路上再辛苦,他们也没把那些吃的东西拿出来和我们分享,驴子一路走了九天才送到,也难为了他们这片心意。
这是我们在帕米尔的最后一个晚上,多少有点伤感,但Al&Al和我永远都是在互相取笑逗弄。这种幸福感除非自己亲自去做做,我想不是很多人能理解。
Bardara是个没有旅店和餐馆的村庄,苏联造的小巴就剩下一个空壳子,就像上面照片里看到的一样;没有小孩在要糖;我们被村民邀请去喝茶;当开出村子的时候,碎石路上很多的滑坡,但新开的路就在滑坡边上顽强绕过,就像一个刚开通的堰塞村;从Bardara开到下一个大村庄,花了两三个小时,而开回首都杜尚别则需要两天的时间。。。。。。
嗯,这符合我对香格里拉的定义!
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这个点赞:“至于哪个地方真的是”香格里拉“真的不是太重要。但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不应该是报纸杂志都登了的,甚至国家已经命名了的,当一车车大巴把游客拉进去的那一刻,一个香格里拉不是消失了就是已经变味了的。”
同时给你配上一套1965年发行的登山邮票,其中第四枚就是公格尔峰,和你们的照片很相得益彰。
非常羡慕也知道自己此生不可能:(( 香格里拉是人类终极的梦想,极简的生活方式,祥和的生活态度。。。不过,这个村庄,也会随着旅游者的涌去而最终商业化吧。。。这样美丽的地方,人们去净化自己,不免把污染带去。。。尼泊尔就是个例子:)))
曾经认真考虑去kazakhstan去工作一段时间。但终不能放下家人。
谢谢分享你的高山徒步!新年快乐!
里面描写的虽然是个世外桃园般的世界,但物质条件可好了(通飞机的),甚至相当现代化,与今天大家的诠释与理解完全不同。:)
没有飞机他们怎么到达现代文明没有触及的峡谷深处?是个探险小说,那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的最终梦想。
忏悔写完了?赶紧去补课:)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承载人们对和平的梦想,而且不仅仅是和平。是和谐,没有贪婪的地方。
乘飞机也是失事到西藏的山谷里。劣质不劣质,每个人看法不一吧:))
里面很多dialogue很有意思哎。。。
你喜欢就好:)
见到“壮举”,“PF”也不知道怎么回,不回也怕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就是喜欢,所以做了。也就是个玩,哪种玩法不重要。
2018年期待(也是给我自己的):
多出门,少上网(一举两得的办法是多去那些没手机信号的地方)
多发帖,发好帖,支持版主,少给版主麻烦
冬梦,你是我偶像也来PF之类的话,W版,西版都不在了,见你冒泡不容易。多发好帖才是正事:-)
谢谢大家!
我真很喜欢尼泊尔。我不把贫穷作为香格里拉的标准,他们只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到自力更生。塔吉克斯坦由于前苏维埃的影响,教育和医疗系统都很完整,每个很偏远的村落,学校和卫生院都看上去井井有条。
是中文版的,我有个中文书库APP,上下班开车时听听,好几部以前没耐心读的世界名著都解决了。
既然香格里拉有个豪华的喇嘛庙,帕米尔高原肯定没希望,DZ在YY
我倒觉得中甸比较靠谱,那有松赞林寺。
作者是根据洛克的文章与照片写的,那就是丽江到中甸一带了。
我当年去云南香格里拉玩儿,假装有文化在机场买了一本,读得那个辛苦啊,别扭啊!
YY用的真是贴切
理解你的感受,所以这样的travel让人上瘾:)。
以及和自己的心灵如影随形的感觉,应该是滚滚红尘的日子里找不到的。
羡慕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