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琐忆--小孩子眼中的文革: 从八个样板戏谈起 (下)

石头村
楼主 (文学城)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有一部拍完了没有公映的电影,名字忘了。当时从一本叫《电影文学》的杂志读到的电影文学剧本,讲的是空军年轻军官的故事。故事的具体情节记不清了。但这部电影拍摄完成后却从未上映。据说当时是为了歌颂林立果的,后来林彪出事后自然就束之高阁了。不过这里稍微来点八卦,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黄梅莹。黄后来80年代又拍了一部禁片《苦恋》,所以年轻时一直未能大火。直到80年代末在电视剧《渴望》里面扮演大姑姐,随着电视剧热播才开始大火起来,不过此时的黄梅莹已青春不再,只能演中老年妇女了。

另外想起还有一部经历曲折的电影。这部电影本来是四人帮为自己上台拍的,结果电影拍完后四人帮已经进了监狱。本来此片应该像拍林立果的电影一样不见天日了,可是没想到当时的中央还是决定公映这部电影,但是又怕观众被电影误导,于是给电影配上了画外音。这部电影名叫《反击》,主演是于洋。电影一开始应该是某个工地,江涛(于洋)在高喊:放,放,放,指挥放炮。这时一段画外音出来了:江涛这个反革命分子怎么怎么的,要向无产阶级发起进攻之类的。随着电影的进行,不时就会有画外音插进来,我想大家可能还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吧?

其实当时还有一部直接与中央的路线斗争有关的电影《创业》,但我当时没怎么注意,文革后其实谈论得很热闹,不过现在也想不起什么有趣的事,就不多说了。除了国产电影外,当时也有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可以在中国放映。我记得当时人们总结的各国电影特点: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后面承蒙泉班提醒)。

当时看什么电影之前,都要放几段新闻简报,基本上都是毛主席接见某外宾之类的。再加上每年拍的新电影确实屈指可数,这应该就是说国产电影就是新闻简报的由来。朝鲜电影当时在中国比较普及,尤其有个《卖花姑娘》,据说是让很多人从头哭到尾,电影院里面一片嚎啕大哭之声,幸福的中国人民为朝鲜人民的悲惨遭遇痛哭流涕。我当然也看过,但并没有哭。我总觉得在公众场合当众大哭有作秀的嫌疑。我并没有印象看过很多朝鲜电影,还记得有一部《摘苹果的姑娘》。当然,朝鲜电影以后多年还一直在中国市场,但从来没有一部像当年《卖花姑娘》那样大火的。

越南电影似乎比起朝鲜就更等而下之了。我印象中看过越南电影,但基本上没有任何印象。唯一能想起一个名字叫《shen姑娘的森林》的电影,里面似乎有美国飞机轰炸的场景,这大概就是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的由来吧。我就不记得别的越南电影了。并且以后也没有越南电影了。

倒是欧洲的电影水平高一些。当时觉得最好看的电影应该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的,像《海岸风雷》,《山鹰之国》,《第八个是铜像》等。这些电影情节比较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在当时能看到的电影里面确实算是最上乘的了,所以广受欢迎。但这些电影并不像八个样板戏一样总在电影院上映,只是上映一段时间就完了。但有时候某些单位放露天电影会放阿尔巴尼亚电影,这个时候往往人满为患,我还记得我和院里的小孩子一起跑到郊区某厂去看某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我记忆中我只在电影院看过《第八个是铜像》。其他的阿尔巴尼亚电影都是某些单位放露天电影看的,有可能当初公映的时候我还太小。说到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莫名其妙,我就想起《第八个是铜像》这部电影,一开始是7个人抬着一个大概是叫易卜拉欣的铜像雕塑,一边走,一边回忆这位易卜拉欣的光辉事迹,反正让人看得不明不白。阿尔巴尼亚电影也是文革后就没有了,因为中阿交恶。

除了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外,还记得看过两部罗马尼亚的电影,一部叫《多瑙河之波》,还有一部叫《爆炸》。这两部电影表现的都是船上的水手,我想起里面可能总是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爆炸》这部电影之所以印象深刻在于其结尾。船长拉着一个年轻人从船上跳下来,向着岸边飞奔,后面轮船爆炸了,一股气浪向前面两人奔去,电影就结束了。到底这两个人是死是活是我当时一直想知道的悬念,也是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居然不将故事讲完。当然,后来还有看过罗马尼亚的电影,我记得有一部《橡树,十万火急》,应该还有其他的。

除了这些公开放映的电影,偶尔会有个别内部片从我们那里路过,然后在当地放一场两场的。一般会在电影院正常放映结束后加一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人人都想搞到票,我记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一定比例的站票。通常这种消息都是当天才知道。但当时的人们对内部电影的热情是现在人们想象不到的,所以基本上小城的人当天都知道了。所以到了晚上,电影院门口人山人海,无数人手里举着钱,问往里面去的人有没有多余的票。我印象中记得看过几次这样的电影,因为家父有一位好朋友就在电影院工作。记得曾经有一次,大概我们家搞到一张票。我与父亲一起去,可能还有几位家父的朋友一起。到了门口,大人们举着票,我一个小孩子在中间,大概想让我趁检票的不注意的时候从人群里钻进去。可是看门的眼睛很尖,一把将我拦住要票,这时几个大人一起使劲前拉后推将我带进去了。一旦进去就没人管了,看门的要守在门口,如果来追我,那么外面会有一大群没票的人趁机冲进去。其实我完全记不清到底是看的什么电影了,但看电影的经历却记忆犹新。

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看的电影太少,后来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大,也没有时间看电影。到后来上大学后,我每个星期天一早就出去到处找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一天至少看5,6场甚至更多,直至深夜方归。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不过今天我已经对无论中国片或者好莱坞片完全看不下去了。

悟空孙
创业的名堂可多了,毛泽东还专门批示 “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

还有一部值得一提,《第二个春天》,自行设计制造军舰的故事

 

核桃小丸子
天,恶补不完了,我放弃了,除了渴望,其他都不知道。你还真花心思收罗这些东西啊。
石头村
这个我可真没印象。
石头村
不是收集,而是文革中看过有印象的。
石头村
关于林立果的禁片,有网友说叫《瞬间》,现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我自然没看过,但记忆中电影剧本的名字似乎叫《逆风起飞》。
雪晶
突然想起我以前看电影结束时的一个场景~~~虽然有点勉强~~~
灵动的双子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以当时电影里的反派来起绰号的同学,如青松岭里的钱广,海霞里阿泰。
江上一郎
第一次听说---我们那一代,不敢呢,因为破坏、污蔑、攻击“革命样板戏”--罪名不小啊。。。
桂雨1
看过,故事情节很简单没什么,对里面反复用的音乐印象很深,幽幽的,压抑,诡异
石头村
雪班你这跳动得让人不知道说的啥。
石头村
还真有人看过啊。
雪晶
嘻嘻嘻,跳动有啥不好~~~我翻翻那篇跳动的场景,看我能不能找到啊~~~
土豆-禾苗
双子练枪,突然想到一个双枪老太婆的形象…… :))
桂雨1
如果不去从政治方面计较情节,整部看下来,节奏,氛围等,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