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绘画-20:耶稣受审(Trials)

木有文化
楼主 (文学城)

书接上文,犹大出卖了耶稣,找人把他抓了起来。然后耶稣接受了两场审判。

第一场审判,犹太公会(Sanhedrin),是犹太的传统宗教领袖们,「所有的祭司长、长老和经学家」。

「祭司长和公议会全体都寻找证据控告耶稣,要把他处死,却没有找着。 有许多人作假证供控告他,但他们的证供各不相符。 」

因为实在找不到理由,他们最后定罪的借口很牵强无耻:「他们说:“那么你是神的儿子吗?” 耶稣说:“你们说了我是(Ye say that I am)。”」

于是众人说这是亵渎的话,是死罪。

Christ Before the Sanhedrin, c.1500, by Gandolfino da Roreto (Italian, active 1493-1510) Dispute before Sanhedrin, by Fra Angelico (c.1395-1455), or Giotto di Bondone (1266-1337)

第二场审判,是犹太公会给耶稣定罪后,转交给总督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因为那时犹太地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如果是刑事案件(死罪),还需要走罗马的司法途径。

在四部福音书中,彼拉多其实都不想判耶稣有罪,因为本来就没有罪行和证据。

「彼拉多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耶稣回答:“你已经说了(Thou sayest it)。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在这人身上,查不出有甚么罪。”」

但下面的犹太人一致嘈杂的嚷嚷,「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

「彼拉多有意讨好群众,就 … 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他们钉十字架。」

Christ Before Pilate Again, between 1308 and 1311, by Duccio di Buoninsegna (1255–1319), Museo dell’Opera Metropolitana del Duomo Christ before Pontius Pilate (1501), by Hans Holbein The Elder (German, 1460 – 1524)

在这一段情节里,如果我们聚焦到几个具体的人物,还有不少细节和艺术作品。本篇我们关注这几个人:彼得(三次不认主),彼拉多(洗手),犹大(还钱),巴拉巴(被释放)。

在被抓前,耶稣就告诉门徒们,我过一会儿要被逮捕。他的大徒弟彼得(Peter)很勇敢的表态:「就算所有的人都后退,我却不会。」

耶稣对他说(意思是你就别吹了),「就在今天晚上,鸡叫两遍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

果然,在审判的过程中,「有一个使女,见他面向火光坐着,就注视他,说:“这人是和他一伙的。” 彼得却否认,说:“你这个女人,我不认得他(耶稣)。” 」「他(彼得)就走出去,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婢女看见他,又对站在旁边的人说:“这个人也是他们一伙的。”彼得还是不承认。」「 过了一会,站在那里的人前来对他说:“你的确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因为一听你的口音就认出来了。” 彼得就发咒起誓说:“我不认识那一个人(耶稣)。”立刻鸡就(第二次)叫了。」

「彼得想起耶稣对他说过的话:“鸡叫两遍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他一想起来,就哭了。」

这最后一刻,被称作彼得的悔改(Repentance of Peter)。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 c.1610, by Caravaggio (1571–1610),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Y St Peters’denial. 1660, by Rembrandt (1606–1669). Rijksmuseum, Amsterdam

咱们前面提到,罗马行政长官彼拉多不愿判耶稣的刑,只是拗不过下面的犹太群众,才不情愿地行刑。

但他不愿承担处死耶稣的责任,「彼拉多见无济于事,反会引起骚动,就拿水在群众面前洗手,说:“流这人(耶稣)的血,与我无关,你们自己负责吧。” 群众回答:“流他的血的责任,归在我们和我们子孙的身上吧。”」

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经文,后来在某些基督教的支派里,彼拉多被封圣(Saint Pontius Pilate, Feast Day 25 June, Ethiopian Orthodox),而数千年来,许多基督徒一直有不少反犹(Antisemitism)情节。

Pilate Washing His Hands, 1660, by Luca Giordano (1634-1705)

在第一场审判(犹太公会)和第二场审判(彼拉多)之间,叛徒犹大忽然后悔了。他「把那三十块银子还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有罪了!我出卖了无辜的人!” … 犹大把银子丢进圣所,然后离开,出去吊死了。 」

Judas, repentent, returning the pieces of silver, 1629
by Rembrandt (1606–1669), Lythe, North Yorkshire, Mulgrave Castle

在这幅伦勃朗(Rembrandt)的作品中,犹大是靠右跪在地上的那个人。如果仔细看,能看到他头上有血迹,是因为犹大在悔恨中把自己的头发拔掉。

按照犹太地区的传统,因为是逾越节(Passover),罗马长官可以特赦一个囚犯。

「那时,有个声名狼藉的囚犯,名叫巴拉巴。群众聚集的时候,彼拉多问他们:“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谁?巴拉巴或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 祭司长和长老怂恿群众,叫他们去要求释放巴拉巴,除掉耶稣。总督问他们:“这两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哪一个?”他们说:“巴拉巴!”」

「于是彼拉多给他们释放了巴拉巴;他把耶稣鞭打了,就交给他们钉十字架。」

Barabbas, c.1886, by James Tissot (1836–1902)

一些学者对这一段的解读,是说无知的人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再一次的选择了罪人而不是选择救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宗教与绘画-20:耶稣受审(Trials) 牛逼家族第五代:赫拉克勒斯(童年) 宗教与绘画-19:犹大之吻(Arrest) 宗教与绘画-18:花园中的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 牛逼家族第四代:阿尔克墨涅
土豆-禾苗
谢谢你的整理编辑,我每次打完架就来这儿阅读观赏、修身养性。
雪晶
谢谢文化兄的好故事,真的让我知道了这些故事~~~
雪晶
打架?你在哪里打架了?想去围观一下~~~LOL
f
freemanli01
「就在今天晚上,鸡叫两遍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这就是我说的佛教里的QC,一个人要到什么程度,经过什么检验

