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老高最新一期节目《真正的人生攻略,這一期也許你會看了又看》
二八法则是宇宙规律,是道。
成功不是靠能力,靠的是运气。生活态度可以改善运气。但决定性还是命。
前两天翻冯唐的《有本事》也提到了如何用二八原则做事,
不要追求完美。要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花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最后感慨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多半按照一定运行规律被设计好的,二八法则就是其中一个运行规律。。。
人生都被安排好了,所以其实也没啥攻略。
冯唐《有本事》<节选>
什么是二八法则
我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时候以及离开麦肯锡之后,一直有人问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能不能不告诉我制胜的战略是什么,而是告诉我如何制定出这个制胜的战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如何同时多任务工作?如何长时间劳作还能保持体力?如何长时间耐烦还能精神不崩溃?如何做一个估值模型?如何预测现金流?如何做一张PPT?如何在半个小时里讲好三十页PPT?如何写清楚一篇千字文?如何和一个CEO在三十秒内讲明白一篇万言书要说的东西?如何有效地开一个会?如何讲价钱?如何优雅地说不?如何面对一个自己实在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人?如何带队伍?如何建立和维系一个相看两不厌的世俗关系?等等。
大家想知道的是方法论。但是,如果真要讲明白这些方法论相关的问题,很有可能需要写一本三百页的书;如果真要修炼成这些方法论相关的技能,很可能需要五到十年。如果根器不好,一辈子也没指望。即使根器再好,这些方法论和技能不是关于世界的哲学原理,不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练习,没有对路的师父在一旁冷眼旁观、及时棒喝,也无法顿悟。这些方法论类似世俗的武功,想要掌握,没有捷径,没有类似禅宗佛法的顿悟,只有渐修之路。
在这些众多的方法论背后,有三个基本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如果你根器好,细细思量,是可以顿悟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金字塔原则(结构化思维原则,这个我以前有文章写过),第二个基本原则是科学研究原则(包括假设、事实、逻辑推理的作用等等,这个我将来有时间会写),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二八原则。
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第一目的反而是帮你成就更多。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这不仅是传说中的“事半功倍”,更是“事半功两倍”。这个原则的第二目的是严格约束你不要恋战。“更好”很有可能是“好”的敌人,“完美”一定是“美”的敌人。如果你追求一个局部的更好甚至完美,你有可能花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从总体上看,这往往意味着总体的浪费和失败。这就是传说中的“打赢了战役,打输了战争”。
应用二八原则的时候,第一步,要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到什么效果,你要逼自己仔细想,想得越具体越好,并且拿起笔把它写在笔记本显要的位置,之后发生困扰时,打开笔记本,重温它。在世俗的世界里,人们太容易被潮流、情绪、天气、他人所影响,很多人做的事情和他们该做的事情无关,他们在该做的事情上的努力和要达到的效果也常常无关。
第二步,确定达到既定效果最重要的三个分析或者三个行动,在确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比如某个子行业有胆有识的专家的判断,比如你自己的直觉和常识)。
第三步,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了完美的方案,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情境中。如果纸上谈兵的节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那就先打,打了再看,看了打后的结果再调整。
第四步,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之后收手。抬头看路,大处着眼,重新审视,再次确定为了赢得整个战争,下面最重要的三个战役是什么。
纸短理长,很遗憾没有足够的字数让我多举几个例子。
遥祝多用二八,打赢战争。
从此它就是我不再精益求精的理由。
所以我想,如果反正短短的几十年只能由运气决定,不如把才华智商什么的用在有趣上面。有趣,也算是对命运的一种..有所作为?对自己和其他像自己一样被运气摆布的人的一种,友好?
很早就有所谓A, B, C法则,就是把事务按重要性分成ABC三类,集中精力去解决有价值,好解决的A类,快速,简单解决C类问题, 孩子上小学时候我就教了,目前掌握得很好。
另外还有什么1,2,3法则, 我的方法, 在一些场景,怕忘记哪项重要事情, 选最重要的3项或5项编上号,比如如果出国,护照,钱包,手机。 动身的时候,先检查1,2,3。
网上的方法
这些简单事情, 有很多规则,不用麦肯锡就能解决, 以后有GPT就可以了
哈哈哈 好欢乐的小帅哥 pic.twitter.com/r2FHOeRv5D — 一土? (@Jessie201907) April 12, 2023
哈哈哈 好欢乐的小帅哥 pic.twitter.com/r2FHOeRv5D
:)
芝麻酱和花生酱2:8的比例调配,老北京口味
他很会玩。
欢迎来中坛溜达
我在中坛混的时候你还没来文学城呢
引用对方的冷门言语,以表亲近,不料却引用错了。。。
被引用的人还是很高兴的。。眼神丢对了
往事不堪回首
百年修得共枕眠
哥反驳就是你的比喻义,未哥并不是“一个在此处很有威势的人”
同样,强龙也不是一条龙,而是“一个在江湖上很牛的人”,同样,哥也不是“一个在江湖上很牛的人”
所以比喻整个不合理。
你们那个时代的考古,可以交个京男挖掘,他喜欢古董
哥反驳“我不是新朋友”之后,这句话就 a posteriori 有问题了。其问题不在于这句话本身(因为说这句话的未哥思无邪),而在于后来人对哥的反驳的反驳。
