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喜欢gym运动,主攻Bio/Chem,数学据说一般。从email看,英文还不错,据说没上国际学校。。。
我给儿子提了两点要求:1。车不能让别人开,包括室友。朋友有需要,你可以给ride。但车不可以借出去让别人开;2。对方也许和很多大陆来的本科生一样,家里很富有,希望你别攀比和自惭形秽。该帮的帮,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各自尊重。
叔叔阿姨们还有什么要交待的?谢谢先哦。
第一条太重要了,国内借车太普遍了……高中同学来美国玩, 告诉我要来我这里, 说是借的大学同学的车, 把我下巴惊掉了, 高兴幸亏没跟我开口, 不知道怎么拒绝......
别受不良影响。
估计一个学期人家要换室友了……换正宗老美
据说学校的住宅分三个区:1。party区,party比较多,酒比较多;2。nerd区,都是学习用功的人,来往不打招呼的;3。友善区,大家见面都打招呼,相互帮忙。儿子要求第二区,分在第三区。
多交流,才能减少误解,增强信任。
有可能成为终身好友,就多宽容,多珍惜。
若话不投机,或太笨,别客气,赶紧换室友,另找朋友。别结成仇敌就行。
电梯里面都是国内来的留学生猛练英语......
就寝时间,生活习惯,访友社交之类。
小留好的是大多数,家教也好,放心。我们高中也有几个,都很不错。
是不是事先商量一下注意事项比较好?
该批评!
借车在美国也不推崇的。大陆来的对这个可能更不在乎。我们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第二点对所有人都合适。其实女儿上大学前也有同样的告诫。
和儿子shopping,便开车便说故事,很好的交流时间。
其余的碰运气靠缘分。碰到个好室友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不用约束太多。
如何互相帮助等。
Culture shock 被误认为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不过,我老板还说:In this type of school, you never know who you are going to meet. You may talk to a senate and find your next job...
可惜我没遇到,只好继续当博士后。倒是在儿子高中碰到了大学的副校长。我也不认识,他找我聊天,直到他上台,介绍人说是副校长。。。
女儿当年只说第一个roommate经常半夜才回来的,都是出学校外party。。。但后来说,最好相处得还是第一年的那个。。
也不用太担心, 国内能够本科留学的, 谁不会给孩子送辆豪车, 看不上博士娃的烤肉车的LOL
是针对所有的人。
关键是如何解决。
https://www.dmv.org/insurance/when-another-driver-has-an-accident-in-your-car.php
邀请她和她的父母一起晚餐,大家认识熟悉一下。 :)
记得我们刚来美国时,借钱借车,全凭义气和关系疏远。。。
埋头读书,家教好。
小留普遍家有钱,名牌外卖很随意买,无需攀比。他们自己更希望能赚大钱的目的性很明确,所以学业上直白索要笔记,作业的有不少,要告诉遵守校规,否则会连累到自己。出现过小中小刘争夺女朋友的事件,小刘更狠些。
总体小刘素质不差,即使家庭有钱,学业也很刻苦。互相友好交流,会处得不错。
为啥要见父母吃饭?不过我们是当天正好碰到顺便谈了几句。娃运气好,碰到好室友。
和我们的主意不完全一样,但也没买孩子要的好车。后来毕业了,一时半会卖不掉,我们买下来,按trade-in上端价给我们得。我实验室钢毕业的那个,就是奔驰跑车。
只是消费不同而已。
说明家长有实力啊!
第二年可以要求换roommate, 就可以不耽误接触美国同学,体会传统大学生活。
消费能力而已, 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该上进的开啥车都上进, 不上进的穷死也不上进。
我们也是巧,正好同一天搬家,可以大家都见面了解一下。我也是先表示一下盛情,如果他们同意最好,如果他们比较忙就见面时聊聊也无妨。
是,liability往往是小孩不懂的,尤其刚出国的。
尤其上LAC的
没有不厚道的
其实不带最好。让娃熟悉一下没有车一切又要自己搞定的生活。
天津排球队员还送过我一瓶白酒呢。今天还和儿子说当年两个队员住我家,我清她们吃烤肉的事。儿子说好几年每听说她们来比赛了。那个WXC著名的“亮亮妈妈”,就是天津女排出来的,演过“沙鸥”,以前离我不远。。。
年青人工作了,去大城市多,一般不需要车。手要生了,往往就不肯再买车了。所以,我宁愿一年浪费千把块,让儿子每周能开一两次。
如果有女朋友,也要说一下女友到访的时间。我儿子第一年室友是个父母从南美洲来的孩子,到处睡女孩,也不断带女孩到寝室,儿子期末考试复习阶段都不能回房睡觉,里面还没完事儿. 华人应该会好些
天津人,喜欢gym运动,主攻Bio/Chem,数学据说一般。从email看,英文还不错,据说没上国际学校。。。
我给儿子提了两点要求:1。车不能让别人开,包括室友。朋友有需要,你可以给ride。但车不可以借出去让别人开;2。对方也许和很多大陆来的本科生一样,家里很富有,希望你别攀比和自惭形秽。该帮的帮,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各自尊重。
叔叔阿姨们还有什么要交待的?谢谢先哦。
🔥 最新回帖
🛋️ 沙发板凳
第一条太重要了,国内借车太普遍了……高中同学来美国玩, 告诉我要来我这里, 说是借的大学同学的车, 把我下巴惊掉了, 高兴幸亏没跟我开口, 不知道怎么拒绝......
怎么融洽同子女的关系?