才能真正有资格、有能力决定自己究竟会做什么。耶稣当时没有给彼得盖章,因为修的还不到。

文革后的很多人比较有良心的文人,之所以痛心疾首,也是类似彼得的心情,突然发现自己原来的自信并不那么可靠,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做了那些个事儿。

所以,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人的行为到底能否自己做主。耶稣的例子是说,作主是可能的,但也不是普通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

能作主的就是Master, 不能作主的就只能是Slave了。

 

雪晶
你能作主吗?对你自己~~~
f
freemanli01
我不能,所以还要修。曾经有一段密集修行,当时下了决心,所以有一定的进步突破,让我能意识到这是个核心问题。

也意识到这里有台阶的。

木有文化
我也想去围观,可能还能打两招黑拳助阵
木有文化
基督教特别强调人都有是有罪的,即使是彼得,历史上的第一位教皇

连耶稣的大徒弟,第一任教皇都三次不认主,别人就没啥压力了

f
freemanli01
是,这也是。这个确实让人放松一下。都是灵与肉的关系,谁引了谁。不停地跌倒是正常,

所以刚出国的时候,了解基督教的Forget and forgive 还很感动了一番。

是不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往佛教里引,也是另外的话。

雪晶
哈哈,文化兄我们一起去助阵,但不要久留啊~~~
f
freemanli01
【名人与我】 往事不可多挖?
雪晶
噢,这样啊~~~我现在就想随心所欲快乐修~~~
雪晶
哈哈哈,等看你们的讨论,能不能撞出火花~~~
f
freemanli01
我是一直把佛教基督教等同看的,佛教也讲原罪。六祖说 “有我罪即生”,世界上哪个人无我了?所以也都有原罪,不过

佛教讲佛性,比较正面。

我理解基督的意思也一样,大家罪恶感太深也不好,所以就安慰说“我这一去,就把你们的罪全赎了”。

f
freemanli01
随心所欲修有个问题,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人们永远解答不了。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分不清楚到底是指哪儿打哪儿,还是打哪儿指哪儿。
水明善
犹大作恶,能够悔悟,归还银钱,并用自己的命赎罪,这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彼得痛哭,深为感愧,这也是他的成长历程。
Q
QualityWithoutName
一个有罪之人的命是赎不了自己的罪的,只能靠无罪之人(耶稣)的命。

犹大悔改,却去自杀而不是等耶稣复活后向耶稣悔改,证明他还是不信耶稣的话,不信耶稣是基督。这是他最大的悲剧。

Q
QualityWithoutName
回水网友。
Q
QualityWithoutName
犹大不能得救,不是因为他出卖了耶稣,而是因为他到死都不信耶稣是基督。
雪晶
我就不分了啊~~~哈哈哈~~~
核桃小丸子
谢谢木有文化的介绍,彼得最后关头掉链子了,犹大却幡然醒悟了,很讽刺。

流他的血的责任,归在我们和我们子孙的身上吧,这话有深意,不知道犹太人的苦难,与这句话有没有关联,尤其看到最近以色列领先全世界往全民身上扎4针疫苗,就有点唏嘘。

无知的人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再一次的选择了罪人而不是选择救赎,有点心声恐惧,群众压力下的决定,里面有多少理性的含量。

 

未完的歌
熟悉的故事跟绘画结合起来讲,很不错。我记得基督在那一天接受了6次审判,最后到了彼拉多,彼拉多与基督最后的会话比较有趣,基督说“凡

彼拉多自言自语问了一句,“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读到这,我在想彼拉多问这个问题的心态,感觉是真理根本不值一提也不想知道答案,在我眼里,显然他也是不认耶稣的。

好像也没有看到什么记录说彼拉多最后信了耶稣,所以看到说有基督支派把彼拉多“封圣”,觉得还是很奇怪的不容易理解。

 

f
freemanli01
我知道的有几个人能做到念念作主,让人信服。也会提到一些原理概说,解脱者必定能做到,做不到的一定是内心深处哪里还看不清楚。
水明善
他能不能赎罪,这是另一个问题。和现代人比较,他能赴死,很难得。就像彼得能够痛哭,现代人不觉得要哭,会觉得那是机智,呵呵。
木有文化
对,犹太人的苦难,和那句话有很深的关系
木有文化
挺奇怪的,据说彼拉多在东西教会地位都不高,但北非(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地的教会很推崇他
f
freemanli01
刚刚想起佛教阿难的故事,佛最近的人,但是佛离世时别人很多都解脱了,他还没有。

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他故意示现,让人知道仅仅听讲道理不行,

不管你跟佛多么亲近,还是必须自己真实修行才能解脱。

云霞姐姐
是呀,在哪儿打架,我们坛子人多势众都给你助阵去。只等雪晶一声令下!哈哈
云霞姐姐
跟读,不敢发言,因为懂得不多,还在学习中,谢谢文化兄图文并茂的解读…
f
freemanli01
又产生一些火花,其实佛教的所有实践,都是在分析掉链子的原因,几种情况?根源?直到解脱的路线。相比日常生活的锻炼,佛教那是专业实验
f
freemanli01
回头看,佛教的所有实践,都是在分析掉链子的原因,几种情况?根源?直到解脱的路线。相比日常生活的锻炼,佛教那是专业实验

佛教的理论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直到解脱的人,今天不掉链子,明天也会掉链子。

因为自己没有彻查过,总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