未哥不知道哥不是新朋友,所以可以这么说;当你在知道“老苗说了不是新朋友”之后还继续说“欢迎新朋友,有问题吗”?那只有三个可能:
1. 你不相信哥说的话
2. 你没看见哥说的话
3. 你只是想说话
刚看了老高最新一期节目《真正的人生攻略,這一期也許你會看了又看》
二八法则是宇宙规律,是道。
成功不是靠能力,靠的是运气。生活态度可以改善运气。但决定性还是命。
前两天翻冯唐的《有本事》也提到了如何用二八原则做事,
不要追求完美。要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花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最后感慨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多半按照一定运行规律被设计好的,二八法则就是其中一个运行规律。。。
人生都被安排好了,所以其实也没啥攻略。
冯唐《有本事》<节选>
什么是二八法则
我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时候以及离开麦肯锡之后,一直有人问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能不能不告诉我制胜的战略是什么,而是告诉我如何制定出这个制胜的战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如何同时多任务工作?如何长时间劳作还能保持体力?如何长时间耐烦还能精神不崩溃?如何做一个估值模型?如何预测现金流?如何做一张PPT?如何在半个小时里讲好三十页PPT?如何写清楚一篇千字文?如何和一个CEO在三十秒内讲明白一篇万言书要说的东西?如何有效地开一个会?如何讲价钱?如何优雅地说不?如何面对一个自己实在不喜欢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人?如何带队伍?如何建立和维系一个相看两不厌的世俗关系?等等。
大家想知道的是方法论。但是,如果真要讲明白这些方法论相关的问题,很有可能需要写一本三百页的书;如果真要修炼成这些方法论相关的技能,很可能需要五到十年。如果根器不好,一辈子也没指望。即使根器再好,这些方法论和技能不是关于世界的哲学原理,不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练习,没有对路的师父在一旁冷眼旁观、及时棒喝,也无法顿悟。这些方法论类似世俗的武功,想要掌握,没有捷径,没有类似禅宗佛法的顿悟,只有渐修之路。
在这些众多的方法论背后,有三个基本原则。这三个基本原则,如果你根器好,细细思量,是可以顿悟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金字塔原则(结构化思维原则,这个我以前有文章写过),第二个基本原则是科学研究原则(包括假设、事实、逻辑推理的作用等等,这个我将来有时间会写),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二八原则。
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第一目的反而是帮你成就更多。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这不仅是传说中的“事半功倍”,更是“事半功两倍”。这个原则的第二目的是严格约束你不要恋战。“更好”很有可能是“好”的敌人,“完美”一定是“美”的敌人。如果你追求一个局部的更好甚至完美,你有可能花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从总体上看,这往往意味着总体的浪费和失败。这就是传说中的“打赢了战役,打输了战争”。
应用二八原则的时候,第一步,要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到什么效果,你要逼自己仔细想,想得越具体越好,并且拿起笔把它写在笔记本显要的位置,之后发生困扰时,打开笔记本,重温它。在世俗的世界里,人们太容易被潮流、情绪、天气、他人所影响,很多人做的事情和他们该做的事情无关,他们在该做的事情上的努力和要达到的效果也常常无关。
第二步,确定达到既定效果最重要的三个分析或者三个行动,在确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比如某个子行业有胆有识的专家的判断,比如你自己的直觉和常识)。
第三步,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了完美的方案,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情境中。如果纸上谈兵的节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那就先打,打了再看,看了打后的结果再调整。
第四步,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之后收手。抬头看路,大处着眼,重新审视,再次确定为了赢得整个战争,下面最重要的三个战役是什么。
纸短理长,很遗憾没有足够的字数让我多举几个例子。
遥祝多用二八,打赢战争。
从此它就是我不再精益求精的理由。
所以我想,如果反正短短的几十年只能由运气决定,不如把才华智商什么的用在有趣上面。有趣,也算是对命运的一种..有所作为?对自己和其他像自己一样被运气摆布的人的一种,友好?
很早就有所谓A, B, C法则,就是把事务按重要性分成ABC三类,集中精力去解决有价值,好解决的A类,快速,简单解决C类问题, 孩子上小学时候我就教了,目前掌握得很好。
另外还有什么1,2,3法则, 我的方法, 在一些场景,怕忘记哪项重要事情, 选最重要的3项或5项编上号,比如如果出国,护照,钱包,手机。 动身的时候,先检查1,2,3。
网上的方法
这些简单事情, 有很多规则,不用麦肯锡就能解决, 以后有GPT就可以了
:)
芝麻酱和花生酱2:8的比例调配,老北京口味
他很会玩。
欢迎来中坛溜达
我在中坛混的时候你还没来文学城呢
引用对方的冷门言语,以表亲近,不料却引用错了。。。
被引用的人还是很高兴的。。眼神丢对了
往事不堪回首
百年修得共枕眠
哥反驳就是你的比喻义,未哥并不是“一个在此处很有威势的人”
同样,强龙也不是一条龙,而是“一个在江湖上很牛的人”,同样,哥也不是“一个在江湖上很牛的人”
所以比喻整个不合理。
你们那个时代的考古,可以交个京男挖掘,他喜欢古董
哥反驳“我不是新朋友”之后,这句话就 a posteriori 有问题了。其问题不在于这句话本身(因为说这句话的未哥思无邪),而在于后来人对哥的反驳的反驳。
未哥不知道哥不是新朋友,所以可以这么说;当你在知道“老苗说了不是新朋友”之后还继续说“欢迎新朋友,有问题吗”?那只有三个可能:
1. 你不相信哥说的话
2. 你没看见哥说的话
3. 你只是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