·不要监控孩子的电话,尊重其隐私权。
·对孩子的朋友要和蔼可亲,但不要同他们过于亲近。不要侵入他(她)的天地。
·不要在他人面前夸奖孩子,这样会使其尴尬。
·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或斥责孩子。如果必须要这样做的话,应该在无人的时候。
·母亲在他人面前要注意服饰。母亲的形象不整洁,孩子会感到羞耻。
·如果你的孩子参加学校的演出,他(她)在舞台上时你不要打手势,这样会令他(她)紧张,甚至出错。
·孩子和你一起坐自己家的车出门时,不要把汽车收音机调到你所喜爱的频道。让孩子挑选电台,但可要求他调低音量。
·在子女需要帮助时要给予帮助,但要注意方法。
·子女在一定的阶段就像需要食品一样需要爱抚,但是爱抚要适可而止,不要在公开场合这样做,更不要在朋友面前这样做。
·不要让你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他的“本事”,如朗诵、唱歌、跳舞或弹钢琴。如果你为他的本领自豪并希望让人家看到,那就对他提出请求。如果父母坚持让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本领,有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像马戏团的猴子。
·不要向他的朋友和亲属讲他的怪癖,尤其不要当他的面前。任何孩子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
·不要让他失去对你的信赖。他向你透露的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完全尊重他的意愿。
·在他面前不要说谎。他看到自己的父母说谎或弄虚作假,就会感觉不好。例如,父母在某人背后说坏话,而当面又装出热情的样子,孩子就会反感。
下页: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估计一个学期人家要换室友了……换正宗老美
据说学校的住宅分三个区:1。party区,party比较多,酒比较多;2。nerd区,都是学习用功的人,来往不打招呼的;3。友善区,大家见面都打招呼,相互帮忙。儿子要求第二区,分在第三区。
多交流,才能减少误解,增强信任。
有可能成为终身好友,就多宽容,多珍惜。
若话不投机,或太笨,别客气,赶紧换室友,另找朋友。别结成仇敌就行。
电梯里面都是国内来的留学生猛练英语......
就寝时间,生活习惯,访友社交之类。
小留好的是大多数,家教也好,放心。我们高中也有几个,都很不错。
是不是事先商量一下注意事项比较好?
该批评!
借车在美国也不推崇的。大陆来的对这个可能更不在乎。我们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第二点对所有人都合适。其实女儿上大学前也有同样的告诫。
和儿子shopping,便开车便说故事,很好的交流时间。
其余的碰运气靠缘分。碰到个好室友会是一辈子的朋友。不用约束太多。
如何互相帮助等。
Culture shock 被误认为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不过,我老板还说:In this type of school, you never know who you are going to meet. You may talk to a senate and find your next job...
可惜我没遇到,只好继续当博士后。倒是在儿子高中碰到了大学的副校长。我也不认识,他找我聊天,直到他上台,介绍人说是副校长。。。
女儿当年只说第一个roommate经常半夜才回来的,都是出学校外party。。。但后来说,最好相处得还是第一年的那个。。
也不用太担心, 国内能够本科留学的, 谁不会给孩子送辆豪车, 看不上博士娃的烤肉车的LOL
是针对所有的人。
关键是如何解决。
https://www.dmv.org/insurance/when-another-driver-has-an-accident-in-your-car.php
邀请她和她的父母一起晚餐,大家认识熟悉一下。 :)
记得我们刚来美国时,借钱借车,全凭义气和关系疏远。。。
埋头读书,家教好。
小留普遍家有钱,名牌外卖很随意买,无需攀比。他们自己更希望能赚大钱的目的性很明确,所以学业上直白索要笔记,作业的有不少,要告诉遵守校规,否则会连累到自己。出现过小中小刘争夺女朋友的事件,小刘更狠些。
总体小刘素质不差,即使家庭有钱,学业也很刻苦。互相友好交流,会处得不错。
为啥要见父母吃饭?不过我们是当天正好碰到顺便谈了几句。娃运气好,碰到好室友。
和我们的主意不完全一样,但也没买孩子要的好车。后来毕业了,一时半会卖不掉,我们买下来,按trade-in上端价给我们得。我实验室钢毕业的那个,就是奔驰跑车。
只是消费不同而已。
说明家长有实力啊!
第二年可以要求换roommate, 就可以不耽误接触美国同学,体会传统大学生活。
消费能力而已, 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该上进的开啥车都上进, 不上进的穷死也不上进。
我们也是巧,正好同一天搬家,可以大家都见面了解一下。我也是先表示一下盛情,如果他们同意最好,如果他们比较忙就见面时聊聊也无妨。
是,liability往往是小孩不懂的,尤其刚出国的。
尤其上LAC的
没有不厚道的
其实不带最好。让娃熟悉一下没有车一切又要自己搞定的生活。
天津排球队员还送过我一瓶白酒呢。今天还和儿子说当年两个队员住我家,我清她们吃烤肉的事。儿子说好几年每听说她们来比赛了。那个WXC著名的“亮亮妈妈”,就是天津女排出来的,演过“沙鸥”,以前离我不远。。。
年青人工作了,去大城市多,一般不需要车。手要生了,往往就不肯再买车了。所以,我宁愿一年浪费千把块,让儿子每周能开一两次。
如果有女朋友,也要说一下女友到访的时间。我儿子第一年室友是个父母从南美洲来的孩子,到处睡女孩,也不断带女孩到寝室,儿子期末考试复习阶段都不能回房睡觉,里面还没完事儿. 华人应该会好些